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到功成
212500000013

第13章 上篇

上篇第二章第六节 淘宝网,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2003年,阿里巴巴的内部网站出现了这样一个帖子。这个帖子提醒阿里巴巴的员工,要注意一个制作思路与阿里巴巴极为相似的网站正在迅速聚拢人气,它的名字叫淘宝。这个帖子迅速引起了阿里巴巴员工的注意。

随之而来,网上的议论也越来越多。没多久,有人把网上的议论搬到了网下,当时有员工还对阿里巴巴高层在此事上的麻木不仁、反应迟钝感到愤怒。有人公开问领导:为什么对这样一个网站不闻不问?马云描述当时的情况,说自己只是“笑而不答”。

首先看出端倪的是公司的老员工,因为这个淘宝网站所有服务人员的网名,用的都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名字。众所周知,马云是个“金庸迷”,于是有人开始猜测淘宝就是阿里巴巴的网站。

这个故事差不多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段子,故事的开头颇多悬疑:2003年,刚过完农历新年,10名阿里巴巴的员工被一一叫到马云的办公室。马云跟他们说的是同样一件事,说公司有一项秘密任务需要他们去完成,不管愿意与否,员工都必须承诺保密。签了协议后,必须单独与一个团队工作一阵子,这件事谁都不能告诉,包括家人和朋友。

来者都表示愿意签这个协议,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仔细看过这份协议,不仅因为协议是全英文的,而且当时的气氛也容不得他们细看。所有人都承认,自己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签下协议的,而这十几个人就是淘宝网站制作的核心成员。

马云后来解释,当时想的是完全秘密地把淘宝制作出来,因此在一些方式方法上做得有些神秘,制作团队也会有一种被完全隔离的感觉。接下来就是“非典”,在被“非典”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日子里,淘宝网站被制作出来,并于当年5月初在网上正式公布。

此前一直宣称将专心致志并确实一直专注于B2B领域的阿里巴巴,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建一个免费的C2C淘宝网呢?

原来,随着阿里巴巴一路顺风顺水、迅速发展,马云并没有满足于在B2B领域傲视群雄,他将目光投向了用户基础庞大且同为电子商务的C2C领域。从2002年开始,马云就一直关注着C2C王者eBay。

成立于1995年9月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在问世不到7年的时间里高速发展,取得了傲人的业绩。拥有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4200万注册用户,2001年eBay全球年度销售额已超过90亿美元,赢利9000万美元。

中国首家C2C网站易趣网在2002年被eBay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此举已表明国际大鳄eBay要来中国抢夺市场。

2002年年底,马云发现:在易趣网上,出现了非个人对个人的大宗交易。这个现象引起了阿里巴巴高层的高度重视,在他们的观念里,电子商务原本就不存在B2B和C2C的明确界限,个人对个人的交易做大了,实质上与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并无区别。在eBay登陆中国,并且成功收购易趣后,马云的弦绷得更紧了,建立淘宝网实际上是一种战略的需要。

马云率先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尽管阿里巴巴的高层们都声称除了防止易趣从C2C这一端进攻阿里巴巴的B2B之外,电子商务其实并无边界。但以马云的性格,他原来的“如意算盘”应该是让阿里巴巴从B2B去融合C2C。

eBay的出现让马云的算盘打没了,他不得不提前做C2C网站。现在,马云面对的不仅仅是慧聪网,以及诸多专业性网站争夺中国制造业商人的市场份额,还要拉出一条战线来与eBay作战。如果只是这样,那问题就简单得多,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免费的C2C网站是要烧钱的。

天下难道真有免费的午餐?马云用淘宝网给了大家一个肯定的答复。

淘宝网的使命是“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

免费的午餐迅速赢得了“人气”,淘宝网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一切都来源于用户的支持。

很多人更关心,为何马云要让淘宝网的制作如此神秘,甚至在淘宝出现的很长时间内都宣布只是个个人网站呢?对于这些,马云说只是想了解淘宝出现后用户真正的反应。如果知道背后有一个阿里巴巴在支撑,用户们对淘宝的感情肯定不能被准确地测量出来,这样一来,对市场的判断就会出现偏差。

2003年6月,淘宝网在网上公布一个月后,制作者们按照阿里巴巴的惯例给淘宝在网下和网上都举办了“满月酒”。在网上,淘宝收到了众多的祝福。由于当时淘宝还是以个人网站的面目出现,用户们担心淘宝的资金不足,有人甚至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网上商店的部分商品来拍卖,卖得的钱留给淘宝。

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淘宝网注册会员超6200万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08年第一季度,淘宝网交易额突破188亿;2007年全年成交额突破433亿。

根据2007年权威机构调研,淘宝网占据中国网购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C2C市场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淘宝网倡导诚信、活泼、高效的网络交易文化,坚持“宝可不淘,信不能弃”。

淘宝网已成为广大网民网上创业和以商会友的首选。2005年10月,淘宝网宣布:在未来5年,将为社会创造100万就业机会,帮助更多的网民在淘宝上就业,甚至创业。截至2007年,淘宝已经为社会提供超过20万的直接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