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到功成
212500000044

第44章 下篇

下篇 学习力马化腾

引言:成功的“拷贝”者

马化腾,人称“小马哥”。他面如冠玉、谈吐斯文,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有如一介书生,甚至有点内向、文弱。如果不是那只戴着红领巾的“小企鹅”动静闹得太大,你很难将在商界里有着腾腾“杀气”的“QQ帮主”和现实生活中文质彬彬的“小马哥”联系在一起。

1998年底,马化腾开始创业,做的是IM(即时通讯),现在QQ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行业老大;2003年,他投身门户网站,现在流量居国内三甲之列;2005年,马化腾大举进军休闲游戏,把原来的业界老大联众斩于马下;斥资进入大中型网游后一路高歌猛进,让盛大、网易等诸多“豪强”纷纷提高警惕;2006年,马化腾又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在拍卖和在线支付上利刃一亮出,就让电子商务“大佬”马云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在中国互联网业,能够横跨多个业务线的企业有不少,却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像马化腾这样能在多条业务线上游刃有余,且都能做到行业前列。

“辛苦做出来的新业务,腾讯其实就在后面等着,他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要来占市场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TOM的前CEO王雷雷略带嫉妒的言论,道出了很多互联网老总的“无奈”。

其实,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并不少,但能够成功复制其他业务的并不多。腾讯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马化腾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很多,比如游戏、邮箱、门户,但为什么进行扩张成功的却不多呢?”

马化腾的成功源于他的后发惯例——在决定某项新业务在何时推出的时候,他考虑的是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学习周期与该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协调,形成一个比较稳妥的扩张节奏,保证企业始终在当前业务与未来扩展之间建立一种平衡。这样的惯例,源自马化腾的学习力。

例如,在淘宝网推出“招财进宝”业务时,马化腾看到C2C市场的广阔前景,于是及时地推出腾讯拍拍的电子商务业务。其实早在2003年,当阿里巴巴闭门研发C2C淘宝网的时候,腾讯也在同步研发,甚至一度提出与阿里巴巴合作,但终因马云出让的股份太少而作罢,电子商务计划一直搁置。直到看到淘宝大获成功的时候,马化腾才决定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2006年3月腾讯拍拍正式运营,凭借腾讯强大的用户群,马云的淘宝网一下子处境尴尬。

马化腾的后来居上,让在电子商务领域如鱼得水的马云很是恼火。“现在腾讯拍拍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拍拍的推出,加速了淘宝网“招财进宝”业务的流产,马云毫不掩饰对马化腾和腾讯的“指责”。

“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也一如既往地“耿直”。甚至在百度的搜索栏中敲入“腾讯”和“抄袭”,搜索结果多达1210000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业界对马化腾的看法,但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微软、Google也是抄袭大王,从Windows到Offic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对于落得“抄袭者”骂名,马化腾不以为然,“抄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IT领域确实如此,只要有好的东西就难免会被模仿、学习。马化腾并不止步于模仿,他更追求创新。“所以我不盲目创新,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马化腾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创新,学习成功的榜样,做到谋定而动、后发制人。

马化腾的学习力是腾讯最大的生产力,也因此成就了腾讯今日的辉煌。马化腾告诉人们:学习,不仅能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企业不断成长的关键所在。有了“小马哥”强劲学习力的支持,腾讯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一章 让我们一起“大回响、大影响”

戴着眼镜,长相斯文的马化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书生气十足。但互联网的众多巨头们都视他为“公敌”,因为马化腾拥有互联网最赚钱的工具之一——腾讯QQ。当互联网业内人士眼热于腾讯庞大的用户群时,马化腾却说,腾讯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第一节 8亿人的沟通新方式

没有百度李彦宏的海归经历,也不像阿里巴巴马云那样“不懂互联网”,技术出身的“土鳖”马化腾,在2007年被《时代》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然而,直到此时,马化腾的知名度仍不高。

不过,要是提到腾讯QQ,几乎家喻户晓。你知道马化腾这个人吗?不知道。这应该是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感觉。的确,和那只胖胖的小企鹅相比,马化腾显得“无名”许多。但创造腾讯QQ的人,正是这个“无名”的马化腾。

其实,在创立腾讯公司之初,马化腾没有想到那只并不起眼的小企鹅日后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甚至会改变中国人的上网习惯。1998年底,毕业于深圳大学的马化腾在深圳创办了腾讯公司。10年之后,腾讯公司从最初的即时通讯工具QQ发展成了集在线游戏、新闻门户、在线商务以及QQ即时通讯工具为一体的网路平台。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些数据:

2007年7月13日,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3000万。这是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网民由此开始进入“沟通新时代”。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出现在2001年2月,当时OICQ(QQ的前身)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万,成为当时国内即时通信工具超越国外竞争对手的标志性事件,QQ也从此踏上了腾飞之路。

30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澳大利亚总人口的1.4倍,或者北京和上海人口的总和;就行业来说,超过排名第二的即时通信工具10倍以上。

如今,全世界的人越来越多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资讯,同时也更加乐意通过在线聊天的方式与亲友、同事和事业伙伴进行沟通。QQ已经成为中国人仅次于电话和手机的第三大沟通工具。而在使用频率上,QQ甚至超越电话和手机。这表明,以QQ为代表的在线即时通信平台,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与沟通方式,中国人已经进入一个多向度沟通的“新时代”。

2008年初,腾讯公布了关于QQ用户数字的最新资料,同时在线人数已突破4000万。截至2008年3月31日,腾讯即时通讯工具QQ的注册账户数已经超过7.834亿,活跃账户数超过3.179亿,QQ游戏的同时在线人数达到400万,腾讯网已经成为中国浏览量第一的综合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也成为中国第二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很多人认为腾讯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传奇。但马化腾知道,“传奇”光环的背后,是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与困惑。创业之初,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马化腾率领自己的团队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

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马化腾曾拿着腾讯的产品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闭门羹吃多了,一鼻子灰的马化腾“感觉挺挫折”,但他还是决定锲而不舍,他不断自励:“经过很多次的尝试后,总会有用户接受我们。”当马化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时,奇迹发生了,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想到,QQ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了500万用户!

在这之后,马化腾的腾讯才开始有了点腾飞的感觉。QQ这种即时通信工具在互联网产业中展现出了极其美好的发展前景。现在回忆,马化腾认为腾讯是在“对专注的坚持下”取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使公司有了生存下去的基础。

在随后的十年间,马化腾创造了一个奇迹:腾讯公司不仅改变了数亿中国人的沟通习惯,甚至还创造了一种文化。

很多人已经习惯说:“别CALL我,Q我。”时尚青年男女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服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扔着QQ靠枕……他们甚至形成了所谓的“QQ族”。网民更将QQ视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他们通过QQ尽情展示着才情、智慧和幽默,QQ寄托着网民太多的情感和希望。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位年纪轻轻、文质彬彬的书生领袖——马化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