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名唤做王五,绰号叫做硬拐弯的王五。
第六个名唤做王壬,绰号叫做歪脑袋的王六。
第七个名唤做王毛,绰号叫做弯尾巴的王七。
第八个名唤做王全,绰号叫做不成人的王八。
唐代人最喜序列排行而且通用数目字,也许是“孟”、“仲”不足以用。例如:杜二甫(杜甫)、裴二寂(裴寂)、宋五(宋济)、郑五(郑綮)、李六协律(李础)、钱七兄(钱徽)、王十中丞阁老(王仲舒)、李十一拾遗(李建)、张十一功曹(张曙)、马十二尚书(马总)、张十三(张建封)、唐十五(唐诫)、郑十八司户(郑虔)、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张二十八员外(张籍)、高三十五书记(高适)。女子亦然,如上格式,只是没什么职务可称而呼“娘”,如徐十三娘等。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人的名字中带有数目字就一定是序列排行。例如:北宋着名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这“三”若视为排行那就错了,他排行是老七,故世称“柳七”。
古今排行序列规格有五种:
一是同胞同性序列,即同胞兄弟或同胞姊妹序列。
二是同胞异性混合序列,即同胞兄弟姊妹不分性别地混合序列。
三是同族同性序列,即同一家族的兄弟或姊妹分性别联合序列,即不限于同胞,可扩大到堂兄弟、表姊妹。
四是同族异性混合序列,即同一家族的兄弟姊妹不分性别地混合序列。
五是结义友朋序列,即朋友、社团间依某种秩序而约定的序列。
七、以念怀友朋取名
用友朋、同学、同事、同乡的名字或相关事物而起命名字,以念情谊,借寄思怀,这在我国也是多见的。因为华夏之邦素重友情,孔夫子早有名言:“朋友切切崑崑,兄弟怡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炎黄子孙是尚友珍情的。
曾与中国近代着名女革命家秋瑾结为忘年交的女活动家吴惠秋,她原名吴珉,同秋瑾交识后,随从参加革命党活动,秋瑾长她十一岁,很爱她,并寄有厚望,希望她能成为中国女界的英雄而特赠她别号叫“希英”。她非常爱戴秋瑾,当秋瑾殉难后,她即改名“吴惠秋”,以铭秋瑾对她的教诲帮助及革命情谊。
着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银达子,原名王庆林,早年曾与一位名叫“达子红”的演员搭班配戏,因其嗓音甜润清响,有“银铃声”之喻,故兼而取名叫“银达子”。
念友而名,或因一友,或兼二朋,循情而适,不拘定格。如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原名徐寿康,因境遇困窘而改名“徐悲鸿”,在其生活窘迫时,曾得到商务印书馆职员黄警顽、湖州丝绸商黄震之的帮扶,他投考震旦大学的学费、食费即是这两位黄姓朋友相助的,为表感激之情,徐悲鸿在填报名字时改名叫“黄扶”。当代着名作家吴强,原姓汪,名“六滨”。1936年为表示对一位姓“吴”、一位名“蔷”的朋友的怀念而起笔名“吴蔷”,1938年加入新四军便使用此名,由于常被误认为是女性,后以谐音字“强”取换了,遂以“吴强”行世。
关于现代着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巴金的笔名来历,曾有一种误解,以为他是因为接触克鲁泡特金、巴枯宁、廖抗夫和高德曼等无政府主义者的着作,受到无政府主义影响,以巴枯宁、克鲁泡特金二人名首尾二字合制成名的。其实不然。巴金,原名李芾甘,笔名诸多,除“巴金”外,还有“巴比”、“比金”等,关于“巴金”这个笔名的来历,他曾作过详释:1927年旅居巴黎时,“我因为身体不好,听从医生的劝告,又得到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的介绍,到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去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学法文。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其中有一个姓巴名叫恩波的北方同学,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听说他在项热投水自杀。我和他不熟,但是他自杀的消息使我痛苦。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金’字则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想的。那时候我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前半部不多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说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名字,便半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这便是“巴金”成名的全过程。
恋人、情人,在关系上归类,还只能属于朋友,或者说是有特殊感情的异性朋友。以恋人、情人名而命名的例子,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是一个典型。据说,戴笠曾与一位姓余的女秘书友爱,因化名“余龙”。后又与一位姓金的女子相好,此女见他仍用“余龙”这个名字时就不快。相传戴笠一次正欲以“余龙”签署时,“这个女人吃醋地‘嗯’了一声,戴笠忙在‘余’字下加了一横,成了讨好金姓女人的名字‘金龙’”。
以人的名字怀念友朋,一般是成年人自己起制化名(别名)或笔名及其他名号。有的则是借子女名字以寄怀思的,下面介绍两位名人的故事:着名学者胡适(字适之)生有二男一女,取名均旨纪念,长男名“祖望”,又名“思祖”,是为纪念逝去不久的祖母而名的。次男小名小三,因上有姐姐“素斐”,排行第三而名,他学名叫“思杜”,“杜”指谁,是美国哲学家杜威——胡适的老师,是为纪念老师而名字的。女儿名“素斐”,则是胡适为纪念他的朋友莎菲(陈衡哲)而取的,“素斐”与“莎菲”谐音。这是胡适名子女的故事。
纪念友朋,有单方面纪念,也有互相纪念的。如宋代的“永嘉四灵”,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友善,就约以“灵”立字别号,依次取名为灵晖、灵渊、灵舒、灵秀。
八、以仰慕贤良取名
用古今中外圣人、贤士、大家、名流的名字或相关的事物而起名字,以表敬仰之情,以寄景慕之思,以示追踪之志,这在我国古今文化阶层,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起名方法。如,战国时赵国名相蔺相如,智勇双全,誉满史册,后人敬仰者众,以其名命名立字者诸多,汉有司马相如,北周有梁相如,唐有杨相如,宋有王相如,明有吴相如,清有郑相如、马相如、钱相如等。还有名和字皆系之于蔺相如的,如清代文学家何金蔺,字“相如”,一目了然。
以名表达对贤良敬仰景慕之情思的,一是给自己取名,一是给子女或其他人起名。
给自己制名的很多,兹举几位现代名人的名例: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张宗祥,原名张思曾,十七岁时应书院月课,读《宋史·文天祥传》,敬其为人,课卷即以“宗祥”署名,榜发获第一,由此即以“宗祥”为名,至老不改。社会科学家、教育家邓初民青年时代景仰大禹,曾名“希禹”。上大学后,又受新思想启迪,希望人类无剥削无压迫,平等如原始社会的初民一般,故改名“初民”。被誉为当代“滑稽四杰”之一的着名滑稽演员姚慕双,原名姚锡祺,因少时敬慕当时着名滑稽演员何双呆,而特改名“慕双”。
女子亦然。我国着名女作家丁玲的母亲原名余曼贞,因羡慕唐朝武则天时代女子能治政理国,且可统管男子,卓有才能,业绩显赫,故改名叫“蒋胜眉”,表字“慕唐”。“胜眉”者,能胜过七尺须眉男子也。后以字行世,为现代女界传为佳话。
给子女或其他人起名以寄景仰之意的,如着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因仰慕汉代着名史学家班昭,希冀女儿能成为国家大用人才,给长女起名叫“马仰班”。给孙儿、孙女分别取名叫“思忠”、“思润”、“思泽”、“思东”。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字“润之”,马老给孙辈做此系统命名,是表示他自己和夫人对毛泽东的敬慕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也希望他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怀念毛泽东,忠于共产党和人民。
以上举例是以名或表字来表达仰慕贤良的,又有以别号示慕的。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字元亮),以其诗文品节而名于时传于后,后人慕而立号的有宋俞澹号“景陶轩”,明张岱号“陶庵”,清周春号“梦陶斋”等等。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慕而立号的有:宋蒋璨号“景坡堂”,明王锷号“梦苏道人”,清冯应榴号“梦苏草堂”,周庆云号“梦坡室”,杨守敬号“邻苏老人”。明杰出画家、戏曲家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道士”。清杰出画家、文学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因敬仰徐渭而又号“徐青藤门下牛马走”、“徐大人门下牛马走”,可谓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
仰慕贤良而制名的,其制名方式,或者说其表象特征,基本上有这么几种:一是取被慕者的姓氏,如前例中周企何、马仰班、陶庵、梦苏草堂、邻苏老人等;二是取被慕者的名,如前例中的司马相如、张宗祥、姚慕双等;三是取被慕者的字,如前例中的马思润等;四是取被慕者的号,如前例中的景坡堂、徐青藤门下牛马走等;五是采用以字释名、名字互注的方法兼取被慕者的姓、名、字、号的,前例中的何金蔺(字相如)即是。这后一类的较有意趣,这里再列几人,以扬其趣。例如:
孟子,名轲,字子舆←(宋)刘子舆,字希孟;
晏子,名婴,字仲平←(宋)姚仲平,字希晏;
颜子,名回,字渊、子渊←(金)雷渊,字希颜;
周公旦(叔旦)←(宋)章如旦,字希周;
吕蒙正←(元)罗蒙正,字希吕;
朱熹,号晦庵←(宋)宋学朱,字用晦;
李公麟,号龙眠居士←(明)李麟,号龙眠后身;
韩愈,号昌黎←(现代)韩作黎,笔名黑黎;
蔡襄,字君谟←(现代)蔡天心,笔名君谟。
综上观之,仰慕贤良而起名的,常见用这些字:景、仰、慕、希、从、学、作、若、如、用、望、宗、敬、尊、应、同、范、则等。
若景仰同姓的先贤,在先贤姓名中加入这类字即成,例如:孔宗丘、孟敬轲、颜慕渊、张学良、李希白、杜若甫、文应祥、岳景飞、范同淹、林则徐等即是。
上述都是中国人景仰中国人,下面再介绍几例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相景慕而起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为何改名“艾思奇”,据《名人姓名趣谈》称:一次,李生萱去看电影《爱斯基摩人》,片名使他受到启发,灵机一动,便取名“艾思奇”。奇读音Ji,又读音qi,“艾”又谐音“爱”,所以“艾思奇”既是勇敢强悍的爱斯基摩人的谐音;又含有“爱好思考奇异事物”的寓意,表现了一个理论工作者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更主要的是“艾思奇”还表达了对马克思和伊里奇(列宁)的崇仰之情。所以,此名便一直用了下来。着名诗人、民主革命家柳亚子,原名柳慰高,少时崇拜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读过卢梭着作《民约论》后,仰慕其人,立志做个亚洲的卢梭,因取字“亚庐”,后改为“亚子”。
郑逸梅《艺林散叶》载:“常州唐肯,字企林,盖深慕解放黑奴林肯之为人。”日本着名汉学家诸桥辙次的名字,是其父酷爱汉学、仰慕宋代文学家苏辙而为他起命的。
最后需要提示一句的是,仰慕贤良而起名是有意引入贤良的名字,与那种无意撞车而名字雷同者不属一回事,我们应该明白其间的区别。
九、以表达思想取名
以人的姓名表达某种思想,也就是说,用某种思想作指导去为自己、子女或其他人起名字。
“思想”是个较为广袤的概念,但这里则主要是指政治思想、伦理意识和人生观念。例如:爱国、治国、兴亡、邦交、民本、民心、爱民、仁政、憎爱、善恶、公私、忠孝、节操、处世、交友、乡情、爱情、教育、婚姻、家庭等各方面的思想观念。这是我国古今为人使用最普遍的起命方法之一。例如:在上一节举例的我国着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给孙子孙女起名为“思一”、“思忠”、“思润”、“思泽”、“思东”,这就明白地表达了他对毛泽东本人、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赤胆忠诚的思想意识。又如:着名雕塑艺术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后即改名“朝闻”,典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以孔子这句有关重道的论述取意命名,旨在表达追求革命道理、进步思想的决心。据说有人不解其意而议此名不吉利,他笑着回道:“马克思主义之道,我还闻得非常不够,还需要努力去掌握它、运用它,所以我是会健康长寿的。”
表达爱国思想的名字最众,尤其是在国力薄弱、凌受外族侵略和内部动乱时期,人民的爱国思想反映就更为突出。近代百余年间,觉醒者似乎都曾改名立号以表此心:陈天华号“思黄”;《洪秀全演义》作者黄小配号“黄帝嫡裔”;许啸天号“黄帝子孙之嫡派许则华”。现代着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学家马叙伦抗日战争期间曾化名“邹华孙”,“邹”系其母姓,“华孙”则是中华民族子孙的意思。着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出生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1年,他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的思想是很显然的,希望中国强盛,不受民族欺压,希望儿子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有次,一位英国记者问他:“盛先生,您的名字为什么叫‘盛中国’呢?”这显然是明知故问,意在奚落。盛中国回答刚劲,击之有声:“英国记者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您最好还是去问问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的那位英国首相,因为他知道,过去曾经有一个多么衰弱的中国。如果我出生的时候,中国就像现在这样强盛,我的名字也许就不会叫‘盛中国’了。”
海外赤子,对祖国爱心炙热,亦常以给自己、给孩子名字注入故国之思。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长期寓居海外,虽于1954年成为美国公民,然对祖国的思慕仍无时或释。贝氏夫妇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名“定中”、次子名“建中”、三子名“礼中”,三个儿子名字中都嵌入一个“中”字,以示世代不忘中华民族的思想。幼女名叫“贝莲”,是用以纪念故母庄莲君的。贝先生子女名字深蓄着对祖国、母亲的爱。祖籍厦门、出生于台北的台湾着名学者黄玉斋,在大陆“五四 ”运动影响下,更加关心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的前途。他经过长期的收集资材、调查情况和艰苦的编撰工作,一部《台湾革命史》出来了,这部书记叙了1895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后到1925年这三十年中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历史和经验教训,提出要把抗日斗争进行到底,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台胞的抗日斗争意志,增强台湾同胞取得斗争胜利的信心。作者在这部书出版时签署自己的别名——汉人。这是一个饱含爱国之心强国之志的笔名。又如:台湾近代史上还有一位具有爱国精神的学者,他的名字叫洪弃生,原名洪栋,号月樵,台湾鹿港人,曾是台南府的第一名生员。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他积极参加反侵略斗争。反割让反占领斗争失败后,洪一栋杜门谢客,不肯事仇,改名斨,号“弃生”,表示与国共存亡。
寄托乡思、念怀故土而起名的,如郭沫若名“沫若”,陈望道笔名“一个义乌人”、章太炎号“余杭先生”、蔡元培号“会稽山人”、巴人号“剡川野客”等均是。鲁迅故乡绍兴,其域为春秋时越国之境,故他曾以“越客”、“越丁”、“越侨”作笔名以表乡土情思。至于注入其他各种思想情趣的,可谓多种多样,形形色色,异彩纷呈,例如:崇道、宗义、守仁、仁枝、至礼、伟信、风智、希贤、孝卓、咸友、克己、克非、克忠、国风、国贞、国英、国华、显祖、家珍、家驹、乾政、泽农、友渔、尚文、志武、锦盛、业广、闻博、神贵、思祥、瑞根、念胜、祖新、俊杰等等,不胜枚举。
十、以昭明志向取名
直以自己的名字表明自己的某种志向、理想,这大多是青壮年人自取名的一种方法。如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袖康有为,原名祖诒,因其早孤,幼受教于祖父,十八岁起受学于朱九江,重视“经世致用”之学,立志为世所用,大有作为,故更名“有为”,表字“广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很明白,“广厦”典出于此,是表拯救天下人的宏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