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2075200000009

第9章 第二位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3)

对于一向奉行安全边际理论的巴菲特来说,收购美国广播公司是一次极大的冒险行动,因为美国广播公司的董事长汤姆·墨非向巴菲特开出的售价是每股172.5美元,这对巴菲特来说显然有点狮子大开口,因为美国广播公司当时的市场价格根本不值这么多。这实在是违背了巴菲特一贯的收购风格。但巴菲特还是决定对它进行投资。

其实,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冒险。而是巴菲特基于对传媒业的深刻了解,才作出这项决定的。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考虑,是看中该公司聪明而且精明的管理层而下决心的,因为巴菲特对该公司进行了深刻分析,特别对此公司的领导层的能力非常肯定。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整个80年代,美国广播公司的股东报酬率大约维持在5%~7%左右,比斯坦普工业指数还高,其毛利率也是美国一般企业的3倍。

1980年伯克夏公司的投资组合中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8家之多,除了广告、广播、保险以及出版公司外,还拥有底特律全国银行、通用食品公司、美国铝业公司、凯塞铝业化学公司、克里夫兰——克里夫钢铁公司、吾尔渥斯零售企业、平克顿服务公司和雷诺烟草公司等。几乎除了资本财务、能源、科技和公用事业之外的各个主要工业集团,都有巴菲特的股票投资。

至于为什么巴菲特对众人趋之若鹜纷纷看好的科技公司股票不加投资,巴菲特的理由是,自己无法对这类公司有充分的了解。而对于公用事业公司,巴菲特亦不感兴趣,他认为对于利润固定的行业,从来不在他投资的考虑范围之中。这或许更符合巴菲特的安全边际投资理念和他的投资风格。他说:“首先我会避开那些让我缺乏信心的一般商品企业和经营管理阶层。我只购买我所了解的公司类型。而那些公司多半具有良好的品质,以及值得信赖的经营管理阶层。”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巴菲特更青睐于自己的强项投资。所以,当他把投资目标又一次锁定在加内公司时,这一举动并不出人意外。

加内公司是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新闻和大众传播公司。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报纸出版、电台和户外广告。加内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有82种日报、50种刊物,这包括闻名世界的《今日美国》、《周末美国》等。1994年,加内公司发行销售的报纸,每天平均超过630万份。加内公司当时的市价总值为77亿美元。

除此之外,加内公司还拥有10家电视台,分布于丹佛、凤凰城、华盛顿、杰克森维尔、亚特兰大和其他城市,它还经营着6个调频广播电台和5个调幅广播电台。加内公司还是北美最大的户外广告集团,在美国国内11个州和加拿大都拥有营运工程。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报业整体的股东权益报酬率都比较高,平均接近19%。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稳定不变的,到1990年,报纸利润开始下降,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为13%,但还显然优于当时大部分企业的10%。此时,加内公司股东权益报酬率虽也有所下降,但它经过迅速重组改革,1993年即升至23%。

加内公司的迅速复苏,与公司管理层严格控制成本有关。20世纪80年代末,杰克·考利接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大刀阔斧,大幅削减公司支出。该公司支出和销售额的比例接近2.3%,使加内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在11%,高出平均值约4%。1994年,考利又投资3.99亿美元,以平均每股50美元的价格回购了本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800万股。在过去10年中,该公司的股东盈余每年成长12%,1993年盈余为4.74亿美元。1994年下半年,加内公司的股价每股稳定在45~50美元之间,巴菲特花在加内公司股票的平均成本为每股48美元。巴菲特的计算理由是,假如每年成长率为12%,他是以加内公司实质价值的六成购入该股,假如成长率为10%,他则是以五四折买入该股,这就是说无论何种情况,买入该股是在其划定的安全线之内。事实也证明,巴菲特的收购是非常成功的,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巴菲特凭借对加内公司的投资,使自己的身价迅速上升到200亿美元。

巴菲特多方位精确投资不得不让人佩服“股神”的“神力”可不是吹的。

5.“短炒”变“长持”,收购通用的妙招

20世纪90年代,是巴菲特率领下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大举收购,迅速扩张的年代。在90年代的收购行动中,不少人对巴菲特在通用动力公司的收购感到困惑,因为这家公司既不具有巴菲特以往认定的被收购公司所应有的特质,甚至也不具有经营良好的历史记录,那么巴菲特为何会作出这项投资决策呢?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全美乃至世界都是极有影响力的企业,它是美国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之一,也是美国核潜艇设计、建造以及装甲车辆的制造先驱,其产品包括美国陆军的MIA1和MIA2战车。它是仅次于麦道公司的美国国防军工产业承包者。它为美国提供导弹系统(战斧、麻雀、螫针和其他先进的巡航导弹)、防空系统、太空发射器和战斗机。“F—16”在当时的世界军工贸易中,销售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但自从柏林墙倒塌、苏联瓦解、东欧解散后,全球政治经济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冷战政策的结束必然引起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世界第一号军事强国美国也面临军事工业的重整。

1991年,通用动力股价达到10年来最低。为了扭转形势,威廉·安德森出任公司总经理。他在了解国防工业面临的基本形势及变化后,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步骤。

最开始时,威廉·安德森把通用的研发重心集中在它的4个营运核心上:即潜水艇、坦克、飞机与太空系统。威廉·安德森认为通用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在萎缩的国防市场中生存下去,其他的通用企业则被逐步剥离。1991年11月,通用动力把其麾下的资料系统公司,以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电脑科学公司;1992年,又以6亿美元价格把赛斯那航空公司卖给德克斯朗公司;随后,又把它的飞弹企业以4.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休斯航空公司,在近半年时间里,通用动力通过出售非核心部门企业,增加了12.5亿美元现金的收益。威廉·安德森此举引起华尔街的注意,通用动力的股价也因此上扬了112%。

在掌握充裕的现金之后,威廉·安德森宣布首先满足通用动力的流动资金需要,接着是降低负债以确保财务实力。对于仍然多余出来的现金,威廉·安德森决定为股东造福。1992年7月,依据标构游戏的规则,通用动力按每股65.37美元到72.25美元之间的价格,回购了它流通在外约30%的股份,共1320万股。

这个大胆的也是高明的举动,立刻引起巴菲特的兴趣,他亲自打电话给威廉·安德森,告诉他伯克夏公司购买了430万股通用动力股份,巴菲特说:“我对通用的经营策略留有深刻的印象,我买股票是为了想投资。”两个月以后,巴菲特又宣布,只要威廉·安德森保留通用动力公司的总经理职务,通用动力的董事会将拥有伯克夏股权所代表的表决权,这个决定对威廉·安德森来说不仅使他终生难忘,而且更加增强了威廉·安德森改革的决心。

对于这样一家被政府控制,且90%的业务来自于政府的企业,又在当时国防工业市场也是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许多人都在怀疑巴菲特的投资是否正确。通用动力公司只有少得可怜的收益和中下等的股东权益报酬率。除此之外,它未来的现金流量也是不可预知的。然而,巴菲特自有他的打算。

巴菲特解释说:“在购买通用动力股票一事上,我们是幸运的。”“我直到去年夏季才稍微注意公司的动向。当它宣布公司将透过标购,买回大约30%的股票时,我就料到,会有套利的机会。我开始为伯克夏买进该公司的股票,希望赚得微薄的利润。”原来巴菲特知道这是为套利而购买股票,所以不适用伯克夏投资股票的原则,包括财务和营运表现的一些条件。但是,为什么从套利出发后又变成对该股的长期持有者呢?巴菲特说:“我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形,以及威廉·安德森担任通用动力公司总经理以后的短期表现。我看见的事情,令我眼睛为之一亮。他有一条井然有序的理性策略。他积极实现其想法,而那成果丰硕正基于此。”巴菲特不但抛弃了原先套利的“短炒”的想法,反而决定变成长期持股,应该说是巴菲特收购通用的一记妙招。

然而事实证明,巴菲特这项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短炒”与长持都只是相对的,因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盈利。这时,一些人开始批评指责威廉·安德森解体了一个公司。但是,威廉·安德森则辩解说,它只是将公司的未实现价值转换为现金而已。当他1991年就任总经理时,通用动力公司的市价是账面价值的60%,近10年来,相对于其他10家国防工业公司的17.1%的年平均报酬率,和斯坦普工业指数的17.6%的获利率,通用动力为它的股东创造了9.1%的年复利报酬率。巴菲特认为,很少有这样的一家公司,以低于账面的市价交易,产生出如此多的现金流量,且积极展开股权强制过户的方案。此外,最重要的是,这家企业的高层经营者能不遗余力地为股东谋利益,这是巴菲特最为看重的管理者素质。这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巴菲特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法。投资并不只是分析公司业绩,还要看公司决策经营者的素质。

充沛、富足的现金流量,公司再度将股利分配给股东,仅在1993年,4月份发给股东每股20美元的特别股利;7月份又发给股东每股18美元的特别股利;到10月份又发给股东每股12美元的特别股利。一年间,3次发给股东每股红利即达50美元,而且每季度支付的股利也从每股0.4美元,提高到0.6美元。伯克夏公司在1992年7月到1993年底的一年半时间中,只要投资每股72美元于通用动力股票上,即获得了每股2.6美元的普通股股利和50美元的平均特别股利,而这段时间,股价上扬到每股103美元。由于威廉·安德森开始清算通用动力公司的货币价值,并给予它的股东以现金股利,对通用动力的股票投资收益,不但强过它的同行,且远胜过同期斯坦普工业指数的表现。

至于人们所关心巴菲特将会持有通用动力公司股票多长时间?巴菲特说:他只会在股东权益报酬率令人满意且公司前景看好,市场不高估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价值,以及经营者为务实有才干者的情况下,才会继续持有。话虽简单,但体现了巴菲特投资的基本原则。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以套利为目的而购买股票是并不多见的,特别是其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竟还作出这个决定不能不令人惊讶。巴菲特居然也想玩一把“投机”,可见其投资股票时在具体操作上并非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也说明股票投资领域方法多样性的重要。虽然这次巴菲特是以“投机入市”,但后来通过研究该股和管理层,从中又发现了新的投资价值,并决定持股和授权威廉·安德森以伯克夏公司持股的表决权。可见巴菲特投资思想之活跃,投资艺术之高超了。

6.逆势而为,置之死地而后生

巴菲特的投资习惯及方法是任何一位投资家都想知道的。但是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手段也不一样,有些时候需要逆势而为。

伯克夏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收购中,还有一项收购引起人们对巴菲特的非议,即是收购威尔法斯哥公司。

威尔法斯哥是加州地区一家银行。1990年初,威尔法斯哥以每股86美元高价上市,由于投资人担心经济不景气会蔓延到西海岸,导致对商业区和住宅区的不动产市场的大量贷款损失。因而人们纷纷抛售,并有人架空该股,导致股价下跌,威尔法斯哥股票在当年10月的卖空收益高达77%。在这种情势下,巴菲特见时机成熟,开始陆续购进该股。1990年10月,巴菲特宣布伯克夏已经购入500万股威尔法斯哥公司股票。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伯克夏公司已掌握该银行流通在外10%的股份,成为该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巴菲特的介入引发了一场围绕威尔法斯哥银行股票走势的争议。在巴菲特一方,是看好该股,投入2.89亿美元,为的是它日后能有所成长。而看空该股者的另一方,如当时美国最大的卖空者费西哈巴兄弟,是预料该股将进一步下跌,不仅因为它已下跌了49%,而且费西巴哈兄弟的达拉斯财务主管表示:“威尔法斯哥是死定了。”还说:“我不认为声称它们为破产大王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它们离破产也不远了。”摩根斯坦利公司一位颇有影响的分析师巴顿认为,威尔法斯哥股价最终会跌到只剩百分之十几的价格。

保德信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乔治·沙劳表示:“巴菲特是出了名的讨价还价者,也是长期投资者。”在贝伦的一位名叫约翰·利西欧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巴菲特毋须担心谁在长期挥霍他的金钱,只要他不要一直试着去买谷底价位的银行股。”几乎所有的舆论都不看好威尔法斯哥,甚至有人开始教巴菲特,如何在他最熟悉的行业之一银行的投资了。

而巴菲特之所以选中威尔法斯哥银行投资,是有他的道理的。当时美国联邦储贷保险公司的倒闭,震动了美国金融界,美国金融检查人员认真地分析了威尔法斯哥银行的贷款投资组合情况,迫使威尔法斯哥银行在1991年拨出13亿美元作为呆账准备,1992年度,再提列12亿美元作呆账准备。因为准备金是每月拨出,投资人开始对每次的提列金额感到紧张。按规定银行并非一次足额提到放款损失准备金,而是在两年内逐步提到。但投资人对银行是否能撑到它的放款问题得到解决的时间表示怀疑。

1990年,当伯克夏宣布它拥有威尔法斯哥股权后,股价在1991年初明显上扬,达到98美元每股。这为伯克夏赚取了2亿美元的利润。事后巴菲特承认:“我低估了加州的不景气和那些公司的不动产问题。”果真在1991年6月,当银行宣布另外一笔放款损失准备的提列,造成股价两天之内下跌至13美元每股。虽然股价在第四季度略有回升,但由于威尔法斯哥必须为它的放款损失再增拨另一笔准备金,这明显将使盈余减少。因此到年底,该股以58美元每股收盘,这与1990年10月伯克夏以平均每股57美元买进的价位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