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2089000000022

第22章 科技学术篇(2)

两宋时期,火药发展非常迅速。北宋太祖即位后,下令在东京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设立专门生产军用物资的机构,名叫“广备攻城作”。该机构的组成部分中,就有专门研究制造火药武器的“火药作”。据《宋史》上说,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冯继升向宋朝政府献上了做火箭的方法,宋朝政府赐了他一些东西作为奖励。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将军唐福也向宋朝政府献火箭。为了大力推动兵器之制作与改良工作,宋神宗又成立了专责机构“军器监”,负责所有有关兵器制作改良事宜。此外,朝廷大力鼓励全民参与军器的研究和改良,凡被采纳者一律予以重赏。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百姓对武器研究的兴趣,使兵器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南宋时,火器技术得到了不少提高,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其中“喷气式火箭”被认为是当代火箭的鼻祖,它的工作原理是基本一致的。管形火器是利用火药的爆炸力来发射的。

火药不仅可以在军事上运用,而且它还广泛运用于民间。比如逢年过节,人们将火药制成五颜六色的焰火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除此之外,火药在修建道路,开山采矿等都发挥了作用。

中国的火药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认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世事难料,本来欧洲人利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技术制造大炮说明中国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反过来侵略我们的国家,占领我们的领土,践踏我们的主权。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发明了火药,却没有用自己的火药制造出强大威力的洋枪洋炮,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洋人的进攻,任凭他们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国土,我们不得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5.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15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技术极大提高,与之相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逐渐发展起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在西欧国家涌现出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欧洲人对货币和黄金的追求变得狂热起来。由于当时社会的主要财富已经由货币取代了土地,货币成为了商品买卖的普遍支付手段。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急剧增加。所以无论是国王、教士、大贵族,还是中小贵族、低级教士,都强烈地追求金银和财富,然后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恩格斯认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而哥伦布这样评价黄金,“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社会急需大量的黄金,但是欧洲的黄金很少,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将目光注意转向了其他地方。《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详尽记述了中国的繁荣富足以及东方各国是黄金珠宝的产地。这本书在西方的广泛流传使得许多欧洲人产生了去东方寻求黄金的念头。

欧洲人要想从欧洲到达东方,奥斯曼帝国是必经之地。但是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利用自己地理位置的优势,对经过船只的商品强征重税,所以一般人们很少通过奥斯曼帝国进行远途运输。因此,欧洲人期望开辟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商路不畅引起的商业危机是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又一原因。

科学技术成就使新航路的开辟具备了客观条件。15世纪,造船业已能制造适于大海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航船装备了火炮;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就不会迷失方向;地圆学说已广为流传,人们深信,一直西行可以到达东方。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国家有力量支持和供应远航所需的必要装备;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两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1487年,葡王若奥二世派遣迪亚士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的西南端。若奥二世认识到发现非洲西南端的重要性,称它为“好望角”。1497年,葡王曼努尔派遣达·伽马率领3只船自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1498年5月达印度。这样,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路被开辟出来了。1499年达·伽马回到里斯本,带回的奢侈品出售后获利达到航行费用的60倍,初步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目的。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和她丈夫斐迪南大公支持下,率领3只船由巴罗斯港出发,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后来另一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于是“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而被称为“亚美利加洲”。但是哥伦布最初到达的南北美洲大陆间的岛屿,一直被叫做西印度群岛。哥伦布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1519年,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员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之命,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他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叫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直到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他的同伴经印度洋,绕好望角,于1522年回到西班牙。这样,从欧洲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也被开辟出来了。这次航行,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

第一,引起所谓的“商业革命”。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第二,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三倍多,引起金银价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6.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日益高涨,人类历史上继产业革命之后,又发生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它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此,全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受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等等。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科学原理转变为生产技术,促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等四个方面。与此同时,世界市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它们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生产。以上条件的具备,促使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发电机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可以把机械能变为电能。19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电力取代蒸汽动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法国人马·德普勒关于远距离送电技术的发明,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第一个火力发电站的建立,使得输电线联接成网络。从此电力作为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被广泛应用。随后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从此人类从蒸汽时代迈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这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从70年代到90年代,德国人奥托发明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戴姆发明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使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90年代,汽车工业相继被建立起来。随后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飞机等不断涌现出来。与此同时石油开采与炼制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这一时期化学工业也悄然兴起。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纯碱、硫酸的生产,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促成了一系列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如化肥、化学药品、人造染料、人造丝和人造纤维等。炸药工业更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部门,瑞典人诺贝尔因发明火药和无烟火药而成为世界名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它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第一,它有以科学为基础。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结果,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它侧重于重工业,涉及到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基础部门,加速了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第三,它是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起发展、相互促进中进行的。一个国家的发明,会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纳。它们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从此人类社会告别了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它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工业结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等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重工业逐渐取代轻工业在资本主义工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随之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基础作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还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经济发展则比较快。同时俄国和日本经济也迅速发展。这就刺激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国际局势随之紧张,最终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7.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查理·达尔文(1809——1882),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对学术界甚至整个人类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达尔文出生在英格兰西部希鲁普郡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的父亲瓦尔宁曾把他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名医,继承家业。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在这里,他对两种水生生物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于是,他在该校的学术团体普林尼学会先后宣读了他最早的两篇论文,那时他才17岁。他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改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上。他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年轻的达尔文经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巡洋舰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这5年考察,用达尔文自己的话来说,决定了他一生的整个事业。在这5年中,他跋山涉水,进入深山密林。大自然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千奇百怪的变异,把他的整个身心吸引去了。他开始对圣经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上帝制造出来,而且物种是不变的”说教,开始产生了怀疑。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种动物标本和化石进行比较和分析,他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由此,他逐步摆脱神创论的束缚,坚定地走上了相信科学和追求真理的道路。最后,他终于以“物种逐渐变化”的大胆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

回国后,达尔文开始对物种起源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他整理航行收获,收集大量科学事实,研究前人著作,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总结本国和别国劳动人民培育新品种的经验。为了避免偏见和替自己的理论找到更多的根据,当时他专心到甚至连自己的婚事都忘了。他不但细致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集到的各种变异事实,还广泛收集了动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各种变异事实,并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经过22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专心思考、综合研究,达尔文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创立了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界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射向“上帝”创造万物学说的炮弹,它第一次把生物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马克思说,这本书实际上也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根据”。

达尔文是一位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在《物种起源》发表以后的20年里,他始终没有中断过科学工作。1876年,他写成的《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一书,就是经过长期大量实验的成果。书中提出的异花受精一般是有利的结论,已在农业育种中广泛应用。到了晚年,达尔文心脏病严重,但他仍坚持科学工作。就在去世前两天,他还带着重病去记录实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