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炼就“火眼金睛”,挖出冷门背后的金元宝
在会赚钱的人眼里,永远没有“冷门”、“热门”之分,只有把它看“热”还是看“冷”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里并非行行都是“热门”,但是在眼睛“毒”的人眼里,再“冷”的行业也能淘出“真金”。
在富人看来遍地是黄金,只要你炼就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火眼金睛”。富人在大街上一站,用鼻子闻一闻,就能嗅出哪儿有赚钱的机会。这当然是夸张。不过,他们的眼睛无论盯着什么,都能从中发现商机,赚到白花花的银子。
有些人做生意总挑热门、焦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挖到黄金。毋庸置疑,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吸引力和无限商机。但是真正有能力会赚钱的人会“避热就冷”,在“冷门”里创富,挖别人挖不到的金子,出奇才能制胜。
许爱东就是这样一个从“冷门”里挖出黄金的人。她曾经是银行职员,现在是经营1400家竹炭商店的老板。
靠竹炭致富还要从她一次生病说起。几年前,许爱东的风湿病犯了,最严重的时候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一个朋友送给她一床竹炭床垫和几个炭包,说能治好她的病。用了之后,病果然好了。
许爱东对竹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个巨大商机。她到朋友所在城市考察后发现,竹炭货源充足,却没有一家专卖竹炭的商店,全国也是如此。这更坚定了许爱东做竹炭生意的信心。她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这是十足的冷门,全国都没人做,你为什么要蹚浑水?因为看准了商机,所以许爱东还是下决心做下去。2002年3月全国第一家名为“卖炭翁”的竹炭专营店在杭州开业。
刚开始生意惨淡,顾客虽然觉得新鲜,但看的多买的少。一段时间后,许爱东有些支撑不住了,但依然看好竹炭市场前景,她决定改变思路,重选店址。之后她就在杭州著名的商业文化街河坊街租了房。不幸的是,“非典”恰好来临,又是一片萧条。许爱东又面临朋友的质疑和家人的阻挠。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果不其然,在抵抗住“非典”的肆虐后,营业的第一天收入就超3000元,比以前一个月的收入还多。这更坚定了许爱东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随着竹炭生意越来越好,她已不满足于在家乡开店,许爱东要把自己的竹炭事业发展到全国。2003年8月,她在湖南开设分店。三个月后,她在全国已有一百家分店。2004年,她又开办了竹炭加工厂,扩大产品深加工和一体化作业。现在她的事业已遍布全国,一个曾经无人知晓的冷门,被她做成了大生意。
冷门生意最好做也最赚钱。只要有市场,就有赚钱的机遇。冷门之所以被定义为冷,是因为很多人先入为主:别人说它冷,我也觉得冷,很多赚钱的机遇就这样悄悄溜走。如果许爱东当初也像其他人一样对竹炭熟视无睹,面对家人的阻止没有继续坚持而是选择放弃,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和发展。她可能依然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冷门”的发掘是视野的拓展,也是灵敏的商业嗅觉使然。富人会细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领域,冷与不冷不在主观而在市场,他们明白市场决定生意,生意决定财富的道理。那些能从“冷”处着手,钻“冷门”的人,才可能挖到更大的宝藏。生意场上“冷门”并不怕,它只是带了面具的财富,谁能让它显真容,谁就会获得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