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早年练习的画作,有些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其中有一幅题为《赤脚姑娘》的油画,作于1895年,笔法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人物形象丰满真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过目难忘。这幅画毕加索本人也非常喜欢并看重,一生都保留在身边。
小毕加索也有令人头疼的方面——他从来都不喜欢上学,各门基础学科,比如算术和写作,都使他大伤脑筋。他对其他功课毫无兴趣,唯一喜爱的就是绘画,他甚至一向记不清西班牙语的字母顺序。
1895年10月,毕加索一家北上来到了著名城市巴塞罗那,父亲在一所美术学校任职。那一年,毕加索还不到14岁,由于他的绘画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父亲决定,让他跳级参加“古代美术、实物写生和绘描”的插班考试,以尽早开始专业化的学习与训练。这种考试原本限期一个月时间,以便学生能充裕地完成参试作品,但毕加索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便交了卷,而且他的成绩是优秀。判卷的老师们,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绘画神童,立即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
毕加索是一位美术天才,也是一位多产的画家。父亲的精心培育与他个人的专心致志,为他成为“美术界的爱因斯坦”奠定了基础。有的人常立志,有的人立长志。如果没有个人的努力,即使天才也会被泯灭。人的一生,只要做成功一件事,就不枉度此生了。小朋友,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如果你喜欢做一件事情,可不要轻易放弃啊!
227高尔基把不幸当作大学的作家
高尔基,苏联著名作家,公元1868年生人。高尔基诞生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城一个木工家庭。诺夫哥罗德城位于伏尔加河与奥卡河交汇处,地处波罗的海至中亚地区的大伏尔加水道上,交通很发达。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很不幸。他还不满5岁,风趣、年轻能干的父亲突然染上了霍乱,一病不起,竟丢下他和母亲离开了人世。
父亲死后,母亲只好带着年幼的高尔基来到外祖父卡什林染坊老板家里。不幸的是外祖父家又遭受了火灾,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外祖父暴躁成性,两个舅舅也经常胡作非为。不久,小高尔基因受到舅舅的捉弄而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外祖母和母亲心如刀绞,非常难过。
后来,母亲改嫁了,婚后随丈夫去莫斯科。母亲走后,小高尔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暴躁蛮横的外祖父动辄把祖母打得半死,对小高尔基也是备加虐待。然而,小高尔基虽力小势孤,却从不逆来顺受,总是竭力反抗。
母亲去莫斯科以后,她的丈夫挥金如土,不久把全部家产赌光。他们只得回尼日尼,过着极窘迫的生活。这时,外祖父又把高尔基送来了。不久,母亲把高尔基送到郊区一所最下等的库那文小学念书。天冷了,高尔基的外套和鞋早已穿破,母亲无钱买新的,只好让孩子穿她的旧鞋和外祖母的上衣改制的外套上学。
高尔基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读书,时时感到压抑。在家里,这颗幼苗也同样遭到摧残。他在隔壁的房间里,时常听到母亲痛苦的呻吟和剧烈的咳嗽声。眼看着自己出类拔萃、富于独立性的母亲,变成了颓唐憔悴、忍泣吞声的懦妇了。一天,他忽然听见母亲的惨叫声,便立刻冲进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跪在地上,继父正用脚凶狠地踢着母亲的胸膛。小高尔基怒不可遏,从桌上抓起一把刀,猛地向继父刺去。结果只擦破了继父的衣服和皮肤。事后他对母亲说,他想先刺死继父,随后刺死自己。母亲抱起他,抽咽地说着:“你要饶恕我,是我犯了罪。”
以后,继父对高尔基更加仇视了。不堪忍受侮辱的小高尔基倔强地夹起行李卷,告别了母亲,又来到破了产的外祖父家里。
外祖父由于贫穷变得更加冷酷和吝啬,他不给外祖母一分钱。早熟的高尔基觉得自己应当给外祖母一些帮助。于是,每天上学前,他便跑到各处去拾破布、废纸、碎铁、骨头等,卖出的钱都交给外祖母。他常常看到可怜的外祖母用手抚弄着他挣来的铜板暗自垂泪。尽管拾破烂遭到学校一些师生的冷嘲热讽,但是小高尔基发愤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受到了学校的奖励。但最后终因贫困而辍学了。
此时,继父因赌钱、酗酒欠债累累而逃跑,高尔基将病危的母亲接到外祖父家。到了秋天,母亲便去世了。
虽然高尔基早期的生活很不幸,但慈祥、幽默、智慧的外祖母的爱,犹如黑暗中一颗灿烂的星体,辉映着高尔基的童年。她常常绘声绘色地给求知欲极强的小外孙讲述有趣的民间故事,高尔基总是听得入迷。这使他和民间创作那美妙的诗意和深刻的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正像高尔基后来回忆时所说:“为迎接以后艰难困苦的生活积蓄了坚定的力量。”
母亲死后,外祖父把高尔基送进一家鞋店当“学徒”。这个不足10岁的孩子,实际上成了老板家的奴仆。熬过了一个冬天,慈祥的外祖母又把他接了回去。整个夏天,他常常陪外祖母去山林里采集草药和蘑菇。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到无比自由和欢乐。
秋天来临了,外祖父又把高尔基送到外祖母外甥绘图师家当学徒。他又变成了这家远亲的奴隶。小高尔基忍受不了那些繁重的劳役,他逃跑了。从此,这个11岁的孤儿就走进了社会,开始了他独立谋生的苦难生活。年幼的高尔基在俄国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受尽了贫困与凌辱。
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高尔基不但没被不幸打倒,反而把不幸当成阶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他是一个在不幸中成长的孩子,也是一位把不幸当成大学的作家。一个文豪的童年没有阳光没有温暖,小朋友,不知道听完这个极其残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228马克·吐温在苦难中长大的作家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生于1835年。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们称赞他“成就伟大,人格伟大!”
马克·吐温出生在一个穷法官的家庭,家中只有一栋两间房的小木屋,父亲收入微薄,家庭负担繁重。马克·吐温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堡。4岁半时,他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启蒙教师霍尔太太是来自新苏格兰的中年妇女,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力图用圣经塑造孩子的心灵。可是天性活泼的马克·吐温对喋喋不休的祈祷、晦涩难懂的《新约全书》毫无兴趣,而是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距他家不远的伯父家的农场,是个环境幽美、风景秀丽的庄园。浓郁的果林把起伏的小山丘装扮得葱茏苍翠,溪水潺潺流淌,树林深处不时传来动听的鸟鸣声,草丛之中常有野生动物跳来跳去。马克·吐温常常来到伯父家的庄园,同白人小伙伴和黑人孩子一起游泳、捕捉响尾蛇、采集山莓。
明月高悬的夜晚,孩子们围坐在中年黑奴丹尼尔大叔身边,入神地听他讲故事。那些神奇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着马克·吐温。这位面孔黝黑、满头卷发的丹尼尔大叔,以自己聪明、智慧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马克·吐温的信赖。正是从这个黑奴身上,他发现了黑人的许多优秀品质,进而对黑人及其不幸遭遇产生了深刻同情。丹尼尔大叔后来成为马克·吐温一些作品中可爱的黑人形象的原型。
1847年,马克·吐温11岁时,父亲骑马到12英里外的巴美拉镇办事,由于途中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于当年3月24日离开了人世。自此以后,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糊口,马克·吐温到《弗罗里达日报》当杂役,半日学习,半日工作。第二年,12岁的马克·吐温辍学到汉尼堡《信使报》印刷所当学徒。每天,他很早被老板叫起来生火、打扫房间、整理铅字。然后在微亮的烛光下排字、折叠报纸。每逢周日,更是紧张。他要在黎明时分将报纸分送到每个订户那里。就这样,马克·吐温熬过了两年多的学徒生活,成了一名熟练的排字工人。
后来,哥哥奥里昂借了500美元,买下了《汉尼堡周刊》报馆,他把马克·吐温从《信使报》印刷所请出来,以每周3美元的薪金雇用了弟弟。贫困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童年,他从14岁时起就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哥哥的生意很不景气,甚至连房租也付不起,只好将印刷所搬到自己家里。经过一年的实践,马克·吐温对哥哥的事业丧失了信心。一天晚上,他悄悄地离开家。几天后,他在圣·路易斯被一家《晚报》雇用,当了排字工人。不久,哥哥奥里昂破产,将报馆移交给债主约翰先生,也离家出走,到依阿华州谋生去了。
马克·吐温除了在排字车间勤勉工作以外,将其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了。他从图书馆借来了许多文学作品,一本一本地读着。书籍开阔了他的视野,为他以后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苦难的经历可以成为人生的财富。苦难的童年使马克·吐温比同龄孩子更早地认识了人生。也使他的思想比同龄人更为成熟。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马克·吐温从小就自立了,而且还读了很多书。你现在看了多少书,听过多少故事,你会讲多少故事呢?
229安徒生木偶王国的小领导
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公元1805年生于丹麦。他一生创作了160多篇童话。除了写童话以外,他还写长篇小说和剧本。他写的喜剧《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和剧本《穆拉托》,在公演中获得了很大成功。他还写了自传《我一生的童话》。
安徒生出身非常贫寒。他的祖父是一个农民,本来有些家产,不料一场大火把家当全部化为灰烬。从此,祖父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疯人院。祖母也到疯人院里当了帮工,有时还要去讨饭。安徒生的父亲那时还年幼,但也不得不独自谋生,当了一个鞋匠。母亲是一个洗衣妇,她年纪比父亲大十多岁。
父亲整天坐在小凳子上工作,他身边堆放着各种材料和工具。他的工作台上面挂着个小书架,上面有《阿拉伯故事集》,有荷尔堡的剧本和译成丹麦文的莎士比亚剧本,还有歌曲集。有时候安徒生在外面玩受了欺侮,他就推开手边的活计,对儿子说:“好,我来讲个故事吧。”于是,遥远国家的国王啦,大沙漠里的探宝人啦,奇异的名胜风光啦,他都讲得娓娓动听。这些在小小的安徒生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珍贵的图画。有时候父亲也朗读剧本,剧本里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小安徒生手托下巴,睁大眼睛,静静地听着,显得那么入迷。
爸爸来了兴致的时候,还把安徒生带到野外的树林里去。那儿有白头翁,蝴蝶跳舞,蜜蜂歌唱,小安徒生叫着笑着,那么快活。爸爸看见了长腿鹳鸟,就讲开了:
“鹳鸟是从很远的埃及来的,那儿有高大的金字塔,有炎热的太阳,鹳鸟要到埃及去过冬,穿过大洋大海,所以鹳鸟会说埃及话。”
父母迫于生计而整日忙碌,有时不得不丢下小安徒生无人照管。他跑到外面玩耍,但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一见他就拳打脚踢,讥笑谩骂,说他“生得丑”,“穿得破”,“是下贱人的崽子”。
父亲为了安慰自己宝贝的独生子,给他制成了一些木偶玩具。从此安徒生就与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异想天开地成立了一个傀儡戏班。他用破布缝了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把一个个木偶装扮成英俊的王子、美丽的公主、骇人的巫师、有钱的绅士等。他还请父亲当了这个戏班的“顾问”,自己任“编剧”和“导演”,整天演出各式各样的节目。
物质的贫穷反倒成就了精神的富有。安徒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委屈后就逃到他的童话故事中去寻找安慰,木偶王国是他的精神家园。可见家庭的富有或贫穷并不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小朋友,你一定听过许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吧。现在,你一定知道他有那么多故事的原因了吧?
230贝多芬被警察当作流浪汉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一生只活了五十七岁,可他却为人类留下了三千多首辉煌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上伟大的音乐家。有人说这完全归功于他的天赋,但从创作实践来看,他的多才和成功,主要是他在音乐园地辛勤耕耘的结果。
贝多芬是一位勤劳和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的作曲过程是极其辛苦的,他落笔十分慎重,每个音符都要反复斟酌才定下来,而写好以后还要一改再改,往往一个乐章的开头就谱写了六种全然不同的草稿,有一部歌剧中的一段独唱,他甚至前后写了十八稿,直到满意为止。
贝多芬晚年,受到耳聋、贫穷、孤独的折磨,但这些困难始终压不垮他对崇高、完美的音乐创作的追求。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他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一天,他清早起身,开始了一首乐曲的创作,慢慢沉醉其中。到了中午,音乐思绪忽然遇到了障碍,怎么写都不理想,他便穿上了破大衣,带上草稿纸,去外面寻找灵感。
天下起了小雨,雨水顺着头发流进了衣领他毫无感觉。他在雨中毫无目地走着、走着,有时突然停下,用脚打着拍子,嘴里哼唱着。他不知走了多远,竟然来到了维也纳的郊外。
一个警察见他破衣蓬头,目光呆滞,嘴里在哼唱着什么,起了疑心。他走上前问贝多芬道:“先生,您要到哪儿去?”贝多芬毫无反应,还是沉醉在他的乐曲创作中。结果,他被当成流浪汉带到了警察局。
局长耐心地盘问他,贝多芬却答非所问。后来干脆不理,继续他的音乐构思。
有一位听过贝多芬演奏的警察告诉局长,这人可能是贝多芬。“贝多芬,名字很熟啊,他是干什么的?”局长问。“是大音乐家,经常出入宫廷,连太子都曾向他学过音乐呢。”那警察回答道。
局长感到事情有点严重了,但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贝多芬呢?谁也不确定。还是局长想出了个主意,让一名警察马上去请一位音乐家来认领。
音乐家来后,把贝多芬领走了。临走时,警察局长说了许多道歉的话,贝多芬也不难为他们,只是怪他们影响了他的构思。
看着贝多芬离去的身影,人们不禁为这位音乐大师刻苦忘我的创作精神而深深感动,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如果你以为那些大作家、大音乐家、大艺术家是靠天才与运气才获得成功的,那就大错特错了。看看吧,连贝多芬这种大音乐家,也是在极具艰苦的环境里废寝忘食地工作才取得非凡成就的。有人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勤奋。小朋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比别人笨吗?
231贝多芬在睡梦中被叫醒的孩子
著名艺术家贝多芬,公元1770年生于德国。他创作的交响曲,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