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七节怎样处理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决定着家庭的气氛。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父母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父母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
可是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分地关心孩子的事情。孩子遇到困难了,他们比孩子还忧心忡忡;孩子出现失误,他们就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责任。父母过多干涉孩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1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过分的依赖。孩子在物质生活上依赖父母,父母在精神生活方面依赖孩子。许多人将自己的荣辱得失与孩子的荣誉和成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孩子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孩子的失落视为自己的失败。这样就给了孩子很大的负担。
2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自我,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观察社会。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产生两种极端的结果,一种是孩子对父母的指引全盘肯定,对父母过于依赖,形成思维惰性,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另一种是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全盘否定,陷入盲目的敌对之中,强化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3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使孩子失去自我效能感,激化亲子矛盾。父母对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认同,全面侵入孩子的生活领空,会造成孩子自我形象低下,甚至还会激化亲子矛盾。
可是父母毕竟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怎样才能既给孩子的成长做出一定的指导又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呢?
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素质
自主性素质较高的人,不仅能适应社会,还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自主性素质的核心,是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和谐,个人从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此外,自主性强的人还能够通过自我教育,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变得更高尚。成年人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自主性萌芽,通过锻炼和训练使其得到发展,还要善于引导和矫正。
2实现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剥离
父母和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谁都没有必要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更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对方。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要过于卷入。父母不可能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他的一切选择做主。为了孩子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现在就要培养他们,在我们还能关照孩子的时候,尽力帮助他们锻造丰满的羽翼。当有一天孩子需要搏击长空的时候,父母会坦然地说:“我的孩子是好样的。”
3把握孩子对亲子情感的需求值
孩子长大了,父母要牢牢记住:“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如果希望推动孩子,就要塌下心来帮助孩子找出其自身的价值观,以平等的方式创造、增大或转移孩子在乎的价值,使孩子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父母不能“教导”孩子,而应该在陪伴中引导孩子去学习,使孩子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和选择。
小贴士:
隔辈亲不应成溺爱
民间有个说法叫“隔辈亲”,意思是老人对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比对子女更亲。“隔辈亲”属于人之常情,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多数可以同时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隔辈亲”很容易演变成“隔辈溺”,即老人对孙辈的过分溺爱。
一曰“全程服务”。有些老人视孙辈为掌上明珠,从清晨开始就为其提供上厕所、穿衣、洗脸、喂饭、去幼儿园接送等“优质服务”,直到晚上孩子熟睡才如释重负。
二曰“有求必应”。有些老人对孙辈提出的物质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竭尽给予满足,小到吃的火腿肠、烤鱼片,喝的各种饮料,大到数百元的时装和高档玩具,几乎要什么给什么,逢年过节还要送上一份丰富的礼物,或者一把钞票。
三曰“遮丑护短”。有些老人迷信“树大自然直”,对孙辈显而易见的缺点熟视无睹,当父母、老师对孩子加以管教时,或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来帮助孩子搪塞,或以“孩子还小,应当原谅”为遁词来帮助孩子避免受到责罚。这些老人不自觉地充当了孙辈自私、任性、懒惰、骄横等坏毛病的“保护伞”。
不言而喻,“隔辈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应该走出“隔辈亲”的某些误区,亲之有度,教之有方,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