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1853000000039

第39章 救赎篇,天使就在你身边(8)

孩子的兴趣是变化的。因此,引导其兴趣的发展与深化是关键,这尤其需要成功的体验。

父母与教师坚信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应特别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维护他们的权利。

成功在于选择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可是却常常有父母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要孩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一些孩子在奔向成功的路上,走得很苦,很无奈,这是因为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为他们做出的选择。

也有一些孩子,虽然渴望成功,但却在成功的路上徘徊太久,因为他们的选择离自己的最佳才能太远。所以,每当谈到成功的秘诀时,我们总是想对大家说:成功在于选择。

在这里,孙云晓想谈谈他个人的成长经历。11岁的时候,他看了《红岩》和《林海雪原》等文学名著,从那以后便痴呆呆地做起了文学梦,似乎不当作家这一辈子就白活了。这一信念决定了他的命运。

1971年初中毕业,孙云晓开始在社会上谋生,先后干过泥瓦匠、纸箱装订工、监狱看守等杂活儿,但最迷恋的依然是文学写作。他疯狂地写过诗,也写故事和小说,虽然发表过,却说不上成功。直到1978年闯到北京,在《中国少年报》当记者时,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内心的渴望还是现实的出路,选择文学为自己的发展之路都是明智的。但是,就个人阅历与气质而言,写诗写小说写童话不会是一流的,而写报告文学却可能独树一帜,因为他是思辨型的人,眼睛比较“毒”。这一选择给他带来了成功。

自1980年开始,孙云晓大量采访各类人物,并跟踪采访一批少年--最长的已跟踪30多年。陆续出版了《少年巨人》、《16岁的思索》、《成功的秘诀》、《青春阶梯》等多部个人报告文学集,并以真实人物为基础,创作了《赖宁的世界》、《孩子,抬起头》、《握手在十六岁》、《金猴小队》等4部长篇小说。其中,报告文学《英雄少年赖宁》和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孙云晓一边做青少年研究,一边主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干得有滋有味儿。后来,他甚至出版了8卷本的《孙云晓教育作品集》和5卷本的《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为什么收获如此丰硕呢?报告文学创作与描述研究和个案调查十分相似,他由此进入学术界十分便捷。

有一次开笔会,碰到童话作家郑渊洁,郑渊洁谈的经验与孙云晓同出一辙。他说:“写小说写诗我不是一流的,但写童话我是一流的,而且写起来得心应手,干吗不选择童话?这叫选择最佳才能区。”

文学如阳光照亮了孙云晓的童年生活,创作的经历给了他人生的启迪。当几百个城市邀请他去演讲时,他谈了这样一个观点: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他的事情;什么是蠢才?蠢才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他的事情。人间许多悲剧都是错位的结果。对于肯奋斗的人来说,成功在于选择。

对此,孙云晓给父母和教师作如下建议: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父母和教师要看到孩子之间的差异,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完全一样,那样,对有些孩子来说是很累的。

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孩子是否有进步,最好让孩子和自己比较,也许孩子昨天写作业错了两道题,今天如果他只错了一道题,尽管他还是没有全对,但您也要鼓励他,表扬他,因为和自己比,他进步了。如果您总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那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而且他很难感受到成功。一个没有成功体验的人,对成功不会有追求。

寻找孩子的长处。如果让您在5分钟内说出孩子的10个优点来,您是否讲得出来?若您讲不出来,说明您还不是一个称职的父母。同样,如果教师不能看到班里每个孩子的不同长处,您也不是称职的教师。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定立成功目标。既然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每个孩子的成功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如果邻居的孩子考第一,您也非逼着孩子考第一,那么孩子在无法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就会感到沮丧、绝望,他的上进心也往往会在多次失败之后而消失殆尽。社会是一部大机器,它需要各种各样的零件,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零件,只要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快乐地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和孩子一样感受到成功。

警惕“成功焦虑”

李维榕博士是国际著名的美国纽约家庭心理治疗研究中心教授,她在心理咨询方面颇有建树。她曾经给大家讲过一个非常典型的由于父母成就焦虑导致孩子成就焦虑的案例,至今印象深刻。她说:

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她的父母给了她一个十分出众的名字,让我们暂且叫她“超人”吧。

超人精灵可爱,在班里也很优秀,成绩好,邻里看了都喜欢,是家人及老师的宠儿,就是有一个毛病,她很容易哭泣。很微小的事情,像铅笔芯断了,或皮鞋的带子打了结,或她的书桌被人收拾过,都会令超人眼泪盈眶,抽泣不止。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谜。

为何一个8岁的小女孩可以面对万众,却无法容忍生活上的小挫折?要找出谜底,首先要从超人的名字开始,超人名为超人,可见这名字带着父母多少对她的期望。由于超人的父母都很优秀,所以从超人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为她安排了一切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给她准备了父母认为最适当的环境加以栽培。父母都喜欢古典音乐,超人的婴儿室里也天天播放莫扎特与巴哈的音乐。父亲头脑精密,女儿的玩具也全部是发展脑力的益智游戏。母亲精通几国语言,女儿的故事书也备有中、英、法、德语版本。

这是一个在放大镜下长大的孩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父母的苦心观察,刻意启发。无疑,这是一对时时都处在成就焦虑中的父母,他们一心一意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最优秀的人。

在他们的“厚望”下,小超人也和父母一样常常处在焦虑中。

超人身负重任,其心理负担可想而知。她是个乖孩子,甘心乐意地走上父母为她安排的道路。七八岁的小小年纪,就参加天才儿童独奏音乐会,博得掌声满场。父母对她的厚望,也因此而更加迫切。

超人的父亲曾说:“超人在班上如果考了第二名,我就鼓励她下次一定要考第一。”

一个永远向上的孩子,其实就像一匹赛场上的宝马,被人罩上眼罩,只能望着目标奔跑,不可旁观。在这样绝对理智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然无法承受这世界的不完整之处,因此,生活稍一出错,就会触发起内心无比的愤怒,无比的控诉。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米纳专门探讨儿童的内心世界,米纳认为,成人的困扰大部分与儿时的经验有关。父母的爱并非无条件的,很多时候都与赏识不能分割。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爱,一生下来就知道要凡事达到父母的期望,否则就会失去父母的赏识,也同时失去他们的爱。渐渐地,孩子学会再也不以自己的感觉为感觉,只求达到父母的赏识。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整个世界也具有同样的心态,他们需要站在世界的巅峰,受到全人类的赞叹,他们当然也对自己万分欣赏。这些人一旦从高峰跌下或经历做人必经的正常阶段,如生、老、病等,就会陷入无比的低潮。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一个不是十全十美的自己。

事事追求完美,是我们不少人一辈子镶嵌在头上的紧箍咒,那金刚圈一天不摘除下,我们一生不得自由。一个孩子过早背上征服世界的使命,担子实在太重了。

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容易成就焦虑,尤其一些好孩子的父母更容易焦虑,这是需要有所警醒的不良倾向。这里,孙云晓提出几条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不追求十全十美。期望值过高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原因。父母对孩子合理的要求是“跳一跳能够到”。有些父母也许刚开始并没有给孩子提太高的要求,但他们的“胃口”却挺大,孩子差一点就要求孩子好,当孩子好一些了又要求更好,这样芝麻开花节节高,要求也一步步蹿了上去,其目标是希望孩子十全十美。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尽管父母口头上不对孩子提过高要求,但这样没有止境的“欲望”,会使孩子在无形中变得焦虑。

不对孩子进行过分栽培。像小超人的父母那样,给孩子准备了世界各种语言的书籍,希望孩子们永远争第一。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焦虑行为,即使父母什么也不对孩子讲,孩子也会从中体会出焦虑的情绪。父母只需帮助孩子成长,不要太刻意地去栽培孩子。

宽容孩子的不完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当孩子身上存在一些不完美的东西时,只要无伤大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太大障碍,您不妨去理解和宽容那种不完美。同时,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讲一讲那些不完美的人的成功轨迹,让孩子了解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并存着美和不美的地方。

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谈起合作教育,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光会合作不会竞争,肯定吃亏”,也远离当前的形势。曾经听到有的父母这样说:“现在都是竞争的社会了,还谈什么合作?”如今社会的确是发展了,但不是更封闭了,而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机会更多了。过去是万事不求人,现在不行了,在当今的社会里,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在这方面,您看一看北京中关村的发展就知道了。

中关村在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耳朵里,都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关村是一个象征,她象征着中国的信息产业,象征着高科技、先进的管理、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迅速积累的财富;中关村是一个传奇,从1984年到1998年,中国最杰出的知识分子在中关村白手闯天下,创下了一年销售逾千亿的经济奇迹。”

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传奇故事,因此,他们的成功秘诀自然是各种各样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创业之初都非常渴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渴望从知到做。面对今天的成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团结协作,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

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选曾经说过,中国不缺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而是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目前,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怎样呢?我们在主持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发现,80%以上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是当今独生子女的主要人格缺陷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适应了现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为教孩子学会竞争,要求孩子处处取胜,时时要比同龄人强。甚至,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去幼儿园,可别叫小朋友欺负了,不用怕他们。”“老师发水果,要挑大个的,别那么熊包。”等孩子上学了,父母又说:“要有竞争意识,别的同学问你题目,不要告诉他,他会了就比你强了。”“这是妈妈新给你买的参考书,可别借给其他同学看啊!”“合唱比赛有什么意思?得了第一名也不是你自己的荣誉,还是省点时间看看书吧!”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谁又愿意与自私的人交往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精诚团结,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努力把事情做好。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取胜的社会,但社会需要的不是相互残杀,而是共同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共处,并将其视为四大支柱的基础。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孙云晓提供下面几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父母可以试一试:

不要顺着孩子的不良或不当愿望。溺爱容易导致任性和自私,而一个任性和自私的人是无法与人合作的。所以,当孩子的想法不良或不当时,建议父母们不要满足孩子的心愿,要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说“不”。

不要对孩子管束过于严厉。如果父母对孩子管得太死,什么都管,不顾及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要么从父母那里学会专制,不懂得考虑别人的需要,要么特别被动,只会追随别人,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合作不是顺从,也不是被动,合作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做一些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尽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做主要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为了让孩子懂得要从小负起责任,而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视合作为人生准则。父母既要教会孩子合作,同时又要让孩子按照人生的规则去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合作,是大家围绕着一个目标去做事,父母要告诉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同时又要告诉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和实力去竞争,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可以说,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于是生活中有那么多望子成龙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喜也有悲,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施教下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也有的孩子在父母的过度关注中走向毁灭。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望子成龙错了吗?应该说,望子成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些父母没有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

父母培养孩子,首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很有可能使家庭教育走向误区。这也是许多家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成年人常常爱主观假定孩子和我们是完全一样的,然后就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塑造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考虑他是否需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塑造他。这样做,常常是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