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环境杀手:突发环境污染的防范自救
2105700000009

第9章 突发性水污染防范自救(1)

突发性地表水污染主要发生在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的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由于管理、操作不当,使这些物质泄漏扩散到地表水中,造成水环境污染;也可能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水污染。一旦发生突发性地表水污染事件,在第一时间充分了解污染物的性质、自救与防护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有毒化学品水污染

记录在案的化学品有600万种,在环境中传布的约6万种,美国1973年登记的有毒化学物质已达25043种。排入水体危害严重而受到人们特别关注的主要化学毒物是重金属、有机农药、氰化物、酚类化合物、多氯联苯和稠环芳烃等。

常见的重金属毒物如汞、铅、镉、铬、镍等,它们具有毒性大,在环境中稳定以及能在生物体中富集和在人体中积累的共同特点。甲基汞能对人体的肝、肾和脑组织产生损害。汞还能与人体中一些重要酶类结合,使酶失去活性,造成人体物质代谢失调。铅中毒会造成骨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伴随着头晕、疲乏、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症状。镉能蓄积在人体的肾、肝之中,破坏肾脏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损伤肾小管以及引起骨骼软化,易脆易折,疼痛异常。铬的化合物可引起皮炎、鼻中隔穿孔等,并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可能性。农药包括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磷等。有机氯农药中的DDT、六六六等已成为全球性污染物。有机磷可导致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和引起神经传导生理功能紊乱,尚且有“三致”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是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10%。

无机毒物中有代表性的是氟和亚硝酸盐。过量摄入氟会导致人体钙磷代谢紊乱,引起低血钙、氟斑牙、氟骨症等。亚硝酸盐不但在血液中产生正铁血红蛋白症,并能和二级胺、三级胺作用生成具有强烈的致癌物质。

有机毒物主要是酚类和氰化物。

酚属高毒物质,高浓度时可使蛋白质沉淀,低浓度时可使蛋白质变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蓄积性慢性中毒,可使人发生头晕、贫血等症状。河水中酚浓度高能使鱼类中毒死亡,酚浓度低也使鱼带有酚味。含酚浓度为0.001毫克升的水,加氯处理时,生成具有臭味的氯酚。

氰化物作为剧毒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尤其是电镀工业常用氰化物。

什么是放射性水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水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水体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核试验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都会释放出放射性物质。例如90Sr、137Cs、131I,239Pu、228Ra等核素半衰期长、毒性大,它们损伤机体的功能,引起白血病、癌症和缩短寿命,或作用于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DNA或RNA等,引起遗传影响。

各种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由于各种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同,随之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并随水体和水中生物迁移。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以后,不会被分解破坏,只会受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转变其物理和化学形态、价态,显示出不同毒性,并影响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重金属在水体中的主要反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金属化合物的沉淀一溶解作用重金属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表示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能力。

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溶解度小者迁移能力小。重金属在水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的溶解度小,易于生成沉淀物转入固相,沉积于底泥中。如果重金属化合物是离子键化合物,则溶解度较大,在水中迁移能力强,污染的范围相对较广。

胶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水环境中的胶体可分为3大类:1.无机胶体,包括各种次生的矿物胶粒和各种水合氧化物;2.有机胶体;3.有机一无机胶体复合体,重金属与水中胶体发生吸附、离子交换、凝聚、絮凝等胶体化学过程。与各种胶体相结合的重金属物质常达其含量的60%—90%以上。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配位体对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天然水体中存在两类配位体,无机配位体中重要的有OH—、C1—、CO32—、HCO3—、F—、S2—等;有机配位体有氨基酸、糖、腐殖酸、洗涤剂、NTA、EDTA、农药和大分子环状化合物。配位体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对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很大影响。当形成难溶于水的螯合物时,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能力,形成易溶于水的螯合物时,提高了重金属的迁移能力。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作用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对金属的价态变化和迁移能力会产生很大影响。一些金属元素在氧化环境中具有较高的迁移力,而另一些金属元素在还原条件下的水体中更容易迁移。例如铬、钒等元素在高度氧化条件下形成易溶的铬酸盐、钒酸盐。相反地,如铁、锰等元素在氧化条件下形成溶解度很小的高价化合物(Fe3+、Mn4+),很难迁移;而在还原条件下形成易溶的低价化合物(Fe2+、Mn2+),很易迁移。

某些重金属价态的变化也相应地引起毒性变比。例如,氧化条件生成的Cr6+比还原条件下生成的Cr3+毒性大得多;As3+比As5+的毒性大。

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使某些重金属甲基化,例如,甲基钻氨素能使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砷的化合物在同样条件下,也可能生成二甲基砷。生成的甲基化合物毒性更大,对水体污染更严重,由于其脂溶性强,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浓集,最后进入人体。

生物富集当重金属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蓄积,然后绎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在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其富集系数可达几千、几万乃奎数十万倍。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因工作人员操作连续失误引起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他装置、设施连续爆炸的严重事故。爆炸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到第二松花江水体,引发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物。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高度重视,立即派专家赶赴黑龙江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污染防控工作,实行每小时动态监测,严密监控松花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1.应急对策

该污染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有关部门迅速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加大丰满水电站的放流量,尽快稀释污染物;实施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应急措施,组织环保、水利、化工专家参与污染防控;沿江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次,有关部门随时沟通监测信息,协调做好流域防控工作。黑龙江省财政专门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污染事件应急处理。

2.应急监测分析

2005年11月13日16时30分开始,环保部门对吉化公司东10号线周围及其入江口和吉林市出境断面白旗、松江大桥以下水域,松花江九站断面等水质进行监测。14日10时,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水样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松花江九站断面苯类指标全部检出,以苯、硝基苯为主,从三次监测结果分析,污染逐渐减轻,但右岸仍超标100倍,左岸超标10倍以上。松花江白旗断面只检出苯和硝基苯,其中苯超标108倍,硝基苯未超标。随着水体流动,污染带向下转移。11月20日16时到达黑龙江和吉林交界的肇源段,硝基苯开始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29.1倍,污染带长约80千米,持续时间约40小时。此后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江水污染程度呈现下降趋势。11月22日18时,吉林省境内第二松花江干流所有断面苯和硝基苯已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月22日23时,肇源断面硝基苯浓度已大大降低,超标O.42倍。11月23日始,该断面未检出苯超标。23日零时硝基苯浓度为0.021毫克升,超标0.24倍,23日l时,浓度为0.0154毫克升,达标。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16千米四方台断面,未检出苯和硝基苯,表明松花江段水质尚未受影响。根据水流速度,污染带11月23日晚到达哈尔滨市四方台取水口,11月25日下午流过哈尔滨市江段。松花江哈尔滨以下段将汇入呼兰河、汤望河、牡丹江等较大支流,由于流量增大,物理、化学作用增强,污染物污染程度会不断减轻。黑龙江省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6日20时至27日14时,断面苯一直处于未检出状态,硝基苯浓度持续低于0.017毫克升的国家标准18小时,松花江较高浓度污染带离开哈尔滨市区。

3.饮用水安全保障

(1)哈尔滨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根据黑龙江省环保局水质监测数据和黑龙江省政府通知要求,为确保哈尔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哈尔滨市政府于2005年11月23日23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市政供水管网向哈尔滨市区供水。在停水期间,环保部门连续对松花江水质进行监测,至27日14时松花江哈尔滨段四方台水源地断面苯未检出;硝基苯浓度为0.0034毫克升,达到国家标准;18时哈尔滨市开始恢复供水。

在严重水危机期间,哈尔滨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控制水资源。

21日市政府发布通告,要求市内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从21日起停止用水。21日晚,市政府紧急通知附近的“冰露”、“娃哈哈”和哈药总厂等大型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要满负荷生产,并把所有产品运往哈尔滨;24日又从沈阳调集了1300吨矿泉水运抵哈尔滨。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满足了哈尔滨市饮用水需求,平抑了水市场价格,稳定了市场。与此同时,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启动,并加速开凿新井;市政府指定水源,调剂运水车辆,保证了取暖锅炉补水和消防用水补水,确保了市政供暖供热,稳定了社会秩序。

(2)佳木斯

随着松花江污染带不断向下游移动,佳木斯江北水源于12月5日16时左右正式启动,开始向江南供水,佳木斯的防控松花江水污染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江北水源工程是佳木斯市的一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从1999年开工建设,总投资为2.3亿元。工程设计能力为日供水2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设计能力为日供水10万吨。江北水源采用自动化控制,使用国内最先进的除铁、锰工艺,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其中多数检测指标高于、优于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

针对松花江水污染可能对佳木斯造成的影响,该市关闭了第七水厂,迅速启动江北水源。在克服了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江北水源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收尾工程投入使用,为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起到了重要作用。

(3)污染后续问题处理

(1)二次污染问题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关于冻入冰中和沉入底泥的硝基苯会否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就现有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冻入冰中的硝基苯较少。另外,由于松花江底泥以沙质为主,沉入底泥的硝基苯有限,加上春天开江时水量较大,因此,春天冰体融化和底泥释放不会导致松花江水质超标。个别滞水区和缓冲区的底泥可能造成局部水域硝基苯浓度升高,环保部门密切关注,加强对重点江段的监测。

(2)水产品食用安全性问题有关部门在松花江采集了数百尾鱼类样品,检测分析了不同江段、不同习性、不同种类的鱼类样品以及松花江沿岸2千米以内养鱼池塘的鱼类硝基苯残留量,进行了鱼类硝基苯富集和释放实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带通过25—30天后,松花江鱼类中硝基苯含量很快降至食用安全含量下。(3)沿江两岸地下水饮用安全性问题有关部门对松花江沿江两岸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对地下水进行了严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沿江两岸48眼监测井中,除了个别地区监测井检出高于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标准的微量硝基苯之外,其他均未检出。因此,地下水饮用安全是有保障的。

(4)沿江两岸农畜产品食用安全性问题有关部门对松花江沿岸10千米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农灌区及畜产品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检测分析了数百份乳、蛋、肉样品的硝基苯残留量,开展了含硝基苯废水对典型农产品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沿岸乳、蛋、肉样品中均未检出硝基苯,沿江两岸的农畜产品可放心食用。对大豆、玉米、水稻、小麦和蔬菜等五种作物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江水符合国家地表水标准时,未发现对试验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2006年春季使用松花江水进行灌溉没有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5)城市安全供水问题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很好,并获得较多技术依据。此项技术成果,可用于一旦发生水源地硝基苯等污染物少量超标时的城市安全供水。

(6)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要点:

第一,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确保沿江人民饮用水安全。

首先,继续加强松花江、黑龙江水环境监测工作,在松花江干流事故发生点下游至黑龙江抚远段共设16个监测断面监测地表水;其次,加强沿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其三,继续开展松花江底泥、冰及水生生物监测工作;其四是继续开展中俄界河联合监测。

第二,深入开展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继续开展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科学指导2006年春化冰期及以后的污染防治工作。

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按期在2006年3月份提交下一阶段研究报告。要以此为契机,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报告。要通过生态评估工作,有所发现,产生一批科研成果。

第三,组织实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