“青天”是海瑞的假面
海瑞是历史上和包拯齐名的大清官。由于明朝历史上的清官不多,所以明朝的海瑞就显得特别的稀有。
海瑞也的确是一位秉性刚直的人物。在京师做官时,面对昏庸的皇帝和颓废的朝政,他毅然买好棺材上疏死谏。他的这篇题为《治安疏》的著名奏章可谓“史无前例”,把嘉靖皇帝气得暴跳如雷,将海瑞投入天牢,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海瑞的旷世忠耿,想杀了他又怕落得个杀忠臣的千古恶名。海瑞出狱后,受到了朝中六部的中下层官员和京师百姓的夹道欢迎。但海瑞的两个儿子却在他坐牢期间不幸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海瑞在苏州、南京做南直隶等高官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肃贪倡廉行动。他上任一个月后,被送到南京刑部的贪官就超过一百人。有一个县从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一共被抓了10多人,几乎把一个县衙门的官吏抓空了。面对各种威逼利诱,海瑞不为所动,终于完成了乡官退田还民工作。但是海瑞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他最后一个儿子被报复者捂死丢进了苏州河里,妻子吴氏也因为悲伤过度上吊自杀。随后,海瑞也因得罪了满朝文武,被罢官。
海瑞为官期间,爱民抚民、为民除害谋利,而他自己却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海瑞去世时,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竟不足以办丧事用。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当海瑞的灵柩经过秦淮河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南京的市面早已罢市数日,只有布店和画店开门,南京的市民家家都买白布黑纱为海瑞披麻戴孝,供奉灵堂。画师们的手都画肿了,海瑞的头像还是供不应求。
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依然是正义的象征,当之无愧的海青天。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海瑞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首先,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能完全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于那些疑案,他不是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从今天的法治精神来看,无论屈谁都是不公平的。海瑞“两害相权取其轻”,没有调动各种刑侦手段一查到底的办案方式是不符合公平精神的。
其次,在对待契约问题上,虽然现代法律要求书面契据,但是明朝时并不要求。海瑞不顾当时的国情和法律,片面强调形式主义,要求争议的解决必须以书面契约为依据,这对于那些目不识丁的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因为农民间是很少使用书面契约来发生借贷关系的。这样一来,不知有多少人在海瑞的貌似公平的判决下失去了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海瑞自己也承认,他所批准赎还的仅占全部典押借贷案件的1/20。结果,在海瑞的治下,佃户不敢向业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贷方还款。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搞乱了。
最让人叹息的还是海瑞的家庭悲剧。明人姚叔祥的《见只编》上记载:“海忠介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海瑞有个女儿,年方五岁,正在吃糕饼。海瑞问她,糕饼是从哪来的?女儿回答说:是某个仆人给的。海瑞生气地说:“我女儿怎么能随便吃仆人的东西?你不是我女儿!如果就此饿死,才能称得上是我女儿。”小女孩就哭着不吃东西了。家里人想方设法要她吃,她坚决不吃,一个星期后,小女孩就饿死了。
海瑞虽然是个令人敬仰的清官,但是他在那种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这种过于严肃的礼教思想及时代烙印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虽然不能苛责古人按照我们的完美要求去做,但我们却可以从这些不完美中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