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1870500000034

第34章 “总有一天”日愈临近(2)

对欧洲航天局来说,探月是寻找可居住星球这一被命名为“曙光”计划的一部分。在这个长远计划里,欧洲决意要在月球上先建起自己的“机器人村”。倘若说月球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但它最早的居民不会是人类,人类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阶段才行。这个过渡阶段里,月球的主人只能是机器人,它们负责平整土地,贯通道路,建造房屋,为人类的到来做好各种准备。

欧洲航天局太阳系研究项目协调人马尔切洛·科拉迪尼告诉记者,预计这个阶段至少得20年的时间,而且,还需要欧洲在政策上作出较大的努力。他认为:“空间探索完全依赖于政治决策。有政策才能搞到钱,有钱才能推动技术。向月球上派机器人能够使欧洲的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我们必须明白,—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未来,取决于它所掌握的技术。”

2004年1月14日。布什总统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宇航局总部发表讲话,他开门见山:

美国现在到了迈出探索宇宙的下一步的时候了。今天我宣布我们探索广阔宇宙的新计划。我们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确定明确的计划。那名最后踏足月球的人曾这么说:我们离开了就像我们来的时候一样,上帝知道我们会带着全人类的希望回来。是的,我们会让这句话成真。

布什介绍了美国的太空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经过近三十年的服役之后,2010年,航天飞机将退出现役。”

“第二个目标是在2008年以前研制和测试一种新型航天器——‘载员探测飞行器’,并且在2014年前实施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飞机退役后,‘载员探测飞行器’将具备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科学家的能力。但‘载员探测飞行器’的主要目的,是将宇航员送人地球轨道以外的世界。这将是继‘阿波罗’指挥舱之后首个同类型的航天器。”

“第三个目标是在2020年以前重返月球,并将月球作为一个发射基地。最迟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向月球表面发射一系列的无人探测器,进行先期研究,以便为未来的载人探测与研究做好准备。最早在2015年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月球探测,目标是在月球上工作和生活更长时间。”

布什强调,“我们准备凭借所获得的有关月球的经验和知识,采取新的一系列太空探索计划:载人火星探测及更远星球的探测任务。无人探测器、着陆器和其他飞行器,将作为这些太空探索的先驱,继续发挥它们的价值,向地球发回大量图像和数据。”

布什预言,“这次重返月球,我们将会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尽管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将会有哪些技术突破,但我们可以肯定它们必将能实现,而且我们的努力也将会获得很多倍的回报……宇宙探索的诱惑力,将激励着年轻一代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创造出新一代发明家和开拓者。”

十八年过去,当年让老布什金声玉振、斩钉截铁的那番激情,时下也在小布什因为经常从事户外运动而显得十分厚实的胸膛里翻卷。

唯一不同的,在儿子的心目中,重返月球更加紧密关系到美国的国运。尽管布什政府一直力促五年内将联邦财政赤字减半,但他仍要求国会在2005年为美国宇航局增加八亿美元预算,目前NASA的年度预算是一百五十亿美元,之后每年按50—/0的比例递增,未来五年NASA的总预算将达到八百六十亿美元,不久又提高至一千零四十亿美元。

根据布什的讲话和NASA公布的文件,美国的太空新计划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年底前,重新发射航天飞机,并完成在国际空间站的任务。

第二阶段:2010年前,现有的包括“亚特兰蒂斯号”在内的三架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研制名为“载员探测飞行器”的新一代太空飞船,它能胜任包括运送宇航员来回国际空间站、载人登月,甚至最后载人飞往火星等任务。2008年前首次试验这种新型太空飞船,2014年前进行首次发射。

第三阶段:2015年至2020年之间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太空基地。其中,2008年前将无人驾驶的探测器送上月球。

第四阶段:2030年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

此后,美国宇航局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在两年内,NASN将会发射探测器,搜索合适的载人飞行器降落点和月球南极潜在的水资源所在地。地面上,许多研究也在进行中,其中包括一项耗资三千八百万美元、试图从月壤中提取可供人类使用的氧气的研究。

主持这项研究的是美国国防武器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拉里·克拉克,他的实验室坐落在山脊锯齿般插向青天的落矶山下,在模拟的一个环境里,他的目标是一天能提炼出约四公斤的氧气,这可维持四人的需要。

至2006年上半年,这一研究已经完成,其过程简单说是,用一个12英尺宽的圆碟,将太阳光聚焦到类似月球土壤的物质上,几小时后,该物质的五分之一就被转换成了氧气,但该物质必须放置于真空环境里。NASN已决定将这种“造氧机”送上月球测试,一旦同样能够在月球上工作,便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扫除了一个重大障碍。

几乎摔一跤也恨不能从地上抓把什么的日本人,更牢牢抓住了进军月球的这一历史性机遇。继1990年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1998年又发射了“月球—A”探测器,它携带了两个穿透器与轨道分离,穿透月面2—3米,进行月震探测。日本计划在2017年前,通过“月球—A”探测器进行月球的全球性地形地貌、岩石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探测,再建立一个月球极区定位观测站,对月球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2002年,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联合研制成功月球探测鼹鼠机器人,它是个直径10厘米、长20厘米的圆筒,投放到月球后,可以像鼹鼠一样,垂直钻进地下II米,采集矿物质加以分析,弄清月球地表的结构。研究人员下一步的任务是制作月球地面配合设备,设计中的地面设备直径为20—30厘米,内装有太阳能电池。月球地面设备除了向机器人供应电力之外,还负责接收机器人的探测数据。

在我看来——因列岛狭长,地表崎岖,火山遍布,且资源贫瘠,一向为生存环境严酷而焦灼不安,乃至不惜发动战争,几次火中取栗、刀口舔血的大和民族,对于月球更有一种有多少激情就有多少悲情、有几分顽强便有几分偏执的劲头。日本不少科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近些年在非常认真地设计未来移居月球的种种路径,决心在十年内开发出能够使人类在月球长期停留的一整套技术,二十年内,开始在月球上建造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

一些建筑业的大公司也已投人数千万美元和大量人力,对在月球上建造居民住宅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大型试验研究。

最近的消息是,从2006年开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预算增加了六倍,在未来五年内将达到六万亿日元,约合五百七十亿美元。

在俄罗斯,被尊为“火箭之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的一段话,连同托尔斯泰的小说、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一直熔铸着这个向往自然、热爱科学,而且人文底蕴丰厚的民族的独特气质。这段写于二十世纪初期、其时齐氏还只是穷乡僻壤的家乡里一名中学教师的话,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鼓舞着一代代的俄罗斯青少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是小心翼翼地飞出大气层,然后便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在月球的环形山之巅,更有加加林、科罗廖夫的英名,再度鼓荡起这个民族的雄风。

俄罗斯人只用了十年时间,便从动荡与败象中走了出来。如果说综合国力因前苏联解体而遭大大削弱,使俄罗斯有降为二流大国的可能,但它的航天业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进行长时间太空载人飞行方面,更是具有别国无法比拟的实力。

俄罗斯已计划在2010年前,发射系列月球轨道探测器,建立月球轨道卫星站,全面绘制月球图,精细测量月面化学元素分布。在此基础上,发射携带月球车的系列软着陆器,探测月壤中氦一3的含量、分析月海区矿产资源利用前景,确定适宜开采的位置。2010年以后研究月球采矿工艺,逐步建立月球基地。

2004年4月12日,这一天是加加林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四十三周年,又是俄罗斯宇航节。在莫斯科举行的隆重的纪念大会上,普京总统重申:“发展航天业仍是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点之一”;

他说:“太空活动对国家非常重要,不仅因为它解决了环境或农业上的问题,还因为它关乎我们国家的生存。”

普京并坦言,尽管俄罗斯尽力推动太空的和平利用,不会再重蹈前苏联的覆辙,但只要地球上还不安宁,存在着局部战争,或由恐怖势力制造的地区性骚乱,在可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太空仍将可能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军事竞争领域,对此,俄罗斯必须作出适度的反应。

2005年,俄联邦航天局提出了《2006—2015年俄罗斯太空发展计划》,要求国家杜马从2006年起大幅增加30%的太空预算拨款,由原来的一百八十五亿卢布增加到两百四十亿卢布,以积极应对世界上新一波的探月高潮。

印度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

2005年5月5日,在位于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发射中心,一枚C6型极地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两颗卫星运送到预定轨道。随后,总理曼莫汗·辛格在议会发表讲话说:“这次发射再次证实印度已跻身航天大国之列。”

在印度,目前约有两万名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人正在为2007年的一次绕月飞行而殚精竭虑,加班加点,总人数已与美国宇航局的雇员一样多。印度用于太空探测的经费每年达到了六亿美元,其预算与NASA虽不可以道里计,但足以支持在2007年9月进行“月球初航”,即用自行研制的“PSLV”运载火箭,将重达530公斤的“月船l号”卫星送入月球轨道。该卫星将围绕月球两极地区两年,以绘制出一幅月球地表的化学地图。

印度还决心在两到三年内向月球发送探测器,并宣布将于2015年前实现两次或更多次的载人登月。

在伊朗,男人头上裹着厚厚的头巾,女人脸上遮着严严实实的纱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打量宇宙的目光如古井无波。既然月球是上帝的儿女们已经抵达或将要抵达的疆土,真主穆罕默德的子民们也必须踏上属于自己的远征。

2005年10月27日,借俄罗斯远东普列谢茨克基地,伊朗发射了一颗由俄罗斯制造的小型卫星“西奈一号”,成为世界上第四十三个拥有卫星的国家。随即,伊朗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艾哈迈德宣称:“我们必须生产我们自己的卫星和发射器。我们需要成为世界上掌握最尖端航天技术的八个国家之一。”

当前,伊朗正加快从国外引进卫星技术,并计划利用俄罗斯火箭发射该国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迈斯巴”。这两颗卫星将使伊朗具有有限地监视中东地区的能力。伊朗下一步目标是使用自己制造的火箭发射—颗卫星。

伊朗政府已决定,在未来五年内,特别拨款五亿美元支持一个太空发展计划,该计划完成后伊朗将可能成为西亚地区首先探月的国家。

此外,在新世纪前后,英国、德国、奥地利、乌克兰等国家,都制定出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

仔细想想,每个人一生中总有那么关键几步,这几步走对了,或是走错了,其人生格局大小,气象开合,收支盈亏,迥然不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某个历史转捩点赶上了节拍,或是没有赶上,其不同结局很可能是——几近由蛹化蝶,或化不成蝶,仍是卧在枝上飞翔不起来的蛹的大区别。

在举国不绝于耳的盛世喧哗与遍地冒着欲望之焰的都市时尚中,他坚守住自己那一张远在日趋显得落伍的贵阳的书桌。为了将这书桌搬到北京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科院院长的周光召,两次要他将户口动一动,他说北京的工作可以去做,可贵阳的户口不要动,那里还有地球化学所几十年的同事们。

他在这书桌上分析、梳理人类社会进程中的又一个转捩点,如何孕育,如何诞生,如何演进,为国家提供一幅迫在眉睫、虽不见炮火硝烟却满布虎视眈眈的阵前“天图”……

在欧阳自远看来,世界各国第二次月球探测的高潮,呈现出一条非常清晰的轨迹——

以月球资源探测为主要任务,即由“阿波罗”时代的“政治与科学兼具之旅”上升到“太空应用之旅”,开发与利用月球资源,将成为月球探测的主旋律。

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则是人类居住的地球正遭受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等方面的空前“劫难”。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以保护地球的同时,向太空开拓生存空间,索取资源与能源,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远大战略目标。

在未来的二十多年内,月球探测的走向必将是朝着解决以下几个重大问题的方向发展:

一、月球能源资源的全球分布与利用方案研究

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月球表面长期受到微陨石的冲击,尤其是太阳风粒子的直接注入,使月壤富含稀有气体。在这些稀有气体中,最让科学家感兴趣的是氦—3。用氦—3来进行核聚变反应,比起目前使用氚做燃料的热核聚变装置,后者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前者则没有放射性,而且,前者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