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2086400000006

第6章 夏三月,此谓蕃秀(2)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在这个节气,气温更高,湿度更大,使心脏负荷加重,有心脏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心情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芒种时天气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芒种炎热的天气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当清淡而不是肥腻厚味,不要过多食用热性食物。

为避免中暑,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但需注意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衣衫要勤洗勤换。

【芒种节气的气候变化】

进入梅雨季节: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这个节气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在这一节气,中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开始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

芒种的三候变化: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芒种时节,因感受到阴气,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学其他鸟儿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节气的人体反应】

代谢旺盛,元气消耗大: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解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以清补为主,辅以清热解暑、护胃益脾和降压、降脂的食品。

容易疲倦: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映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人身之所及,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盛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

【芒种节气的养生原则】

保持情绪稳定: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汗后勿洗冷水澡: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阳热”易于发泄。但需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在洗浴时如果采用药浴,则会达到更好的健身防病的目的。

【饮食要清淡和忌辛热】

饮食调养方面应清补,勿过咸、过甜: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可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又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还是体内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它能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

忌肥甘厚味辛热: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因此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如人参等补品。这些药材性辛热,炎热夏季过多食用后,会使人非常烦躁,同时也容易引起消化道及全身性的一些疾病或不适,如便秘、痔疮、口唇干裂、咽炎等。

长夏饮食稍温辛:中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中国一些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疾病以暑病为多,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增强食欲,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一份凉爽舒适感。适当吃点生姜对夏季养生也大有好处。多吃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糯米、小米、黄豆及其制品、大麦、胡萝卜、南瓜、番茄、奶类、鲤鱼、猪肝、猪肚、牛肉、鸽蛋等。

推荐芒种养生菜。

荸荠水鸭汤:取荸荠(马蹄)100克,水鸭1只,葱段20克,姜片15克,料酒20毫升,盐少许。

将鸭洗净,切块,用沸水焯去血水;荸荠去皮,一切成两半。把鸭放入锅内,放入荸荠、葱段、姜片、盐、料酒,加水适量,置大火烧沸,改小火炖熬至鸭熟即可。每日2次,吃肉喝汤,佐餐、单食均可。此汤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番茄炒鸡蛋:取番茄300克,鸡蛋3个,盐、植物油、白糖各适量。番茄洗净切片,鸡蛋打入碗内搅匀;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

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化开,把番茄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1分钟即可。此菜可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凉血祛湿需靠药浴和茶饮】

芒种时节药物养生应凉血祛湿。适合使用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祛湿功效的中草药,如甘草、土茯苓、玉竹、薏苡仁、白茅根、荷叶、淡竹叶、扁豆、灯心草、桑叶、芦根、鱼腥草、(野)菊花、木棉花、绵茵陈、夏枯草、金银花。如果是体质虚寒上火的人则不适合用。

山楂甘草茶:用鲜山楂50克、甘草10克、侧柏叶15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代茶随意饮。

能健脾祛湿,凉血解毒,主治湿热型脂溢性皮炎。

绿豆土茯苓饮:绿豆土茯苓饮祛湿解毒凉血。

绿豆、土茯苓各50克,红糖适量。先将绿豆、土茯苓洗净,加6碗水煲至豆黏,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即可饮用。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如果得疖疮还可加速愈复。

【按摩极泉穴,午睡护心经】

心、胸、神志病找心经:中医认为芒种时节对应人体的手少阴心经。《黄帝内经》中说,外邪侵犯心经,心经异常,则人的咽喉就会干燥,老是口渴想喝水,心也会感觉痛,这是臂间气厥逆的现象。如果本经所主的心脏发生病变,会出现眼睛发黄,肋胀肋满疼痛,上臂和小臂内侧后缘也会疼痛或者发麻,手掌也会热痛。

午睡可养手少阴心经:11∶00—13∶00时,气血流注心经,心经旺,气血充盈。此时宜静不宜动,应该调养休息,使心火下降;反之,则易造成胸闷、心悸、烦躁等心火旺症候。所以,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尤其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午休最有益。午休也有助于消化。当然,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需要注意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养生之道是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心脏过度兴奋。

极泉穴,强健心脏的大穴:极泉穴位于人体的两腋窝正中,在腋窝下的两条筋脉之间,腋动脉的搏动之处。如果一个人常常郁闷,他的腋窝下,即极泉穴上,就会长出一个包,这是心气郁滞的现象。或者一个人总是被别人的一个小动作,或者一件突发性事件吓倒,心跳加快,并且感到胸闷、头晕、头疼、出汗、浑身无力,甚至不想吃饭,这就是心悸。这说明心脏已经过度疲劳了。这时,只要弹拨腋窝下面的极泉穴,就能把包块化解掉,缓解心经郁滞的疾病。

按摩极泉穴治疗心脏疾病:按摩时,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按压另一侧腋窝正中的陷凹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早晚各按1次,每次揉1—3分钟。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

【芒种时节口舌易生疮,拔罐治疗效果佳】

芒种开始,湿热更重,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大便秘结。

可用拔罐法治疗。具体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用常规消毒法对大椎(见本书第13页)、合谷(见本书第19页)、少海四穴进行消毒,少海然后用三棱针在各穴点刺2—3下,至微出血,再用闪火法吸拔于点刺部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食疗可治芒种时节易得的妇科病】

女性在此节气易患白带增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这是因为芒种时节湿气加重,脾虚湿困,或者湿热下注等引起。饮食上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苡仁、山药、白扁豆、大米粥、红小豆等。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把薏苡仁和一把红小豆清水浸泡后,入锅加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熬煮1小时,成薏苡仁红豆汤,每日代茶饮,可去除身体湿气。

夏至调养身心,睡好午觉精神足

【黄帝内经夏至养生经】

夏至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夏至与心气相通,因为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养生学说。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立夏日,吃补食”。可见,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气候炎热也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夏至节气的气候变化】

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夏至时,雨量增加。中国的主要降雨地区仍在江淮流域。有时暖湿空气抵达华北,冷暖空气相遇,午后到夜间时常出现雷雨、大风,有时甚至产生冰雹。夏至末期,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大地由南至北开始进入雨季。

【夏至节气的人体反应】

易患上各种疾病:在夏至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是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由于阴气的生长,使人体在此节气中便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冬病极少发作:一些因寒冷而发的疾病到了夏季开始慢慢转轻,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这些疾病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不发作。

【夏至节气的养生原则】

调养心脑: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脉”。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

的调养开始。

控制血压: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暴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又会受到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

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使人体排汗量增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泌尿系统内便会有结晶物产生,进而形成结石。多喝水能预防结石。

运动调养: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宜酸味和咸味食物】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不宜多吃过寒食物:从阴阳学说的角度看,夏季体外越热,体内越冷,因此饮食不可过寒。

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宜少不宜多,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推荐夏至养生菜

清炒苦瓜:苦瓜2个,青椒1个,干红辣椒2个,大蒜2瓣,植物油、盐、鸡精各适量。苦瓜洗净,对半剖开去瓤子,切片;青椒洗净去子切丝;干红辣椒剪成段;大蒜瓣切片。起油锅,油温升至五成热时,放入干红辣椒、大蒜片爆香,再放入苦瓜、青椒大火快速翻炒2分钟,加盐、鸡精调匀即可。此菜具有清暑利湿的功效。

蚕豆炖牛肉:鲜蚕豆120克,牛肉500克,盐、鸡精、香油各适量。牛肉切小块,先在锅内焯一下,捞出沥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小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鸡精、香油,出锅即可。此菜可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宜用滋阴养心的药膳】

荷叶灰方:取鲜荷叶洗干净,剪去边缘及蒂,晒干后将其撕成块,放到锅中,在锅上盖一只口径略小的锅,两锅交接处用盐水调黄泥封固,在小锅上再贴一张白纸,以判断火候。然后点火煅制,以白纸变成焦黄为度。待冷后取出,研成细末备用。

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3次。此方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

清暑利湿茶:将白头翁、葛根各20克,马齿苋10克,厚朴9克,薏苡仁30克,一起用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此茶具有清暑利湿,止泻的功效。要注意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老年病找神门穴】

穴如其名,神气出入之门。心藏神,神门穴实为心气所出入之门。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可以说是人体的安心枕,特别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此穴非常重要,平时可用大拇指指腹缓慢、轻柔地按摩神门穴。有条件的也可以艾灸,直接灸1—3炷,温和灸10—15分钟。有心绞痛、冠心病的老年人,可针刺神门穴,刺法为直刺0.3—0.5寸,可改善冠心病,缓解心绞痛。

【中医小偏方治疗暑热痱子】

痱子又称汗疹、热痱,多发生于暑热夏季大汗之后,是因汗腺周围发生炎症而致的皮肤病,也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炎症。中医认为痱子是由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

当外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而不易蒸发时,堵塞了毛孔,就容易生痱子。

中医治疗暑热痱子的方法,可用金银花6克,沸水浸泡约1小时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金银花浸泡液轻抹患处,每天3次。也可用败酱草9克,把药放入沙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先用大火煎开再用小火煎5分钟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败酱草煎出液轻抹患处,每天2次。或者用鲜冬瓜去皮切片外擦患处,每天3次。

【多午休可防止“夏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