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作相比,艾森豪威尔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回国之后,他们一家住进了怀俄明公寓。由于经济危机,艾森豪威尔的薪水减少了,但全国物品的价格也有所下降,他们一家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惬意的。最让艾森豪威尔开心的是,他们能与弟弟弥尔顿一家待在一起。弥尔顿在民主党政府里担任高级官员,社交活动十分频繁,但是兄弟俩经常会抽时间坐在一起舒心地聊天,艾森豪威尔开始进入弥尔顿的社交圈。这时,艾森豪威尔才发现自己和弥尔顿之间的不同。弥尔顿圈子里的人,唯一不变的话题就是政治,而艾森豪威尔对此并不感兴趣。他更多的是强调作为一名军人,他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弥尔顿坚信自己的哥哥艾克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所以他把艾森豪威尔介绍给政府官员、内阁成员、新闻记者认识。在向记者作介绍的时候,弥尔顿说:“这位是艾森豪威尔少校,是我的哥哥。他以后一定会飞黄腾达的。”华盛顿上流社会的人都知道了弥尔顿有个当大兵的哥哥。通过和艾森豪威尔的交谈,这些记者、官员们都认可弥尔顿的看法,觉得艾森豪威尔不简单,他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取代了史沫莱尔在陆军部的职务。麦克阿瑟,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老麦克阿瑟曾担任入侵菲律宾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从小就认为自己会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他觉得这是命中注定的。13岁的时候,他进入西得克萨斯军校,经过四年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他又进入西点军校。从西点毕业后,他被派往菲律宾当父亲的随从参谋。在“一战”中,麦克阿瑟是授勋最多的军官之一。“一战”后,他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长。为了使西点成为现代化的军校,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此被誉为“西点之父”。1925年,他被擢升为少将,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将军。
麦克阿瑟是陆军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参谋长,他像一股清新的空气令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恢复了生机。同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战争政策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陆军部的秘密动员计划,即在战时应遵循的政策,如何在战时利用关键工业,如何平均负责战争费用等。麦克阿瑟接到由他负责制定这项计划的通知后,把任务交给了艾森豪威尔和莫斯利。两人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他们很快就提交了一份议题广泛的文件。1930年年底,他们交出了详细、全面的计划。这份计划包括义务兵役、价格控制、对外贸易、控制民用工业的必要手段以及建立专门的政府高级机构对工业、人力和公共关系实行集中领导等重要问题。另外,在给麦克阿瑟的报告中,艾森豪威尔详细地分析了计划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麦克阿瑟看了计划书和报告之后,非常满意,做出了提拔莫斯利当副参谋长的决定,并召见了艾森豪威尔。虽然这次见面并没有为艾森豪威尔带来任何利益,但总参谋长已经注意到了他。
1931年春,“战争政策委员会”就这一计划举行公开听证会。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纷纷来到陆军部预先讨论他们的问题,麦克阿瑟通知他们去找艾森豪威尔讨论计划。出席这次会议的都是地位显赫的人,几乎没有人赞成艾森豪威尔的计划。他们说:“现在,谈战时征用一切产业的主张简直是天方夜谭。”对艾森豪威尔而言,公开听证会是一次重要的经历,非常有意义。正是这次讨论会使艾森豪威尔有机会和工业界的巨擘们进行工作接触,对美国工业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些了解,他甚至对美国的国情、经济实力、资本家对战争的态度等都了如指掌。
艾森豪威尔参加这一工作,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与麦克阿瑟接触。艾森豪威尔给这位参谋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麦克阿瑟对他非常满意,并开始让他为自己起草一些演讲稿、报告和信件。1932年,艾森豪威尔替麦克阿瑟起草了一份报告。在对这份报告的批语中,麦克阿瑟对他倍加赞扬,他写道:“亲爱的艾森豪威尔,你写得非常好,远比我写得精彩,深表感谢。”在后来的工作中,麦克阿瑟多次表扬过艾森豪威尔。他还在艾森豪威尔的考绩报告中说,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官,精力充沛、判断力强,在他的同辈中,没有人能胜过他;在下一场战争中,他应立即登上领导岗位。
麦克阿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非常引人注目,无论走至到哪里,都会有记者跟在他后面。他总是故意对当前最敏感的问题发表公开谈话,因此,他的见解和行为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他喜欢搞政治,从不隐讳自己的政治野心,很多人都知道他愿意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他从没有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在美国,军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介入政治,军队和军官应超越政治,而麦克阿瑟不这样。对此,艾森豪威尔非常沮丧。尽管因为政治问题他们之间存在分歧,但艾森豪威尔还是从麦克阿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麦克阿瑟从来都不教导艾森豪威尔如何工作,他总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艾森豪威尔。当他在某个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后,便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立场。麦克阿瑟会考虑问题的所有细节,然后有条理地摆事实来坚持自己的论点。在后来的工作中,艾森豪威尔总是不自觉地效法麦克阿瑟。他曾在回忆录里这样描绘麦克阿瑟:他是一位果断、有风度、知识渊博的将军,记忆力非凡,他只要看一遍演讲稿或报告,就能逐字逐句地背出来。
1932年夏季,美国发生了退伍军人请愿事件,这是艾森豪威尔在总参谋部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事件之一。这次事件让他清楚地看到了卷入党派政治带来的后果。
这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战士要求改善生活条件而举行了游行示威。两万多失业的退伍军人聚集在华盛顿街头,要求政府发放参战退役金。请愿者没有地方居住,他们就住在离白宫不远的宾夕法尼亚街上弃置不用的楼房里,有的甚至住在用捡来的材料、铅皮桶和旧木板搭成的可怜的小棚屋里。他们说,只要政府发齐他们的退役金就撤离。老兵请愿刚好发生在华盛顿和其他地方的抗议活动的同时,一些共产主义者参与了他们的行动。在政府看来,老兵请愿是共产党的阴谋叛乱,是煽动革命的罪恶行径。麦克阿瑟认为这次运动非常危险,说退伍军人里渗入共产党,他们想通过退伍军人的游行进行革命行动。而艾森豪威尔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请愿者中大多数人也许受到一些煽动者的蛊惑,但他们都是安分守己、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老兵而已。后来,麦克阿瑟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请愿者与共产党的关系,他让全国各地的高级军官向他提供与请愿者一起进军华盛顿的共产党人的名单,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尽管缺乏证据,政府还是决定用暴力把退伍军人赶走。
7月27日,政府对华盛顿警察局下达驱逐令。第二天早晨9点,警察开始驱逐行动。哥伦比亚警区的警察想把废弃大楼里的老兵赶出来,他们与退伍军人发生了暴力冲突,向手无寸铁的老战士开枪了。为了自卫,退伍军人用砖头砸人。暴力冲突的结果导致两名老兵死亡、多名受伤,有好几名警察也受了伤。局面一片混乱,政府认为警察已经无法控制局面,于是派联邦军队介入驱散老兵的行动,麦克阿瑟亲自去游行地点指挥。出发前,艾森豪威尔突然意识到军队不该参与行动,于是他提醒麦克阿瑟说:“将军,这不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不过是一场骚乱而已,您没有必要亲自前往。”麦克阿瑟不耐烦地说:“艾森豪威尔,你有更好的建议?”艾森豪威尔毫不犹豫地说:“将军,您去很可能会损害政府和军队的威望。而且老战士……”没有等艾森豪威尔说完,麦克阿瑟就生气地打断他说:“共产党人对政府虎视眈眈,就要爆发革命了。此刻,国家处于危急之中,我必须前往。”其实,麦克阿瑟心里在想:这次要是立功又会风光一回。他兴奋地说:“老兵中肯定有共产党,我一定会亲自解决问题的。艾森豪威尔,马上穿上制服和我一起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当麦克阿瑟参谋长和艾森豪威尔等人出现在请愿现场时,几十个摄影记者抓住机会,拍下了对比鲜明的照片。照片上麦克阿瑟身穿制服,腰系武装带,足登锃亮的马靴,胸前还挂满了勋章,显得特别神气;而艾森豪威尔和其他一些下级军官,外套上都没有戴勋章。在记者所拍摄的照片上,兴高采烈的麦克阿瑟身边站着的却是神情沮丧的艾森豪威尔。
在麦克阿瑟的参与下,军队很快驱散了退伍军人,他们连老战士的棚屋也烧毁了。有人这样描述那个夜晚:老兵在黑夜里逃窜,他们身后是火的海洋;被驱散的老兵,一个个污泥满身、衣衫褴褛。事情平息后,麦克阿瑟准备参加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劝他说:“将军,这次行动是政界的命令,而不是军界的决定,我认为只应该由政界官员向报界发表谈话,您应该回避。”但麦克阿瑟不肯放弃这次抛头露面的机会,他根本不听艾森豪威尔的劝说。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午夜的记者招待会,并肆无忌惮地对记者吹嘘:“那些让人讨厌的暴徒,死有余辜……是我把国家从萌芽的叛乱中拯救了出来!”
美国军警对退伍军人的残酷镇压,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在人们心中,麦克阿瑟是个十分残暴的人。然而,麦克阿瑟拒绝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他把不利于自己的宣传都推到了共产党人的身上。麦克阿瑟是个顽固的人,他认为一个高级指挥官决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其在公众中的形象。这件事使艾森豪威尔更害怕极端主义,总是本能地回避各种争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血洗老战士是艾森豪威尔参加的唯一的“军事”行动。尽管艾森豪威尔因此被授予了一枚奖章,但是他称这次行动为“令人鄙视的一幕”。艾森豪威尔的一位传记作者这样写道:艾森豪威尔少校已经逐渐成熟,在血洗老战士的时候,他曾多次劝说麦克阿瑟不要参与镇压行动。事后,他还巧妙地躲避了记者的采访。
在这一事件过去7个月之后,即1933年2月,麦克阿瑟调任艾森豪威尔做他的私人助理,负责起草信件、讲演稿,并准备参谋长的年度报告。艾森豪威尔在报告中列出了军队的三个缺陷:第一次世界大战剩余下来的装备陈旧,而且还在不断遭到损坏;陆军没有钱,无法购置新研制的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所以只能继续使用1903年装备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1934年,部队只有12辆“一战”后的坦克。此外,他还提出扩军备战的建议。对于艾森豪威尔的工作,麦克阿瑟非常满意。他很赞同报告中的观点,为了求得政府拨款购买坦克和更新装备,麦克阿瑟甚至与罗斯福总统吵闹,但收效甚微,政府仍然按照大力削减的预算进行工作。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实行“新政”。美国的军费预算到1935年的时候是2.84亿美元,比1933年少了0.2亿美元。美国军队完全缺乏准备,而此时德、意、日等国已经迅速开始扩军备战。政府没有重视这份报告,以至于在后来的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数军人的生命。
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初期,陆军部的日子并不好过。艾森豪威尔总是赞扬海军的晋升制度,抱怨陆军的晋升制度,他又一次动了离开部队的念头。尽管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一般公众并不知晓,却受到来陆军部采访的记者们的注意。一家报纸请他担任军事编辑,年薪2万美元左右。这对一个每年只拿3000美元的军官而言,是极具诱惑力的,艾森豪威尔大为动心。这份工作不仅可以使他继续留在华盛顿,与亲戚和朋友一起生活,而且可以让他准确地对美国的军事和海外的威胁作出评价。但是经过再三考虑,艾森豪威尔战胜了高薪的诱惑,最终还是留在了军队里。
渴望上战场的他时时记得康纳将军的预言:不久世界将会爆发战争,而且规模比“一战”还大。德、意、日重新武装的事实,使他确信这场战争已经不远了。于是,他迫切地想离开华盛顿和总参谋部,作为战斗兵种的军官到部队里去做一些具体工作,但是麦克阿瑟不放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