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货币发行量匹配着国库的黄金储备量
内在精神的“价值感”对应着外在物质的“价值量”
关注价值
“成功的人”把“价值”当成交换的主体
一个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卖铅笔,一位商人匆匆而过,向乞丐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但忘了取铅笔。过了一会儿,这位商人返了回来,取了一支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因为你我都是商人。”然后匆匆离去。
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一位衣冠楚楚的人士向他致谢,告诉商人说他就是当年卖铅笔的乞丐。他的生活改变,得益于商人当初的“你我都是商人”那句话。而在这之前,他只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乞丐。
一个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乞丐的人,即使有一份卖铅笔的工作,也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一个开始把自己定位成商人的人,即使只是卖铅笔,也就开始了富庶的人生。
同样是碳的成分,既可以用煤炭的形式来表达,也可以用钻石的形态来呈现;同样是人的一生,既可以用乞讨的角色来进行,也可以用商人的定位来诠释。
定位决定地位。请认真地问一下自己:“我是谁?”
当我们觉得自己就是一座宝藏的时候,那将是怎样的一番惊喜?之后的问题是,你在开采着煤矿还是钻石矿呢?
“成功的人”确信自己就是一座钻石矿。他们相信自己的价值,并不在意别人的低估;他们完善自己的价值,并不在乎成本的高昂;他们开采自己的价值,并不介意过程的艰辛。
“成功的人”相信别人也有一座钻石矿。在提炼价值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累积着自己的价值储量;给别人的也是真金白银,这些“有价证券”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交换,真金换白银的贸易原则更加推进了价值的传递,自我的支持推动了他们越来越靠近目标。
“成功的人”交换时验收钻石的纯度。他们做着有价值的事,因为这样才匹配自己这样有价值的人;他们挑选有价值的事忙碌,把有价值的事兑换出价值;价值的含量匹配了他们物超所值的名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蜂拥而至。
我们将“脑海中的美好未来(钻石)”兑换成“生活中的现实存在(金钱)”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给美好的家园添砖加瓦。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坚决果断,当仁不让!
在乎价格
“失败的人”把“价格”当成交换的障碍
“失败的人”自信自己只是一座煤矿。他们大批量地贱卖自己却希望得到钻石般的荣耀;他们开发自己的时候简单粗糙却希望被赞誉为技艺高超。
“失败的人”不相信别人会是座钻石矿。他们觉得都是地底下埋着的东西,哪能有那么大的差别?他们没亲眼见过钻石的闪耀,所以看着被黄土包裹着的钻石都觉得不过是劣等的煤炭;他们以煤炭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把这个标准用于度量别人。
“失败的人”在交换时关注煤炭的数量。几百块钱一吨的交易习惯让他们忍受不了一克拉几万元的漫天要价。在追求便宜的搜索中,无意间、无形中缩减了自己所得到的价值含量。他们不知道:价格是表现价值的,在一定区间内,它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但基本体现价值。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沈储梁的贵族,被楚王封于叶,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在一进家门的影壁墙上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家里的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也都有龙的图案,简直就是龙的世界,到处都是龙的图案。叶公还得意地对自己的访客说:“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好龙的美名被广泛传播,连天上的真龙也知道了。真龙暗想:难得有人这么有品位!我得抽时间上门去拜会拜会了!
有一天,真龙从天上下凡人间,化作了一位老者,来到了叶公的家门口。叶公很是炫耀地领着真龙参观自己的宅院,看到了一个个活龙活现的龙的形象,让真龙仿佛置身于龙宫,一股龙气油然而生,瞬间变回了真龙的样子,摇头摆尾地在院子里游荡。
叶公见状大惊失色:“哇!怪物啊!怪物!”
真龙觉得很奇怪:“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就是你最喜欢的龙啊!你看看,和墙壁上画得一模一样!”
叶公浑身发抖着说:“我喜欢和假龙在一起,不是真龙!”
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和假龙在一起的时候,把自己当真龙了?和真龙在一起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不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钻石和钻石在一起相映成辉;煤炭跟煤炭在一起比谁更黑!
当一味地渴求“物美价廉”的时候,也就没有机会花出去大钱。一个从来没有花过大钱的人,也就几乎没能真正拥有过大的价值。没见过真货,自然也就不识货。
钱为人工作
“成功的人”把钱当成交换价值的工具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以部落群居的形态生活着,有人打猎、有人种地,最后由部落首领给大家分配。那个时候,没有“钱”的意识,大家流行以货易货,猎人用肉类交换五谷,农夫用五谷换取肉类。
后来,参与交换的人与货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就需要制订一个标准来使交换公平公正,被当成标准的通常是大家都普遍需要的东西,如米等主要粮食。大家把自己想交换的东西都换成米,再用米去换自己想要的东西,渐渐地,就出现了“钱”的概念。
由于粮食太大又不能长期储存,人们就改用最受大众欢迎又最耐久稀有的东西来取代粮食,兽皮、石头、贝壳等东西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扮演过“钱”的角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金、银、铜等金属物质最为广泛通用,流传下来,成为了后来的“货币”。
到了近代社会,国家以国库里的黄金储备为基准发行货币,用“纸币”代替了“货币”。自此,“钱”作为价值的象征,取代了实物,成为了更广泛通用的交换价值的工具。
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人类还有更为广泛的需求,这就需要有更多的“钱”来参与周转,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中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满足。
“成功的人”发现了自己拥有一座钻石矿,于是就按捺不住地投入其中了,他们希望把自己开发出来,他们希望用真的钻石来装点自己的幸福人生。虽然手里有锄头,但愚公移山的成本太高。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做好该做的事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太渴望让里面的宝藏尽早地重见天日了。
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将内在价值转换成外在价值的过程中,“成功的人”关心的是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关联起这个钻石开采的流程。正像猎人要用肉类去换取五谷一样,他们也需要用自己有的东西去换取采矿的先进工具和大量人员。他们有什么呢?别人又需要什么呢?
“成功的人”创造过价值,所以也相对应的有了一些“钱”;别人的努力工作,也是希望用自己的价值来换取某些“钱”。他们用自己的“钱”交换到了别人的时间、能力和资源,这些价值被注入之后,开采出了更多的钻石,他们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钱”。不同的是,“成功的人”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用这些“钱”换回了更多人的时间、能力和资源来协助自己成就梦想。
人为钱工作
“失败的人”把自己当成是赚钱的工具
因为开采出来的煤换不了几个钱,“失败的人”到钻石矿上打工去了。同样是高速开采的流水线,在这里拿到的工资要比自己采煤挣的钱稍多一些。渐渐地,自己家的那口煤井也就荒废了。
“失败的人”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能实现梦想,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去实现梦想,所以拼命地累积金钱。只要能得到金钱,他们愿意暂时放弃梦想。他们像跳蚤那样跳来跳去,这山望着那山高,以求找到付出最少而收入最高的工作。当他们上到那艘船上的时候,丝毫不考虑这艘船要去的港口是否是自己内心的彼岸。
“失败的人”很有钱了以后,也许会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船前往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这个时候,他们舍不得离开那艘船、他们舍不得离开那些钱;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做个选择,而“失败的人”大多选择的是放弃梦想。他们守护着一艘艘大船,却并未真正意义上地扬帆起航。
“失败的人”逐渐习惯了把“赚钱”当成自己的目标。这让他们有了些许的安全感、这让他们在久违了梦想之后又能感觉到自己在追求梦想。他们渐渐迷失了自己的目标,他们逐渐成为了帮助别人达成目标的工具。
钻石矿里的钻石被越来越多地开采出来了,闪闪夺目地刺激着“失败的人”的脆弱神经,如果不赚到更多的钱掩盖一下“自己不是很有价值”的内心,那简直是没脸见人了。毕竟是人要脸树要皮,同样都是人,他们也接受不了“怎么就差距这么大呢”。
当他们更努力工作的时候,钻石矿的开采量突飞猛进地上升。在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时间顾忌到自己还曾经有过一个储量丰富的煤矿。
他们想到的不是怎么开发出自己的价值,而是怎样多挣些钱来装修一下自己,以求让别人觉得自己不是那么不值钱。他们不知道:金钱虽然代表价值,但它并不是价值本身。金钱只有在流通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
当“钱”成了主角儿的时候,友情、爱情和亲情也开始参与交换了。随着交换的升级,人也开始沦为了金钱的奴隶,而不再是它的主人了,也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钱值钱了。
真正的问题是用钱解决不了的,而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却可以用爱去解决。感觉不到自己有价值是缺少爱的表现,而没有体验过爱的人是不知道怎么给别人爱的。
钱越花越多
“成功的人”越交换越累积“价值”
“成功的人”把钱花在“投资”上,进而钱越花越多。
投资是有回报的,越投资也就越有回报。在投资上花钱,就像是没有把1斤麦子吃掉,而是把他们撒到土地中,进而在秋收的时候得到了1000斤的麦子。继续地投资,就如同把1000斤麦子继续撒出去,在来年看到10000斤麦子的丰收画面。
金钱只是个交换的工具,如果能交换到更多的可用于下一次交换的本钱,也将得到比原来更多的金钱。
金钱是表现价值的一种形式,想得到更多金钱的想法实际上应该转化成“怎样可以累积更多的价值”,这样的努力就如同在纸币贬值的年代里拿着黄金这样的硬通货更能让人感觉到保值与增值。
把钱投资在自己的大脑上,持续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提高思维模式规避问题的灵敏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超能力。
把钱投资到脖子以下的部分,只能是浪费粮食;把钱投资到脖子以上的部分,却可以换回持续升级的思维模式。越能看到自己的价值,也就越执着于自我开发,也就越能够知道怎样提高钻石的纯度或者怎么把煤炭淬炼成钻石。
不断使自己升值的努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矿脉,降低了能源枯竭所带来的开采风险。
把钱花在购买别人的时间上,干出来的活越多,换回来的钱也就越多。如果有365个人在钻石矿里工作1天,对于矿主而言,就相当于他的1天就是365天。什么概念?他活1天就等于别人的1年;他1天的收入就等于别人1年的收入。
把钱花在购买别人的资源上,人脉也就变成了钱脉,进而保住了命脉。比如说,某个关键人物挡住了我们的某一段财路,而我们也不知道从何入手来打破僵局。如果能用几个钱去找到一个能与之建立关系的人或者给我们说话的人,可能就瞬间全盘皆活了。要知道,别人为了维持住那样的一段关系,也许花了20年的时间,而我们只用几个钱就嫁接到了别人20年的革命感情,建立了我们与关键人物之间的深厚友谊。
会花钱才能赚到钱,花出去的钱能回来才算是赚到了钱。
钱越花越少
“失败的人”越交换越流失“价值”
“失败的人”把钱花在“消费”上,进而钱越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