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199900000098

第98章 移动通信的神话

第九章第八节移动通信的神话

现在的移动通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呼机、手机早就走入千家万户。

其实我们的远古祖先,也有过这样的向往呢!大家应该记得《西游记》中的一幕:玉皇大帝

派二郎神捉拿孙悟空,众神都在凌霄宝殿上观战,正当底下打得厉害的时候,忽然孙悟空不

见了,于是玉皇大帝就叫出“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个看,一个听,很快就把孙悟空找到了。

日本也有关于“顺风耳”的神话故事:深山里住着一种“回声”妖怪,平时我们对着深山喊

,深山里的回声就是它附和着人的声音发出来的,听起来挺恐怖,不过这种妖怪是不伤害人

的。而且它还有一种法力,可以一下子把声音传到远方你想通话的人那里去。有它帮助,通

话非常方便。

涉及这方面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可见古代人们由于交通不便,联系起来十分费劲,于是他

们都想像着“顺风耳”的出现,可以和远方的亲人尽快联系。

如今,古人的梦想已经被我们实现了,“顺风耳”真的出现了,那就是现在的移动通信。

读了下面的内容,你将不仅仅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还会对移动通信的工作原

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项伟大的科学成果从诞生到为人类所利用,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麦克斯韦预言电

磁波的存在,但却没有能通过亲手实验证实他的预言。赫兹透过闪烁的火花,第一次证实电

磁波的存在,但却断然否认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他认为,若要利用电磁波进行通

信,需要有一面面积与欧洲大陆相当的巨型反射镜。但是,“赫兹电波”的闪光,却照亮了

两个年轻人不朽的征程。这两个年轻人便是波波夫和马可尼。

1895年5月7日,年仅36岁的波波夫在彼德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

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当他的助手雷

布金在大厅的另一端接通火花式电波发生器时,波波夫的无线电接收机便响起铃来;断开电

波发生器,铃声立即中止。几十年后,为了纪念波波夫在这一天的划时代创举,当时的苏联

政府便把5月7日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操纵他们自己制作的无线

电收发信机,作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当时拍发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

,以此表示他对这位电磁波先驱者的崇敬。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中只有250米,但它毕竟是

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从此,人类的通信从此进入一个新世纪。

是在1896年的6月,年方21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也发明了无线电收报机,并在英国取得了专

利。当时通信距离只有30米。

马可尼1874年4月25日生于意大利波伦亚。他自幼便有广泛的爱好,对电学、机械学、

化学都有浓厚的兴趣。13岁那年,他便在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的论文的启发下,萌发了利用

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时而在阁楼上,时而在庭院或农场里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试验

。1894年,他成功地进行了相距2英里的无线电通信的收与发。

马可尼发明之路荆棘丛生。他在申请政府赞助落空后,于1896年毅然赴英。在那里他得到

了科学界和实业界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专利。1897年,马可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

器材公司——美国马可尼公司。这一年的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

电通信获得成功。1898年,英国举行游艇赛,终点是距海岸20英里的海上。《都柏林快报》

特聘马可尼用无线电传递消息,游艇一到终点,他便通过无线电波,使岸上的人们立即知道

胜负结果,观众为之欣喜若狂。可以说,这是无线电通信的第一次实际应用。

二极管的发明,对马可尼的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901年,他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

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实验是在英国和纽芬兰岛之间进行的,两地相隔2 700公里。从此

,人类迎来了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1937年7月20日,马可尼病逝于罗马。罗马上万人为他举行了国葬;英国邮电局的无线

电报和电话业务为之中断了2分种,以表示对这位首先把无线电理论用于通信的先驱者,以

及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崇敬与哀悼。

世界范围的移动通信的发展进程,回顾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移动通信有了初步的发展,不过当时的移动通信使

用范围小得可怜,主要使用对象是船舶、飞机、汽车等专用移动通信,并且被运用在军事通

信中,使用频段主要是短波段(比如现在的收音机用的频段),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移动

通信的设备也只是采用电子管的,不仅又大又笨重,而且效果还很差。当时也只能采用人工

交换和人工切换频率的控制和接续方式,接通时间和接通效率都与今天的移动通信差得太多

。不过当时的工程师们都看到了移动通信的潜力,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在移动通信的发展上

。

第二阶段:到了40年代中至60年代末,移动通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频段的使用上,放弃

了原来的短波段,主要使用VHF(甚高频)频段的150MHz,到了后期又发展到400MHz频段。

同时技术上的进步——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移动台向小型化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效果

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移动通信的便捷性,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开始应用

汽车公用无线电话(MTS或IMTS),与此同时,专用移动无线电话系统大量涌现,广泛用于

公安、消防、出租汽车、新闻、调度等方面。同时,此阶段的交换系统已由人工操作,发展

为用户直接拨号的专用自动交换系统。接通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这时,移动通信逐步走进

了公众的日常生活,人们已经看到了未来个人移动通信的曙光。这时的移动通信,开始快速

地向小型化、便捷化以及个人化发展。

第三阶段:到了70年代至8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快速发展,以及

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的蜂窝系统的概念和其理论的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得美国、日本等国

家纷纷研制出陆地移动电话系统。可以说,这时的移动通信系统真正地进入了个人领域:具

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AMPS系统,英国的TACS系统,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的NMT

系统,日本的NAMTS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均先后投入商用。这个时期的系统的主要技术是

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以模拟方式工作,使用频段为800~900MHz(早期曾使用450MHz),

故称之为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或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系统的耗电、重量、体积大大缩小,服务多样化

,系统大容量化,信息传输实时化,控制与交换更加自动化、程控化、智能化,其服务质量

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系统由日本的电话和电信公司(NTT)于1979年实现

。进入80年代,移动通信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

与此同时,许多无线系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寻呼系统和无绳电话系统在扩大服

务范围。许多相应的标准应运而生。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信息领域中的很多方面,都面临向数

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或码

分多址为主体技术,目前国际上已进入商用和准备进入商用的数字蜂窝系统,有欧洲的GSM

、美国的DAMPS、日本的JDC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