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你没商量
2088800000017

第17章 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说服人(1)

如果对方提出一些荒诞不经的问题,若以平常的思维从正面回答是很难制服他的。这时,不如以怪制怪,以歪对歪,根据内容、场合随机应变,歪理亦可走天下。

1.将错就错,不攻自破

指责别人常常是在发泄个人情绪,即使被指责者是冤枉的,如果他奋起争辩,只会让指责者火上加油;如果他将错就错,顺错推理,必得一个错误的结论,这时,事情自然就真相大白了。

没有人能未卜先知。工作中难免有栽跟头、被领导批评或指责的时候,虽然应该诚恳而虚心地听取领导的“训导”,但并非说你一定要忍气吞声,不管他说得对不对都要一股脑儿接受,必要时应该勇于为自己开脱。

晋文公一次用膳时,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烘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

文公说:“你讲得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明显是个冤案,如果正面辩解,有可能火上浇油,使晋文公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厨官装着认罪的态度供认了三条罪状,其实是为了澄清事实: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同时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自己?厨官这种自罪式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有些人面临麻烦的事常用辩护来逃避责任,这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了。这种推卸责任的辩护,偶一为之,无伤大雅,尚可原谅。倘一犯再犯,肯定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而且,辩解时不管是何种情况,都不要加上“你居然这么说……”任何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做错事或和旁人意见相左时,便会积极地说明经过、背景、原因等。但在上级看来,这种人顽固不化,只是找理由为自己辩护罢了。

2.巧舌善问,不战而胜

通过恰当的提问,你能点燃说服的火花,你能把一个兴趣的听众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回答问题给对方的思考的机会,并使他们自己作出结论。

我们中大多数人讨厌被别人告诉去做什么,如果有人在左右命令我们,我们就会抵制。反抗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作法。我们中的任何一员,不论年龄大小,将会与威胁侵犯我们自由意愿的力量作斗争!即使我们知道我们是错的,我们仍崇尚决定的自由。依照别人要求的去做或运转是很困难的。

几乎每个孩子在生活中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对的!这种认识可能持续不了几年,因为受到惩罚的成年人往往勉强地承认他们的父母清楚他正在谈论什么。如此多的孩子反对父母灌输的原因之一是爸爸担任支配者的角色,妈妈担任强迫者的角色!只有那些开通的父母才用平和的提问来说服孩子!

就像说服能手用“听来学习”,他们也用“说来寻找。”令人信服的询问适用于任何情形,从卧室到食堂再到法庭。在法庭,举个例子,最高法院的法官会问一个并不想得到的答案,目的只是去影响其他犹豫不决的法官的表决通过提出问题,而不是大声的命令,说服者邀请其他人参与决议的制定过程。与被迫去服从命令相比,被告得到了更多的自尊和感化。

如果你麻木不仁,你就不能说服别人。没有分歧就结束会谈。如果你缺乏好奇心,那你的演讲将会失败。提问将成为一种平常的事——一种无效的练习。金融时事通讯出版商告诉《华尔街报》说,“我们经常与部长级的经理进餐。那些无能的经理花费整个进餐时间告诉我们将要发生什么,而那些能干的经理则利用吃饭时间来提问题。”好奇心并不只以一种形式表现。

活跃你说服技巧的最佳方法是鼓励交换信息。一个令人快活的对话需要有趣提问,当旧的信仰摆脱枷索,新的思想像浪花一样涌动时,人们不会对活跃的争论或正直的观点持厌恶态度。

然而,现实世界中这种活跃的交谈实际上是很少的。如果说服者重复一个陈旧的初稿或问一些可以预见的问题,那么说服别人就没有机会了。例如,在电话调查中,重复冷漠的电话会打消最开朗人的积极性。人员调整在电话调查中起很大作用,因为只有少数几个人能一天接一天给几百个陌生人打电话,而不使别人讨厌。

在大学期间,卡特花费了一个暑假的时间为一家投资公司进行电话采访。因为他认识到电话交谈不比“等桌子”坏。卡特的工作是为股票经纪人当操盘手。当一天中出现最佳投资机会时他接进接出的电话不计其数。这种经验使他变得坚强。惹别人烦恼,听别人咒骂并挂掉电话都伤透过他的心。

正是在那个时候卡特发现了提出恰当的问题的魔力。他不是心不在焉地读那些股票经纪人给他的很旧的手稿。而是开始提问,“你想在投资顾问身上得到什么?”这使得人们开始讲话。有的人自夸他们自己决定了投资方向,有的人承认他们现在的经纪人正掌握高级委员会。卡特发现他们讲的越多,抱怨的就越多。就像一个有能力的推销员所知道那样,碰到一个抱怨的客户就像是击中了满堂红机关(指赌博中赢得了钱——译注)。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听取他们的抱怨来满足他们要求,你就会赢得一次说服他们的机会。

通过问问题,你能点燃说服的火花,你能把一个没兴趣的听众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回答问题给人们以思考的机会,回想他们的感觉,并使他们自己作出结论,自己说服自己。

3.“拉他下水”,请君入瓮

遇到故意刁难人的人,最好能以守为攻,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你预先设定好的“圈套”,然后使劲拉他一下,让他尝尝被水呛的滋味。

生活中的争辩是没有任何结果的,但唇枪舌剑的论辩却不可缺少,而且还有人要以此为职业,比如律师。

论辩是参辩双方的一种逆向抗衡,而这种抗衡往往针锋相对,僵持不下。要想突破僵局,取得论辩的胜利,不妨另辟蹊径,从顺向的角度,向对方发起一场心理攻势,在顺的过程中化解对方的攻势,发现对方的破绽,捕捉突破的战机,从而出其不意地战胜对方。

一天,一位面容娇美的女青年在马路上走。突然她发现后面有一个“摩登”男青年在其后紧追不舍,怎么办呢?她忽然有了主意。她回过头来对这个男青年说:“你为什么老跟着我?”“摩登”男青年说:“您太美了,真让人着迷,我真心爱您,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说:“谢谢您的夸奖,在我后面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吗?”“摩登”男青年非常高兴,马上回过头去,但却不见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当了,又去追赶那位漂亮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这位女青年说:“不,是你骗了我,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么为什么去追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跟我交朋友,请你走开!”“摩登”男青年被说得面红耳赤,讪讪地溜走了。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服“摩登”男青年,就是顺着对方贪图美色的心理,设计诱之。对方不知是计,却去追更美的姑娘,这就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女青年顺势反击,让对方自暴其丑,无地自容,达到了目的。从这个实例可见,“拉其下水”的方法,实际也是一种“诱敌”战术,抓住对方的需求和动机,设下圈套,诱敌深入,对方进入伏击圈后,我方就可猛烈出击,战胜对方。

有一位顾客来到某酒店喝酒,店主以半杯酒当满杯卖给他。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店主:“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多少桶酒?”“35桶。”店主洋洋得意地回答。“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了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店主很惊讶,忙问:“什么办法?”“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酒装满就行了。”聪明的顾客在此利用店主唯利是图的心理,“拉其下水”的方法,巧设圈套,待其落入,再奋力一击,揭露了店主的半杯酒充一杯酒的恶劣行径。此种说法比起一般的斥责要有力得多,也深刻得多。由这个实例可见,“拉其下水”的方法又是论辩中的“疑兵”之计,可以迎合对方的某种爱好和某种心理,巧布疑阵,麻痹对方,使之放松警惕,误入陷阱,从而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一位知识测验的主持人向一位应考者提问:“先生,据说您是足球方面的行家,理所当然知道所有足球方面的事,是吗?”“那当然。”应考者悠然地答道。“那么,请问球门上的球网有多少个孔?”应考者一愣,但随即镇定下来,说:“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一定是知识十分渊博的大学问家。”“那当然。”主持人面露喜色地答道。“那么,你一定知道保塞尼亚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研究的是什么学问?”应考者问道。“保塞尼亚斯是古希腊一位能言善辩的哲学家。”主持人自信地答道。“完全正确。”应考者又问道:“你知道有关保塞尼亚斯的一件轶事吗?有一次,雅典的首席执政官听说保塞尼亚斯很有口才,想当众考他一下,就请他出席贵族会议。首席执政官让每一个贵族议员提一个难题,请他用一句话来回答所有的难题。贵族议员一个接一个向他提了几十个难题,而保塞尼亚斯只用了十分简单的一句话就回答了所有的难题。你知道他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吗?”“面对这样多的难题,他只能说‘我不知道’。”主持人得意地回答。“完全正确,您真不愧为是保塞尼亚斯的后代。”应考者又问道:“今天我想再提一个问题,你还能再用一句话回答吗?”“请问吧!”主持人颇为自负地答应了。“那么,现在我问你,足球球门上的网有多少个孔?”“啊,嗯……”主持人无言以对。在这里,应考者面对主持人的刁问发难,先巧妙地回避,再“拉其下水”恭维主持人“知识渊博”,主持人在自我陶醉中不知不觉充当了被考者的角色,应考者又一再恭维他“回答正确”、“完全正确”,使主持人更加自鸣得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身份,最后落入了对方的陷阱。而应考者巧妙地运用“拉其下水”的方法,反客为主,反守为攻,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反而控制了主持人,也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和杰出的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4.唇枪舌战有绝招

有些无聊的话题,总是要回答的。或紧或松,或正或谐,皆可摆脱这种纠缠。

我们繁忙的生活常常被一些无聊的话题打扰,为了不打断自己的节奏,又不激怒对方,我们就必须不漏声色的虚言敷衍,下面是一些对付这类无聊话题的绝招:

一、“这种东西你怎么吃得下去?”

对方问这句话,通常是你嘴里正吃着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把东西慢慢嚼完,咽下去了,然后回答他的话:

(一)“很容易,你看,就是这样吃。”(同时你再吃一口示范)

(二)严肃地说:“我想到非洲有那么多人在挨饿,我就有胃口了。”

(三)告诉他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因:“因为可以治感冒呀!”

二、“我没有打扰你吧?”

可如下答之:

(一)“我不知道,你说说看你在干什么,我才好决定。”“抱歉,我没注意。”

(二)你被他烦得受不了,可以说得重些:“以前都不问,怎么今天问起来了?”

(三)“还没有。”你答了之后,继续和另一个人讲话,不论他走开或是质问你,都已经是你获胜了。

三、“听说你离婚了?”

这种人对别人的私事太过关心了。如果是你好友,应该早已知道你的实际情形。既然他是“听说”,可见,你并不曾告诉过他,当然,也没想让人知道这件事的意思:

(一)跟着他说:“我也听说了。”

(二)反问他:“真的?什么时候?”他一定答不出话来。

(三)当它是件公事,一本正经说:“哦,你要去问我的法律顾问,这些事他最清楚。”

四、“你先生为什么没同你一起来?”

在社交场合中,听到不相干的人,或是特别爱管闲事的人问起这句话,你都会懒得回答。对方也许不是恶意的,视他的态度、语气,可做如下不同的答复:

(一)懒得理会:“他没有告诉我。”

(二)或调皮一些:“家里堆满了钞票,总得有个人看管哪。”“逢周末、周日,他是不敢出门的。”

(三)带一点锋芒:“他觉得到这种场合来无聊很有意思吗?还是省点力气吧。”

五、“你的脸色很难看,怎么了?”

说这种话的人,往往并不会太顾虑到你的感受,关怀的成分也就不多了。我们无论有没有心事,总不爱听不相干的人说“脸色难看”之类的话。

(一)当这是个开玩笑解闷的机会,瞎编些你头疼、腰疼、腿疼一类的话给他听。

(二)以沉重的语气说:“×××逝世了。”用一个已逝大人物的名字就可以了。

(三)反问他:“你说,怎—么—了?”

(四)故作好心告诉他实话:“我有个毛病,每年的这一天总是这样的。”

(五)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人太无聊了,脸色自然就不好看了。”

六、“你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不论后果如何,需不需要考虑,这都是你自己的事,偏偏世上就有这种爱为别人操心的人,要不要接受他的“好意”,主动权都在于你。

(一)恍然大悟地说:“对呀!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的,原来就是后果!真亏你提醒。”

(二)严肃地说:“你脑瓜子转得快,你帮我考虑好了。”

(三)故作正经地说:“有人会替我考虑的。”

(四)有按部就班的必要:“还没有,那是下一个题目。”“没意思。”

七、“你上班比我们俩的事还重要吗?”

这种话的无理取闹成分很大。不用说,职责所在,你不得不上班,这是维持你生活的根本,自然是重要的。

(一)当它是个问题:“对了,这问题很有意思,我要去找电脑解答。”

(二)他既然认定了,你一时答不上来,可以推卸责任:“我们老板当然认为上班更重要。”

(三)衡量两者的价值:“当然是我们俩的事重要喽,不过不上班怎么活?”

(四)略带讽刺地说:“我们俩在一起,当然是正事喽。我上班是为了打发无聊和沉闷。”“不用上班更好,但是这样日子就难过了。”

八、“你的看法如何?你怎么老不吭声?”

你不讲话,是因为他一直在讲个不停,任何场合中,遇到这种人,我们最起码可以不听他讲些什么,沉默是金。但是,他不甘寂寞,偏要考考你有没有在听他的高谈阔论。

(一)“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大好。”(最好能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这么说)

(二)反问他:“你猜是什么原因?”

(三)拿他的问句做文章:“你究竟要我看呢?还是要我讲呢?”

(四)带些讽刺:“我讲不过你,让我仔细想想。”“我要说的话都让你抢去了。”

九、“你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怎么还没有男朋友?”

问这话的人,一般只有两种:一是讲话不经大脑的;一是出于好奇心驱使。

(一)来个“破罐子破摔”“嫁不出去嘛。”

(二)给对方出难题:“有些男人说,靓女是祸水。这道理你都不明白?”

(三)“这问题倒要问问我妈妈,干吗把我生得这么漂亮?”

(四)故意显示“秘密”“你想知道?怪事,我也弄不明白。”

十、“我知道你生气了。”

通常,对方会在说了一些令你不悦的话之后,来上这么一句。他所持的态度,可能属于下列任何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