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家财吵架失恩爱
大公司业务扩展,“小八股党”等小将也都旧貌换新颜,他们脱掉短衣穿上长衫,俨然成了大公司里的高级职员,纷纷成家立业。杜月生的老朋友袁珊宝也在大公司吃一份俸禄。
黄金荣一家搬到钧培里,杜月生和顾掌生迁入钧福里。杜月生在钧福里的房子,要比原来在同孚里的大了一倍,即使这样,也难以容下他的一些排场。
“小八股党”全都住在附近,分别在宝昌里、福昌里、贞吉里、生吉里、元声里、紫阳里等处,仍然属于八仙桥一带,平时互相往来非常方便。大家从早到晚都在忙碌。
金廷荪为大公司内部开支预算把关,精打细算。杜月生和张小林负责外务,交际联络。除非有大事需要商量,一般情况下,黄老板仍做他的甩手掌柜。实际上,为整个公司运营拍板的是杜月生。
杜月生总是到上午9点以后才起床,匆匆梳洗,便赶往大公司,每天都有应酬不完的会客、拜访、饭局和赌局,通常是后半夜才能回家,有时只能彻夜留宿在外。
有一天,姑母万老太太又找到杜月生,要求给她的儿子万墨林安排一个差事:“如今你发达了,一句话就能让人有前途。墨林出师后在十六铺做铜匠,工钱很少。他今年都二十一二了,马上也该成家立业了,能不能也到大公司里管点事,多赚一点钱?”
杜月生说:“我早就想帮衬表弟的,只是每天太忙,还没细想让他做什么。大公司那边让他挂个名,领一份俸禄。现在我家里事务多,缺人手,他暂时先在我家帮忙打打杂,以后再重用。”
万老太太十分开心,又亲自到十六铺去叫万墨林。
万墨林大脑袋上方方正正一张脸,衣着朴素,身强体壮,在上海生活十多年,乡下孩子的老实相一点没变。杜月生一见到他就想:为人本分虽然好,可在上海混码头,首先要学会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他把万墨林带上楼,来到沈月英的房间:“他叫万墨林,是我的表弟,来咱家做事,就听你使唤吧。”
“太太你好!”万墨林也向沈月英问好。万墨林没有把沈月英称为表嫂,因为他对杜月生也不叫表哥,而是按照帮会的规矩称“爷叔”。
沈月英一看万墨林长得很憨厚,就让他服侍自己,与杜月生当年服侍桂生姐差不多。万墨林做事勤快,尽心尽力,头脑也渐渐灵活起来。沈月英已经染上吸鸦片的嗜好,虽然此时烟瘾还不大,但偶尔也要吸几口提提神,万墨林烧得一手好烟泡,很讨她喜欢。
有一天,沈月英忽然想到要试试万墨林是否诚实可靠,就把一张五元钞票放在楼梯口。过了一会儿,万墨林拎着一壸开水上楼,还没登楼梯就喊了一声:“这5块钱是谁的啊?”沈月英正在房内,被他的大嗓门吓了一跳,随后就笑了起来,走出来说:“别喊了,是我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捡起来给我吧。”
沈月英常夸万墨林老实规矩,杜月生也更加信任他,就让他跟自己出去做跟班,后来又让他做杜公馆的总管。
杜月生特别爱交友,只要他晚上在家,杜公馆必定是灯火通明、宾客盈门、人来人往、欢声笑语。杜月生待人没有架子,与手下一帮人平起平坐、称兄道弟,所以杜公馆不仅场面热闹,气氛也轻松活泼,没有黄公馆那种森严。弟兄们聚在一起,不是痛饮就是豪赌,散场早也要到下半夜,如果闹到通宵达旦,还要准备宵夜食品。
杜公馆的女主人沈月英性格恬静,不喜欢热闹,虽然有下人帮着干活,她在场面上应酬也有些心烦,经常在背后向杜月生发点牢骚,让杜月生心里不太愉快。
桂生姐当初劝杜月生成家时,就说过“男子无妻财无主”。儿子杜维藩出生之后,杜月生的财运一天比一天旺,如今从大公司得来的收入就更惊人,大量财物都要锁进卧室的两个大保险柜内。杜月生希望沈月英也能像桂生姐那样,把家里的财物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沈月英对此却不太擅长,仍然由杜月生亲自掌管。
有一天,杜月生对沈月英说:“我们家里有多少钱,你可知道?”
沈月英茫然地摇了摇头。
杜月生打开保险柜让她看,只见里面有金条、金叶子、银元宝、珍珠宝石、一叠叠的钞票和银行存折……沈月英看呆了。
“我们家怎会有这么多钱?”沈月英刚进门时还担心杜月生家底太薄呢。
杜月生说:“这两个大保险柜,一个用于公,一个用于私。用于公的里面都是公司的钱,那是大家信得过我,把一部分钱存在我这里,方便我替公司办事,账目由大家监督,这个还由我自己管。用于私的里面都是我们自家的钱,我想交给你管。”
“那我怎么管呢?”沈月英有点望而生畏。
杜月生解释说,“不过就是收入和支出。好汉财香,四海有份。有的亲友要按月接济,有的朋友要不时送礼,许多人都指着这只保险柜里的钱吃饭呢。墨林那里有张单子,你看看就知道了。”
沈月英看着杜月生,一时没有理清思路。
“我们家的常例账目由账房管,发放银钱由墨林经手,但我们身为一家之主,这些钱还要自己来管。”杜月生说着,把一大串沉甸甸的钥匙交给沈月英。
沈月英高高兴兴收起钥匙,因为她明白,丈夫把家里的钱财交给自己掌管,就说明他没有外心。母亲沈老太太经常对她说:“男人一时在堂子里睡个女人,还不是很要紧的事,就怕他把中意的女人娶到家里来争名分。”
起初,沈月英也想把柜子管好,可没过多久,她就感到力不从心了。杜月生不是那种每月挣来少量工薪的男人,各式各样的收入从不同渠道涌来,不但要妥善存放,还要心中有数,把关键事体记清楚。在支出方面,杜月生大手大脚,每天都会用出很大一笔钱。
由杜月生自己管理时,沈月英没发现理财有什么难处,现在由自己接手,就显得手忙脚乱,搅得生活不得安宁。每天开保险柜、关保险柜若干次,还要听下人报告情况,向下人发布指令,有好多事情她似懂非懂,简直烦透了。
有一天,沈月英实在不能忍受了,一伸手对杜月生说:“把这些钥匙还你!”
“怎么啦?”杜月生不解地问。
“烦死我了,我可不想再当这个管家婆了。”
“有谁不听你的话吗?”
“那倒没有,可是每天来回折腾,一会儿收进来,一会儿又放出去,谁受得了啊?”
“你在家享受,应有尽有,只收收钱就这样辛苦?”杜月生也发起牢骚,“外人看我风光无限,哪知我心里的难处?我和弟兄们赌命起家,受过的苦你都没听说过,这些钱来得容易吗?就是现在,我在外面吃喝交朋友也不是胡闹,这都是图个人缘。如今这世道,做我们这行生意的,有哪样考虑不周都会闹出大事,你就不能在家里帮帮我?”
“谁让你整天做这种生意,不得安生还怨得着我?”沈月英顶撞一句。
杜月生一听妻子贬低自己的职业,有点伤自尊了,他气呼呼地说:“我做的生意怎么了?你自己还对着烟灯吸食‘福寿膏’呢。我也没指望你有桂生姐那么精明能干,没想到你竟然这么不中用!”
尽管桂生姐是自己的亲戚,沈月英也难以接受丈夫当着自己的面夸奖另一个女人,她一时冲动有点口不择言:“总把桂生姐挂在嘴边上,也不知你和她好成什么样了,她能代替你老婆?”
“啪”的一声脆响,沈月英的脸上挨了一个耳光。杜月生对桂生姐有一种老姐如母的感情,听沈月英说出这种话一下子被激怒了,第一次动手打了老婆。
“哇——”沈月英放声大哭,声音足以传到楼下。
杜月生恐怕下人知道后会笑话自己,恶狠狠地低声说道:“住口!再哭我就休了你!”
沈月英吓得立刻止住声音,满眼流泪,抽泣起来。
“我要再讨一房老婆,不信就没人替我管家!”杜月生指着沈月英说道。
沈月英更害怕了,她知道,以杜月生的性格,话一出口,就一定会真做出来。她伤心地说道:“当初娶我时是怎样说的?如今发达了,就要讨小……”
“你错了,不是讨小,是讨老婆!我杜月生讨进家里的女人都是正房,一律平等,没有什么大小之分。”说完他就转身走下楼去了。沈月英呆呆地愣在屋里,过了半晌又呜呜哭了起来。
杜月生与老婆吵了一架,在外面混了两天,但家总是要回的,因为家里需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夫妻一见面,气氛比较难堪。沈月英表情冰冷,她是不会向丈夫道歉的,而杜月生更不是那种会向老婆说软话的男人。
杜月生是风月场中的老手,平生阅女无数,但他在谈情说爱方面完全是个外行。可以说,他了解女人的身体,不了解女人的心理。他就知道让女人依附他、服侍他,并不知道女人细密的情感和心思,不会说出让女人感到很浪漫、很温馨的话。杜月生传统观念很强,懂得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不会在发达之后休妻,可他也不会哄老婆开心。
其实,杜月生最在行的事情,是明白权势、金钱与女人的关系。他平生接触的第一个女人就是妓女,在他看来,只要有了钱,占有自己喜欢的女人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沈月英那张脸他已经看够了,他打定主意要讨个二房,因为当时的社会并不禁止这种事。
占少女连纳两新人
杜月生有处女情结,不愿意把别人玩弄过的烂女人当老婆娶回家,而且,他还想找一个受过新式教育、有点文化的女子。到哪去找呢?略一考虑,他想起一个好地方。
一天傍晚,杜月生找到张小林,说是想到舞厅去跳舞。
“哟,月生老弟,你今天怎么也有了这个雅兴?”张小林颇感意外,他知道杜月笙只喜欢听老戏捧名角、吃花酒捧花魁,唯独不喜欢跳舞这种洋玩意儿。
“我也赶赶时髦嘛。”杜月生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这就对咯。在大上海当土包子,那不是白活了?”张小林大加鼓励,“前两次我们弟兄几个强拉着你去,你还扭扭捏捏,现在连个慢四步也没学熟吧?”
“今天,我这个舞盲一定敢到场子里跳上一曲,不怕出丑!”杜月生表态说。
“太好了,这就去。杜老板的舞步,哪个敢笑话!”张小林拉起杜月生就走。两人带上一帮跟班保镖,乘车来到一家舞厅。
“张大帅,月生哥,欢迎光临!”舞厅老板亲自迎了出来,不是别人,正是“小八股党”之一的高鑫宝。如今再也用不着抢烟土了,他运用自己会说英语、在洋行有过阅历的优势,投资开办了这家舞厅,这在当时可是引领潮流的举动。
杜月生为什么要到舞厅寻找好姑娘?这还得从交际舞在上海兴起的过程说起。
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交际舞随着西方冒险家一并进入上海,外国侨民们每逢节假餐饮之时,往往借酒起舞,狂欢而归。
外滩2号的英商上海总会建成于1864年,里面就有跳舞厅。1872年,刚刚创办的《申报》上曾经刊载多首《沪上西人竹枝词》,其中就有描述西人跳舞的:“玻杯互劝酒休辞,击鼓渊渊节奏迟。入抱回身欢已极,八音筒里写相似(思)。”
20世纪初,上海外摆渡桥北侧洋人开设的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首次举办交际茶舞,每逢周末及星期天的晚上,招待洋人跳舞自娱,不对外售票。
交际舞被早期的上海人译为“跳戏”,后来才改称“跳舞”,人们起初只把它当作一种蛮滑稽的“西洋镜”来观看,根本不想尝试,“只看勿白相”。当时的中国人认为,陌生男女在大厅广众之中公开搂搂抱抱,不合乎“男女授受不亲”的圣人古训,实在有伤大雅。
后来,对外接待舞客的舞厅终于出现了,职业舞女多为外籍女子,因为跳舞是一种奔放、激烈的运动,中国“三寸金莲”的小脚女子根本难以适应。辛亥革命后,新政权取缔妇女缠足的陋习,华人舞女要等未缠足的幼女成年后才会涌现出来。
1920年以后,一些华人少女开始走进上海交际舞的舞池,其中有一些舞女就是本地的女学生,进过新式学堂,家境都不富裕,到舞厅赔客人跳舞挣些收入,高鑫宝开的舞厅就有这样的姑娘。
高鑫宝很有超前意识,他这家舞厅规模不是很大,但在开办时间上,比1922年出现的大华饭店商业舞厅还要早。后来到了1925年,高鑫宝又在麦特赫司特路(后改为泰兴路)买下306号丽都花园,将原有的亭台楼阁改建成一大一小两间舞厅,还配上游泳池和精美包间,酒饭鸦片无美不备,莺莺燕燕无丽不臻。这是后话。
张小林第二次来到上海后号称“张大帅”,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却迷上了跳舞,自从高鑫宝的舞厅一开张他就是这里的常客。杜月生可是稀客,又是率领“小八股党”的老大,高鑫宝不敢怠慢,先把两人引进自己用的休息室,问杜月生怎样消遣。这家舞厅很有特色,不仅乐队是中西合璧,消闲方式也是土洋结合,如果中国舞客想打麻将、吸大烟、吃宵夜,也都有专门的小包间。
“玩别的不必到这里来,月生老弟今天要一展舞姿。”张小林说,“现在就过去,找几个步法熟练的陪着。”
杜、张二人被前呼后拥着走进厅堂,正在翩翩起舞的人们都往这边看,一些人还笑着对他们点头打招呼:“张大帅过来了!”“杜老板你好!”杜月生向大家点头示意,在舞池旁边的座位上坐下。
几名舞女像蝴蝶一样飘了过来,都盼着能与杜老板共舞一曲。她们知道,杜老板虽然很少来这里,但出手特别大方,一曲过后必有赏钱,胜过很多天的工资。张小林迫不及待,先拉着一名熟悉的舞女进场了。
“很好,很好。”杜月生嘴里客气着,却不邀请这几位舞女,“我学跳舞是个新手,一不注意还会踩了舞伴的脚呢。”
“她们几个都是高手,让哪位陪着你走几圈?”高鑫宝指着眼前的几个漂亮舞女说道。
“别人越熟练,我就越拘束,还不如两个人都是初学乍练的,心里不紧张,又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杜月生一边找借口支开这几个熟女,一边询问:“最近有些新来的女学生吗?”
“有,有。”高鑫宝对舞厅领班说:“把新来的那几个都叫来。”
不一会儿,六七个少女来到杜月生面前,一顺水站成一个横排。杜月生用眼睛扫来扫去,见一个眉清目秀、体格匀称的姑娘,面带羞涩、神情紧张,微低着头,就拉过她的手,亲切地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虚岁十六,周岁十五。”那姑娘低声回答。
“叫什么名字?”
“陈帼英。”
“是专门来这里学跳舞的?”
“不是。我上过女中,现在没有什么事做,到这里打点零工,帮助父母过生活。”
“真是个孝顺的姑娘。”杜月生笑着说,“你陪我跳一曲吧。”
领班走到乐队那边轻声交代几句,华尔兹的旋律立刻停了下来,场内响起中国乐曲《花好月圆》。杜月生听不惯西洋乐曲,所以,乐队特意给他演奏中国乐曲。舞侣们不再飞旋,有些停下来休息,有些跟着乐曲跳起了四步。
杜月生带着陈帼英来到舞池。他本是个擅长行为艺术的人,身体动作很谐调,可就是不太适应西洋人发明的规范,既灵活又笨拙,略显滑稽,别具一格。旁边的看客们都在欣赏大名鼎鼎的杜老板这难得一见的舞姿,微笑不语。只有张小林忍不住哈哈大笑,敢说他几句:“要合拍,不要乱搞动作嘛。”
杜月生只跳一曲,走出舞池后他对身边的跟班说:“给乐队的人100块大洋。”陈帼英吃了一惊,她没想到杜月生一次就能花这么多钱。当时吃一桌鱼席不过五六块大洋,普通人家的娘姨一月工资只有一两块大洋。还没等她回过神来,杜月生已经领着她来到一个包间,还随手关上门。
包间内只有他们两个人,陈帼英有些害怕了:“杜老板……我只陪客人跳舞,不做别的……”
“我知道。你别害怕。我是和你说一件事。”杜月生笑着说。
“杜老板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