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2086100000007

第7章 巳时:脾经旺(1)

【巳时,脾经当令】

脾经——巳时值班的“粮食局局长”

巳时(9∶00—11∶00)气血流注于脾经。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把胃消化的精微物质输送到腠理当中。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中医讲脾胃是“仓廪之官”,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整个消化系统,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能量源泉,所以在中医上有“脾土”、“胃土”之称。脾胃的功能正常,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

脾经上的穴位:脾经一侧有21个穴位(左右两侧共42个穴位),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10穴分布于腹部及侧胸部,首穴为隐白,末穴为大包。

脾经的循行:脾经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甲角旁的隐白穴。从足走胸,经足内侧内踝前方,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在腹部行于任脉旁开四寸,胸部行于任脉旁六寸,止于腋下六寸大包穴。

脾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吃过早餐后,9∶00—11∶00需要依靠脾胃的运化。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气充足,白天工作就干劲十足。如果脾虚弱就容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腹胀、经常打嗝等症状。上午是工作时间,但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要忘了利用这一养脾的最佳时段调理脾经气血。还要注意不要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不食生冷食物,以免寒凉损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认为,“脾主身之肌肉”。水谷精微和津液等物质在脾的运化作用下被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化生成气血以滋养肌肉,为身体的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脾的功能正常,则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如果运化无力,带不走水谷精微,就会造成脾虚或脾湿太重,甚至慢慢感到连吃饭都不香了。人上了年纪后之所以会出现肌肉松弛、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就是因为脾脏衰弱、运化无力的缘故。

巳时气血正好流注脾经,此时脾经是最旺盛的。

它吸收了胃传来的食物,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肌肉得到足够的营养就会“蠢蠢欲动”,这时人就会产生“活动筋骨”的意愿。运动过程中肌肉的能量得到了消耗,就会迫使脾输送更多的营养过来。老年人每天巳时锻炼身体不仅能强健筋骨,而且一天下来都会特别有精神。

【脾为后天之本】

脾的重要功能是运化水谷

水谷,泛指各种饮食。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依靠脾的转输作用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脏的血脉化成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

概括来说,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物质,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

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物质,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饮食水谷的运化是由脾所主,饮食水谷又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

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故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中记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气健运才能身体健康

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传统医学上称作“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为气、血、津液等的化生提供足够的养料,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如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因此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身体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症状。

【健脾法助你远离“思伤脾”】

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对于思虑过度的人而言,可采取情志疗法。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肝木克脾土,所以若要缓和思虑对脾脏的伤害,只要想一些可以令自己愤怒的事以怒制思就可以了。

思伤脾,以怒制思

《黄帝内经》认为,人有喜、怒、悲、思、恐五志,并与五脏相对应。其中脾之志为思,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正常的思虑对人体并无不良影响,但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就容易导致饮食不香、消化不良,久而久之整个人就会消瘦下去。

脾伤了气血便失去了生化的根源。气血虚弱,其他各脏腑也会受到牵连,从而使人百病缠身,甚至会威胁到生命。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相思病”。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倘若思虑太过,甚至空怀妄想,谋虑怫逆,皆可导致气结不行,积聚于中,也会造成思伤脾。

思最怕怒。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思为脾志,怒为肝志。脾五行属土,肝五行属木,因为木能克土,所以怒能克思。对于思虑过度而导致的疾病,可以采用激怒患者的办法,但这种办法最好在脾为思所伤较重的情况下使用。

【长夏时令养脾法】

中医有“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的说法,也就是说五脏都有适合自己的时令。小暑至立秋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也就是暑热刚刚过去,开始下雨的那一段时间,这个时段的特点是暑湿,暑湿与脾土的关系最为密切。土要生养万物离不开水,但如果水太多,又会导致涝。脾的特性便是“喜燥恶湿”。长夏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脾此时是最脆弱的,同时也是最宜调养的。要多吃一些有健脾利湿功效的豆类食品,如四季豆、荷兰豆、黑豆等。每天备上一碗热腾腾的绿豆汤,既可防暑又可健脾,一举两得。

【脾脏功能好,糖尿病治疗效果佳】

脾虚致消形成糖尿病

脾虚致消的糖尿病形成理论逐渐被临床医生接受。早在《黄帝内经》就认识到了这个理论,并在临床中运用。如《灵枢·本脏》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就是指脾气虚弱。还有很多现代的临床工作者,也认为脾虚乃糖尿病发病的根本,由于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失去“游溢”与“散精”的作用,使吃进来的水谷郁而化热,又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令胃阴不足,从而导致消渴病“三多一少”的症状。

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公认原因在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高蛋白质高营养成分食物的比例增加,纤维类食物减少,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胃中停留时间延长,致使脾胃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脾气的耗损,导致脾虚。脾虚使运化失常,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血糖升高,这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常表现为形体肥胖、四肢乏力、不耐劳累、神倦懒言、面无光泽,或有脘腹痞满、口淡乏味、渴不甚饮、腹不甚饥、尿清长多沫,舌淡、体胖大,或见齿痕、苔腻或润、脉沉虚等一系列脾失健运、湿邪内盛之象,以脾气虚为主要病理表现。

调理脾胃与降糖作用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健脾生津药能显着降低血糖,并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的抑制和解聚作用。

诸多健脾益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粳米、生地黄、天花粉、麦冬、五味子、山茱萸、葛根、知母等均具有降糖作用。

【改善高脂血症从健脾开始】

脂输布失常,变生浊邪而发病

血中膏脂是构成人体的重要部分,来源于五谷精微,对人体有濡润、充养的功能。血脂正常代谢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尤以脾胃的运化输布最为重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津液输布之枢纽。膏脂的化生、转运、输布都与脾密切相关,膏脂的输化全依赖脾气的“散精”功能。脾气充足,输化正常,水精四布,膏脂可发挥濡养作用。

人体摄入膏脂多,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导致血脂升高,如饮食失节,肥甘厚味进食过多;或脾胃本虚,失其健运;或情志不畅,肝郁犯脾,脾失运化;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等,均可使膏脂输布失常,混于血脉之中,而成高脂血症。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是引起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

健脾法治疗高脂血症

主要表现1: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头昏身重,胸闷、气短,失眠,神疲乏力,或肢体困重便秘、脘闷腹胀,纳差便溏,舌淡体胖并常有齿痕,舌苔多厚腻,脉沉缓无力,兼有沉迟或细涩或细数。益气健脾选六君子汤;脾气虚损日久,导致心脾两虚,选归脾汤。

主要表现2:面色白、脘腹不适、腹胀食少、四肢不温、神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温阳健脾法选方:证属脾阳不足,治宜理气健脾、温阳除湿,可选理中丸加减;伴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证,以附子理中丸加减补肾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