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能源博弈大战
212800000029

第29章

第2篇第6章第3节在博弈中探索集体能源安全 (3)

欧盟在车臣问题、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对俄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做法,更是激起了俄罗斯的义愤填膺。不久前,格鲁吉亚对其自治共和国南奥塞梯发起军事进攻,遭到俄军迅捷而有力的回击后,俄罗斯立即遭到西方的一致抗议。英国首相布朗甚至警告说,西方不会被俄罗斯的能源所控制,威胁将在2008年9月1日举行的欧盟首脑紧急会议上促使各成员国“彻底地”重新审视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布朗还在2008年8月31日的英国《观察家报》上撰文声称,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行为已迫使欧洲急切需要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其他供应渠道,以避免“一场能源控制”。“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我们会在能源问题上冒险依赖于缺乏信任感或不太可靠的伙伴。”布朗还说,欧盟必须快速与其他油气供应国建立关系,譬如从里海寻找更多能源,以减轻对俄的过分依赖,等等。虽然在9月1日召开的欧盟紧急峰会上并未出台任何制裁俄罗斯的措施,俄罗斯还是从9月2日16点至9月3日22点暂时切断了经亚马尔至欧洲管道的天然气运输,以示对西方在俄格争端问题上不公正立场的抗议。可见,双方政治上的不信任和关系紧张,已经对欧俄正常的能源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欧盟于2006年年初出台的《能源战略绿皮书》,试图为突破能源困境寻找出路。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欧盟一直强调共同能源政策,在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欧盟自身能源匮乏的情况下,加强欧盟内部合作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的必然选择。事实上欧盟早就认识到,如果能源进口国不注意分散能源进口渠道,过于依赖某一个国家的话,很有可能会受到对方能源“武器”的要挟和控制。2006年1月俄罗斯给乌克兰“断气”的做法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震荡,欧盟开始把如何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寻求其他更加可靠的能源供应途径以避免最终成为俄“能源外交”的人质,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加上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等现实原因的强烈刺激下,欧盟已经加快了共同能源政策的步伐,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能源市场,努力寻求通过签署条约的方式来确立市场框架,并规范各成员国的行为。

里海能源算盘

种种迹象表明,中亚的环里海国家已成为全球能源版图上炙手可热的新贵。欧盟为了实现能源进口安全,积极推进中亚新战略,把目光锁定中亚里海国家。

2007年6月,欧盟出台了对中亚发展新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向中亚提供经济援助、消除贫困和建立与中亚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欧盟与中亚将在经济、交通、能源、环境、教育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等等,其主旨就是希望中亚远离俄罗斯,承诺向中亚各国提供更多的援助,并愿意承担起先前一直主要由美国承担的政治领导作用。

长期以来,欧盟不过是中亚地区的一个边缘性的参与者,然而,随着中亚地区局势的发展以及欧盟自身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欧洲越来越意识到中亚地区对于其维护自身安全和保障更广泛的利益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6月21~22日,欧盟通过了《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下称《新战略》)。该文件的通过,为欧盟全面介入中亚事务与“实践对中亚国家的承诺”提供了“政治纲领”与“政策框架”。

1.全面介入中亚能源领域

尽管欧盟在中亚地区历来不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行为体,但鉴于欧盟自1991年开始就致力于通过包括政府援助在内的各种手段来对中亚各国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因此,欧盟并不是在白手起家的背景下开始贯彻新时期的中亚战略的。当然,相对于俄罗斯与美国而言,欧盟对中亚地区的传统影响与前期投入均明显不足。随着世界各大国纷纷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积极介入中亚事务,欧盟对自身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可能出现下降的前景开始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担心。尤其是在2005年下半年美国出台“大中亚战略”之后,欧盟的这种危机感越发明显。

在欧盟理事会2007年3月8日通过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决议中,中亚与里海地区成为欧盟国际能源政策致力建立友好关系的地区。该决议宣布,为了实现欧盟在能源方面的三大战略目标,“欧盟将加强与中亚、里海及黑海地区的友好关系,以进一步实现能源产地与运输路线的多样化”。欧盟强调在保证属于全球安全一部分的能源安全与实现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出口多样化问题上,中亚国家与欧盟享有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欧盟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关系是双方友好战略关系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作为这种“新伙伴战略关系”的一方,欧盟承诺将与国际社会中其他对中亚里海能源感兴趣的国际行为体一道,为开发和输出该地区的能源“考虑各种选择”。

然而,为了使这种选择有利于实现和保证欧盟自身的能源安全,欧盟要求在中亚里海地区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基础进行投资、提取与输送,具有透明、稳定、非歧视性的管理框架,实现价格合理、有利各方”等原则的能源市场。不难发现,欧盟对这些原则的强调,实际上是想削弱在中亚能源输出中占主导地位的俄罗斯的影响。为了吸引中亚国家同意修建有利于欧盟的能源管道,欧盟承诺将向中亚各国提供更多的援助,并愿意承担起先前一直由美国主要承担的政治领导作用。

在《新战略》中,欧盟着重指出了需要加强与中亚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加速实现中亚各国与欧盟之间的能源一体化、加强能源进出口的协调与安全、加强中亚各国能源部门的管理能力、开展能源技术合作、与有关各方进行能源对话、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各国吸引外来能源投资、参与管道新建与维修、在该地区推广节能措施,等等。事实上,以上所罗列出来的各种举措在《新战略》出台之前,欧盟就已经着手推进和实施了。不过《新战略》对这些措施的进一步肯定和强调,说明欧盟为了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将以一种全面出击的姿态出现在中亚里海地区。

2.频繁示好为油气

早在10多年前,在欧盟对独联体国家技术援助项目(TACIS)支持下,欧盟就在以向欧洲供应能源为目标的国家中间启动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项目。截至目前,共有21个国家参与其中。欧盟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来提高有关国家现有油气管网的安全程度,通过延伸现有能源管线来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吸引投资,并希望参与国效仿欧盟的能源管理规则和规范程序。自1996年欧盟开始实施该项目到2003年,欧盟TACIS共提供了5300万欧元的援助资金。

随着近年来国际上的主要能源消耗大国纷纷介入中亚里海能源领域,欧盟也加大了对中亚能源的投入力度。2004年11月,欧盟启动了“巴库倡议”,主旨是加强与里海、黑海沿岸国家及邻近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的政治对话。此外,为了实现中亚与里海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削弱俄罗斯在欧洲能源供应上的近乎垄断的地位,欧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一道,极力支持铺设绕过俄罗斯或伊朗的跨里海能源管道和南高加索能源管道。如2007年,欧盟宣布将铺设一条将里海天然气从阿塞拜疆经格鲁吉亚、土耳其、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最终到达匈牙利的管道——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欧盟于2007年9月还任命了一名专门负责该项目的项目协调员。

事实上,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开发技术、完善的跨国管理经验等优势,欧盟各成员国的各大石油公司,如英国的BP公司、荷兰的壳牌石油公司、法国的道达尔石油公司等跨国企业已经在中亚里海的能源开发和输出中占得了先机。为了贯彻《新战略》,欧盟理事会秘书长、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2007年10月对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进行了访问,就建设跨里海天然气管线的实施方案与土、哈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土总统别尔德穆罕梅多夫在会见索拉纳时强调,土主张能源合作多元化,对双方日益增强的合作势头表示满意,并邀请欧盟国家参与土里海大陆架的能源开发。索拉纳访哈时表示,能源在哈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欧盟拟在能源开发领域深化与哈的合作,准备继续向哈投资,为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索拉纳还表示,跨里海天然气管道方案应得到落实,该管道将为中亚天然气向欧洲输送提供良好途径,希望在“跨里海走廊”新能源运输管线建设方面加强合作。数据显示,欧盟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之一。哈总理马西莫夫在会见索拉纳时强调,作为欧盟在中亚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哈将继续坚持开放和建设性合作原则,与欧盟在经贸、能源和交通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德、意两国均是欧盟中的贫油国。德国2006年消费的1/3石油和42%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但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近年来不断发生油气纠纷,令相关油气管道终端的最大消费国——德国心有余悸。德国从2007年起开始在欧盟范围内主导推行新的能源政策,其中特别强调要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多样化。德方认为,减轻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意义”。德国经济部称,德国公司寻求在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劳和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建立油气生产设施的可能性,和这两个国家分别签署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程度。目前阿塞拜疆已是德国在高加索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哈萨克斯坦是德国的第五大原油供应国。

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之后,积极推行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自2007年10月17日起,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对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德国几家最大的能源供应企业——RWE、EON旗下的鲁尔天然气公司、巴斯夫子公司Wintershall的油气开采部门等,都派高官参加了随格罗斯出访的78人代表团,以期这两个中亚国家能增加对德国的能源供应。德国并非是最近才在能源方面向中亚示好的唯一国家和唯一与哈、阿两国密切接触的国家,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也曾经率领由200名意大利商界代表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哈萨克斯坦,以期推进意哈两国在哈属北里海海域卡沙甘海上油田的有关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