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200000000041

第41章 让生命之树常青

第四十章让生命之树常青

维生素的发明维生素旧称“维他命”,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经过霍沃恩、卡勒、库恩、蒂逊、伍德沃德等人的努力,人工合成维生素成为现实,昂贵

的维生素从此走入寻常百姓家。

伺鼠发现首揭谜底

2000多年前,凯撒大帝率领大军远征非洲。士兵由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吃不到

水果和蔬菜,多数人关节疼痛,行走困难,身上出现乌青块,像得了瘟疫似的纷纷病倒。人

们称那种病为坏血症。

15世纪以来,欧洲的航海事业日益发达,飘洋过海的水手也愈加多了起来,但他们同样

因吃不到水果、蔬菜而成批地死于坏血病。据统计,当时,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患坏

血病者竟达80%以上。

除了坏血病外,其他怪病如夜盲症、癞皮病、脚气病……恶魔般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19

世纪末的统计,患癞皮病者在法国有17万人,在美国也有17万人,意大利有10万人,全世界

总计达100万人以上。

长期以来,这些形形色色的怪病,四处蔓延,严重摧残人们的健康,引起了科学家们高度的

重视,他们开始探寻这些怪病发病的根源以及治疗的方法。

1880年冬天,一个大雪飞扬的深夜,瑞士巴塞士大学的俄国研究生鲁宁正专心致志

做实验。他把健康的、相同品种的老鼠分成两组,养在笼中,一组喂自然的粗食,另一组喂

精制的食物。按常理,后者比前者吃得好,也应该长得比前者健康。但是,实验结果竟完

全相反,吃粗食的老鼠不但健康成长,而且能繁殖后代;而吃精制食物的老鼠却个个无精打

采、显露病态,且不久即死去,这是为什么呢?

是精制食物中混入毒物了吗?是食物在精制过程中染上细菌了吗?都不是。已经是第10次试验

了,眼看那些吃精制食物的老鼠奄奄一息,鲁宁百思却不得其解。

都深夜2点了,鲁宁感到饥饿,便从桌上取来几片面包,又喝了一口牛奶。牛奶是冷的,他

感觉牙齿冻得颤栗,无法喝完,顺手往病老鼠笼内一倒,便匆匆离去休息。

第二天,鲁宁又早早来到实验室,让他感到吃惊的是,他看到第二组老鼠非但没有死去,反

而精神抖擞地竖起了耳朵。于是,鲁宁对病鼠再喂少量牛奶,那些原先奄奄一息的老鼠又活

蹦乱跳了。鲁宁明白了——牛奶中含有使老鼠起死回生的物质。

不久,他将自己的研究写成论文,在瑞士一家杂志上发表,他在文中指出:精制食物不

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有营养,相反,它比普通食物更差。牛奶中含有一种生命必需的东西,老

鼠缺少它便会死亡。

鲁宁的发现为后人研究发明维生素起了先导作用。

谷糠糟粕救命仙丹

19世纪以前,脚气病像恶魔般地吞噬着亚洲一些地区人的生命。仅印度尼西亚就有10

万人丧生,当地工人把它当做妖怪作祟,只好画符求神以图消灾,但愚昧的行为未能使脚

气病有丝毫的收敛。

1896年夏天,荷兰的伊克曼医生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酷热的印度尼西亚,驻扎在荷兰驻印度

尼西亚的陆军医院。不久,伊克曼医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这里的人会得脚气病,连

家养的鸡也会得脚气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起初,伊克曼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不知名的细菌引起的,他千方百计寻找那种细菌。他把鸡脚

和鸡内脏做成各种切片,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可他没有找到任何导致脚气病的细菌。他

又把喂鸡的饲料严格消毒,鸡照样得脚气病。

一年过去了,探究脚气病的工作毫无进展。许多同事劝他放弃这种徒劳的跋涉回荷兰,改换

研究

课题,但是他却毫不气馁,继续探寻。他暗下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天,养鸡场的

饲养员请病假,医院只得另请新的饲养员。说来真怪,在新饲养员的饲养下,患脚气病的

鸡都恢复了健康,原先又粗又肿的鸡腿变得细长苗条,母鸡又咕咕、咕咕嗒地下蛋了,公鸡

也神气十足地喔喔啼叫。难道新饲养员有什么法术·伊克曼苦苦思索着……

三个月后,请病假的饲养员重返医院,同时,鸡的脚气病又蔓延开来。伊克曼仔细回忆和研

究并比较两个饲养员养鸡的过程,然后又亲自做了实验,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所在。原来

,老饲养员用配给的精白大米作饲料喂鸡,所以鸡也像人一样得了脚气病;而后来的饲养员

为了捞油水,把喂鸡的精白大米克扣下来,代之以米糠,鸡的脚气病反倒不治而愈。

这个事实给了伊克曼一个启示:米糠中一定存在着一种物质,它既可以治愈脚气病,

还可预防脚气病。于是,伊克曼就用米糠浸泡出的水给患脚气病的人喝,真像仙丹,米糠水

到处,脚气病消除,伊克曼以此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成功提取家族庞大

在断定米糠中含有治愈脚气病的物质后,伊克曼便着手提取这种物质元素,但是,伊克曼毕

竟只是个

医生,对化学不甚熟悉。经过几番努力,他都以失败告终。接着,其他的化学家继续伊克曼

的工作,但大多都失败了。

1913年,波兰化学家丰克总结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发现由于神秘物质在米糠中含量过于

稀少,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是难以提取它的。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选择有强大吸附力的

吸附剂——酸性白土来吸住米糠中的神秘物质。这一招果然灵验。丰克将米糠在1%的稀硫酸

中浸泡、振荡,使神秘物质全部溶于稀硫酸中,再将溶液徐徐蒸发,浓缩的溶液再慢慢通过

酸性白土。

这样,这个神秘物质就被逮住了。不过,被丰克捉住的神秘物质少得可怜,在一吨米糠中只

能提到不足6克。但是,这种物质治疗脚气病的本领比米糠大几千倍,只要一丁点,脚气病

就治愈了。

为了进一步揭开神秘物质的面纱,丰克经过分析发现,它不过是化学上极普通的胺类有

机化合物。于是,他便给它取名为生命胺(Vitarmine)——生命不可缺少的胺类物质。

丰克提取到生命胺后为全世界科学家所瞩目。生物学家、化学家们都跃跃欲试,争相投入到

捕捉含量极微、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物质的工作中。短短的10年内,他们便从牛奶中提取到了

能治疗口腔炎的物质,在鱼肝中提取了能治疗夜盲症的物质,从水果中提取到能治疗坏血病

物质,……但经过分析,它们都不是胺类化合物。因此,用生命胺来命名是欠妥的。于是,

德国生物化学家德莱蒙特把生命胺(Vitamine)一词作了修改,他巧妙地将字母e去掉,改成

维他命(Vitamin),即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要素)。它在食物中含量虽只有万分之一,但生物

缺少它,就会得病死亡。

维生素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科学家按发现的时间,把它们按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队命

名: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依次类排。维生素B又有新的成员,再依次称为维生素

B1、维生素B2、维生素B3……据统计,现在维生素家族已突破百员大关。

维生素家族不但成员多,且性格迥异,功能也十分复杂。依性格,这个家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能溶于水的,称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K等;另一类是不能溶于水,但

却能溶于脂肪等溶剂,称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

论功用,更是各有所能,千差万别,如维生素A是眼科医生的“好帮手”,能给病人带来光

明;维生素B是治脚气病的大师;维生素C是坏血病的对头;维生素D是软骨病的克星……

成功合成征服病魔

维生素如此神通广大,只可惜它在物质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例如,人们从一吨米糠中只提

到5克维生素B1;从几吨水果中只能提取几克维生素C。但在临床上,维生素的需要量

却极大。如果单靠自然界恩赐,那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人们自然地想到两种有效的办法:仿照维生素的样子合成和合成效

力相同或超过天然维生素的新物品来。当然,这两种办法都需要了解天然维生素的本来面目

——测定其分子结构。

英国化学家霍沃恩率先进行这一研究。他致力于维生素C的结构测定,由于维生素C十分“娇

嫩”“弱不禁风”,霍沃恩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才弄清它的全部结构。他先分析出它由碳

、氢、氧等元素组成,再用种种方法测定它的基团的排列顺序。

瑞士化学家卡勒也在进行这一工作。大学毕业后,他便致力于合成维生素B的研究。他也像

霍沃恩那样,将维生素B族主要成员的结构一一测定,然后,再用各种化学方法把简单化

合物,如甘油、胺等合成维生素。他紧张踏实地工作,二十年如一日,终于将维生素B族

的主要成员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合成出来了。

在维生素家族中,水溶性维生素的结构远比脂溶性维生素结构简单,而霍沃恩和卡勒的工作

主要是针对水溶性维生素的。至于结构复杂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合成任务,则留给了德国

库恩去完成。

库恩大学毕业后在有机化学研究所合成研究室工作。他决心向当时世界头等合成难题——合

成脂溶性维生素进军。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维生素A。维生素A分子由氧、碳、氢等45种元素的

原子组成,有三个活泼性较大的双键,测定它的结构真不容易,一不小心便前功尽弃。合成

它则更难,一道道工序都要绞尽脑汁,力保成功。库恩花了6年时间,终于测定出了维生素A

的结构,然后,他按照结构完成了合成工作。此外,他还测定了更复杂的维生素D的结构,

并合成了它。至此,化学家合成了几乎所有维生素。

要使天然维生素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个途径是对它们作一定的改造。

美国蒂逊博士以顽强的毅力,用了3年时间,改造

天然维生素K的结构,引进亚硫酸钠基团,使维生素K能溶解于水中。此后,各国科学家经过

多次实验,已合成出70多种新型维生素K。如一种叫甲基萘醌重亚硫酸钠的药物,可供口服

,又可静脉注射。各种新型维生素不仅能溶于水,而且疗效比天然维生素K要大得多。

科学家们层出不穷的发明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以来,维生素家族只剩下一个难攻的堡垒,那就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12

是金属元素钴的有机化合物

,生性娇嫩,颜色鲜红,在人体中担负生产红细胞的任务。人类一旦缺乏它就会得恶性贫血

症。它最早是由美国女生物化学家肖波发现的,后经奈克、史密斯等人的努力,终于从牛肝

中提取到纯品。但是,合成工作却十分困难,因此,化学家称它为20世纪有机化学合成难题

之一。正当许多化学家一筹莫展之时,美国有机化学家伍德沃德却知难而上,向人工合成

维生素B12宣战。

伍德沃德在进行一种研究工作前必须周密考虑、仔细部署,总结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然后订出计划,利用当前已有的一切先进仪器、手段、方法来促成其实现。正是在这样的

思想指导下,伍德沃德先合成组成维生素B12的各个“部件”,然后,他像高级“焊

接工”那样,小心翼翼地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由于B12十分娇嫩,因此,连接

时必须把已有部位保护好,再连一个新的,如果有一个地方弄错,就要全盘返工。伍德沃德

用他自己发明的前沿轨道理论来指导这一合成工作,他还发明了许多试剂,用以检查每道工

序是否正确。就这样连续干了近七年,他终于攻克了这个世界头等难题,人工合成出了有活

性的维生素B12。

至此,化学家们成功合成了所有维生素。从鲁宁发现维生素到全部被合成,足足经历了一个

世纪,科学家们大胆探索,勇敢试验,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并终于将人类带进了神

秘的维生素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