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1877000000029

第29章 隆起的文学大山上的高峰——序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精品书系(2)

热情地关注社会生活,智性直接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变革,这是报告文学充分表现自己个性和能力的很好方式。近三十年来,报告文学对于社会生活毫不躲避的参与行为和许多敏锐智性的表达,得到了读者非常充分的肯定。在陈景润是“红”是“白”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徐迟的报告用真实生动的形象作出了最特殊和直接的回答;在中年科学研究者处境尴尬,生活工作非常艰难的情况下,黄宗英的《大雁情》生动地报告了他们的困难状态,立即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柯岩的《船长》激情诗意地描绘了开拓者的行迹;理由的《扬眉剑出鞘》则用一句当时被认为是“反诗”的诗句为标题,隐含着一种明显的反抗和赞美情绪——类似这样总是在人们的心弦上敲击的独到表现,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可举证的现象太多了。可以说,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相呼应,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牵连,是报告文学行动的原则和目标。是呐喊呼号,是擂鼓助威,是忧患沉思,是憧憬期待,等等,都是围绕着这个原则和目标进行的。难得的是许多报告文学作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表现出的敏锐智慧和独到深刻,时常给人茅塞顿开之感。在有关人类生存命运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在作为一种高深的科学课题只有很少数人在研究的时候,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唤醒的已经不仅仅是伐木者,而且还有很多对生态环境无知的人们;有很多的体育官员和众多的热心体育的观众,给体育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使体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本质和方向目标的时候,赵瑜的有关体育的报告却引发人们反思和回归;胡平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踪拷问,邓贤在现实和历史中的穿梭与辨识体悟,卢跃刚对现实丑陋的审视与鞭笞,何建明对民生苦难的关注和对解民命运倒悬的共产党人的赞美和陈桂棣对正义的声援及对自然环境的忧患等等,都在各自的关注点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时常为人们所道及。当代的优秀报告文学,是一种凛然精神的表现,是一种智慧的代表,是一种独立人格和形象的塑造,是一种真实的现实表达和永久的历史书写。

报告文学是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热情接近,是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审视与思考判断和文学地表达,对社会生活主观发生积极影响的写作。所以,没有了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联系,报告文学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报告文学作家也必须表现出自己把握表现题材的能力和相应的文学个性来。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这次先期推出的这些作家,尽管还因为无法抗拒的原因而存在明显的缺失,但作为一次历史的认真检阅,还是可以代表和表现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状态和特点的。这些作家,曾经作为创作的主将参与和推动了报告文学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丰富革新,同时又在各自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的个性。我以为,像徐迟的激情和智慧表达、黄宗英的投入与自由描绘、柯岩的敏锐和诗化叙述、理由的机智深情与华美书写、徐刚的高视同动情诉说、赵瑜的专注研究与形象表达、胡平严峻、邓贤通透、卢跃刚刚正、何建明深情、陈桂棣执着,这样尽管概括不一定全面准确的个人风格表现,都是从各自的角度非常有力地丰富和推动了中国当代报告文学表现方法,为当今报告文学的多样表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报告文学是时常因为题材对象的改变而作家不易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但是,我们十分欣慰的看到,上面涉及到的这些作家,因为他们真诚的对待报告文学写作,就或因性格、或因思想、或因睿智、或因激情、或因理想、或因使命、或因这一切的综合,而在不同的题材内容中表现出自己特异的创作风格。他们对于中国报告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方面的突出贡献,是报告文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存在的坚实基础所在。

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繁荣,是处于转折时期的社会环境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的参与共同造成的。转折时期的社会背景为报告文学提供了非常多样丰富的题材和开阔的活动舞台,作家的自觉和进取则使报告文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表现。思想内容方面的前沿、独到、洞明、深刻使报告文学作品显得很有时代性,庄重、充盈,在形式表现方面的革新和探索,也使报告文学具有一种大气魄,灵活多样的承担不同题材内容的可能。

在此之前,报告文学大多是一些诗人、小说家等人的随手之作,很少有人将报告文学创作圈定为自己的写作方向。因之,报告文学创作往往是在“遭遇战”的状态下发生。所产生的作品,也多为个事短篇,题材细微,内容直白浅显,有很分明的新闻色彩,带有明显的随意获取感悟性特质。再加上受传统正宗文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有诗歌、小说创作才能够成就大作家,才能够产生传世作品;而报告文学在其还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时,还没有将自己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很好地表达出来,自然就造成了许多对报告文学忽略或轻视的现象存在。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之不能够独立,不被人们承认,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迅速成长壮大丰富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后期,随着《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品的出现,报告文学在一个文学孤寂,人们渴望文学发挥的时候,突然有了成熟的标志和巨大的社会震撼力量。当报告文学的旗帜高高地飘扬的时候,报告文学就开始作为一个人们追求的方向,明确和坚固了自己的阵地,聚集起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出发了。从此,报告文学大器晚成,雄壮起来了。所以,文学表现力的加强和表现手段的丰富,也是报告文学成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报告文学开始成为一种正剧一般的写作;报告文学的表现超越了单一人和事的约束;报告文学在把握事件人物时有了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报告文学的形式出现了集中表现和全景审视的多样变化;报告文学出现了长、中、短不同的篇什,十分灵活,承载力大大提高;报告文学题材的范围更加开阔,现实、历史、情感、行为包容丰富等等;报告文学的大作家不断出现,具有分明个性风格又有自觉文体追求的报告文学作家多起来了;报告文学的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人以报告文学写作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足以自豪的声誉,有不少作家也将以自己的报告文学作品奠定他的社会历史位置。表现形式的改变和艺术表达的更新背负着厚重的内容,报告文学在现实历史的时空中飞翔,将自己的身姿向人们展露,接受人们由衷的欢呼!

有太多的理由对于报告文学的纵情欢呼。但是,对于报告文学的遗憾乃至不满也会有不少的理由。当报告文学长时间地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功利的欲望、投机的心理、单纯物质的索取、庸俗的献媚、无耻的攀附等等现象打着报告文学的招牌出现了。一时间,报告文学被人涂抹得满身满脸的污浊,让喜欢它的读者伤心,使各样的小人得志,给不少庸俗无耻的人带来欢愉。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浊流掩盖和孤立不了真正的报告文学,人们的愤怒之声常有,严厉的抨击不断,不屑的目光很多,但无可奈何时常有,只有等待历史的检验和时间无情的淘汰了。

当然,认真写作的报告文学作家依然不在少数。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可是,人们总是怀念和期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报告文学那浪涛汹涌般的气势。是的,这之后,报告文学创作因为遭受重创而出现一度的沉寂。但是,在经历风雨以后,报告文学创作在反思和总结之后,就明显地具有了一种冷静和现实的表现。报告文学作家更加注重客观的描述,对于主观的表达也变得十分谨慎了。此前那种激情、敏锐、独到也许偏颇的现象比较少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报告文学还是有很多发展变化的,这次选入的邓贤、卢跃刚、何建明和陈桂棣这些作家和作品,就很能够说明这样的问题。在报告文学发生的变化中,出现了很多专注于某个行业领域的生活内容为目标的写作。这些作品,虽然用在某一点上的深入代替了在更加宽阔的范围内认识问题的特点,对于“史志性报告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充分的例证,扩大了报告文学的题材范围和社会生活的领域,但也存在着以行业的工作展示代替文学创作的现象,有过多的以资料堆积冒充和代替文学表现。不少作品在选择题材方面的随意和在思想内容开掘方面的不力,使许多报告文学表现平庸。如今,报告文学的机敏性欠缺、锐性不足,思想大众,表现乏力,不用新文体表现,贪大求全,故作高深等现象存在,是当前报告文学创作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所在。

三十年的报告文学创作成果,为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也有了不少的进展和收获,但理论落后于创作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改变。虽然陆续也有理论活动的开展,可总显得直观和表层。可喜的是,这个问题正在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一批具有现代思维和眼光的年轻学人的介入,将会使这样的不平衡情形有所改变。理论和创作两翼齐飞,这是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一种殷切期待,也是报告文学进一步跃进的需要。

在报告文学乱花迷人眼的表现中,认真的整理工作显然不够。尽管各类的文学评奖和不同形式的表彰,是对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文学的筛选和阶段性盘点,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和历史的视野角度对报告文学的认识还嫌不够。这一次,在对1976年以来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编辑整理之后,先期推出这十一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既是想对报告文学作一次现实历史的展示,更是想为关注、收藏和研究报告文学的人们提供一种文本的便利。

2004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