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我那时是个典型的十来岁男孩子,对自己是谁以及所处位置感到迷茫,简单地认为吸食毒品可以来反抗现实。这些经历是很不光彩,但我认为把它写出来很重要,毕竟它是我成长旅程的一部分。对年轻人或许有一点借鉴作用。
记者:如此坦白地处世,你是否后悔过?
奥巴马:没有。我知道,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要你努力掩藏自己的生活,这很累人。我想倒不如轻松地告诉人们:这就是我。
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直接的反应可能是想方设法去抹掉这些会给自己事业带来影响的印迹。但是,奥巴马没有,他不但没有苦苦隐藏,反而很轻松的告诉大家:哦,是的,我是吸食过。他的这种“不按常理出牌”不但赢得了大家的原谅,还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华盛顿邮报》评价奥巴马的这一勇敢行为说,他们相信,奥巴马让人放下戒心的坦诚,使这个问题已不再成为问题。反观十几年前的克林顿,奥巴马的处理方式很明显就要好很多。曾经同样吸过毒的克林顿总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是这样作出回答的:他吸了,但是没有吸下去。这样的回答给大家留下一个圆滑不真诚的形象。而大家对他的评分也会大打折扣。
做顺应潮流的“弄潮儿”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的最快的狮子还快,那你就肯定会被它们吃掉。”
成功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只有走在时间的前列,我们才能把“对手”干掉,赢得成功。
聪明的政治人物都善于把握潮流和顺应潮流。对于当今美国的形势,改变是大势所趋。改变是当今时代背景下世界人民的愿望合集,是美国政治经济形势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到如此局面后的内在要求。奥巴马准确的把握了这种要求,顺应了这种潮流。他的口号“Change”就是一种顺应潮流。从“我们相信改变”到“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调整不失时机的抓住了美国人的心理。
除了这一点,奥巴马的竞选方针——网络营销,也打上了“顺应潮流”的烙印。甚至,他的网络营销还被作为经典的案例,广为人所研究和学习。可以说,奥巴马的胜利,网络营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一个平平的黑人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美国总统。这再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互联网的重大影响力。那么,究竟奥巴马的网络营销策略是如何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的几点:
1、选择了正确的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是历史趋向,反之,将被历史淘汰。顺应潮流,迎刃而上,奥巴马是进步的。能够接受并善于利用网络这样的新技术的网民们,必然容易接受同样“爱好”网络的总统。利用网络,获得媒体支持,获得赞助商。并且,尽可能利用网络免费服务宣传自己,节约了成本。无疑,奥巴马对网络的倾心带着他袭卷了整个美国Internet。
2、生动化运用新媒体——视频网站传播等的力量。奥巴马曾经是一个社区创建者,深知网络力量的他,在本次竞选中也操起了老本行,他的竞选团队创建了一个社交网络来增进奥巴马在网络的影响力。奥巴马在Face book拥有一个包含230万拥护者的群组,而在最流行的视频类网站YouTube上,仅仅在一星期,他的竞选团队就上传了70个关于奥巴马的视频。这些在网络上的竞选视频,开拓了除电视媒体外更广阔的广告平台。它们看起来更平实而更叫人容易接近,所以实际上这些视频所获取的关注不比那些制作精炼的电视广告差。其中奥巴马关于种族问题的37分钟演讲,自从3月上传至网络以来查看率已经超过500万次,使他成为网络“红人”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3、掺进新的网络技术。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团队,将WEB2.0技术用在了选举上。强硬的网络技术成为得胜的最大资本。对世界新潮流的趋势以及对美国一代代人们的认知,奥巴马很早就开始打造的互联网这个“战斗机”,包揽专家,获得技术支持,占领先机,让网络的力量在关键时刻爆发得淋漓尽致。从他个人的竞选网站到视频、博客、到DIGG,每一个页面的设计和模板布置,每一个细节的人性化,都起了绝对性的影响。
4、购买关键词,借搜索引擎广而告之。大家广为熟悉的搜索引擎广告也没有被奥巴马忽视。奥巴马购买了Google的“关键字广告”。如果一个美国选民在Google中输入奥巴马的英文名字Barack Obama,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就会出现奥巴马的视频宣传广告以及对竞争对手麦凯恩政策立场的批评等。奥巴马购买的关键字还包括热点话题,如“油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一搜,我们就可以知道奥巴马对这些敏感问题的观点评论,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位竞选人可以想象,美国人日常搜索的关键词都打上了奥巴马的烙印,想不关注奥巴马都难。
5、激发病毒营销的传染力。奥巴马的竞选团队甚至发动了病毒营销这种形式。一封名为《我们为什么支持奥巴马参议员——写给华人朋友的一封信》的邮件到处传播。邮件内容甚至非常有针对性的采用了中文,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奥巴马当选对美国当地华人选民的好处,最后他们说“请将这封信尽快转送给您的亲朋好友,并烦请他们也能将这封信传下去。这是您在最后几天里所能帮助奥巴马参议员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6、精准的公众心理分析。博客,社区,论坛,视频,看是名不经传的草根之地却燃起了奥巴马的胜利火焰。抓住民众的选票,就得抓好网络的各个角落。博客等这些能让忙碌的人们“自由言说”,“无畏排遣”的互联网平台,聚集的是最为活跃的美国一族,是最能影响社会舆论的领头班,这正是打造品牌的关键区域。奥巴马看准了市场,透析了公众心理,为之后的公关打好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奥巴马正好抓住了这一点。
从这几点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奥巴马和他的团队身上的创造力精神。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在网络营销上的不足。在“顺应潮流”上,我们的脚步还是落后了一点。只有走在了时代的前头,引领了时尚,我们才能捕获更多创新的机会。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育
现在是最终履行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的道德责任的时候了,因为全球经济竞争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懈怠。米歇尔和我之所以今晚能够站在这里,唯一的原因是我们获得了教育的机会。
——奥巴马
增加教育投入不能只看上去很美
2006年7月至11月,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了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总理还一再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千方百计的增加教育投入,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的目标。但是,到2008年,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还只占到GDP的3.32%.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一目标,从1993年提到了2006年,实现目标的时间,也从2000年推迟到了2010年。但让人尴尬的是,从2002年开始,政府教育投入占GDP的份额竟然持续走低。
反观其他国家,美国1999年的教育投入就达到了7%,印度2003年的教育投入达到了5%时,我国的教育投入,却一直没有超过3.5%。我们已经说了很久的“教育立国”,但教育投资永远是“剩余财政”。对于我国的政府而言,投钱给教育远不如投资经济建设来得划算。
奥巴马遵循了美国尊重知识的一贯主张,也非常重视教育,他曾许下过承诺:如果你致力于教学,美国将致力于支付你的大学教育费用。他还强调说:美国作出的所有教育经费承诺都将兑现,联邦教育支出每年将增加180亿美元,同时努力使美国在教育研究和发展上的投入翻倍。正因为美国重视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育,美国才能在二战之后,就逐渐的形成以企业、大学、国立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完备的研发体系,引领着世界基础科学的前沿和技术创新的潮流,成为世界超级强国。
自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至今,该奖项672名所有得主当中,有284名美国人,占总数的42%。目前美国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时间已超过13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55%。据统计,1999年,美国共有1050万人拥有科学或工程学士以上学位,其中约有1/3的人是科学家或工程师,其它则从事管理、市场营销、计划和质量控制等类型的工作。这些人才对构建美国的知识经济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增加教育投资,这是美国近几届政府的一件大事。1999年美国教育投入高达6350亿美元,占GDP的7.7%。美国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成为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大学前100强排名当中,美国的大学要占到一半以上,这是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另外,它不仅仅重视本国国民的教育,高度重视和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为己所用也是美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美国保持强大科技实力的一个重要法宝。1999年在美留学生达49.1万,大约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3,其中约有25%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
总而言之,美国社会处处都体现了尊重知识、人才至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因而,在这个国度里,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也正是美国创新的源泉所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21世纪人力资本成为了一切生产力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它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方向。谁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在世界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教育政策。在21世纪这个迫切需要创造力的世纪,中国经济需要跨越式发展,需要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但问题是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我国现实的教育水平难于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我过当前的教育水平是维持和发展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
在谈到教育问题的时候,奥巴马曾经说过:现在是最终履行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世界一流教育的道德责任的时候了,全球经济竞争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他还提到要进一步支持特许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在多元竞争中提高质量。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育,而人才培育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的质量。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以,作为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是他的职责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就是认真教好每一位学生,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是一个商品化的时代,作为老师,他的责任就是努力提供给所有家长最优质的商品,付出你的责任,相信会有丰厚的回报的,因为价值规律是经得起实践的验证的。除了老师的责任心外,新教师水平如何提高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人才培养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在高校扩招以前,全国大学教师有40万左右,目前总数已经达到了110万,还不够用。新增教师的2/3都是2002年以后毕业留校的新教师,他们整体水平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确定的是,新教师群体的学历普遍都比较高了,没有博士学历,根本进不了重点大学教师这个岗位的序列。然而,将高学位设置为入门的门槛是容易的,但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教师却没有设置门槛这么简单。因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学术水准,还需要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实践。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并不一定是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