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2137100000008

第8章 诚实守信——人生的起跑线(2)

父母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也应该带头去做,认真做好。当父母违背了自己说过的事,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做检讨,孩子就会感到父母的说教真实可信,不是居高临下的骗人把戏,而是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同时也激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我们回想一下,有时可以听到孩子这样的反问:“你不是说应该怎么的吗?”、“你不是说不能这样吗?”每当这个时候,当家长的就要主动反思,错了就赶快向孩子认错,千万别遮遮盖盖。

如果孩子看父母向自己认错,就会产生一种“平等”的心理,感到家长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待而激发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限制”的自觉性,就会觉得父母不仅可敬,而且可爱可亲。这样,孩子的心里话自然愿意和父母说,有事自然愿意跟父母讲。

鼓励孩子遵守信用

小王读四年级了,学习成绩很好,在学校也能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关心同学,是一个不错的孩子。可是,他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守信用,说过的话经常兑现不了;昨天借了同桌一块橡皮答应今天还却没有还;好朋友明明请他帮忙带一本书,他答应得很痛快,可总是忘记带;和妈妈说好星期天去看奶奶,却又答应了同学一块去踢球……这样的事情真是不少,弄得小朋友对他都有很意见。

许多孩子,也和小王一样,有着同样的毛病,其他什么都好,往往就是不讲信用。那么,为什么这样小的孩子就会不守信用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孩子缺乏责任感,做事情马虎,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大哈”。孩子也许口头上答应了一些事情,实际上并没把事情真正放在心里,说过的话自己也忘记了,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总是丢三落四,自己也糊里糊涂的,所以才常常失信于人。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自觉性较差,对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没有明确的概念,常常会凭着感觉做事情,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什么不是很清楚,行动的随意性很大,经常会“自说自话”。这和孩子从小习惯的培养关系很大。有的孩子在家里从来不懂得收拾自己的东西,用好了随便一扔,东西不见了就要爸爸妈妈重新买;或者在家里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事情都由大人们包办,没有机会去学习自己承担责任,故而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认真考虑,没有想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责任”和“诺言”。

二是孩子身边有仿效的对象,模仿别人的行为。如果在孩子的身边,有人经常不守信用,乱开“空头支票”,或者说话不算数,或者借了人家的东西不及时归还,或者答应别人的事总是做不到,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这些不守信用的的人在孩子的眼睛里“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孩子就会认同他们的做法;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同学之间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使孩子受到损害,孩子或许会采用同样的方法“回敬”对方;如果和孩子关系密切的人有这种行为,尤其是对孩子不讲信用,那么孩子就很难不受影响。

三是孩子故意吹牛,他答应的事情其实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没有办法兑现。孩子吹牛一是出于虚荣心,为了让别人觉得他“很能干”而轻易承诺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再就是要摆脱什么压力、寻找为自己开脱的借口,故意装作“忘记了”,以此作为一种拖延时间的“耍赖”手段。这是一个人性的弱点,如果发展下去,是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不遵守信用的原因有很多,方式也是各种各样,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去教育这样的孩子,帮他们改正这样的缺点呢?

第一多给孩子讲讲道理

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孩子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有可能从行动上进行改变。观念先行,首先要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但给孩子讲道理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做简单的是非选择题,而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其“晓之以理”,单单是理论上的阐述是不够的。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诚信的故事很多,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教材;现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诚信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基本要求,国内外的生动事例也不少,也可以作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素材。多和孩子深入浅出地讲讲道理,孩子是会有感悟的。

第二,生活上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严谨的作风。

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孩子克服拖拉、马虎的习惯,指导孩子做好“备忘录”和“计划”,不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多操心,并努力遵守约定,不要家长包办代替;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学会负责;指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想办法解决,答应别人的事情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尽力去做。

第三,留意观察,及时指导和帮助

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比如,孩子和同学约好了出去玩,父母可以提前问一问孩子“准备好了吗”、“你们几点钟出发”,提醒孩子按时赴约。父母平时要注意做个有心人,抓住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对的给予肯定和支持,不对的帮助其分析和思考。

第四,言传身教,给孩子体验和感悟

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特别是和孩子交往中要讲信用。如果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耍赖皮”,说到做到;也要求孩子讲信用,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当孩子不遵守诺言的时候,父母也可以“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孩子体会到别人不守信用对自己的损害,增强孩子的亲身体验,帮助其从中领悟道理。同样,如果家长没有守信,也应该接受孩子的批评。

不要随便向孩子许下承诺

许诺,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但许诺是父母与孩子双方之间的,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许诺,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就给予以奖励。事实上,父母应该记住,许诺一定要得当,适当的许诺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相反,则危害无穷。下面这个案例,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允诺迟迟得不到兑现而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有一个叫阳阳的小男孩,还在读小学一年级。之前,阳阳的爸爸答应他,只要能考“双百”就带他去大连玩。可当学校公布成绩,阳阳真的拿了“双百”,他欢天喜地地回家,要求爸爸实现“只要考了‘双百’就带他去大连玩”的许诺时,他爸爸却说:“工作忙没时间”。因此,阳阳非常生气。之后,阳阳还向他的小朋友抱怨,我爸爸说话一点也不算数,答应我了,现在却兑现不了自己的承诺。

暑假时,阳阳的妈妈要他参加书法学习班,可阳阳振振有词地反驳说:‘你答应的事都不干,我为什么就一定要按你说的做。’

听到孩子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是不是大吃一惊呢?这就是因为父母不遵守承诺而导致的。因此说,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承诺,即使承诺也应该量力而行。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令自己感到为难时,不可轻易答应,要把握一个尺度。千万不要为了解除一时的危机,而随口答应孩子的要求,那样就会适得其反。

父母对孩子的守信,要从小事做起,学会不随便给孩子承诺,承诺必要视自己的能力量力而为。若是对孩子许下承诺,就要排除困难,实现诺言。千万不要以“利诱”孩子的方式。

要孩子达到他们能力可达的目标,比如孩子哭闹,要了解哭闹的原因,或许是孩子的情绪发泄,或是身体不适,不要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如不哭就买玩具等。如果父母随便许下承诺,会养成孩子予取予求的习惯,不会体会父母是否能达到他的要求。如此,以后再怎么不合理的要求,孩子也敢提出来。

所以言行一致,一定要在合理、合情及合乎父母的能力下,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为了使许诺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许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不要轻易地许诺:有些事情是孩子应该做的,而且容易做到的,就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如不睡懒觉,不肯吃饭等等。另外,若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无法能办到,那么就不应给予许诺。

二是如果许诺就一定要兑现:父母说话要讲信用,不要哄骗孩子。否则,不仅会使孩子感到失望,也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使这种教育方法失去效用。

三是许诺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因为年龄小的孩子,控制能力差,许诺可以多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许诺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要求孩子许诺,如孩子做错事,父母要求孩子向父母许下诺言说“以后保证改”。这样做当然可以,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性质及危害性,使孩子的许诺能真正地兑现。

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我们来看一下古代思想家曾子教子的故事:

曾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门,儿子要跟着一起去。她觉得孩子跟着很不方便,想让孩子留在家里,于是对儿子说:“好儿子,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炖肉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答应留在家里。曾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时,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问曾子磨刀做什么。曾子说:“杀猪给儿子炖肉吃。”妻子说:“那只是说说哄孩子高兴的,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后就不会讲信用。”于是,曾子与妻子一起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香喷喷的炖肉吃。

父母的这种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

对于妻子答应孩子的话,曾子实现了许诺,为孩子作出了榜样,才使得孩子也知道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把书还给朋友。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要在子女面前做好表率,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和指导孩子从小树立诚信的思想,养成诚信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父母在欺骗自己,他就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经验,那就是不守信的许诺是允许的,大人的言行也经常不一致的,说谎是允许的,等等。一旦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说谎的行为时,父母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在培养孩子诚信的过程中,营造诚信的家庭氛围是相当重要的。如和孩子玩“拉拉勾”的游戏时,教育孩子说话要算数。给孩子讲《狼来了》等故事时,要一同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对错,用讲诚信的情节激励孩子。当孩子说谎时,应引导孩子承认和改正错误,并及时鼓励他:“我相信你以后不会说谎了。”这样孩子会更加懂得理解、信任别人,树立诚信观念。

同时,作为父母也要争做诚信的表率。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孩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没有做到,就应该诚恳地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在答应别人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认真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到,要量力而行。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就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自己有能力做到,也应该留有余地,不要轻易夸下海口。这样,孩子在答应别人时,就会有章可循,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进行诚信品质教育,需要父母借助实例、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诚信会带来什么恶果,诚信会有什么收获。诚信自有它的报偿。如果你的孩子付出诚信,他就会收获信赖;如果你的孩子付出虚伪,他就会得到欺骗。

当然,诚信品质的教育必须从小时候培养,坚持不懈。父母应该教导孩子从小就做一个诚信的人,要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教导孩子出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勇敢承认,接受批评,绝不隐瞒。父母可以读一些强调诚信重要性的书籍,给孩子讲一些名人诚信正直的故事。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