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2093600000007

第7章 宝洁:百年营销不倒翁(2)

宝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引进了众多细分品牌,也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新品,确实达到了它所预期的交叉覆盖效果。但其所针对的需求都是质量需求,在价格需求上,由于宝洁采取的是市场撇脂定价策略,对低档价位的消费者需求一直熟视无睹,这也才给了国内众多日化企业以可乘之机。宝洁现在所要调整的,就是其所针对的“需求”,变得更加重视价格因素,“价格是宝洁策略转换的起点”。

而这个针对“需求”的转变,其实就是对宝洁160多年品牌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美容化妆领域,被欧莱雅和宝洁自身所贯彻的以“档次、价位”来分品牌的做法,正在被引入宝洁的大众日化领域,飘柔成为中低档洗护市场的超级品牌。

宝洁还在大众日化领域调整其以功能为区分的多品牌模式。基于宝洁的全球大品牌战略需要,以功能为区分的单一细分品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唯一的办法是选择那些强势品牌,让其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突破原先的品牌专业化限制,向别的功能领域延伸,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向别的品类延伸。

同时,出于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的无缝隙战略需要,宝洁要寻找合适的品牌来形成完整的品牌金字塔。除了收购其他企业的品牌、引入宝洁在国外的品牌外,飘柔因其在国内洗护市场业已形成的强大品牌影响力,突破其功能性品牌的限制,向外延伸进入这个品牌金字塔,就变得充满可能。

而功能性品牌转变的方向只能是以“价格、档次”作为区分的价位品牌。价位品牌有如下很多好处,比如:所有同一档次的产品共用一个品牌,可以大大节省传播费用,对一个品牌的宣传同时可以惠及所有产品;如果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新产品的推出无需过多宣传便会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众多产品一同出现在货架上,可以彰显品牌形象等等。

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宝洁产品的胜利既有着全球战略的一致性,又有着区域市场的个性化,原因就在于宝洁的市场优势建立在消费者价值上,而不是建立在产品上。宝洁推出的大部分新产品,例如“沙宣”,通常是在全球范围推出的。但作为中国消费者,我们却会对这些新产品同样产生归属感。这种能力远远比宝洁针对亚洲或中国这样的区域推出“个性化”的产品(比如“美白润肤霜”)的成功更值得我们学习。因为这背后的机理才是宝洁这类跨国公司上百年持续成功的秘密,也是消费行业的中国公司与跨国公司真正的差距所在。

营销法则:热点事件行销

研究宝洁品牌的经营思路,可以看到宝洁的300多个不同品种的产品品牌都采取了事件营销作为他们的主流经营策略。事件营销,按照国内许多专家给它的定义是: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以及最终促进产品和服务的销售的目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事件营销的着眼点在于制造或者放大某一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以期传媒竟相报道进而吸引公众的注意。

法则解析:一切为了品牌

事件营销与其他营销方式相比有以下优势:

首先,消费者的信息接收障碍比较小。事件营销的传播最终体现在新闻上,受众按照对新闻的迷信来接收信息。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像广告那样让人本能地排斥、反感、反应冷漠的情况发生,受众对于其中内容的信任程度远远高于广告。

其次,传播深度和层次要高。一个事件如果成了热点,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互相沟通的话题,传播层次不仅仅限于看到这条新闻的读者或观众,可以形成二次传播;而相比之下,广告传播一般说来只是“看见的就看见了,没看见的就没看见”,其传播局限在一个层面上。

再者,成本低。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企业运用事件营销的手段取得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一般传统广告的3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推动商品的销售。

事件营销的运用并不仅限于小企业,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IBM的“人机大战”。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以2.5比3.5的比分败在一台电脑手下,顿时成为世界关注的最热门消息,美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英国的《卫报》,中国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不惜篇幅,热情地加以报道,IBM再一次名声大振;第二天,纽约证券交易所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上扬了3.6个百分点,按照当时价格计算,仅仅股票价格的上涨,就为IBM带来多达2亿美元的收益。IBM是名副其实的大赢家,无论“人机大战”结果如何,IBM公司都将达到商业目的,取得广告效应。对于IBM公司而言,无论卡斯帕罗夫和“深蓝”谁胜谁负,结果并不重要,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个,就是IBM。道理非常简单,消费者不会因为卡斯帕罗夫胜了,就认为IBM电脑“弱智”;也不会因为卡斯帕罗夫输了,就把IBM电脑视为“洪水猛兽”,不买电脑了。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IBM真的希望通过让“深蓝”与卡氏这样的象棋绝顶高手对弈以取得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它完全可以请卡氏作为顾问,而不必如此兴师动众。IBM真正的意图是为自己做广告宣传。而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这场棋赛是演给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软件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看的。

现在的企业营销工作应该坚持以事件为核心,然后归纳形成所要传播的品牌形象战略。这就是事件营销的项链理论。如果说企业的每一次事件营销活动如同一颗颗散落的闪亮珍珠,而一致性的品牌形象就是把珍珠串起来的串链。如果没有串链,珍珠再闪光也只能散落在沙滩上,难逃风化成沙的命运;如果没有珍珠只有串链这条线,那么除了自我欣赏之外,同样没有多大的意义。一旦散落的珍珠被一致性的串链连接起来,那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品牌珍珠项链。

事件营销能在市场和受众中保持生命力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事件营销中事件本身的料儿越猛、强度越高、振幅越大,传播的时间就越长。还有就是事件营销的整体设计本身就应该像一个故事,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各个阶段都有“包袱”不断地抖搂出来,冲突迭起,一波三折。这样一来,事件营销的生命力能短吗?此外,影响事件营销生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传播途径的选择。大海里能有惊涛骇浪,洗脸盆里又能激起多大的水花呢?对于事件营销的传播途径而言,如选择专业、行业媒体,刊发起来可能非常容易,但受众面也非常窄,就那么些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相反,如果把事件做为大众性话题,在大众媒体上传播呢?其结果对比就像大海与洗脸盆一样。

广告与新闻化运作的事件营销相比,广告费钱,事件营销费心。费心是费心,但是节省的大笔广告费就是企业的利润了,因此就算费心也是值得的。据了解,目前海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调整对外宣传预算时,消减部分广告开销,以加大事件营销的投入力度。事件营销的价值在于品牌自发组织并创造的符合各方当事者的利益活动,能够加强和提升品牌在消费世界的深度和亮度。

不同形式的事件营销积聚了一种力量,就是一切为了消费者和他们喜爱的品牌。在宝洁的经营行为中,品牌不是单纯属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品牌中凝聚着消费者的一切消费情感和行动以及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而作为经营品牌的规则,始终坚持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对话,始终坚持品牌的利益点,始终坚持创新的整合营销战略,这是体现在品牌经营上的宝洁的公开的秘密。宝洁的事件营销从根本上为树立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础。品牌战略的长期性使得宝洁在中国创造了不同凡响的经营效果。因为事件营销充分贴近消费者进行营销沟通的特点迎合了中国消费者重人情的社会心理,所以在中国比其他促销方式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消费世界中有无数大大小小各类品牌,而消费者如今已被淹没在品牌的矿区,就像珍贵的宝藏,需要企业把他们挖出来。如果仅仅依靠广告射灯式的去寻找宝藏,往往难上加难,甚至徒劳无功。国内企业很多品牌的经营就是如此。而事件营销却能够深挖到属于品牌自己的专利,也就是在消费世界为消费者们开掘了一条阳光之路,使得这些宝藏重见天日,并且感觉自己获得解放,从而对品牌的回报也将是无穷的。

事件营销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简单委婉的经营手段。就像热恋中的情人间互送的一次次鲜花和小礼物,但是在他们之间却能够产生海誓山盟。锲而不舍地坚持这种营销手段,就会为品牌积累资产,创造品牌的最大市场价值。

事件营销是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的品牌经营形式,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了机会,从而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造就一支高忠诚度的追牌族。

宝洁在使用事件营销的过程中,并不是任意发挥和盲目地为经营品牌投入不相干的资源,而是精确地策划每一个事件并使其产生最大效果,在深挖品牌价值的同时与目标消费者的利益相联系,准确定位,使品牌通过事件营销一步到位,避免了无的放矢。

事件营销的有效运用其实同宝洁的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相一致,是在品牌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作为品牌的领导者,宝洁的品牌管理系统萌芽于20年代末。到1931年,公司创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由一组专门人员负责某一品牌的管理,而品牌之间存在着竞争。这一系统使每一品牌都具有独立的市场营销策略。

事件营销本身从形式上与品牌的内涵相贴切,在实施活动中更能够完整地贯彻品牌所要表达的主流理念和核心价值。事件营销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实现了品牌的正确策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