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毁了你的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2085300000018

第18章 对孩子进行品行教育时父母最易犯的错误(3)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没有想到,一群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掉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哲学家的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这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的道理,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试想,那些哲学家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呢?可见,注重培养美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深度诠释

家长无时不为孩子操心,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孩子长大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家长除了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之外,更希望培养孩子正直的品格。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德商的内涵,知道德商对孩子日后成功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出高品格、高社会化的孩子。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最关心的是什么?如果有考试,当然先是问成绩,如果只是平常的日子,会问孩子是否有家庭作业,如果有,又会督促孩子认真地去完成。但少有人先问问孩子做错了事没有,少有人问孩子撒谎了没有,最多是出于爱护问被人欺侮了没有。

对一个孩子来说,无论智商有多高,情商有多高,若没有德商,都不可能创造一个光辉的人生。因此,当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侄子问他,他这一生应该做什么时,詹姆斯回答说:“人生有一样东西是重要的。第一是要善良,第二是要善良,第三还是要善良。”我们这一生要坚持的,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德商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大的,它决定着性情、人格,影响着一个人的为人和处世方式,伴随一个人的终生。

简单来讲,德商就是善良,是尽到责任和义务的善良。科尔斯在《儿童的德商》中提到一位小儿科的医生在医务活动的过程中对孩子道德智商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态。他曾经接触过一位患上血癌而快要死去的女孩,她担心自己会成为父母的负担,会增加父母的忧愁。有一名男孩在车祸中弄伤了右手,他不但为自己感到难过,他更为自己的爸爸感到难过,因为他爸爸喜欢棒球,喜欢教给他打棒球。

德商较高的孩子,性情比较善良,富有同情心,责任感比较强,善于自我换位的情感体验。德商较低的孩子性情比较残忍,责任心也不强。所以,对这样的孩子应该强化德商培养和训练,基本的方法是首先唤醒和激活他的同情心,引导换位情感体验和帮助别人以后的情感体验,也可以调动他的理智因素,防止同情心的弱化。

“同情心是善良的源泉”。着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像父母沉闷的生活那样,能对他们的孩子和环境产生强烈的心理上的影响。”作为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道德教育就是父母的首要责任,父母要时刻注意熏陶孩子的品德。

迷津指点

普林斯博士说:“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孩子的教育也必须三方面并举。教育孩子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如同智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一样,孩子优秀的品德也必须从摇篮时期开始熏陶。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越早越好。

1.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母亲之所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母亲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时间最长的人,她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可以说,孩子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母亲的手中。母亲若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孩子就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2.榜样的力量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要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也靠父母榜样的力量。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礼貌,更要靠父母的榜样。父母应应处处给孩子作出榜样。

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幸福的人并不是能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能随意支配自己的人。”因此,培养孩子养成自制的习惯,也是使他们将来幸福的保证。孩子的精力和水蒸气一样,若是能控制它,把它传送到机器中去,就能使汽船开动,火车飞驰,若是让它任意挥发,是很危险的。

4.勇敢之心

勇敢也是孩子的重要品德。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了一点伤就过分地安慰他,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痛苦,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帮他忘记痛苦。勇敢的人并不是无情的人,父母不能使孩子成为既无同情心又无怜悯心的木头人。

5.遵守时间

遵守时间,不仅是指不要迟到,也要不可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以免使对方为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不按约定的时间来,有的人时常早来,经常使受访者感到为难。因此,教育孩子要严格遵守时间。

6.拒绝谎言

谎言是万恶之源。孩子们由于缺乏经验,又富于想象力,有时会说谎,并且也知道这是坏事情。父母对此不应过分指责,但是要注意矫正。因为从无害的说谎,到欺骗他人的撒谎,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错误6: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孩子的撒谎

场景再现

场景1

“我儿子快四岁了,近来我发现他学会了撒谎。那天,我发现他把一个玩具警察的手给掰下来了,然后,就手忙脚乱地把坏掉的那个玩具往盒子里塞。我生气地问他,‘谁把玩具弄坏了,’他居然说:‘是自己掉下来的。’我连问了好几遍,他都顽强地这样说。我生气了,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他放声大哭。打完了他,我也心疼地掉了眼泪。”

场景2

“现在孩子会撒谎了。他不愿做的事,比如喊他去洗手或者刷牙,有时候他会一点不犹豫的说‘仔仔洗过了’‘仔仔刷过牙了’,但是最近他虚拟出另外一个叫‘tutai’的人物来。他自己拿水彩笔把家里的墙壁呀,沙发呀,电视什么的画得五颜六色,我回家后他刚开始还挺得意的指给我看,当指到电视机的时候,可能是听到我的语气有点变了的意思,我问他‘这是谁画的?’,他很自然的说‘这是tutai画的’,我还以为是隔壁邻居家的小泰画的,后来跟阿姨证实,就是仔仔画的。再接下来,仔仔就经常把自己干的一些‘坏事’推到‘tutai’身上,你问他‘tutai是谁呀’,他又大大方方地告诉你是他。请问,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啊,我该如何处理?平时他干了什么淘气的事,我从来没有过分严厉的指责过他呀,他应该不会是在逃避指责吧?”

场景3

乐乐带着棒球出去玩儿,一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为了不被逮到挨骂,他一溜烟跑回了家,可是满脸惊慌的他正巧撞见了爸爸。

“乐乐啊,什么事情啊?这么慌慌张张的。”

“……啊,没有,没什么……”

“是吗?都写在你的脸上了。你做错了什么事情是吗?”

“我说了没什么事情。”

“你这孩子。我能看不透你的心思吗?说说吧。”

爸爸一下就判断出乐乐说的是谎话,并执意想要追究事实真相。结果,乐乐坦白后,听到的是爸爸的一顿教训。

“打碎了玻璃窗就往家跑,你不能堂堂正正地处理好这件事情,已经很不好了,更不好的是,刚才你还对我说了谎……”

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为爸爸教育得没错。俗话说“3岁养成的习惯80岁也改不过来,”只有让孩子掉了眼泪,知道要改正了才行。但是,乐乐想掩盖事实而说谎的理由之一就是:他曾经因为打碎了茶杯而被爸爸训斥了一顿。

场景4

“我女儿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就是脾气特别犟,做错了事从来不愿意承认错误,嘴里总是一大堆歪理,不停地跟你辩解。有一次,我让她帮我去商店买一些日常用品,给了她100元钱,她只花了50元钱,剩下的都被她在肯德基花了。

回家后,我问她剩下的钱干什么用了,她竟然骗我说不小心丢了。后来有一天,我为她洗衣服时,突然发现她的口袋里有一张肯德基的小票,才知道她在撒谎骗我。当时,我特别生气,不知道该如何教训她才好。

到了晚上,她从学校回来后,我拿着那张小票给她看,原本以为她会老老实实地低头认错的。可她依然说吃饭用掉的钱是她的压岁钱,以前那50元钱确实丢掉了。说这话时,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拒不承认。

当时,我明知道她是在撒谎,可孩子这么大了,我也不好动手打她,但心里却感到特别难受。我不是在乎那50元钱被她用在吃零食上,可孩子这样撒谎,而且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真是一件让我伤心的事情。”

深度诠释

父母总是担心放任孩子说谎话会让他们渐渐养成说谎的习惯,都希望当自己感觉到孩子在说谎的时候就能够问出个所以然,能让问题水落石出。事实上,孩子说谎时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只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才去说谎,父母如果一味地想要查出虚实而使孩子陷入困境,那等于让孩子背上了更大的压力。一个怀疑的眼神、一个不信任的表情、一再重复同样的话、让孩子发誓、背后偷偷地打探等不信任的行为都分明表达着一个意思:我不相信你,你是个爱说谎的人。

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不信任自己,比起努力重新得到父母的信赖,大多数孩子宁愿和父母保持距离,最终将心门完全关闭。他们会躲避父母的问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一些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很不满意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所以会经常数落他们,让他们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行事。这样的时候越多,孩子和父母之间心理上的隔阂就越深。

不难判断,如果孩子和父母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话题了,那么孩子将有更强的逆反心理或者梦想着摆脱这一切。他们会希望离开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如果孩子已经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了,那么从现在开始,父母们就有必要努力尝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包容他们,因为孩子们的逆反心理恰恰反证了他们在内心里还没有完全绝望。

迷津指点

1.温和对待撒谎的孩子

温和地安慰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犯了错误就应该面对现实,就应该有胆量承认。那么,孩子从今往后也就没有说谎的必要了。相反,如果父母连孩子一点小错误都不能容忍,并因此而打骂孩子,那么孩子怎么可能不说谎呢?父母一味地追究只会让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只会使孩子为了保护自己而编出更巧妙的谎言。

2.试着假装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