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奥巴马学思考
2136000000021

第21章 换位思维:和奥巴马一起来换位思考(3)

有个年轻的庄稼汉,每次碰到与人发生纠纷快要起冲突时,他便立刻冲出现场,回到自家田园旁,绕着田地房舍左跑三圈右跑三圈,跑得气喘吁吁,然后一屁股坐在家门前静坐沉思。次数多了大家都很好奇,询问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每次都笑而不答,众人也理不出头绪。由于他鲜少与人结怨,或者对人大发脾气,因此人缘甚佳,样样事情都很顺利,房子一间一间地增建,田地一直不断扩充,不到几年,早已是富甲一方的大亨,可是每次遇到不愉快的场合他仍转身就走,跑回自己的家园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后来年纪一大把了,子孙们不忍见他如此疲累,纷纷劝阻并一再请求他说明个中原因,拗不过大家的苦苦哀求,终于揭开数十年来的秘密。

其实很简单,年轻时每次正要发火,不管谁是谁非,他总是跑回家,边跑边告诉自己:“我的房屋如此简陋,田地这么少,努力都还来不及,那来闲功夫与人生气争吵?”等到有了点成就,他又这样告诉自己:“我的事业都这么大了,还为这么一点小事与人争斗,肚量也未免太小了吧!老天爷已对我这么宽厚,我还计较什么、气愤什么呢?”啊!一股似火山即将发的怒气,就这么被他轻轻一转就消失得无声无息,多高的智慧呀!

怒气需要释放,我们的压力也同样如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了压力。日复一日,压力会聚积起来,等到它达到一个不可抗拒的程度。我们可能会发觉自己像在崩溃的边缘。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可能源于财政困难,人际关系,孩子和你的工作等等。在我们生活中,压力的来源可能达数百个。但是,所有压力中最大的那个来源就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释放压力的方法,坚持下来,这样才能保持心灵的健康与平和。对于释放压力,我们不妨来学学奥巴马的运动释压。

有一段时间,全球很多媒体都刊登了奥巴马在夏威夷度假时赤膊、露出胸肌和腹肌的照片。奥巴马能拥有一身完美的身型,是因为奥巴马有一个永不改变的习惯:每天坚持在健身室做90分钟运动。从前,他会认为运动是一种必需品大于一种享受的休闲活动,可是,这样的观念已有所改变。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奥巴马的朋友说,当生活愈益紧张与激烈,奥巴马愈喜欢锻炼身体,因为这可以让他保持最佳状态。运动可以让他释放压力、保持平常心和头脑清晰去处理一切事情。朋友说,奥巴马有时候甚至会带上耳机做运动,以隔断外界的一切烦扰。要是每天也能做上约一个小时的运动,奥巴马会因此感到快乐。

“就如时钟一样,他每也会重复着相同的事情。”奥巴马一位在芝加哥的最亲密朋友马蒂说。“他不会认为这一是件‘要做的事情’,相反,他享受这个完全属于他的时间,这是他唯一的休息时间。”

过去,奥巴马为了有充足的精神应付长达18个月的总统竞选,他的助手会在不同的州份也为他安排锻练活动。助手会在奥巴马到访前联络好当地的健身中心,并要求他们可能延长开长时间以方便奥巴马。

“锻炼几乎是奥巴马每天的首要‘任务’,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证明他是一个非常有纪律和坚持的人。而锻炼,就是唯一能让他身心得到平衡的活动。”曾为奥巴马担任立法主任的马拉松运动员克里斯托弗路说。

如何解除愤怒,让愤怒的情绪尽快远离,是幸福人生必修的课题。找一个最能够释放压力的最爱吧!运运动、流流汗,啜一杯香浓的咖啡,赏一段柔美的音乐,或者走入自然,让纷扰的人事沉淀,亦或知心相伴,让真情自由挥洒都可以。

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我认为,(美国人)能够本能地意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依靠武力手段把我们的意愿强加于整个地球。这是在2006年《休斯敦纪事报》采访奥巴马的时候,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不能把“我们”的意愿强加于整个地球。如果引申来说,给我们的思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卫灵公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如果通俗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没有人喜欢被迫去做事或者接受他人的意见,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做事,希望别人在提出要求之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碰到这样的人:喜欢对人说教,希望别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指示去完成某件事。最佳的例子应该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按照自己为他安排的路走下去,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避免很多的挫折和弯路。填志愿,选择工作,甚至是婚姻,父母都想参上一脚。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数不胜数。

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立场,所以,大家都习惯的执着于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当中。我们不要忘记了,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如此,大家都有自己“固执”的一面。可惜的是,很多人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很多人在这种“干涉”意识的支配下,经常在无意中就犯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的错误,甚至还有还有多人以为自己是好意,心里还在期待别人的感激。

生活中,我们应该凡事都学会体谅一下别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多与别人进行心理换位,试着从他们的感情,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兴趣去分析他们的行为方式。不要把你的意愿强加于人。可能有的时候,你确实是出自于好意,你的愿望也可能是好的。但是,如果你不顾别人的感受强加于人,这好的愿望就会在瞬间变成了“腐化剂”,腐化了你和对方之间的感情。只有让对方自由,才能走进别人的心灵深处,真正的理解别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别人的感受

同情心——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欣赏的品质。它是我道德准则的核心,是我所遵循的“为人准则”——不仅仅是呼唤同情或呼唤善良,而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和从他人的角度来认识事情的本质。

——奥巴马

珍惜选择的机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外国流行这样一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人也好,国家也好,互相之间想要彼此理解,必须进行有效沟通。而进行有效沟通,除了清楚表达之外,还必须学会真诚的倾听。善于倾听的人,他在给予别人充分尊重的同时,更能够轻而易举地驾驭别人。而这,正是一个人成为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

学会倾听,乐于倾听,绝对算得上一种美德。对个人而言,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修养,能够耐心听完哪怕别人的絮叨,无疑是检验一个人有没有涵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国家而言,做到真诚倾听那些相对弱小国家的利益诉求,所彰显的是一种强国和大国应有的风度。每个人都渴望能被人倾听。作为一个强国,他对别人的看法就更要持开放的态度。但是,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并非如此。在一段时期内,美国政府一意孤行,不愿倾听其他国家的不同声音,特别是不顾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发动了包括几年前伊拉克战争在内的局部战争,这不仅使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遭到破坏,还损害了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方面的核心作用,而且也使自己四处碰壁:美国深陷战争泥潭不能自拔,恐怖主义更加猖獗,国际反恐任务艰巨,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自己的安全感越来越差。但是,新上任的奥巴马愿意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希望从倾听而非指令开始,这无论如何算得上一个让世人欣慰的消息。

奥巴马极力倡导和平。对于中东问题,他在就职演讲中说:“对穆斯林世界,我们寻求一种新的前进方式,以共同的利益和尊重为基础。”尊重的前提是彼此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充分沟通,沟通成功的前提需要认真倾听。生活因倾听而美丽,人生因倾听而精彩,世界也会因倾听而稳定。

历史上,朱元璋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能够从一介草民过渡到皇帝这崇高的位置。单凭他的才能是行不通的。朱元璋府中那么多的幕僚,可以说,在他的成功路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从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到平讲消灭张士诚,再到大军北伐统一江山,朱元璋在作出大的决定之前,都把他的幕僚招到身边,仔细聆听他们的看法,并向他们征求意见。

而这一点,在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从做上皇帝的第一天起,每天就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在后花园邀请一些名人儒士,听他们讲解儒家学说,听他们谈论治国之道,听他们献言献策,每次朱元璋都认真地聆听。这种善于倾听,善于纳谏的日常规范,为朱元璋制订早日稳定江山,实现国家富强的政策提供了最真实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侃侃而谈的语言高手,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很得人缘,但是,其实结果往往是口水说干了也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他忘了大家共有的一种人性:渴望被倾听!

善于倾听往往不仅仅需要一种技术,更需要尊重别人的修养和虚怀若谷的心态。善于倾听不需要你说得多好,只要用耳朵,用心去听,就已足够。渴望被倾听是人的一种本性,在被认真倾听时,被倾听的人会感到尊重的满足。奥巴马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他通过倾听来发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选择竞选口号的时候,奥巴马的竞选顾问艾克斯罗为他做了一个竞选口号:“是的,我们能”。当时,奥巴马觉得这个口号没有什么实质的内涵,但是,当艾克斯罗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解说了一番之后,奥巴马同意了。后来证明,这个竞选口号有力的帮助了奥巴马。

上帝给我们灵敏的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倾听世界,更好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误解。善于倾听的人总是能够轻易的获得别人的信任与亲赖。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侃侃而谈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匀出点时间来倾听别人的意见。

平等是前提,也是本质

2005年7月2日,在阿斯彭学院(Aspen Institute)的演讲中,奥巴马说到:在我看来,首要前提就是人人平等。这是我母亲灌输给我的,也是我父亲不经意间灌输给我的。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的思想于生存的权力。由于地区的差异,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也渐渐不同。但是,不管你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来自什么样的地方,你同其他人的一样,都有着完全平等的人格,没有贵贱之分。这一认识,应该是我们交际处事和待人的理论基础。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所以,只有互相敬重,友谊才能赖以生存和巩固。奥巴马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的人际交往关系当中,“平等原则”是前提。

在发表著名的演讲《无畏的希望》的时候,奥巴马谈到了伊拉克战争。他说战争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但它永远也不是第一个选择。在讲述的过程中,奥巴马叙述了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这个年轻人正在奔赴伊拉克前线,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国家的领导人,忠诚于自己的责任和兵役义务,值得每个公民学习。但是,随后,奥巴马反问了一句:我们为他提供的服务有他提供给我们的服务好吗?

他说:“当我们派遣我们的孩子踏上牺牲的路途,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地搞清和核实让他们出征的一切数据和一切理由,必须责无旁贷地在他们离开后照看好他们的家庭,在他们荣归故里时要关照好他们的生活;如果我们介入战争,必须派出足够的部队,否则我们奢谈保卫和平与赢得世界的尊重。”

“我们为他提供的服务有他提供给我们的服务好吗?”一句反问,充分的显示了奥巴马平等待人的观念意识。可能正是因为奥巴马的这种意识,他才能和大多数人都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关系。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信任的起点。离开起点,友谊谈何建立?

一天,一位富翁与一个穷汉走到了一起。

富翁对穷汉说:“我这么有钱,你尊敬我吗?”

穷汉回答说:“你那么有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翁又说:“我把一半的财富送给你,你尊敬我吗?”

穷汉摇摇头回答:“不,如果这样,我就有了和你一样多的财富,我俩可以平起平坐,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呢?”

富翁不甘心,接着说道:“我把我全部的财产给你,这下你该尊敬我了吧?”

穷汉笑了笑,摇摇头又回答说:“这样,我成了富翁,你成了穷汉,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翁自恃有钱,本想从穷汉身上得到尊敬,不想竟是徒然。可见真正的尊敬,需要用真诚、关爱来赢得,需要用一切美好的、向善的品性来获取。就像下面故事当中的这位商人。

一个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会地走开了。走了没以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贸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正是因为商人的“平等待人”的观念,才让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加价值和优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