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1860400000028

第28章 让我们纠纠杨贵妃的不正之风

唐朝大诗人杜牧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着名人物,他给人们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你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原来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唐玄宗为赢得杨贵妃的欢心,从广东向长安运送荔枝的故事:

站在高高的骊山上,向远处的长安回望,但见锦绣成堆,美女如云。突然,山顶的无数扇大门纷纷洞开,但见一骑飞马在滚滚红尘中由远而近从长安奔来。皇帝的妃子倚门而立,望着那奔驰的快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人们一定以为那尘土飞扬中奔驰的骏马是为皇帝传送紧急情报的;没有人知道,其实那飞马传送的根本不是什么军情、灾情、民情,那飞马是给皇帝的妃子运送荔枝的!的确,唐玄宗为了买妃子一笑费尽了心思,但是杨贵妃吃到口中的荔枝又是怎么样的呢?它绝对不比你从市场上随便买给老婆的荔枝来得更新鲜。你知道吗?当年那驿传的快马从闽粤到长安最快也要十天,荔枝早就不新鲜了。而今天,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荔枝从山上运到机场,再从闽粤空运到长安,最后运送到长安街头的市场,最快的速度只需要三个小时。天子又怎么样?还不及我们今天的老百姓呢!但是,对当年而言,皇家的驿传已经是当时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了,而且可以说,也只有皇家才能享受到这种独一无二的驿传待遇。

根据史料记载,国家出现之后,为了适应传递公文、军情的需要,政府专门设置了驿站,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驿站只是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机构,大约到了汉朝初期,驿站由专门传送公文、军情的“驿”传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馆舍,兼具了迎送过往官员和专使的多功能机构。据历史资料记载,盛唐时全国有馆驿一千六百四十三个,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个,水驿二百六十个,水陆兼驿八十六个,从事驿站工作的人员就有两万多人。

驿站的确为传递公文、军情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建立驿站并保证驿站的正常运行却要消耗国家极其巨大的财力。

据《明会典》记载,万历五年,全国驿传银支出高达三百三十一万两;清代顺治三年全国驿传支出达三百四十二万九千两;康熙初年减少为三百零七万八千两;至道光年间减少为三百万两。平均而言,明清两朝,仅仅驿传支出一项就占帝国全部支出的百分之十左右。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对庶民来说这是一项十分沉重的负担。

因为驿站的日常开支比较大,因此历朝历代对享受驿站免费服务的范围、人员都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比如驿传最为兴盛的元朝,开国之初朝廷就规定:任何人必须持有圆牌、铺马圣旨、出差介绍信等有效证件才可以享受驿站的免费服务:可以免费使用驿站的交通工具,持圆牌者甚至可以自己挑选驿站中的良马出行,马乏时还可以强行乘用官民的马匹;还可以免费在驿站食宿,而且有酒有肉。

元朝初期规定中书省每年发放三十道铺马圣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中书省官员以公出任务繁多为名,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最后竟然得到皇帝恩赐,派发了一百五十道铺马圣旨。

给驿泛滥成灾,乘驿范围无限扩大,为国家和百姓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明朝万历三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始了,而这场改革就是从限制和削弱官员乘驿特权开始的。当时主持改革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他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对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次,他的儿子从北京回湖广老家应试,都是自己花钱雇的车。还有一次,张居正的老爸过生日,张居正让家里的仆人背着行李骑着毛驴回乡祝寿。万历八年,张居正的弟弟回乡养病,保定巡抚为其专门办理了免费享受政府驿站的介绍信,不想这事被张居正知道了,他责令自己的弟弟将介绍信交还,并给老弟去信一封:“我很惭愧,现在正为国家主持政务,发誓要为朝廷严格执法,不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