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1870500000031

第31章 喂,有智慧的生命吗(2)

寻找地外文明的前提,必然是立足于地球文明。只有符合地球条件与环境的其他星球,才可能诞生文明。那么,在太阳系里,地球有着怎样的条件与环境呢?

至今,人类对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做了些探测——

距太阳最近的水星与金星,表面温度达到300°C—400°C。水星没有水,金星有水,水也只能以气态形式存在。距太阳比地球远的火星,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温度分别为—60°C和—120°C,其表面几乎不含液态水。而处于太阳系的外缘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因为离太阳太遥远,温度比火星更低,即使有水,也一定是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

地球的表面温度则是—33°C到47°C,平均温度为15°C,不冷不热。虽然每年总有哪里会发生热死人的事,只是近些年来人类“自作孽”搞出来的温室效应所致。所以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可谓不远不近。

而且,地球表面被大面积的水体覆盖,水的气态、液态与固态同存于地球。水是生命之源,水是行星体内的血液,参与大气——海洋——生物界——地壳和地球内部的循环。水还是改造地表形貌、促进地球内部运动的主要介质。

地球的质量、引力也恰到好处。若地球的大气层设定为一个大气压,质量小的水星的大气层极为稀薄,仅有0.003个大气压。质量比水星更小的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月表呈现出高真空状态。质量比水星略大的火星,大气层仍很稀薄,仅有0.005—0.003个大气压。在地球上行走,人类既不会飘飘欲仙,又不会步履蹒跚,男男女女可以展示自己风樯阵马或玉树临风的样子。

地球的大气层很有特色,在一千公里的高度中,既有用以空气流动的对流层、平流层,还有距地面二三十公里的臭氧层,距地面八十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前者是保护地球的一个屏障,后者则能够反射电磁短波回地面,可用于人类社会的远距离通信。

看不见的上帝之手,让行星们各自的自转轴与垂直黄道面形成了一个角度。金星为177度,直立逆行,无四季之分;天王星为97度55分,躺着逆行,南北两半球的差异极大。地球则是23度27分,有一定的斜度,这一斜,便如魔术师揭去了盖在手臂上的那块方巾,一下展开了地球上美丽、分明的四季:春有山温水软,夏有稻菽飘香,秋有金风送爽,冬有白雪红梅。

真如举目可见的世道,有的女人有人大把地送花、送钱,有的女人一生中一根草都没有人送——所有这太阳系中的独一份,让地球头上插满了鲜花,成了上帝身边格外眷顾的孩子。上帝在这里放下生命的摇篮,又决定在这里开始每个星期里有六天造人的神圣工作。

虽然有上帝的恩宠,生命在地球上的演进也很是漫长、艰难。

从四十六亿年前地球的诞生,到三十八亿年前,才由无机物进化到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远不是生命,生命必须具有复制自己、即新陈代谢的能力。从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微生物,花了此后的三十多亿年。

有着一身软体、柔弱如水、总是结队而过的三叶虫,有鼻子有眼,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形象,被镶嵌在化石里变得坚硬如铁,这在化石里被挤压、夯实的时光是五亿年。

此后,几乎在植物开始悄悄爬满地球的同时,出现比三叶虫还要晚的昆虫的祖先,站在了距今四亿年的泥盆纪,生命开始大规模地从海洋爬上陆地。

满地球云水飞扬、浩浩荡荡行走着的恐龙世界,则出现在距今两亿年的“中生代”。

当恐龙消失了之后,哺乳动物出现了。再由灵长类的猴子进化到人类,肯定在几千万年以内。其中,已会用火的北京猿人距今五十万年,再演进到周口店的一处处洞穴里生活着的北京山顶洞人,至今又是三万年光阴过去……

其间,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海啸擎天,冰川消融,冷热异相,小行星撞击,陨石雨纷飞,还有基因突变,人类活动干扰……

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引起某一类物种的死去。仅在过去五百万年间,就有十四个知名原始物种灭绝。再庞大的生命,都可能突然销声匿迹,只有从几百、几千万年后发现的那刻进山崖的骨架及稍比巴掌大的化石蛋上,人们才能惊叹于它们曾经有过怎样恢宏、坚强地存在!

其间,生死轮回,声气起伏,连绵不绝。

地球只把生存与繁衍的机会,给那些有益于和环境更为和谐的物种。当一些物种毁于一旦,总会有一些新的物种悄然而起,它们暗暗地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基因中一点一滴地修改遗传密码,犹如初春的料峭寒风里钻出来的柳芽,开始小心翼翼只是米粒般大,直到完全被环境认同后,它们才抖擞起不尽的风流,繁衍开一个有着“好运气”的家族。

这也是一壶醇厚、绵长的老酒。

这酒壶以地为座,以天为盖。

这酒取之于三十八亿年的光阴,酿之以万物之精华,才炮制出了高智慧的物种——人类,以及地球文明。

欧阳自远告诉我,其间的每一个阶段,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还有历史学家,都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提供准确的证据,作出精彩的描述,捧上汗牛充栋的经典。

他认为,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地球,宇宙中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迄今唯有地球;

迄今为止,在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上可能有生命的说法,只出现在火星上,以及木星的一个卫星上。

在我国,火星这个名字是西汉以后的事,西汉之前的两千多年不叫火星,叫萤惑,这两个字就是迷惑的意思,就是感觉到它神秘莫测。让古人感到迷惑不解的,首先是它的不断变化的光亮。倘若说最亮的时候是一百瓦,颜色几乎带点发红,到了最暗的时候,只有一百瓦的七十五分之一,换句话说,当最暗时是一瓦,最光亮时是七十五瓦,如此的变化幅度是金星、土星、水星所没有的。

其次,火星在天上的运转轨道反常。太阳和月亮,不仅是东起西落,而且是逐日逐时的往东移,行星金木水土亦是这样。火星却是往西走又往东走,停顿一下又变换了,仿佛走在天街上的某位大款突然发现自己掉了钱包,或是一个要去与情人幽会、不得不防妻子跟踪的丈夫……

古希腊神话里,火星被命名为战神马尔斯(Mars)。很长时间里,西方人对火星怀有恐怖与畏惧的神秘感。用望远镜观察火星,似乎可以看到火星表面布满了四通八达的运河网,像是有高度文明长久的存在。据此,在反映天体的科幻作品中,历来关于火星与火星人的内容层出不穷。后者常常被描绘成头上戴着两根天线、大头小眼、身材矮小而肤色墨绿的怪物。美国更是集这方面的小说、电影于大成,其中既有温和、幽默,视火星人为朋友的《火星叔叔马丁》,还有惊竦、恐怖,欲将地球人一网打尽的《火星人人侵地球》。好莱坞有一部大片叫《火星任务》,说的是火星上经历了巨大的灾难,生物向其他的星球移民,而地球人正是他们移民的后代……

自1962年以来,前苏联陆续发射“火星”系列轨道飞行器,美国则相继发射“水手”号系列宇宙飞船,对火星进行了初步探测。1975年,美国又分别发射“海盗”1号、2号探测器,于次年在火星表面着陆,对火星的空间环境、大气的组成与活动、表面的地形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勘探,并在火星表面做了三项实验,一个叫光合作用实验,一个是呼吸作用实验,一个是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三项实验的结论,均表明火星表面没有任何生命存在与活动的证据。

最近的一次,则在2004年l月4日和25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分别在火星表面的古谢夫环形山和梅里迪亚尼平原成功着陆。此次探测器使用了先进的岩石研磨工具,在火星岩石上钻出直径四十五毫米、深五毫米的孔,使岩石露出新的表面。新鲜的岩石表面未经侵蚀和宇宙射线照射,有助于揭示火星原始岩石的形成和构造,并能评估火星远古时期液态水存在的可能性。

这一系列的火星之旅所取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表明,就目前的生态状况,火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非常明显——

火星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

火星比地球寒冷得多,其平均温度为—40°C——60°C。

火星上存在宇宙线和高能粒子辐射。这些射线虽不致使登上火星的人马上死亡,但登陆火星者所受辐射,约为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所受辐射的两倍,其对人体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慢性的。

此外,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38%。

地球人看到的所谓运河,大约是光学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因视差引起观测者的主观错觉,抑或是火星上一些宽几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延伸可达上千公里的大峡谷,它们可能是火山熔岩流所造成,也可能是火星早期历史中曾出现过的大洪水冲刷的痕迹。

对于生命,虽说火星的生存条件太差,但太阳系里其他行星的条件就更为恶劣。而且,看火星南北两极有白色极冠,主要由固态的二氧化碳和水冰形成,夏季消融,冬季增大,在“机遇”号的着陆区域表面就有过去曾被液态水浸透的迹象。有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上曾经温暖潮湿,有可能出现过生命。

火星还有与地球较为相似的方面: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9分22秒,一个火星日只比一个地球日长41分19秒。火星自转轴的倾角也几乎与地球相同,因此,火星也有四季变化。但与地球明显不同的是,火星的公转周期几乎是地球的两倍,火星上每个季节要持续六个月,而不是三个月。

在一些科学家对勘探与实验结果持悲观态度的同时,另一些科学家却有侥幸之心:火星那么大,你怎么手气那么好,一下就把探测器丢到了一个有生命的地方。如果在地球上扔一个探测器,不幸扔在了撒哈拉,或者罗布泊里,你的结论莫非也是地球上没有水也没有生命?

长期以来,改造火星使之能适合人类居住,一直是欧美科幻小说中长盛不衰的话题:通过人类的不懈努力,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完全可以被改造成一个绿色世界,火星上面的巨大陨石坑将变成碧波粼粼的湖泊,其令人荡气回肠的大峡谷,将会覆盖一片片蓊郁茂密的森林,火星将成为地球上已拥挤不堪的人类的“第二家园”。

近些年,一些美英严肃的科学家也在研究探讨改造火星的可能性。已经有方案称,加热火星表面和加厚火星大气层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完成,其中一个方法是制造一面直径数英里甚至数十英里之宽的巨大镜子,让其在火星轨道上盘旋,这面镜子将把太阳光聚焦到火星极地的冰盖上,使其融化并释放出冷冻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后,可以引发温室效应,使火星表面趋暖……

2000年11月,来自各学科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航天局位于加州的艾密斯研究中心举行了“建造火星成为栖息地物理学与生物学”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取得的共识是,在展开改造火星的巨大工程前,应该先完成寻找火星生物的工作。与会者们讨论了“超级温室气体”的运用,提出在火星上种植针叶林木,并进行生物基因改造工作,尽快让火星地球化。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改造火星”实在荒唐:人类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毁坏我们脚下的地球,与此同时,我们却要去讨论如何美化远在天边的另一颗星球!

接下来,就是木星。

在木星的三十多个卫星里,最大的四个分别为木卫一“爱莪”、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得”、木卫四“卡利斯托”。它们均是1610年被伽利略和另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的,被天文学界昵称为“伽利略卫星”。木卫二是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它的半径约1570公里,轨道长半径为670000公里。

1989年10月,美国航天局发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经过六年漫漫太空之旅,于1995年12月抵达木星。在超期服役14年后,直到2005年9月21日,NASA在地面给它改轨,由其坠人火星浓密的大气层里,最后解体,完成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