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毁了你的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2085300000002

第2章 日常家庭教育中父母最易犯的错误(1)

错误1:忙于事业不愿意倾听孩子说话

场景再现

一位事业型女性,在33岁时才生下女儿,但是她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她。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在女儿两岁的时候,就把她送进了幼儿园全托,每周星期六才接回家一次。

女儿刚开始从幼儿园回来,总是有许多话要跟她讲,但是她总是那么忙,刚开始的时候耐着性子听了几次,也都是些小朋友之间的事情。慢慢地她就没有耐心了,总觉得听女儿说话浪费了她做家务和工作的时间。所以,每次女儿和她讲话,她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或干着活,要不就是给人打电话。慢慢地女儿变得不再那么爱讲话了,她开始暗暗高兴女儿终于不再烦自己了。谁知道,不久后幼儿园的老师却打电话给她,说发现她女儿好像得“自闭症”似的,成天不爱跟别人说话,别人跟她讲话她也不搭理别人,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中,要她赶快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这时候,她才后悔莫及。

深度诠释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父母常常滔滔不绝地讲话,却很少倾听孩子说些什么,或让孩子有说出他心声的机会。渐渐地,孩子也就懒得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了,于是,造成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当然不能帮助孩子面对问题,甚至无形中还会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和冲突。为了避免这种不幸的事实发生,如何建立一座稳固的沟通桥梁,达到有效亲子沟通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有的时候,出于自尊心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孩子并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说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又很想让父母明白他们的意图,这时,他们就会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父母进行暗示。

父母对孩子正处在苦恼时所表现出来的坏的情绪要敏感。很多孩子在想要父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只是悄悄地说,如果父母不注意听这不明显的信号,这种悄悄话将会听不见。父母应该试着努力去注意孩子反常的、细微的行为信号。比如,孩子衣服不正常的样子、声调、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孩子讲话时,除了注意他的无言的行为之外,还要倾听他所讲的字里行间的意思,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诉我们什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识别或弄清孩子的动机或基本情绪。凭借着细致与耐心,做到这些都不是困难的。

父母还应特别注意孩子习惯行为的消失,这将是了解孩子内心情感的有价值的线索,当孩子有明显的表现,如不吃、不睡、不玩或精神不如平时集中……就应该试着去推测,或者去直接感觉孩子的情绪状态。

耐心倾听孩子的话是确保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父母不能只想着让孩子把耳朵竖起来听自己的说话,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

在倾听孩子说话时,父母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懂得尊重孩子就会更加专注。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不会把孩子的话当成一回事,其生硬的态度当然无法让孩子倾诉自己的心声,所以,当父母决定倾听孩子说话时,首先要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

聆听孩子的心声时,做父母的要注意观察孩子儿倾诉的目的。孩子向家长倾诉一般有三种情况:随便聊聊;排疑解惑;宣泄心中的郁闷。有时三种情况都有。如果孩子只是随便聊聊,那父母也就跟着随便聊聊;孩子的动机是排疑解惑,父母就要在倾听的过程中先把情况摸清楚,然后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的动机是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父母就要先倾听孩子的倾诉,然后再给他安慰和鼓励。

有一个女孩因第一次高考失败,选择了复读。在住校复读期间,由于已经有了第一次的失败,心里压力很大。母亲为了排解女儿心中的压力,每一次到学校去看望女儿,当女儿向她诉说心中的苦闷的时候,她总是平心静气地倾听女儿的诉说;当女儿说到痛心处扑倒在妈妈怀中失声痛哭的时候,她就让女儿尽情地放声哭泣,等女儿平静后,她才安慰女儿,给女儿以信心和鼓励。

迷津指点

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提到“沟通”,很多人都会认为很简单,就是谈、说、讲。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听到老板对职员、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或朋友之间说:“来吧!让我们沟通沟通。”事实上,沟通并不完全是说、讲、谈。交谈只是沟通中的一部分,是建立沟通关系中最不重要的一环。有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对象。”并不是因为你善于表达或健谈,而是你能很有技巧地倾听别人的谈话。事实上,沟通除了说、讲、谈之外,“听”才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倾听别人的话是表示尊重对方,相信他所说的内容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注意的,可以让他人觉得自己有价值、受尊重,于是彼此的关系就在无形中建立了。

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与孩子相处时常常自己说得多,听孩子说得少。甚至在孩子叙述不清时表现出不耐烦,打断孩子的话或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不好。孩子给父母讲他周边发生的事就是和父母交流,分享他认为有趣或有疑虑的事,或者说他有些心里话不好给别人讲。这种时候父母更要耐心倾听,不要忙于下结论,更不能发现有一点不对的地方,就忙着批判训斥孩子。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就会使孩子不再乐意跟父母交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封闭他们心灵的窗口。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在同孩子谈话时,要简短、亲切,尽量不要长篇大论,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在孩子说话时,父母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要尽量让孩子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在他们一时没接上来时,父母要耐心等一等。

父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可以有效地化解孩子心中的苦闷、烦恼和压力。当父母对孩子表示重视和尊重的时候,孩子就会把心中的郁闷排解出来,因而变得开心。

称职的父母,一定要聆听孩子说话,以对孩子的信任、尊重,促使孩子表达自己情感,从而与他们有所交流、有所沟通。

1.要对孩子感兴趣

如果你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真实的兴趣,你和孩子之间不但打开了通路,而且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父母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父母在一起很亲密。

2.要给孩子留出接触的时间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应使孩子感到父母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而无暇听他们说话。

3.听孩子讲话要专心

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父母不要做饭、看报纸和做别的一些家务活,关掉电视、忘掉电话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父母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有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去小房间单独在一起谈谈。”

4.耐心地鼓励孩子谈话

父母开始和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要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孩子。在结束谈话之前,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详述某一问题的情景,尽量描述它的细节。

5.准确反映孩子的情感

对父母来说,一个极为有效的聆听技巧是要使自己成为孩子感情的一面镜子,用语言帮助孩子反映他们的感受,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父母可以帮助他们说出心里话,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

6.帮助孩子弄明白,并说出自己的经验

聆听,是父母帮助孩子对自己内心活动和感受的比较深入理解的过程。在聆听过程中,父母运用经验对孩子的叙述加以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他们弄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解释时,要多运用词汇,尽可能帮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7.注意自身的行为语言

行为语言是我们向人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许多父母不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表示“我在听呢,我感兴趣,我在注意”。有几种信号可以表示对孩子的注意:正面面向孩子;与孩子紧挨着坐;身体竖直或向孩子倾斜;眼睛互相对视;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此外,应当避免紧张,多表示有兴趣,面部表情和声调都是和蔼的。

8.表示自己有同感

一个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技巧是摆脱自己对问题的思想和感情,设身处地想他人在经历着什么。有了这种技巧父母就能敏锐地感到孩子情绪的波动,并将自己符合实际的看法告诉孩子。

错误2:用许诺的方式欺骗孩子

场景再现

有一天早上,刘芳要去上班,儿子缠着她哭哭啼啼不让走。于是,刘芳对着儿子做开了“思想工作。”她说:“妈妈不上班要犯错误的。”儿子说:“不干。”刘芳又说:“老师说小朋友要听话的,小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好不好?”儿子说:“不好。”刘芳想了想这一段时间儿子比较喜欢画画,就说:“妈妈上班可以赚钱,赚了钱给你买画笔好不好?”儿子:“好。”然后痛快地和妈妈挥手“拜拜”,终于放行了。

可是,因为一天的工作太忙,刘芳下班后偏偏忘了给儿子买彩色画笔。晚上回到家,儿子伸手向刘芳要好东西(画笔),刘芳却一时想不起来自己答应儿子什么事了,在儿子的提醒下,刘芳才想起了早上对儿子的许诺。刘芳看着儿子失望的眼神,心里十分内疚。

场景2

上三年级的鹏鹏最近对爸爸非常反感。鹏鹏的学习本来不是那么好,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爸爸对鹏鹏说:“要是你期末考试语文得到80分,我送你一个蛋糕。”结果,孩子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得了83分,而爸爸却再没有提蛋糕的事情。鹏鹏认为爸爸说话不算话。

深度诠释

现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对孩子轻易许诺。父母对孩子的许诺一定要慎重、务实。

如果父母已许诺孩子了,就该履行自己的诺言,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才能树立家长的威信,发挥许诺的积极作用。有些家长的许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这是要不得的。许诺前,父母应该考虑该不该许诺;许诺后就要兑现。否则,许诺了又不落实,便会损伤孩子的自尊,而且还会使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失去威信。甚至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事、对人可以信口就说,无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以致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适当的许诺是完全必要的,但许诺不一定非实物、金钱不可,可以是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带孩子郊游,上公园游玩,看电影等,不仅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如果总是在经济上许诺孩子,就会使孩子对钱的欲望增加,养成自私自利的个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许诺应该注重鼓励性、激发性,使孩子从许诺中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进其学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能保护和培养孩子说真话的环境,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长大后定会成为一个很正派、很真诚的人,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因为只有一个人说真话,相信别人,对生活有信心,才会问心无愧地面对各种事情,也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

父母首先要说真话,许诺要兑现,为孩子做出榜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做到不撒谎不作假,说到做到,要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并让孩子懂得为什么不能撒谎说假话。有些父母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或者在自己很高兴的时候,常常会“哄”孩子,给孩子开空头支票,许下种种并不准备兑现的诺言,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从而使家庭教育有失去基础的危险,因为不被孩子信任的父母,是没法教好孩子的。

只有孩子说真话,父母才能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从而才能适当地给孩子以鼓励、引导、帮助和劝阻、匡正。要是孩子说假话成了习惯,孩子的行为就会变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容易走上犯错误、做坏事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撒谎,说真话。

人的一生都是在真与假的斗争中度过的,父母要认真引导孩子从小说真话,一步步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变成一种做人的宗旨。这样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有出息、才是最有希望的。

迷津指点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同时许诺也要讲究艺术,灵活处理,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精神物质奖励有机结合

比如,答应给孩子讲故事、买好吃的、给孩子买课外书、带孩子外出等,如果过多地采用物质刺激的办法,时间长了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会使他成为一个“小财迷”或者“小馋猫”,说不定会变成一个格调低下的人。

2.把握许诺的度

如果家长对事情很了解,估计对孩子许下的诺言有把握实现,那么就可以把话说“死”。这种许诺能给孩子留下不容置疑的印象,会给孩子吃下一颗“定心丸”,孩子学习、做事也就更有劲头。当然,条件不能太高,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另外,不能事事都讲条件,否则孩子会厌烦;也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全满足,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懂得,他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

3.不能兑现时要给孩子讲清楚

由于种种原因,父母的许诺会有不能兑现的时候。这时千万不能哄骗孩子,使他产生误解,影响父母威信。如果是事情多忘了,父母要作自我批评;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兑现的,也要讲清原因,请求孩子的原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补偿,或推迟兑现的时间。

4.无把握的事拒绝许诺

当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是合理的,但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一时无把握实现,家长就应如实向孩子说明原因,讲清道理,以求得孩子的谅解和理解。当孩子的某些要求根本就是不合理的,如孩子因互相攀比想让父母许诺,家长就不能含糊其辞,而应断然拒绝,千万不可因一时事急,乱开“空头支票”。

错误3: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不允许孩子辩解

场景再现

场景1

随着儿子的成长,我明显感到他不听话了,父母的权威在儿子心中打了折扣,以前那种简单粗暴、命令式的家教方法在孩子面前行不通了。和儿子交谈时,还常遭到他的诘问:“老爸,你知道我们心里想什么吗?”“你知道什么叫代沟吗?”有时候孩子还表现出非常不友好的态度,干脆说:“我知道!”“少啰嗦!”

场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