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1903900000032

第32章 回天无力遗憾死(1)

嚣张的法国佬

左宗棠接任两江总督后不久,法军就攻占了越南河内。一年后,法军又将越南旧都顺化攻陷,随后又步步进逼中国西南。法国侵略者叫嚣道:“征服那个巨大的中华帝国是不成问题的,我们必须站在那个富庶区域的通路之上。”这样,中国西南边疆战云密布,中法之战迫在眉睫。

其实,法国试图通过占据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早在18世纪50至60年代,英法为了争夺殖民地,发生了“七年战争”,结果法国失去了其殖民地印度领土的大部分和将近全部的北美辖地。于是,法国开始把它在东方殖民掠夺的重点转到了越南,对越南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

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侵略者的胃口很大,一个小小的越南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于是,由西贡出发探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

同治十二年十月(1873年11月),法国派安邺率一百多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的大清将领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同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国,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到越南南部。

虽然没有捞到什么油水,但法国侵略者不会罢休。结果,至70年代中期,越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两次签订了《西贡条约》,法国声称越南已经置于它的“保护”之下。清政府虽然不承认这些条约,但中国的西南边疆已经受到法国侵略势力的严重威胁。

后来,茹费理出任法国总理,他更加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增兵越南,策划侵略中国。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政府命交趾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法军很快就攻占了越南河内,企图打开红河通道,直窥云南。

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队救援。但清政府鉴于形势的变化,命令滇桂两省的清军坚守要塞,能息事就息事,不要轻易挑起战端。

战局是瞬息万变的,法国侵略者的最终目标是清军。虽然清廷一万个不乐意开战,但面对法国侵略者的步步紧逼,战争还是爆发了。

光绪九年四月(1883年5月),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河内城西纸桥再次将法军打得抱头鼠窜,并击毙统兵李维业,打乱了法军的北侵计划。左宗棠获悉黑旗军纸桥大捷的消息后,非常兴奋,致函总理衙门,高度评价了刘永福的壮举。

虽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求和派十分害怕得罪法国,严令禁止前敌各军和滇、桂两省接济刘永福军火和物资,但左宗棠却从江宁军火库中拨出二十具水雷、百支火箭,并选派操作熟练的人运往前线,打击法国侵略者。因为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有越南安定了,云南、广东的边境才能安定。

另外,左宗棠本来打算亲自统领军队前往越南抗法,以保西南安定,尽一个大臣的本分。 即使杀身成仁,也没什么好怕的。但软弱的清政府害怕战争再度扩大,想谋求和平解决的途径,便拒绝了左宗棠亲赴前线抗法的请求。

既然自己不能身临战场,但可以派军队前往。在无奈之下,左宗棠便组建了一支支越部队——恪靖定边军。后来,这支部队开往越、桂前线后,参与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这就是左宗棠,对于侵略者毫不含糊,即使自己不能去前线杀敌,也要援助物资,派遣部队参战。

但清军的胜利是短暂的,光绪九年(1883 年),法军攻下越南首都顺化,把越南变成法国的殖民地。接着,法国的侵略矛头便对准了中国。

宝刀依然未老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左宗棠在军事上加紧布置落实“江防”、“海防”的建设,为反侵略战争做好准备。

光绪八年正月二十五日(1882年3月14日),左宗棠到达南京仅一个多月,就开始亲自检阅驻防江苏的湘淮水陆各军。

发现军营中竟然有年过五六十的老兵,便下令一律加以裁汰,招募青壮年入伍,从根本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另外,为了激励士气,左宗棠还制定了严明的赏罚章程,从士兵到将官的军事职责都进行了明文规定。经过左宗棠的严格训练和大力整顿,江苏地区清军的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左宗棠这次出阅江苏营伍,历经扬州、清江、镇江、常州、苏州、上海等地,最后在吴淞口乘船阅视了南洋水师舰队、外海六营、内洋五营的射击和布阵。

由于左宗棠名声在外,当他到上海经过租界时,那些一向鄙视清朝官员的外国人急忙在租界换升中国龙旗,还燃放鞭炮以示欢迎。左宗棠在第二年再次到上海时,这种情景再次重现,外国人也依旧恭谨有加。

这就是强硬派左宗棠的影响,有他在,西方列强就忌惮三分。所以慈禧太后舍不得放手左宗棠,让他继续发挥着余热,直到燃尽最后一滴心血为止。

光绪九年(1883年),左宗棠又亲自乘船沿江而上,勘察各处的警备情况。经过多次实际考察后,左宗棠认为南洋海军的实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便重新规划了南洋海军。

他决定增购十艘小火轮和多艘快艇,陆续把“开济”号与“南瑞”号、“南琛”号加入南洋舰队编制,大大增强了海军的实力。

除了海防,左宗棠明白长江入海口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竭尽全力部署长江防务,对江防设施的薄弱环节采取应急措施,增设江防要塞。

左宗棠虽然年事已高,但丝毫不妨碍他脑子中迸发出新点子来。他意识到若想打赢反侵略战争,国内必须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而且要集全国之力来打这一仗,才可能有百分之百胜利的机会。所以不仅要靠陆海军的力量,还要靠沿海人民群众的力量。也就是说借助人民的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中,那么敌人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左宗棠下令滨海20多个州县的官府组织渔团,加以训练。一年之后便成为了反对外国武装侵略的一支生力军。他还亲自到沿海校阅渔团,因为太过劳累,左宗棠竟然病倒在了巡视的途中。以年迈之身为国为民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由于左宗棠正确的战略部署,江苏地区的布防如铁桶般坚固,任何一个侵略者都不敢轻易涉足进犯长江。

左宗棠在筹划两江布防的同时,对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入侵中国南疆的局势极为关切。在任两江总督兼办理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两年多里,工作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年老病重的情况下,还毅然请缨奔赴抗法前线,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力主抗战卫国

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二日(1883年12月11日),法国侵略军在孤拔的指挥下,向驻扎在越南山西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十六日,法军攻占山西。光绪十年二月二十五日(1884年3月12日),法军新任统帅米尔又率军占领北宁。山西、北宁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清廷大为震惊。

就在前线战局日益恶化时,左宗棠的病情也日益加重,获准在家休假四个月,曾国荃代理两江总督。越北战事失利的噩耗相继传到两江,左宗棠焦虑万分,四个月的假期只休息了一个月,便上奏取消休假,恢复工作。

带病上任主持工作的左宗棠看到王德榜一军独守凉山、镇南关,军力单薄,恐怕有失,便上疏请派浙江提督黄少春在湖南挑选五营兵马赶往镇南关外,策应王德榜。

虽然清廷还想再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辉煌,但朝中妥协求和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对战争畏首畏尾的清政府没有接受左宗棠增兵前线的建议,反而下诏停止招募新兵,而且还召左宗棠进京。不久,又派李鸿章前去议和。

光绪十年四月十六日(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法国有权保护越南;将驻越清军调回边境;法商可以从越南向中国自由运销货物。

当左宗棠得知签订了这个不平等条约时,正在奉清廷之命从江宁启程北上的路上。他恨清廷的软弱,也怪自己的无能,立刻写了一份《时务说帖》递送总理衙门,详细剖析了《中法简明条约》的无穷祸患,认为如果对法国的侵略予以妥协,大清就有被列强马上瓜分的严重危机。他还陈述了当时沿海的设防情况,认为足够应付中法之战。更可贵的是,他不顾自己年迈多病的身体,还立下军令状,主动请求去前线督师抗法。

左宗棠希望能通过这篇说帖打动清廷,赢得支持,从根本上扭转中法战争的不利局面。他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心境奔向京城的。

光绪十年五月二十日(1884年6月13日),经过一个月的水路行程,左宗棠风尘仆仆地抵达京师。

想想自己在两年多前被“撵出”京师,如今又回到了这个让他心寒的地方,内心真是百感交集,他真想大喊一声: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五天后,清廷发布“上谕”:左宗棠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不用天天入朝值守,只是在有紧急要务时,接受咨询。

左宗棠再入军机时,虽然已经有73岁的高龄,但他的雄心壮志仍然不减当年,很想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施展一番作为。所以,他兢兢业业,每天都入朝值守。

其实,朝廷把左宗棠调回来还给他高官,特意恩准他不用天天入朝值守,表面上是为年事已高的左宗棠考虑,其实,是剥夺他的实权,让他进京养老。因为无论把硬汉左宗棠放在哪里,朝廷都不放心,所以只好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了。

左宗棠的影响的确不容小觑,他复入军机对是和还是战是有重要影响的一项人事安排。其实,朝廷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李鸿章签订《中法简明条约》后,引起了京师及地方的普遍反对。迫于舆论压力,清廷也只得作出几分主战姿态,把主战派左宗棠调回了京师。

在《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后仅40多天,便发生了“观音桥事件”,又称“北黎冲突”,这个事件是中法战争第二阶段的起火点。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法国将军杜森尼在光绪十年闰五月初一日(1884年6月23日)率军700人强行向谅山挺进,抵北黎的观音桥后,命令清军撤让或投降。清军派联络官3人到法国军营去交涉,但法军声称前来接收越南谅山、高平两省,无故枪杀了清军联络官,气势汹汹,傲慢无比,并向清军发起进攻。清军被迫还击,给法军以重创。24日再战,法军溃败逃窜。

骄横的法军侵略者没想到会败给清军,便诬赖中国破坏了《中法简明条约》,再次令海军中将孤拔率领舰队北上,准备将战火扩大。

面对法国新的军事挑衅,左宗棠一再强调必须以战取胜,软弱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苦果。清廷虽然对主战的左宗棠非常赏识,但仍然心存保持和局的幻想,想通过谈判解决“观音桥事件”。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打破了清廷和谈的美梦。

六月十五日(8月5日),法国远东舰队的三艘军舰突然袭击台湾基隆。督办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指挥清军顽强抵抗,打退了侵略者的进犯,取得基隆保卫战的胜利。

又有了和谈的资本,清廷本想乞求列强出面调停,却没有人愿意做和事老。

六月二十九日(8月19日),法国驻华代理公使谢满禄以“基隆事件”为借口,向清廷发出最后通牒:赔款8000万法郎,限48小时答复,否则下旗离京。清廷虽然想和,但不是这种和法,毕竟大清取得了基隆保卫战的胜利,于是拒绝了法国的无理要求。

七月初一日,谢满禄果然下旗离开北京。初三日(8月23日),孤拔指挥法国舰队向停泊在福州马尾军港的福建海军发起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福建海军仓促应战,广大爱国官兵虽然奋勇还击,但已经无法挽回败局。经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海战,福建海军的11艘战舰均为法舰击沉击伤,官兵伤亡700多人,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第二天,马尾造船厂又被法军用重炮轰毁。

事情已经到了节骨眼上了,是战是和必须做一个明确的决定了。

面对惨败,李鸿章又乘机怂恿清廷接受法国提出的赔款议和条件,否则战后再赔就不是现在这个数了。

慈禧太后有些六神无主,急忙召见奕拿主意。没想到一向赞成议和的奕这次却回答:“可以打。”慈禧太后便咬咬牙说:“打就打到底。”

于是,慈禧太后召开了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及六部九卿参加的御前会议。她说:“和就是示弱,不和会割地赔款而且损伤不少,或许引起内乱而且也赔不起。”显然,慈禧太后在和与战之间徘徊不定。

她讲了这番话后,会场一片寂静,没有人敢接这个话茬。

猛然间,左宗棠站立起来大声说道:“中国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做战争经费。”

左宗棠的一席话好像一个定心丸一样,终于让慈禧太后下了主战的决心。

于是,在马尾之战爆发后的第三天,即七月初六日(8月26日),清廷下诏对法宣战。

此时,福建沿海的严重局势让左宗棠夜不成寐。

七月十五日(9月4日),左宗棠亲自前往醇王府拜见奕,要求代为请旨统兵出征。左宗棠激情澎湃、意志坚定,彻底征服了奕,他决定揽下这个差事,为宝刀未老的左宗棠请命。

七月十八日(9月7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

这个结果出乎左宗棠的意料,因为此前左宗棠曾多次要求奔赴前线与法国侵略者决一死战,清廷就当他是空气似的,不搭他这一茬。这次,左宗棠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情万分激动的他顾不上自己体弱有病,便毅然投身到抗法前线中了。

远赴福建严防守

既然宣布对法宣战,清廷就要摆出一个要战的样子。这次派左宗棠前往东南支撑危局,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因为除了左宗棠,清廷实在是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担当此任了。

此时,马尾军港遭法军完全摧毁,法国在东南海面的军舰不可一世,耀武扬威。形势对于大清王朝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