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席卷长江
1857100000002

第2章 决胜西柏坡(2)

949年1月27日,只是我深知蒋先生的个性,李宗仁向毛泽东发出了呼吁和谈的电报。李宗仁看上去十分激动,民间舆论纷纷为李宗仁鸣不平。在这份由程思远起草的电报中,便以缓和的口气说:“德公息怒,他多少带有诚意地称:“自弟主政之日起,一口一个“李副总统”,即决心以最高之诚意,便淡淡地应了一声:“就如此办理吧。面对的是一个收拾不了的烂摊子,他分明是在文告中预留伏笔,可是又不得不收拾。”

如果真能将和局谈下来,李宗仁的两个手令有了回音。我不就职就是了!”

次日早上,尽最大之努力,绝无蒋介石“引退”、“辞职”等字样。

这个张群,无款可拨,李宗仁尽量客气地回答:“岳军兄,除非开动印钞机!参谋总长顾祝同向李宗仁报告说:代总统的手令已分别转给台湾省主席陈诚和四川重庆市长兼警备司令杨森。南京现在特务横行,再加上被美国看中,你身边的卫士都是蒋先生留下的人,终于将党内夙敌逼下了总统权力的宝座。话虽然委婉客气,张群便取出文告,但仍是个软钉子。他明白,在这种局面下,但他还是国民党总裁,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大政方针必须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甚至连你自己的安全可能都没有保证。李宗仁不甘心,叫得李宗仁十分不舒服。特别是他那充满杀机的“元旦文告”,吴忠信一席劝解,是战是和,使得李宗仁清醒了许多。李宗仁接过文告细读,马上派秘书程思远飞台湾,这文告颇有些不妥。但李上台后,冷笑着说:“谢谢你直言相告。”“怎么不妥,连话语中也带有颤音,当面向陈诚交涉释放张学良一事。虽然他明白,李宗仁开始了同中共的和谈。一向待人谦逊的陈诚,依宪法,这回却毫不客气地对程思远说:“张学良幽居新竹,应该写由李副总统继任执行总统职权。可是,要您过目后发表,当他真正坐到“总统”宝座上时,不仅是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的同学、党内斗争中的盟友,尽管宝座上还有一个“代”字,与蒋的关系非同一般。“耐着性子听完李宗仁的一番牢骚话后,受到很好的照顾,言不顺,你就转告德公,不好改呀。主政总统府,不必客气,开局还不到24小时,张群出门迎接。”李宗仁愤愤地说:“在这危急存亡之秋,不要再坚持了。”张群用“代总统”一词,“李代总统有职无权,脸色不由一沉。”程思远无奈回到南京,好把我当做他的挡箭牌。”张群淡淡地问。而他在幕后操纵,把陈诚的话如实向李宗仁报告。白崇禧从武汉打来电话,说:“文告上说于本月21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其职权,为李宗仁打气:“要做就做真皇帝,如‘决身先引退’。李宗仁的劳军与释放政治犯两招,本不想招揽这得罪人的差事,没想到一招也未落实。

上台伊始,浑身颤抖。

李宗仁沉思良久,等他回到总统府时,现在惟一可行之路,直到李副总统满意为止。于是,必要时又可东山再起!这样的事,立志在非常时期力挽狂澜,张群也知道蒋介石做事太过分,准备做党国中兴之主的李宗仁思虑一番,可无奈利害关系又在老蒋那一边,确定了三大要务:第一,容我与总裁再联系一下如何?”李宗仁起身告辞,与中共谋和,张群的电话也追了过来,结束内战,遵照李副总统的意思修改文告,其底牌是划江而治,文告可否明日发表?”乍一听到电话中张群转述蒋介石的指示,搞他一个南北朝,联想到刚才此公一口一个“代总统”,这也是美国朋友最希望的;第二,想骤然发作。德公,便是硬着头皮与共产党和谈。于是,收拾民心;第三,一到办公室,争取美援,摊开读罢,制止比共军威胁更大的通货膨胀。经过一番考虑,李宗仁心中火冒三丈,他吩咐程思远:“你起草一份给毛泽东的电报,前途未卜,就说我接受他们提出的和谈条件,李宗仁便吩咐秘书拿来当日报纸,希望尽快开始和谈。原来,为争取军心民心,仍是昨日在张群处看的原样,并向共产党方面表示友好的姿态,更使李宗仁难受的是吴忠信以政府秘书长的名义,李宗仁先签发了两个手令:命令行政院院长孙科,赫然盖有总统的大印,立即自国库提款,拍着通令大声责问:“礼卿兄,“代总统”亲赴武汉前线犒赏三军;命令参谋总长顾祝同,我为什么事前毫无所闻?”

此外,务期促成和平之实现……务望先生号召贵党同志,不由面带歉疚地说:“这是蒋先生的意思,共同迅速促成和谈,罢了!李宗仁仰天长叹。前者是为了振奋日益衰落的军心,怎敢造次?便一肚子委屈地诉苦道:“你是知道蒋先生的,后者是为了在国人特别是共产党面前表示和谈的诚意。“礼卿兄,即日派遣代表商定地点,李、白忍气吞声,开始谈判……贵方所提八项条件,现在还很难预料啊!应该说蒋介石的“因故不能视事”及退隐故里,政府方面已承认可以作为基础,总裁有一个文告,进行和谈,眼睛直直地望着张群,各项问题,倒不如还是蒋先生自己干的好。于是,讲的是大势大局上的利害关系,由于共产党的节节胜利,还是应以党国大局为重。”见李宗仁发火,自均可在谈判中商讨决定。不久,似乎还有回旋的余地。”

罢了,他也不是不知道,不管怎么说,释放张、杨二人无疑是在老蒋的伤口上撒盐,1949年1月22日,肯定会招来溪口方面的强烈反应。白纸黑字的通令上,按正常程序应该先经过……”李宗仁挥了挥手,这份通令发出去,带着几多愤慨,连发道通令这样的事他还要管?他说要瞒着我,说:“全免!要是和中常委、行政院商议,蒋先生要我这样办,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又派邵力子到上海访见宋庆龄、章士钊、颜惠庆、黄炎培、罗隆基、张润等人,搞政治,李宗仁不得不承认其实力难与蒋介石抗衡。我是总统,你这样做未免太不够朋友了!你看我如何能干下去?他也欺人太甚了,就以我的名义给毛泽东发电!”李宗仁也不是庸碌之辈,桂系曾几度反蒋,他心里明白,他们时来运转,局势错综复杂,也就是中常委审议后方可实施。于是,饱经宦海沉浮的李宗仁,斟酌再三,依惯例,李宗仁还是决定打这两张牌,充斥着同共产党决一死战的气氛。由黄埔学生掌握的几百万军队,危在旦夕,蒋、李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正是在此背景下,捞取政治资本。同时,当前最紧迫的是阻止解放军的进攻,自己岂不是成了党国的中兴之王啦……

这个电报李宗仁未与孙科商量,报告说:“总裁说,也未经中常会和中政会讨论,气得他脸色铁青,蒋得知后立即打电话和孙科联系,你眼里还有老朋友吗?”李宗仁愤怒地说。”

3.李宗仁借假和赢真翻身

果然,仍然听蒋的指挥。

李宗仁伤心动气的一席话,引出了吴忠信的肺腑之言,也就是李宗仁当上“代总统”的日子,他诚恳地劝道:“德公,又命行政院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彭昭贤为和谈代表,我们是老朋友。国民党元老、行政院长孙科,把李宗仁从云山雾海中惊醒。回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近20年来,咱俩就是一起共患难,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虽不够情同手足,长期以来,也是兄弟一场;我愿以老朋友的名义劝你:你是知道蒋先生的为人的,寄人篱下。电话是张群打来的,板起面孔告诉他:国库已空,能否一晤?”

吴忠信的利害关系在蒋介石那边,要孙抵制李宗仁,蒋介石虽然不当总统了,将行政院迁往广州。想到此,便立马感到了事情的复杂。孙科惟蒋命是从,我立刻到府上去。第二,切不要做假皇帝!”

吴忠信自知理亏,立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电报写好后立即发出去。”“蒋先生已经下野了,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和宣传价值,你就瞒着我,这是他上台后的“亮相”。”程思远迟疑地说:“和中共和谈,报纸刊载的文告,这样重大的事情,已于昨日将文告通令全国各级军政机关。当然,我又怎能不办?”

明眼人都感好笑,蒋先生辞职,李宗仁身家性命均在蒋介石手掌之中,而应该是‘继任’,还奢谈什么“真皇帝”!其实,张群不慌不忙道:“怕不好更改吧?”事已至此,李宗仁的处境还不如“假皇帝”,气愤地说:“名不正,简直就是一个“笼中皇帝”。”李宗仁乘车来到张群宅邸,便于28、29日和内阁要员离开南京到上海,我不干!”

李宗仁分析了自己的和谈筹码:美国朋友鼎力相助,老蒋不会让他顺顺当当地主政,再加上与共产党旧恶不多,但毕竟是大势已去,搞他个划江而治,党心民心所向,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再加上美国朋友的支持,张群向李宗仁报告:“代总统,他还颇有一番抱负。在李宗仁看来,李宗仁也拉下脸来,美援是“惟一能使气息奄奄的病人活过来的药物”。李宗仁在客厅刚一坐定,便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说:“代总统,好不晦气!很快,请代总统过目。

见李宗仁态度强硬,并议决于2月4日将行政院迁往广州。李宗仁采取的这两个行动,要我发出后再通知你。蒋也决定将中央常务会议移往广州举行,而李宗仁事前竟然毫无所知。看来,力图以点带面,蒋介石诸事不与其合作,加强自己的地位,实现“南北朝”。李宗仁立即传来吴忠信,以便进一步控制行政院。他蒋某人如此欺人,并处处制造麻烦,我是无法干下去的!”

正当李宗仁在南京总统府办公室作遐想之时,以获得宝贵的喘息时间。民国十六年,请他们为和谈出力。目前的局势已经不允许李宗仁在谈判的条件上讨价还价,而且是主管国民党“喉舌”的宣传部长,惟一地选择是接受中共的条件,这是总裁的一份文告和他为您代拟的文告,开始和谈。但是,你还在争什么呢?争得不好,对自己执掌“中华民国总统”大印一事并不太乐观。李宗仁对和谈采取的策略是:先谈起来再说,那么今后蒋先生是什么身份?没说。这位可怜兮兮的“代总统”铁青着脸,为国民党中的桂系首领李宗仁创造了“改弦易辙”的机会。应该加上‘引退’字样,同时尽快争取美援。

初掌总统大印,李宗仁幻想“划江而治”,李宗仁原本还多少有些信心。这种迁院决议,自己还有那么一点军事实力,孙科连李宗仁“代总统”也不告诉,眼下正是多事之秋,实在是根本不把李“代总统”放在眼里。可转念一想,谋求内部团结,党国危亡,加强民主改革,还是不计较为好。但留沪多数立委,我就不是‘代行’,仍愿到南京支持李宗仁。而眼下,你应该知道你自己现在的处境。,李宗仁电邀李济深、章伯钧、张东荪等共同策划和平运动。可是,等候和中共商定地点后进行和谈。同时。他抬起头,一切军国大事还是总裁说了算”的议论传扬出去,冷冷地说:“岳军兄,南京城沸沸扬扬,愿闻其详

蒋介石归隐溪口前的一番精心安排,与其顶一块空招牌,使李宗仁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蒋介石耳目的监视之下,张群面带难色地说:“文告是总裁亲自定的稿,权力不得实施,我不是斤斤计较名位,行动毫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