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文学与思考
1860000000018

第18章 论何继青的小说(2)

同《苦岸》那种注重对人渴望沟通、摆脱孤独、求得感情生活的正常流程的表现相异,《歌手》则侧重于对人的心理层次给予透视和播写。徐晚曾是师文艺演出队的队长,丁素瑶则是晚他而来的队员。可是,几年后情况大变,丁素瑶成为一家大饭店的副总经理,徐晚却要应聘到这家饭店的歌舞厅担任歌手。人生这种奇巧的变化和两位主人公这戏剧化的相遇或许并不常有,然而这种变化和戏剧化般的现象及小说反映的内容,却在今天南中国的现实生活中绝不稀少。当年的徐晚和丁素瑶曾通过自己的歌,把对生活、对艺术的激情传达给听众,使得唱和听的双方都受到强烈的震动和陶冶。然而,今天却大不一样了。徐晚是不情愿地、但又无可奈何地以寻求生活补贴来参加应试的;丁素瑶同样也是以优厚的经济待遇来聘请徐晚这位歌手的。现在,歌手与歌曲之间的艺术联系已被金钱所左右;歌手与听众之间的那种感情联系已基本上被听众的兴趣所决定了。“有人出钱听歌,有人唱歌挣钱”,“钱是听众给的”。因之,挣钱的歌手就不可忽视听众的需求。但是,突然之间要让徐晚这位“还没单纯为钱唱过歌”的人接受这个为了补贴生活才来唱歌的现实,他的内心矛盾与痛苦、他的无奈与尴尬是无法避免的。可是,诚如徐晚的朋友说的一句话,“与强大的现实相比,精神的东西其实很脆弱”,徐晚是无法改变强大的现实的。但是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强大的现实面前尽可能地保留一点自己纯净的精神,保持一些属于自己人格、权力的一些内容。他到底没唱消费者花钱点的歌,又在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保留节目“我不相信……”征服了消费者。这也许是相互的退让;也许是艺术比金钱更有力量。总之,在歌手、歌舞厅和消费者三方的认可下,徐晚应聘了,成为一名正式的歌手。尽管徐晚现在还存在着“不知道自己是已经陨落还是刚刚升起”的困惑,可毕竟他既忘怀不了早年的军营文化生活,也无力回避眼前所从事的歌唱活动。这或许就是强大的现实给予人的力量吧!一位歌手的前后经历及心理层次在何继青的笔下被描写得至为准确蕴蓄。而透过这位歌手的经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现实生活的浓郁氛围都被作家揭示和表现得非常充分而又个性化了。

从《苦岸》和《歌手》观之,何继青是深谙短篇小说艺术的。他既“逢得如何在短中寻找到力量。这两篇小说,作家都是释策予二食长有内伸和外延页能的人生之点,然后就此一点生发奸去,把艺系知触角投向社会和人物感情心理的深层,在人物生活瞬间、一个较为短小但却相当严谨的情节结构中实现了题旨薏菌,手法凝炼,主题庄严深沉。当然,与那些更多侧重于对社会生活的现实进行开阔性审视和表现的小说比起来,何继青的这两篇小说不过如同小的画页。可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进行这种牵强性的比较呢?

很显然,在《死亡不属于我们》和《哭歌》中,何继青希望能在比较宽泛一点的层面上认识和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所以,他采取了中篇小说的形式,选择了同社会生活有多方面联系的题材对象。

《死亡不属于我们》在特区环境背景下表现驻防这里的军队生活。作家回避了通常反映军队生活的作品中那种对军事训练、军事行为等内容的描写,而把目光集中于特区生活与军队生活的反差,以及这种强烈的反差对军队生活和对军人感情、心理情绪的影响这一点,从而使自己的小说在逼近特殊地区军队生活现实的同时,把握和描写了军队生活的现状及各类矛盾与冲突,带有显然的特异性。

特区的发展和富有于国于在特区生活的人们来说未尝不是件极好的事情。可是,在这富有者的身旁存在着特殊限制下的军队和他们的贫穷。结果,来自特区的小兵乔家耀在家乡是个没出息的角色,可到了部队却因为富有而自觉气度不凡,并极不适当地借助金钱左右自己的领导,驱使家境贫寒的方朝黎替代自己出公差,还以富有取得了在别的战士很难得到的与河对岸女性交流的特殊权利。后来,又可以谁也无法准确评判的提议一动员自己的舅舅回国投资,与所在师合资办企业,而得到师长的厚待,还取得了保送去军事院校就学的机会。乔家耀的这一切举动极大地影响着军人的情绪和心理,特别极大地刺伤了来自贫困地区的战士方朝黎。方朝黎完全是为了在家乡孤独生活的妹妹才甘心情愿地为了几个小钱代乔家耀出公差的。心理上儿则哪;无奈地忍下了。可是当他知乔家编和随伤诺就得至币长的厚待并在对倪好港!佳韵病喊爱情的却可与之交流以消遣他感到的军队生活的占以及也吼如自己的情况下不必竞争即可入军事院校这些情况之后,方朝黎的痛苦、失望、愤怨随着妹妹的自杀而走向极端,乃至产生杀人的念头以宣泄心中的郁闷。幸未成果,才使那些无辜者的生命得以存留。“死亡不属于”那些女兵,自然也不应属于方朝黎。但是,是什么因素、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些人几乎死亡的局面呢?这正是这篇小说发人深思的地方。过去,我们总是把精神的作用和力量看得高于一切,以为它有原子掸般的威力;只要精神的支柱不毁,物质的力量就无力动摇人的心理和行为。这样的见解当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可绝对的无视物质生活对人的影响却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了许多人的悲剧,甚至也使民族蒙受苦难。《死亡不属于我们》比较具体而尖锐地表现了人们由于物质生活失衡而带来精神、心理及情感的波动与可怕的后果,用似乎是极端的例子告诫人们,绝不可无视物质生活失衡对人的严重影响。然而,作家还未在此地停步,他的目的还在于观照今天军队的现实生活。这种因物质生活匮乏而在军人心中淤积的不满和怨愤情绪,正蕴藏着某种可怕的暴发行为的迹象。教导员古恒是清楚地意识到了,他也试图从精神方面加以诱导,为郁结的情绪找到一种宣泄的通道。可是他的这种想法不被团领导理解,计划中的诗歌竞赛活动随之告吹。其它不良作风或恶劣的行径(师长对女兵俞静文的欺凌)等,也在严重地动摇或侵害着军队健康的肌体。可是,又有谁来认真地对待这个严肃而重大的问题呢?最后方朝黎谋图杀人未遂,原来对此现象似有预料、且极为不安的古恒却以“严重违反原则,姑息迁就错误思潮,工作不力,受到严肃处理”,下放到师农场劳动。悲凉之气仍未消散,沉重的包楸依然系在特区军队的身上和读者的心头。

《哭歌》稍稍地跳出军队生活的范围,把笔触伸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人际关系及厚厚的民俗风情的文化领域。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意识至!何继青力图扩展自己的创作领域,使自己的小说变得更丰厚起每岛心络到了他创作的一种自觉。然而,或正是作家的这种自觉和努力的原因,又让我们看到了这部小说中所表露的某种斧迹。

但是,内容的丰富和多彩多姿有时是可能对艺术手法和形式构成掩饰,或是让读者不经意间放过技巧的一面,而把重心和兴趣投注到内容上面来的。《哭歌》追寻着父亲突然因车祸死亡及此后发生的种种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文化心态及世情风俗的演变,展开了多种多样的生活戏剧。这里有明知负有责任却宁愿出钱而不承担责任的肇事单位的工厂领导;有对社会现实更多了解也许确有一点自私心理的弟弟;有掌握着执法权且心里明白可就是不秉公的交警大队的火科长;有似乎从远古走来对乡俗了如指掌并死一般执拗的六舅公;也有父亲单位专程来处理此事圆通却不开明的副书记;还有那位对科学笃信但在别人看来有点可笑的力学专家姑夫;自然也有“我”这个对地方、对乡俗、对许多都存有疑惑而又左右为难的军人;再就是忍受了极大痛苦最后表现了既现实又精明大气的母亲。这一切的人,一切的事,构成了一场至为丰富错综的戏。在不断的演示中,社会的林林总总、人生的纷纭尽现于眼前。何继青在他的这场社会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或许还谈不上多么独特,多么激动人心,可它毕竟以形象生动的艺术集中地让读者经受了一次现实人生的洗炼,变得些许地清醒起来。

在我的感觉中,何继青把握中篇小说显然还未及把握短篇小说那么娴熟。在这两部中篇作品中,不难发现何继青笔法的拘谨,作品似乎欠缺那种舒卷自如、行云流水的潇洒,而且在拘谨地情形下还让人感到有铺排拖沓的弊病(在《哭歌》中这一点表现益甚氕他的中篇不像短篇那样精炼凝重,也不像有的作家的中篇那样大气。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呢?我猜测,或许与作家的选材及对题材的处理有关。何继青的小说更多的还是着眼于生活的某一点,由点谋面,结果点就更加突出;但在他着眼于点时,却试图从面的方面表现,结果就有些面有不及,点也疏淡了。或许我把问题推向了极至,何继青的小说已如前述并非这样简单。可我不过是为了便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已。而后一种状况,在他的这两部中篇小说中是不难体会得到的。不知读者、不知何继青自己以为如何?

何继青的小说创作正处于上升的过程中,他热情颇盛,又有灵动之气。我并不为他今天的成绩大喜。因为,我把更多的期望寄于今后,寄于何继青新的创作。

(199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