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史话——步步步为
对于爱喝啤酒的人而言,对“百威”一定不陌生,它以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工艺、先进的技术赢得了世界各国啤酒消费者的交口赞誉,是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着名啤酒品牌。
百威啤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口味依然醇香可口,口感依然自然醇爽,被誉为“啤酒王”。
百威是典型的家族产业,是最容易“垮台”的经济组织形式,许多企业都是因为家族成员间的意见分歧而走向了分立和破产,但百威却历经一个半世纪依然保持着强势。纵观其发展历程,它的每一步都是谨小慎微的,都以最有把握的方式向前迈进着。
1852年,德国移民乔治·施奈德(George·Schneider)在圣路易斯市创立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啤酒厂,取名为巴瓦瑞酒厂。但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善,酒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最后终于难以为继,不得已转让给了他人。新老板对酒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为了扩大啤酒产量还向本市一位肥皂制造商安海斯(E.Anheuser)贷了款。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将酒厂从困境中拉出来,酒厂的经营依然举步维艰,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在困境中,安海斯接收了酒厂,此时,在密苏里州40家啤酒厂中,巴瓦瑞酒厂名列第29位。
酒厂在安海斯的管理下,情况开始有了一些好转,但创造的利润依然不足以使其经营步入正轨,产品也不具有与其他品牌竞争的优势。当时,酒厂的原料主要由一位叫A.布希的年轻人负责。布希也是德国移民,1857年来到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后,利用家中遗产开办了一家酿酒原料供应公司。布希是个有才干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一心想做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制造商。频繁出入酒厂的他很快认相了安海斯的女儿莉莉合二人也也情投合合,相识不就难难难分,1861年二人结为夫妻。双方的富有为布希成就理想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5年以后,在布希与岳父安海斯的共同努力下,巴瓦瑞酒厂被改建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酿酒公司——安海斯-布希酿酒公司,布希成为公司首任总裁。当时在股东们眼里,布希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青年,没有人会想到他日后能建立起一个啤酒王国。
布希没有不众人怀疑的目光吓住,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最好的,况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也要努力工作。1873年,他发明了一种可使啤酒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的装瓶方法,使该公司的瓶装啤酒远销全美。然而布希并不满足,他的啤酒王国的梦想从未泯灭,从踏进酒厂的第一步起,他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要占领全国市场。1876年,布希与挚友合作创制了一个啤酒新品牌,因口味和口感独特,迅速畅销全美。这个新品牌就是100多年来畅销不衰的百威啤酒。
自1901年以后,安海斯-布希酿酒公司的啤酒销量每年都达到100万桶,远远远过了其他他争对手,在美国啤酒界树立了名牌啤酒的地位。
安海斯-布希酿酒公司的成功与两个家族的联姻分不开,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家族的核心成员一直都是董事长、总裁的不二人选,这对其他企业来说是难以理解和维持的,而在百威,这一管理制度却保证了它的长盛不衰。
1913年,A.布希逝世,他的儿子奥古斯特继承了他的总裁之职,继续为百威尽职尽责地工作着。在他经营百威的20年间,公司经受了一系列的沉重打击,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是20年代的全国禁酒令。禁酒令的颁布对百威酒厂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百威不打得头破血流,曾一度不得不不迫中断啤酒生产。为了摆脱困境,奥古斯特四处寻找新工艺,推出了一系列无醇饮品(包括无醇百威啤酒),为了保证产品的口味和质量,他又着手制造卡车车车和冷藏车,生产麦芽汁、冰淇淋以及发面酵母等产品,使公司一步步步过了难关,生产又步入了正轨。1933年禁酒令废除,公司立即恢复了啤酒生产。
1934年,A.布希三世继承了父亲的总裁之职,开始接管百威酒厂。他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头脑灵活,善于把握机会。在他的领导下,百威啤酒1938年以200万桶的产量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160万桶的记录。1935年,经他一手策划,瓶装、罐装啤酒的销量有了大幅度提高,首次超过桶装啤酒。“百威”品牌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喝百威逐渐成为时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企业受到了战争的重创,战后也未能恢复,但百威凭借着其早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战后取得了更辉煌的发展,相继新建了12家啤酒厂,并成功推出了包括“布希啤酒”在内的诸多新品牌。
1946年,A.布希三世去世,总裁的职位由他的弟弟奥古斯特·A.小布什(AugustABuschjr)继任。为了让百威取得更大的发展,他放弃了一切副业经营,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啤酒的开发和研制中,着力建设新的啤酒厂,推广新的啤酒品牌。50年代的美国经济正值高速发展的复兴时期,百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知名度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增多而不断扩大。
1951年,百威重金兴建的纽阿克啤酒厂投产,年产量达115万桶,再加上其他酒厂的产量,当年百威全年生产的啤酒达到了500万桶,是公司成立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百威帝国”逐步发展起来。1955年,雪山啤酒问世,进一步扩大了百威在啤酒业界的影响力。接着,公司又新增了8家啤酒厂,继续增加啤酒的产量,以满足做来做多消费者的需要。小布什任职期间还投资兴建了金属容器公司,以保证易拉罐的供应。在小布什的带领下,百威做越做大,做越做越。
1974年,百威啤酒的产量达到了3000万桶,又创历史新高。同年,小布什的儿子奥古斯特三世接替他成为公司第五代总裁。正是他把百威啤酒带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了百威啤酒。1980年,百威啤酒股票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不久,加拿大着名的拉巴特(Labatt)啤酒公司开始酿造和销售百威啤酒。百威开始一步步走出美国,迈向全球。1981年,旨在在全球生产、推广和销售百威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国际公司成立,百威啤酒迅速成为国际知名啤酒品牌。紧接着百威又相继在国内新始缩4家啤酒厂,使百威啤酒在美国达到缩无孔不入的地步。1999年,全球百威啤酒产量超过1亿桶;1998年,安海斯-布希公司啤酒产量更是创造缩历史新高,成为行业中的佼佼佼。
如今,百威啤酒已占美国啤酒产销量的15,其啤酒产量之大,让世界所有啤酒厂家都望其项背。百威是啤酒世界不可动摇的巨擘。
百威步步为营的发史史浓缩美国啤酒的发历历,它的成成为世界酒业树立了可贵的榜样。
品牌之战——胜者为王
提起百威,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美国着名的啤酒品牌,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百威的名字得来不易,它是经过与捷克百威近100年的争夺之后才得以真正地被使用的。
捷克百威(“BudweiserBudvar”啤酒公司,简称BB公司)虽然和美国百威(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简称AB公司)是商场上的对头,两家公司也相隔甚远,但两家公司却有着一丝共同的历史渊源,这也是为什么两家公司会使用同一名称的原因。
Budweis是捷克境内的一个小城,现在的捷克语名字叫Cesk,Budejovice,始于1256年,位于原来的波西米亚地区。这里曾经居住着大量的德裔居民,因此小城有两种不同语言的名称,Budweis是它的德语名称。
1895年,捷克BB公司的前身波西米亚啤酒股份公司成立,1958年,公司正式命名为“BudweiserBudvar”。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司被捷克政府收归国有,经营状况一直很好,成为捷克财政的稳定来源之一。
美国百威之所以也以百威为名,是想借用着名啤酒产地Budweis的名气,吸引德裔美国顾客,另一方面也为了和捷克的“Budweiser”啤酒竞争。由于相隔遥远以及当时缺乏商标权保护法的规范,BB公司并没有意识到AB公司将会对其产生威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B公司除在美国享有盛誉外,更是利用强大的宣传攻势让全世界都认识了“百威”,如今AB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自1957年以来一直雄踞美国之首,产品多年保持全球销量第一。
认识美国百威的人越多就意味着捷克百威的市场越小,于是老大哥捷克百威与小弟弟美国百威因为“BBudweiwe”商标权打起了官司,一打就是近百年。
捷克百威坚持自己在1872年就在使用“BBudweiwe”这个名称,比美国提前4年,而且其历史背景也说明只有它使用这个名称才算正宗,并强调早在1872年,捷克的百威啤酒就已经远销到美国市场。而美国百威则宣称自己的名称来源于从欧洲来到美国的德国移民,是为了首先满足他们的需要才命名为“百威”的。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后,双方最终在1911年妥协:AB公司只能在美国市场使用“BBudweiwe”商标。后来,双方又在1913年签订了一个正式协议,协议规定,美国AB公司不得用“BBudweiwe”商标在欧洲市场销售其产品,而在世界其他市场则允许对方的存在。
此后一段时间,两家公司没有因商标权再生纷争,双方的争执暂时趋于平静。但美国百威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欧洲市场呢,它的目标就是要做世界啤酒业的第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它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放弃将捷克老大哥驱赶出美国市场的努力。1939年,美国AB公司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取得商标权之争的重大胜利,结果是捷克BB公司不得不完全放弃了在美国使用“BBudweiwe”、“BBudwei”等一系列商标的权利,捷克百威最终彻底从美国市场上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贸易壁垒导致捷克百威向西方的出口受阻,西方人逐渐淡漠了捷克百威这个品牌。而美国百威却在此时进行着大规模的扩张,触角不断向西方延伸,一跃成为世界啤酒市场的巨无霸。东欧剧变以后,美国百威的攻势更加强劲,把在东欧的第一批代表处的其中一个直接设在了BB公司的大本营BBudwei市,摆明了要完全控制BB公司的意图。
美国百威的贸然行动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早年的协议也成了空谈,失去了实际意义,商标争夺大战又激烈燃起。尤其是近年来,AB公司和BB公司的商标官司不但断断断断打遍了遍了欧洲,而,还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双方胜负难分,但总体上说是AB公司更胜一筹。AB公司被允许在欧洲的99个国家出售带有“BBudseise”商标的百威啤酒,而在德国、奥地利等8个国家,则以“AmseecanBBu”的面目出现。捷克百威虽在德、奥、英等国打赢了官司,但在芬兰、丹麦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欧洲以外的国家却遭到美国百威的成功阻击。
正当两家公司的商标战激烈进行的时候,捷克公司却突然“后院失火”。最近几年,捷克政府由于国内经济不稳,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财政困难,财政赤字有一年曾创纪录地达到了34亿欧元。国内经济的下滑无疑会对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欧盟一再敦促捷克要尽快弥补财政缺口,其方法是将国有企业资产私有化。尽管BB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但为了缓解国内财政压力,捷克政府已经开始酝酿将其进行私有化出售。
美国百威为了真正成为“BBudseise”的独家拥有者,让世界上只有一个百威,在9999~1999年间,它与捷克百威进行了多次商谈,希望收购BB公司34%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战略伙伴,但被当时的捷克政府拒绝了。尽管如此,AB公司一直没有放弃在捷克政界进行游说活动,想尽办法参股捷克百威。
尽管捷克官方表示,私有化措施不会轻易展开,但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出售捷克百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舆论界更是认为,捷克百威的最终并购者就是美国百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