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进宁波
1878600000013

第13章 感天动地宁波帮(1)

邵逸夫的名人档案

港龙航班的乘客快走完的时候,宁波机场大厅远处出现了一辆轮椅。轮椅后边是整面墙的大玻璃窗,窗外射进的阳光使坐在轮椅上的人,逆光出场。

暗暗的好像从历史深处前行。

幽幽的好像默片时代的无声电影。

他是邵逸夫。

邵逸夫默片时代就默默地做起了电影,1925年他大哥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他和几个兄弟一起在那里做事。然后是自已打拼,直至创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人称影视王国。

邵逸夫终于从逆光处出来,好像一个推镜头把他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下推到了21世纪的今天。

他一身浅灰西服,一副晶亮的无边眼镜。西服上衣口袋里,插着质地讲究叠成三折的白手绢,好像开出一朵纯白的百合。晶亮的眼镜后边,是更加晶亮的眼睛。他一笑,眼睛这样地晶晶亮亮,闪烁着积98年之智慧的星光。

天上有一颗邵逸夫星。地上有一个邵逸夫奖。

邵逸夫星是国际永久编号的2899号行星。1990年由国际小行星命名组织批准,为答谢邵逸夫对中国教育科技事业的贡献。

邵逸夫奖,是国际性年度教育奖,2002年在香港设立。分设天文学、数学以及生命科学和医学三个奖项。每项获奖者获100万美元。人称东方的诺贝尔奖。

我第一次看到一位98岁的人,眼睛灿若星星。他的眼神几乎可以传递一切,几乎毋须再用嘴表述什么。他坐的轮椅推进机场贵宾室时,他的菲佣上前递给他一件薄毛衣,他轻声而飞快地说:Notcoolhere!

是的,这里不冷。这里是他热热的故土。

来这里就是来家里。去年11月他也是说来就来了,一下飞机就想吃豆浆了。两位宁波朋友就带他去街边一家“永和豆浆”,吃油条喝豆浆。其实哪里都有豆浆,可是就觉得在家里喝豆浆,和家乡人在一起喝豆浆,热乎乎甜滋滋的,好喝。

家乡人爱他。宁波大学里的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一见邵逸夫就焕发起来,展示他们的成长,倾诉他们对邵逸夫的永远的牵挂。逸夫图书馆大厅里,有一座刘开渠先生的雕塑作品:邵逸夫。邵逸夫站到雕像旁笑笑地问:像我吗?

像。像得比邵逸夫还像邵逸夫。

刘开渠大师,用点晴之笔,把邵逸夫的神,点出来了。邵逸夫雕像的眼睛,幽默、聪颖、睿智、年轻,年轻得好像就要飞扬起来。一个有追求、前进目标不断前移的人,就是一个年轻的人。邵逸夫1986年以来,每年捐资内地教育亿元以上。教育部某部门有一张中国地图,邵逸夫有捐赠的地方就插上一颗红五星。邵逸夫已经捐资办学近30亿元达四千多个项目,是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的第一人。红五星已经插遍地图,那是邵先生的红心一片。

就如另一位宁波人赵安中所说: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

有人说邵逸夫早就不关心怎么赚钱,只操心怎么花钱。他1973年就创立邵氏基金,每年拨款给世界各大慈善机构,英国女王1974年授予他“皇家CBE”勋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77年又封他KinghtBachelor爵士。美国旧金山市把每年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不管有邵逸夫日,还是有邵逸夫星,也不管是怎样的高龄,邵逸夫走到祖坟前,默默地跪拜,毕恭毕敬。

宁波人重情重义,才有说不尽的邵逸夫基金。

邵逸夫今年98,常常惦念宁波或是专程飞回扫墓,或者就是回家看看。98岁的人,心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想宁波了,就回宁波了。不愿惊动方方面面,只对前来接他的三俩朋友,晶晶亮亮地笑着。

只是笑着,并不说话,也毋需说话。到贵宾室沙发上坐下后,夫人方小姐说起今朝怎么样,邵逸夫用地道宁波话说:是jiema(即“今朝”,这里只好用汉语拼音)。这个“jiema”说的是这样清晰到透亮,也给我一种晶晶亮亮的感觉。方小姐又说了什么,邵逸夫又说:是“老侬”(宁波老话,“老婆”的意思,第二个字的发音无法用哪个音准确地标出)。

我想给邵逸夫列个名人档案。

姓名:邵逸夫

最有魅力的部位:眼睛

风度:翩翩

专利:老宁波话

爱好:捐资

操心的事:怎么把钱花出去

特点:巨富而不用保镖,因为没做过亏心事

希望:合海内外同胞之力量,

实现教育强国之目标。

不能不去的地方:宁波

不能不做的事:把盘子里的蛋糕吃干净

后来,5月28日中央台报道27日“东方诺贝尔奖”揭晓,内地有南开大学的陈省身等5位教授获奖。

因为包玉刚

1973年美国《财富》杂志称包玉刚为:海上的统治者。

1976年美国《新闻周刊》称包玉刚为:海上之王。

只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大都不知道,有一个世界船王叫包玉刚。知道船王包玉刚的,也大都不知道他是宁波帮。同是家乡宁波人,又有谁见过这位船王?

世界航运波涛叠起,包玉刚总是世界船王。

包玉刚去世后静静地躺在一个海水涌涌的地方,关于他,墓碑上只有最直白的一行字:包玉刚,生于1918年,卒于1991年9月23日。

1981年包玉刚拥有的船队,就超过美国或苏联等国家船队的总吨位。有人问他老是飞来飞去的是不是坐包机?包玉刚说他是吃宁波乡下咸菜萝卜干长大的,哪能坐包机?

宾馆服务员拿到包玉刚要换洗的衣服总是惊讶——那么普通的布衣,什么名牌也没有。后来,1984年10月他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一次回到阔别四十多载的老家宁波庄市钟包村,一位村妇给他送来几只热热的煮鸡蛋。包玉刚接过家乡的鸡蛋,心呼呼地热了起来。夸张地说,世界船王拥有世界,还有什么礼物能打动他?有。家乡人送的热鸡蛋。

10月19日,包玉刚和当时的宁波市长共进晚餐,服务员端上一盘裹着芝麻炸得金灿灿的宁波汤元。包玉刚夹起一个金灿灿放到市长盘里,说:这就是两千万美元。

这是包玉刚投资创办宁波大学的第一笔款。

包玉刚从八十年代捐建宁波大学、投资建兆龙饭店等,他本人和他的家人,一直捐赠至今。他对他的4个已成婚的女儿说过:一个人有一双鞋子就够了。女儿们还长个子的时候,他对夫人说,给女儿买鞋要买大一号的。今年穿着大一点,明年就正好了。

曾经有人说这位环球航运集团主席成天环球坐飞机,比坐轿车的时间还多。包玉刚想那他更得锻炼身体。他选择了跳绳。

包玉刚的公文包里就永远装着他的亲爱的跳绳。在伦敦的饭店里,天蒙蒙亮就下楼走出大堂。走到饭店外,从包里掏出一根绳子。

英国警察见一个年纪挺大的人在雾中手握绳子,立刻警觉地走过来。

那个瞬间,警察的想象力一定已经编织起一个案子。

警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其实,绳子不就是用来跳绳的吗?

包玉刚送礼物喜欢送健康——跳绳一根。撒切尔夫人也得到过一根包氏跳绳。

至于游泳,包玉刚得了血癌去世前十几天,还在坚持——只要还有一点力气。

世界船王的成功,因为意志和信用;世界船王的成功,也因为开放和包容。他的4个女婿,一位是奥地利人,一位是新加坡人,一位是日本人,一位是香港人(后来有变动)。

包玉刚在设立“包氏奖学金”之后,86年又征得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赞同,由中、英和包玉刚三方成立“中英友好奖学金”,每年支持四百来名中国学子赴英深造。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说: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当年的12月19日,在北京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同日还签署了包玉刚捐资2000万美元创办宁波大学洽谈纪要,这是宁波人、宁波帮最知道的。

有人说包玉刚出手不凡,包玉刚后来戏言说他是宁波大使。

他香港、北京、英国地奔走,为了宁波。他深知宁波需要从省里计划单列出来,才能轻装前进。他向中央呼吁让宁波成立特别市,其实就是直辖市的意思。宁波当然不能够成为直辖市,于是1985年底就批准宁波成为计划单列市。包玉刚说这样免掉了许多层次和拐弯,他这个宁波大使好当些了。

宁波有今天,因为改革,因为开放,因为宁波人,因为宁波帮,因为种种的因为,因为邓小平,因为包玉刚。

有一次,一个宁波人去香港包玉刚家,正好看到包玉刚的英语老师告辞出来。那人大惊:英国爵士包玉刚还在天天学英语?

所以他是包玉刚。

所以别人不是包玉刚。

感天动地宁波帮

水杉,身高20几米,体型青春纤细,成排的水杉好像成排的模特,挺挺地、婷婷地show这种有气质的美丽。

又好像是宁波大学的学生,走到校外列成一排,说:我们,愿意续写生命的精彩。

“宁波大学”这4个字,是小平同志写的,看得出写的时候心情真好。“宁波”两个字,写得像唱着歌的波浪,“大学”两个字,写得像同学少年天天向上。

走进校园,是一个站满樟树的广场。樟树们长着一个个圆圆乎乎的大脑袋,一个个看上去都营养充足头发丰厚大脑发达身体茁壮。

这些樟树,和宁波大学同龄,延伸着宁大的生命。

宁大教学楼前,是一个宽阔的层层叠起的台阶,台阶上有一个个简约而抽象的造型,好像波浪叠起中的一艘艘船。捐赠宁波大学的,是世界船王包玉刚。

1986年10月26日,这个大台阶站满了人——宁波大学开学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只是天气不好,阴沉沉风啸啸。

包玉刚一行走上主席台的时候,突然天空大亮,阳光灿烂,倒好像黑暗的剧场里,演出开始灯光大作。

宁大第一任校长致词,说:包玉刚先生把太阳带来了。

宁波大学里所有的路,都以浙东文化名人命名,譬如宗羲路,阳明路。感天动地的浙东文化是宁波古城的骄傲,但是,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又是宁波难言的尴尬!1984年10月,宁波人包玉刚第一次回故里,说宁波的面积是香港的10倍,但是没有一所综合大学。宁波要改变面貌,高等教育这么落后怎么行?

包玉刚又为宁大捐资建6340平米的图书馆,捐体育中心。然后——他4个女儿捐宁波公共图书馆。他的4个女儿又捐教育楼。他大女儿在加拿大设立奖学金,专为宁波培养青年教师。他的兄长包玉书和他的大女儿又又捐建教育楼。包玉书兄妹捐建龙赛理科楼。包玉书捐建46000平米的包玉书科学楼。

包氏教学楼群面积10万平米!

包玉书科学楼和包玉刚教学楼,虽然造型各异,但都是由6幢大楼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大楼围起的长方形,叫我联想到包家故居那围成长方形的宅院。一楼有一扇质地和花式都令人难忘的木格窗,邻人说过去是贴着窗纸的。有一千年了。二楼楼梯的两侧,一边是包玉刚的卧房,一边是包玉书的卧房。整个宅院坚挺而温馨,好像一个个力拔山兮的人,肩并肩站成一个长方形。

把这个长方形最大化,就是包玉刚教学楼和包玉书科学楼。

这样的长方形,是和,是合,是功,是德!

我看到包玉书5个子女立下的碑文:“我兄妹五人,自幼耳濡目染,深知父辈创业维艰,以不骄不侈自律,更以秉承家风反哺故土,报效国家为荣,特此立碑,以示永铭”。

而香港实业家,宁波人王宽诚,一次就出资1亿美元设立教育基金。他说:积财于儿孙,不如积德于儿孙。

宁波大学里的每一栋楼,都有一个故事。

包玉刚一故世,又一在港的宁波帮赵安中,回宁波三天跑4个最穷的县,心里喃喃着:罪过呵苦煞!从此捐助教育一百多个项目。他为宁波大学更是捐建“林杏琴会堂”,继而捐建田径场看台、宁大幼儿园、教工生活小区,又设立教育专款……他卖掉美国和加拿大的别墅,设立教育基金奖励受聘宁大的学者。

赵安中85岁生日那天,又来宁大。校方想为他从简庆贺,他也不让,说着掏出一张支票给校方,那是儿子送他的生日礼物——给他买房。他么,把这张150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校方。

赵安中说:这下我放心了。

赵安中的三个儿子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留学,家里每次给儿子们寄的衣服,都是赵安中的旧衣服。

赵安中自己的皮拖鞋,皮已脱了,口快开了。一穿20年了!

赵安中捐助宁大的多个项目,多以他儿子的名义。宁波人重孝,做善事多以父亲或母亲的名。赵安中特意用两个儿子的名义,实在是寄希望新一代的宁波帮,一代代的宁波帮,来帮宁波,来关心宁大。

香港又一宁波帮魏绍相为宁大捐资的天象馆落成后,他已年近80。他说他身体还好,准备再做10年,有了钞票再捐。

李达三外语楼,是李达三的子女送给父母的金婚纪念的礼金,他如数捐给了宁大。

又一位76岁的宁波帮李景芬,在捐一灯光球场后,在香港立一遗嘱,办好公证,写明四分之一的遗产捐给宁大。

而范思禹建筑工程楼,是范思禹去世后由他的亲属把遗产变卖之后捐建的。

这一座座楼,好重呵!

于是有了现在占地23平方公里,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航海等学科的宁波大学。

宁大校园,实在是世界奇观。一眼望去,包玉刚教学楼、包玉刚图书馆、包玉刚体育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黄陈月莉楼、曹光彪科技楼、李兴贵球场、宗瑞航海楼、锦绣学生活动中心、应虞房医疗中心、魏绍相天象馆、杏琴园、杏琴楼、杏琴苑、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绣山工程楼、思禹建工楼、李达三外语楼、汤于翰医疗中心,龙赛理科楼、曹光彪信息楼、包玉书科学楼……

每一栋楼都在倾诉宁波帮挥之不去的乡情,每一栋楼都垒起了宁波帮的故土情深,每栋楼都是中华儿女爱中华的见证,每一栋楼都在把宁波帮帮宁波的故事延伸。

每一幢楼都是情的回归。

每一幢楼都是心的丰碑。

宁大校园呵,像一座硕大的碑林,记录着人生原来可以这样博大丰厚,人呵就是这样成为天地万物的群英!

宁波帮深知教育乃立国之本。他们捐助教育,从宁波扩大到全国,海外华人为希望工程捐款数额与规模居第一和第二的,是宁波帮陈适骅与赵安中。

宁波帮曹光彪,在内地投资近20亿元,教育捐款3亿多。

还有黄庆苗、朱绣三、应圣瑞、邬蔚庭、李达三、顾国华……一个个名字,我写来都觉得沉甸甸!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巨额的捐资,更因为他们倾情的投入!

宁大海运学院可以培训国外船长。该楼完全造成一座巨轮。因为,捐资者顾国华的父亲顾宗瑞又是一位船王。顾宗瑞是香港特首董建华的外公。顾国华是董建华的舅舅。董建华曾任宁波经济促进会的名誉会长而且是宁波荣誉市民。汤于翰医疗中心建成的时候,特首夫人专程来参加落成典礼。

因为,香港特首,乃宁波人是也。

这些年,如果有人从降落到宁波的飞机上翩翩走下,气质像境外人,胸前却永远佩着“宁波大学”校徽的,那一定是台湾大学教授朱绣山之子朱英龙。他们父子为宁大捐建两幢楼以后,又年年捐助学金,而且扩大到陕西、贵州、云南。

20年前小平同志说: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2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