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式富人的99条人生经验
213600000076

第76章 慈父多败儿

第七十五章慈父多败儿

现在,“富不过三”的看法很流行: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挥霍。究其原因,与其说下一代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如说上一代太过溺爱自己的子女,导致他们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

“富不过三代”一直困扰着有钱人,这句谶语仿佛成了有钱人的魔咒,很多富人都无法例外。

富家子弟由于养尊处优,生下来就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因此极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而不务正业、只贪图享乐的习性,使富家子弟们难以守住前辈留下来的产业,甚至以异常的速度将祖上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对于儿孙们的败家行为,第一代富豪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第一代人,通过创业获得事业的辉煌,一定离不开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自己富起来了,自然希望让儿女生活得好一点。尤其是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都是希望把苦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子女。正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因此难免使子孙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干事业的动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会不及第一代,财富自然会日益减少。

基于金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王永庆同当今世界的许多富人一样,遵循“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则,不论再忙都没有忽略对子女的培养。

王永庆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要他们过俭朴的生活,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虽然王永庆是台湾首富,但他的儿女们在外国留学时,他供给的学费、生活费都算得十分精准,就像管理手下企业般,总是给得“刚刚好”,不让他们有一丝享受奢侈的机会。此外,王永庆和儿女联络都是写信,从不打电话,因为他觉得打电话太贵了。儿女还必须回信报告花了哪些钱,连买支牙膏也得写上去。

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躺在父母开创的事业上最舒服,但绝难成大器,连守成都不一定能行。深谙此理的王永庆,想方设法逼他的子女学会自立,他的几个子女都是在10多岁被送出去留学,直到念完研究生才回国。学成归来后,王永庆还鼓励他们自己创业打天下,即便进入王永庆的公司,也要从基层干起,一步一步前进,像普通员工一样,有了过失照样处罚、降职。

此外,王永庆教育孩子要有爱心,有了财富要反馈社会。在这点上,他带头多次巨款捐赠慈善事业,他在大陆捐赠一万间希望小学的大手笔,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子女都在慈善事业上不甘人后,皆有突出表现。

经过他多年的精心调教、悉心培养,儿女们个个事业有成,出类拔萃。尤其三女儿王雪红最为突出,她一手创办的威盛集团下属企业三十多家,涉及IC设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威盛集团总营业收入超过650亿新台币。王雪红也因此成为台湾女首富,在王永庆子女中被公认是“最像父亲的孩子”。

让财富顺利传承,把财富传到第二代的手上并且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这是创富者们最大的愿望。这个愿望的实现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采取得当的方法,财富传承就不再是一个令富豪们头疼的难题。

除了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下工夫外,富豪们也要着眼全局,从财产和事业的角度来传承财富。很多时候财产和事业是难以分开的,财产是事业经营的结果,事业的持续发展是财产持续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们建议,父辈们不妨也像做投资组合那样做一个财产传承的组合,一部分的财富以财产信托的方式固定下来,另一部分的财富保留在持续经营的企业当中,这样就能以两种途径同时保证财富的传承,并可以根据子女们的实际能力来决定他们在企业当中所处的位置,是直接参与经营还是仅仅作为股东拿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