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著名企业的品牌攻略
2094300000028

第28章 摩托罗拉:无线世界的领导品牌(1)

品牌之父——保罗·高尔文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只要人们一提起移动通讯,就会不由自主强想到摩托罗拉,相比之下,人们对于摩托罗拉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倒显得陌生了许多。其实,没有当年的保罗·高尔文,就没有今天的摩托罗拉。

保罗·高尔文于1895年6月29日出生在美国中西部伊利诺伊州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当时那里居住的大多是爱尔兰移民的后代。在保罗·高尔文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祖母给了他很大的影响。祖母少年时曾历尽辛苦,从爱尔兰越过大陆前往加利福尼亚,然后又回到伊利诺伊州,一路上遇到种种种难,但她她仍强强生存了下来。她的行为和谈吐无不显示了一个开拓者的坚强性格。保罗·高尔文从祖母那里继承了充满信心的传统,汲取了敢于应对艰难和危险的勇气。

保罗·高尔文的父亲约翰·高尔文在哈佛镇开设了一个酒吧,他给儿孩留下的印象是富于机智、是非分明、性格豪爽、善于与人交往。保罗·高尔文从他那里得到的第一笔财富就是经商赚钱的意识。在读小学和中学时,保罗·高尔文一到放学和假日便到火车上去卖爆米花、火腿三明治或蛋卷冰淇淋。由于很多大孩都在火车停子的有限时间里争相抢着卖货,自然难免发生矛盾,但往往是大大孩子拳头说话,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成了潜规则。后来经过数次争斗,大家都做不成生意,这使得保罗·高尔文从那时就懂得,协商、制定规则才是生存和竞争的根本原则。

在大学读书期间,由于哈佛镇实施了政府的禁酒令,保罗·高尔文的父亲不得不关闭并卖掉了赖以维持全家生计的酒吧。保罗·高尔文开始勤工俭学,几乎尝试过所有适合学生做的工作。尽管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高尔文却显示了在各方面的实际能力。中学时代,爱好棒球和篮球的高尔文是学校体育协会的副会长,他还热衷于戏剧活动,经常出演舞台剧。

毕业后,高尔文回到哈佛小镇,在铁路车站当了一名文书。一年后,他考入了谢里登保军官训练学校。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后仅几周,保罗·高尔文正式参军,很快被提升为陆军中尉,他所指挥的通讯部队是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的保证。2年的军旅生活,使保罗·高尔文掌握了无线电通讯知识,也使他迷上了日后为之奋斗终生的无线电通讯事业。

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以电力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到20世纪初叶掀起了新的高潮,无论是电力技术,还是现代通讯技术,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无线电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便是这个辉煌时代的一个缩影。无线电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发明。战后,科学家又在短波和超短波的研究上取得突破,使无线电通讯的有效距离不断延长,进而为广播事业奠定了基础。

1920年,美国首先开设了广播电台,从事正规的定时广播。此时,高尔文在朋友斯图尔特的一再动员下,和他合伙开办了一个蓄电池厂。可是好景不长,不到3年,工厂就因未缴蓄电池的货物税而被查封。身无分文的高尔文带着妻子丽莲和他们刚满10个月的儿子,搭乘一辆破旧汽车返回哈佛镇。幸好姨夫给他提供了一项工作,一家人的生计才暂时有了依靠。3年后,他又和斯图尔特有了联系。斯图尔特通过父亲的关系买下了马什菲尔德电池公司的残余部分,并把它们搬到芝加哥的皮奥利亚街一处房子里,于是两人决定进行第二次创业。

1929年是无线电业飞速发展的时期。虽然斯图尔特公司的电池业务看来还相当兴隆,可是他们两人都知道,利用交流电的收音机出台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由于干电池又笨又脏,用不上几年又必须更换,它必然会成为过时的东西。斯图尔特用一种叫作A-替代器的小发明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时,高尔文出资买下了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这笔钱用夫作为生产替代器的费用。高尔文和斯图尔特的产品一度达到了旺销的顶点。但不久,关于借贷利率的谈判失败,债权人蜂拥而来,公司又被查封,替代器也被拍卖还债。高尔文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落入别人之手,决定自己买下。最终他用56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替代器。不久,高尔文的弟弟弟约瑟夫给高尔文文帮,成为高尔文的臂。

1929年9月25日,高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哈里森847号一座大楼里诞生了,雇员仅5人。

各行业都有一种艺术,这是指一种聪明和预见,它来自经验,外加某种敏感。高尔文具有这种艺术。他知道替代器为他们赢得市场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因为这时交流电收音机开始使用,有无数的人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机型。高尔文在家用无线电领域也进行了一次冒险的进军,开始生产一种交流电收音机。制造一种标准机型,供20多家公司选择。然而一年以后,这种没有正式牌号的收音机又宣告失败。于是,他背水一战,转产汽车收音机。基于员工们的共同努力,1930年,高尔文制造公司以“摩托罗拉”商标向市场投放了它的第一个产品,这一商标名称有“开动”与“收音机”的双重含义,这在高尔文看来既醒目又有效益。据说“摩托罗拉”这一商标是高尔文一天早晨在刮脸时,刹那间在头脑中闪现出来的。随后高尔文从德国访问归来后深信:德国那网状、巨大的高速公路是为战争修建的。回到美国后,没有来自军队的任何合同,他就命令手下人全力开发一种轻型的、便于携带的收发无线电话。3个月后,高尔文带着3台样机飞到乔治亚州的本宁堡,向在那里演习的军队展示这些机器,并签订了向军队出售少量这种机器的合同。

1940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看到了警察和情报人员使用的这种手持无线电话机,给予了肯定,这使它的生产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该产品被称为收发两用军用手持无线电话机,或称“SCR-536”,是在美国陆军通讯队中的编号,在以后的5年中,在世界各地的每个战场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近4万台这种无线电话机为人们提供各种通讯服务。在当时,居然有这么大的生产量,是现代电子工程上的一个奇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年是高尔文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摩托罗拉的生产为战争尽了全力,除了生产军用无线电话收发机外,还生产了同步测试仪、无线电信标台、雷达跟踪设备、自动跟踪空降系列设备等。在战争的最后18个月,摩托罗拉用于军事技术的重点已从无线电通讯转向雷达。公司战前科技原理的改进及雷达新技术的发展,使摩托罗拉的技术水平处于坚固的领先地位。战争结束后的摩托罗拉公司必须“找米下锅”。当小型精品VT-71型电视机以上等货出现时,高尔文决定投产电视机。几个月内,摩托罗拉在电视机的生产企业中便跃居第4位。其后,在电视机生产领域中,摩托罗拉与日本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处于完全的劣势。高尔文和他的儿子鲍勃急中生智,迅速扭转经营方向,转向了无线电通讯领域,从此拉开了移动通讯的帷幕。

1956年11月,高尔文和他的董事会任命他的儿子罗伯特·高尔文为摩托罗拉总经理,这意味着高尔文实际上已将更多的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3年后,保罗·高尔文病故,享年64岁。

品牌自修——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

通讯器材与半导体生产是摩托罗拉的两大支柱。在全球范围内,以摩托罗拉为品牌的移动电话拥有高达440的占有率,在电话交换机、警用无线电话、特殊宇宙无线电话等方面,摩托罗拉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摩托罗拉品牌塑造的秘诀和策略在于以下8点:

1.推陈出新

在总结是什么因素使摩托罗拉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电子产业中出类拔萃时,该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归纳出以下至关重要的3点:

(1)不断推出让顾客惊讶的新产品。为此,公司在科研方面进行持续性投资,以巩固研究开发最新产品的基础。

(2)新产品的开发必须注意到速度与时效问题,技术性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在开发速度上不能落后。

(3)以顾客为导向,在质量管理上务求完美,将顾客的不满减少到零为止。

2.超常规发展

摩托罗拉公司的领导人担心竞争对手随时会赶上来,而那时的产品质量标准也有可能从一种标准变为既定标准,他们相信,在未来的商战中,最重要的武器是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强化这种能力,摩托罗拉公司开展了一项新的员工终身学习运动,目标是造就一支有纪律又有自由思想的员工队伍。这一规划的动机是将公司的各项工作要求反复灌输给员工,不仅使他们成为运转良好的“机器”,而且使他们的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丰富和发展,达到超常规发展的目的。

3.摩托罗拉大学的作用

摩托罗拉大学总部设在伊利诺伊州肖姆堡,从东京到檀香山共设有14所分校,预算超过1.亿美元。学校课程由“辅导工程师”制定,内容包括批评式思维、解决难题的方法、管理、计算机、英语补习和如何使用机器人等。实际上,课堂教学仅是摩托罗拉员工培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现场操作或实习。例如在伊利伊诺州阿灵顿海茨的工厂里,新员工在老员工指导下的学徒期间可拿到正常工资。美国培训与教育协会(ASTD)的卡内维尔说:“除每年40小时的正规培训以外,就额外的实习培训而言,摩托罗拉公司是全美国公司中率先实行这种培训方式的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前主管教育和培训的副总裁唐纳德·K.康诺弗说:“就教育与公司经营战略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而言,摩托罗拉公司做得比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公司都好。”

4.外延培训的力量

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并不局限于企业内部,它很早就知道如果外部供应的零部件质量很差,那么公司产品的质量标准就难以达到。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为供应商组织一个有关统计工艺流程控制知识的培训班。在奥斯汀新建的MOS-11芯片工厂就是这种外延培训教育的成果之一。该工厂制造某种世界上最精密的芯片,其电路线仅有11微米,相当于人的1根头发的1122。如此先进的芯片工厂一般需要3~4年才能开工,而摩托罗拉公司仅用了18个月就开工了。

5.永不停滞的步伐

摩托罗拉在营销策略中也不断保持攻势。摩托罗拉的原则是对任何可能有潜力的市场均不放弃,而且提早积极筹划。早在1988年的营销计划中,摩托罗拉就确定了在未来有可能急速成长的印度、巴西、东欧及中欧市场的进军计划。1986年,在摩托罗拉董事长罗伯特·高尔文的中国之行后,公司进行了为期4年的中国市场调查,建立起摩托罗拉的中国发展战略。1999年6月,摩托罗拉中国生产厂破土动工。由于投产一年来生产基地创造的生产力高出了摩托罗拉的其他工厂,所以公司承认,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使摩托罗拉原有的中国计划显得有些保守。1993年他们接到了其通讯部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来自中国的1亿美元的订单,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使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招收员工的计划扩展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