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2105600000004

第4章 人体为什么会生病(2)

这段经文除了可以理解的人体左右差别外,还告诉我们由于太阳与地球相对位置的关系,“天不足西北”是指西北方阳热较少,就会阴盛,可以称作“地满西北”,其精并于下,人体则下盛上虚。可以理解为北方人四肢发达,身高体壮。上虚,是指头部不发达。太阳在东南,阳热就满东南,其精并于上,则地不满东南,人体则上盛下虚。可以理解为南方人头脑聪明,而四肢不够发达,人体矮小,头与身体比例明显大于北方人。《黄帝内经》产生于中国的中原地区,南北是相对于中国而言的。从太阳地球相对运动关系推断:靠赤道较近,可以理解为“天足而地不满”,两极明显阳热不足,故“地满而天不足”。所以地球上靠近赤道的人,身高明显低于靠近两极的人。

人体阳气生于左,降于右。故人体统一的先天禀赋为:在头部左强右弱,右耳目不如左明;在四肢左弱右强,左手足不如右灵便。南方人(靠近赤道的人)上强下弱,头与身的比例偏大;靠近两极的人下强上弱,头与身的比例偏小。邪气易居于人体的薄弱环节,则在头多右病,在四肢多左病(观察多数偏瘫病人符合这个规律,与现代医学发现的“人的右脑支配左半身,左脑支配右半身”是一致的)。这是天地南北阴阳寒热分布不均所造成的。

2.五运六气给人的先天禀赋

中医运气学认为,人出生离开母腹的“年、月、日、时”天地间五行运动状况能给人打上终生的“烙印”,除先天发育不足外,年运气候还要对后天体质造成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批八字”的内容。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笔者从怀疑到坚信是逐渐理清了中医基础原理之后才弄明白的,原来它是理解“天人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面在第五章中提到五运六气的概况,古人几千年前就发现太阳系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每年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对地球运气产生影响。例如2012年农历壬辰年,“壬”为木运太过,这就是当年的年运。

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给地球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运气学将其细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运和六步主气(参看第五章)。这六步主气顺序每年相同,固定不变。由于各大行星的影响,除每年的大运外,还形成六步客气,加临于六步主气之上,对一年的气候产生影响,造成春夏秋冬气候的明显异常,甚者形成灾害。古人将这六步客气的形成规律,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载。每年六步主气排列顺序不同,造成每年的四季都有不同的反常气候。例如,2012年是壬辰年,“辰戌太阳寒水”司天,指的是加临于该年第三步主气“少阳相火”的客气,是“寒水”,是造成该年全球大水的原因。据此预测,2012年的第六步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在泉。一个“寒水”,一个“湿土”,所以2012年冬天雨雪多,气候湿寒甚于往年,验证结果就是如此。

以上只是对一年的气候框架的解读。每个月、每一天、每个时辰,都有阴阳“生长化收藏”这五种力量的分布,人在天地间形如微尘,必然受宇宙天体强大力量的影响,人出生时的五行气运,为后天体质打上烙印是必然的。据多年观察,生于冬天的人,多阳虚怕冷寒湿体质;生于夏天的人多阴虚内热;生于秋天的人皮肤细腻,肤白体胖;生于春天的人肝气盛、易怒等。人体因先天、后天的一些原因,都有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同样都是上火,每个人的表现不同,正像人们所说“人各走一经火”。有的人先天的脾胃弱,成为自己生命中最薄弱的环节,每当身体不适,几乎都因此而起。所以了解自己,时刻注意防范,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3.“批八字”就是看生辰五行

五行“生、长、化、收、藏”这五种力量,时刻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秉承出生时的五行气运,据此可以判断人体的后天弱点,与“地摊儿”算命有本质的不同。由于过去对五行的理解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人们很难理解五行与人体的关系,常被称为迷信。从“五行赋像”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有人说中医是气象医学的道理。在《中医运气学》中,地支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为:

巳亥厥阴风木,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其中给人两组五行信息:一是气象信息的风、火、湿、燥、寒。

二是与人体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厥阴肝经(心包经)木风、少阴心经(肾经)火温、太阴脾经土湿、肺经清肃、少阳胆经(三焦经)火(暑)热、阳明胃经(大肠经)燥、太阳膀胱经(小肠经)火。可以沿用传统“金、木、水、火、土”之像说明人体状况。举例如下:

某女,1979年7月14日(阳历)子时出生,根据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可从《万年历》查得)推测结果是:

八字:己未辛未壬午庚子

五行:土土水土木火金火

五行个数:1个木,2个火,3个土,1个金,1个水。

显然,该女是五行土旺。由此,我们就可知道,该生八字五行土太旺,气象干扰因素为“湿”,“湿困脾”易使脾、胃、肠机能比较弱,容易有腹胀、腹痛、腹泻、消化吸收不良的问题。脾主统血,脾弱会有肌肉无力、渗血倾向。容易形成“土反侮木,土臃木郁”影响疏泄功能。肝不主筋容易疲劳、体力差;肝为解毒器官,活力差要少喝酒,最好戒酒;要维持正常作息,早睡早起,才可以保护先天比较弱的脾胃功能。

(二)《黄帝内经》揭示的人体生命节律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对“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的生命节律具体描述如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分别解释如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肾气旺盛,开始换掉乳牙,头发快速生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任脉在人体之前中线;冲脉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入胸中,上达咽喉,环绕口唇,掌管人的第二性征,包括喉结、声带发音、乳房发育、胡须等。冲脉与任脉共同主管女人月经、卵巢发育。女人14岁月经至,能生育)。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21岁,肾气处于一生的平均状态,恒牙停止生长)。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28岁,头发的生长速度开始变慢,此时筋骨最坚硬,身体最强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35岁,胃经开始变弱,面部开始焦黄,开始掉头发)。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膀胱经、胃经、胆经为人体通头部的手、足三阳经脉,女人自42岁开始,三阳脉从头部开始衰弱,面部全部呈焦灼状态,开始生白发)。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指任脉、太冲脉气血不足,人体生殖之精枯竭;地道指生殖之道,不通,指女人绝经,进入更年期、老年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男子8岁,肾气充实,开始换掉乳牙,头发生长迅速)。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16岁,肾气旺盛,生殖之精发育成熟,精满自流;阴阳合,指男女交合,能生育子女)。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24岁肾气处于一生的平均状态,筋骨强劲,恒牙停止生长)。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隆盛:最盛。男子32岁筋骨最强劲,肌肉最发达)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40岁,肾气开始渐衰,牙齿枯黄,开始落发)。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48岁,三阳经从头部开始衰竭,面部焦黄,两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56岁,肝主筋,肝气衰弱,筋脉老化行动迟缓;生殖之精减少,肾脏开始渐衰,形体的健壮程度开始走下坡路)。

八八:则齿发去(64岁,牙齿、头发脱落迅速,进入老年期)。

此段论述以天癸、筋骨、齿、发的变化为标志,指出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关于年老而有子者,《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解释为:“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但是“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夫道者”指的是遵循天地规律的人,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会养生的道家高人,年虽寿,形体不衰,气脉畅通,肾气有余而能生子。

《黄帝内经》关于“男子八八、女子七七”的规律,是人体生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节奏,是随着肾气兴衰而变化的,它使我们知道了保护肾气的重要性。这个规律还告诉我们: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打破的,寿有极时,人不能通过养生而长生不死,也不可能一生不得病,人生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明显特征和身体器官盛衰所出现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会把握调养和治疗的方向,把健康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在接受医生治疗时,具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选择医生的能力。这就是笔者撰写这部科普读物的初衷。

应该明确:养生只能相对有效地提高每一阶段的生命质量,最高目标是一生无病而终。留住青春是一种美好愿望,像《黄帝内经》所讲的圣人、真人等,我们一无所见,但也给我们指出了努力方向——节阴阳、保肾精能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寿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特别是一些会保养的影视明星,他们鹤发童颜、活力四射,需要我们效仿学习。总之,健康长寿,多因一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规律性的东西,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贵在养成习惯才能达到目的。

(三)人体生病起于过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这架机器是按照五行规律运行的,其中的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使我们身体内的阳气不失其所。如因情志、劳倦、房事、暴饮暴食等“过用”行为,耗伤人体气血,就破坏了体内阴阳五行的平衡关系,就会生病,也会给外源致病因素进入体内创造条件(正气不足,邪气袭扰)。《黄帝内经·经脉别论》中说:“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这段经文列出的“过用”表现为“饱甚伤胃、惊恐夺精而伤心、持重远行伤肾、疾走恐惧伤肝、过度劳动伤脾”。将人的各种过用行为根据对身体伤害程度的大小排列如下:

1.情志过激,伤害五脏

情,指“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志,指“喜、怒、悲、思、恐”五志,简称情志。情志伤人的特点是来势急,往往导致的结果很严重。情志不能自控的人,情志反应强烈,往往会导致人立刻产生晕厥、中风、猝死等急性症状。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是有情之器,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过激的精神状态会立刻影响脏腑的功能,即破坏人体的五行关系而发病。

每一脏器发生生理异常,都会表现七情的变化,这是“物质决定精神”的方面。第六章介绍的“心主神明,总统魂魄”是通过“五神藏”发挥作用的。所谓五神藏,是指人的“神、魂、魄、意、志”由对应的心、肝、肺、脾、肾所藏。

当五脏气血不足的时候,对应表现的是“心神不定、魂不守舍、魂飞魄散而悲忧、意乱情迷而过度思虑、意志不坚而惊恐害怕”;对应表现于外的是人的七情“喜、怒、忧悲、思、恐惊”异常。五脏气血过盛时有:肝气过盛表现易怒;心火上炎表现喜不自禁或心烦意乱;肺气足时气粗而有魄力;脾实会登高而歌;肾气盛则意志坚定(五脏中唯肾没有过盛的病)。

精神对物质身体具有反作用。过度的“七情”会直接伤害对应的脏器,使之阴阳失衡(内生风、寒、暑、湿、燥、火),进而破坏五行生克制化的动态平衡,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营卫气血失调,使人体表现“虚劳”等疾病状态,降低了人体免疫力,为外缘致病因子侵入人体打开方便之门。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对惊恐伤人有如下叙述:“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这一段分别列举了“恐夜伤肺、恐高伤脾、惊恐伤心、恐水伤肾与骨”的原因,同时指出了“勇者气行则已,怯者气着而为病”的道理。从中医学的原理“肾主恐”

可知,易恐的人,也是肾虚之人。所以说脏腑的阴阳盛衰是人体堡垒的最底层防线,从内部攻破这层防线的“敌人”,正是人体过度的七情六欲,即过喜伤心、怒伤肝、忧悲伤肺、多思伤脾、惊恐伤肾,这是人体内伤的主要原因。

按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五志”之间也存在生克制化的规律,具体详见本书第十章。利用五志生克制化来养生治病,是养生技能中极具操作性的部分。应该成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这与现代“心理学干预”的方法不同,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同样效果。据了解,现代人不承认脏腑的情感属性,对此研究几乎是空白。但他们承认心情愉快、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身体健康,这一点与传统中医学又不谋而合。从自我养生的角度看,善养生者从来都是自我“情志”控制的高手。生活中也常可见到身体健康的人常是那种“没心没肺”、乐观豁达的人;疾病缠身的人,多属于那种“多愁善感”,“斤斤计较”的人。写到这里,笔者想起有个哲人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她)一生是否幸福。”这句话,寓理深刻,值得深思。

2.饮食自倍,精气乃伤

在后面第十一章中详细论述了饮食与健康的各方面关系。其中讲到饮食伤人问题,人们对因脾胃功能差吸收不好而造成的气血亏虚很好理解,而对于过量饮食伤人气血就很难理解。有不少人向我咨询:我消化好,吃得多,身体长得很“壮”,但没有力气,中医诊断还是“气血亏虚”不可理解。其实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饮食自倍,精气乃伤”。其中的道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本身气血不足时,人总是感觉“饥饿”,不吃饱就不舒服,吃饱了还没力气,饭后要躺一会儿才有精神。其原因是胃肠在消化饮食、吸收营养、排泄废物时也需要消耗能量,由于自身能量不足,无法充分消化吸收营养并转化为气血,导致气血盈亏为负数,久之精血逐渐衰少,这是能吃反而体虚(胖)无力的生理原因。

二是如果吸收的营养物质过剩,因气虚运化不完全而形成体内垃圾,又因气虚而无力排除,久而酸化形成酸性体质,为各种病原提供“温床”,会影响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受损导致各种慢性病,慢性病又加速耗伤气血降低脏腑功能,这是长期过量饮食导致各种慢性病的生理原因。

从以上两点看出,如今人们丰衣足食,长期饮食过量是导致体弱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体能过用,耗伤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