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作出这些评估之后,并不能保证你一做就会成功,但没经任何了解行事,其失败率会更高。这就好比走暗路,迟早会摔跤。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总是阳刚之气过甚,他们常常管不了那么多,总是做了再说。在人生当中,如果我们失败一次,有时要付出半生甚至是一生的代价。所以做任何事,尤其是成败对你关系重大的事,一定要先做好知己知彼的功夫,有了胜算的可能才去做,这样就可避免必然的败仗!这种事先评估了解的做法,对你日后细致稳妥地做事也大有帮助。
不打没把握之仗,这是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谨记的一点。
多思慎行,避免鲁莽出错
金融危机给奥巴马提供了反超并拉大与麦凯恩距离的机遇,同时也向奥巴马提出了挑战。
在关键的时候,民主党高层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提出如果麦凯恩不回到参议院的话,民主党议员就不会投赞成票。这就正中了麦凯恩的下怀,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来就给信心满满的麦凯恩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正需要一个理由来离开选战战场,由于麦凯恩在参众两院跨党派联合上拥有很高的威望,民主党的邀请不但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同时也表明了他的“崇高地位”不可撼动。
于是,麦凯恩一改过去美国经济基础稳固的说法,声称美国陷入了完全的经济危机,而布什总统的方案已经在参众两院陷入了僵局。为了拯救经济危机,保证民众福祉,他像奥巴马提出倡议:立即停止竞选活动,回到华盛顿与布什总统共商大计,推迟原定于周五晚上举行的第一次总统候选人辩论。
麦凯恩的以退为进的策略,立即让奥巴马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如果奥巴马拒绝倡议,就是不顾美国经济危机安危,不顾选民利益的政客,他现在所做的任何宣传也就没有了意义;但是,如果奥巴马接受倡议的话,就会被麦凯恩牵着鼻子走。而且,更加深入一点来分析,如果麦凯恩回到华盛顿能够打开僵局的话,那他就由“越战英雄”摇身一变成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的英雄,而奥巴马最多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所以,奥巴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接受嘛,他自己全盘的计划就会被打乱;如果不接受嘛,又该如何来表明自己和选民的立场是一致的呢?
经过谨慎的思考和策划,奥巴马团队提出了三项挽救措施:第一是表明态度。奥巴马知道麦凯恩发出的倡议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伎俩,所以,他说不应该将选举政治带入国会。但是,只要布什总统提议磋商,他自会尽责任参与。不过,他不同意停止辩论,他说这应该是由两党协商才能决定的事。第二是适度的回应。为了防止留人口舌,奥巴马参与了布什总统举行的协调会,并与财政部长和国会领袖打电话沟通相关问题。第三项工作就是对共和党进行适时的谴责。由于在众议院第一次表决中,居少数派的共和党反而投了更多的反对票,这就表明了麦凯恩的协调能力有限,根本谈不上什么领导能力。
经过这么缜密的思考和谨慎的行动,奥巴马又一次的扭转了劣势。不但避免了僵局的继续,还有力的给予了对方一击。
“三思而后行”,“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古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经过反复的考虑之后再做。不能不加思索就随意的行事。现代主义先驱卡夫卡说过:您不需要审视,也不需要聆听,只需要静默,世界将在你的足下不停地旋转,以至于露出它真实的面目。他强调的就是思索,由于思索,我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浅薄;由于思索,我们能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由于思索,我们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前行的目标。
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多思考这几个问题:这个事情该怎么做;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做比较合适;做这件事会对与之相关联的其它事情有什么影响;而且特别要思考这件事情做完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这样经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事情才比较有把握,也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和不良后果。
求同存异,获得和谐发展
求同存异,世界就会更精彩。这句话不假。如果我们总是喜欢跟别人抬杠,反驳别人,也许,我们偶尔能获得辩论上的胜利,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在赢得言语上胜利的同时,我们已经失去了对方的好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放弃抬杠,学会给人留面子,求同存异,世界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讲述了这样一一次经历:“二战刚结束时,我担任罗斯福先生的私人经纪人。有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次为推崇他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我右面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个成语,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征的这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我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自我,我多事地纠正了他。他立即予以回击,反唇相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此时。我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在我左边。他研读莎翁的作品已多年了。于是我们都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问题后,突然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后对我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那晚在回家的路上,我气哼哼地对法兰克说:‘法兰克,你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
“是的,当然,”他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呢?那样会使他喜欢吗?为什么不给他点面子?他并没有征询你的意见嘛。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抬杠。”他又说:“真正赢得优势、取得胜利的方法决不是这种争论,这样的辨论有时候获得优越感,但是却永远得不到好感。”
卡耐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在大与小、主要与次要的问题上争论、抬杠,只有你拿得起、放得下,你才能获得好的人缘。因此,要想做人成功,你自己应该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那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呢,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呢?在为人处世的激烈角逐中,你争论得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会错得使你一切都徒劳了,靠辩论是不可能让无知的人服气的。
在意见的分歧上上,奥巴马也认为部应该党同伐异,而应该求同存异。比如对于同性恋政策,他说:“我们知道同性婚姻还有困难,但我们肯定能一致认同:我们同性恋的兄弟姐妹们应该能探望他们住院的爱人、选择他们的生活,而不是遭到歧视。”再比如移民的问题,他说:“人们可能因为移民政策而愤怒,但我不知道当一个母亲和她的婴孩分离,或是一个雇主雇黑工来降低工资时,究竟有谁能由此获益。”在这些分歧上,奥巴马找到了共同的一点,他认为,是美国精神让美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使这个国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他还说,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地方的人们,命运紧密相连,梦想互相映照。
这样的“求同存异”思想,不但获得了大多数美国人们的共鸣,也为奥巴马自己获得了人脉关系的成功。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卫。对此,我们应该慎重,小心斟酌对方的意见,并将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做一个理智的比较。为人处事难免会有矛盾和分歧,在这种时候,最好不要与对方争个胜负高低,而是要灵活地求同存异,与人和好共事,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为人处事,做人优于做事
人活于世,不外乎做人做事。而如果我们硬要区分一下,哪一项之于我们更重要,相信,更多的人会选择做人。因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做人的优劣和做事的成败;也因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一个人人生的走势和走向。更因为,做事失败可以重来,而做人失败却不能重来。
奥巴马曾对价值观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迎接挑战的工具也许是新的,但我们赖以成功的价值观——辛勤工作和诚实、勇气和公平竞争、容忍和好奇心、忠实和爱国心─这些都是固有的。这些价值是真实的,是我们历史上进步的沉默力量。我们有必要找回这些真实价值”。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类历程中,有一些价值观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他也告诉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类文明至关重大,它决定着一种文明的境界,决定着一种文明能否兴旺发达、能否长盛不衰。而这些价值就是维持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
世界日新月异,但是,自古以来,我们得以立世的基本准则——诚实、信用、敬业、责任等等,并没有随着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而发生根本改变。改变的是这些价值观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前进与迅速发展,有的价值观逐渐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淡薄了,甚至是缺失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应该警醒的事情。其实,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与我们的成功追求并不矛盾,相反,良好的价值观还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美好。就比如下面的这个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他在田里劳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赶紧把这个小孩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从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位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门走出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在绅士的资助下,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1944年,他受封骑士爵位,并得到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个付出而不期望回报却出人意料地得到回报的故事。而他之所以能赢得这些回报,就是他们在人际交往时无意间呈现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是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最敬佩尊重并渴望报答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声誉的人,不管他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农夫。
品德能够创造财富。品德的力量无处不在,凡是取得成功的人士最终都是做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