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历史故事
191100000075

第75章 2诸葛亮七擒七纵南蛮王

第八章2诸葛亮七擒七纵南蛮王

——得人心者得天下有的人被打败了,但他还是不服,于是埋下了再次争斗的种子。所以斗争的要义不一定要动武,而在于让别人心服,这才是以一制百之道。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朝廷上的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诸葛亮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没料到南中地区(大渡河以南和今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郡豪强雍垲,听说刘备死去,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变。他一面投靠东吴,一面又拉拢了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叫他去联络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经过雍垲的煽动,鄣柯太守朱褒、越部族酋长高定,也都响应雍垲。这样一来,蜀汉差不多丢了一半土地,怎能不叫诸葛亮着急呢?

可是,当时蜀汉刚遭到伐吴大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诸葛亮一面派人和东吴重新讲和,稳住了这一头;一面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积蓄粮食,训练兵马。过了两年,局面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参军马谡送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几十里地。

临别的时候,诸葛亮握住马谡的手,诚恳地说:“我们相处好几年了。今天临别,您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我吗?”

马谡说:“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要,离开国都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我听说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够一劳永逸。”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

诸葛亮率领蜀军向南进军,节节胜利。大军还在半路上,越酋长高定和雍垲已经发生火并。高定的部下杀了雍垲。蜀军攻打越,又把高定杀了。

诸葛亮派李恢、马忠两员将领分两路进攻,不到半个月,马忠又攻破柯,消灭了那里的叛军。四个郡的叛乱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南中酋长孟获收集了雍垲的散兵,继续反抗蜀军。诸葛亮一打听,知道孟获不但打仗骁勇,而且在南中地区各族中很有威望。

诸葛亮想起马谡临别的话,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诡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你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你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

孟获被释放以后,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诸葛亮劝他,见孟获还是不服,又放了他。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了。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获和各部落的首领照旧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有人对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为什么不派官吏来,反倒仍旧让这些首领管呢?”

诸葛亮说:“我们派官吏来,没有好处,只有不方便。因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粮食接济不上,叫他们吃什么?再说,刚刚打过仗,难免死伤了一些人,如果我们留下官吏统治,一定会发生祸患。现在我们不派官吏,既不用留军队,又不需要运军粮。让各部落自己管理,大家相安无事,岂不更好?”

诸人听了诸葛亮这番话,都钦佩他想得周到。

诸葛亮率领大军回到成都。刘禅和朝廷大臣到城外迎接,大家都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兴。不久,诸葛亮就开始了他晚年的六次北伐。

智慧解读: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让人心服才是真正的胜利,赢得了人心也就赢得了一切。中国古代智慧中的包容思想异常发达,这也正是中华文明历经艰险从未消灭,反而不断发扬光大的一个根本原因。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借鉴这种智慧的思想,把争取人心作为斗争的首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