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勤不得,不俭不丰”已成了克制人们铺张浪费的古训。包玉刚也曾针对节俭说过一句名言:“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
1、该花则花,该省则省
“当用则用,当省则省”,这是犹太人的格言,也是勤俭节约的表现。花钱人人都会,但如何少花钱多办事,就成了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学会花钱并养成当用则用,当省则省的好习惯,积累财富、实现个人梦想就指日可待了。
学会花钱并不是告诉人们只许挣钱,不能花钱,也不是告诉人们必须将所赚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自己则过着非常拮据的日子。花钱的艺术是要告诉人们对待花钱问题,要养成“当用则用,当省则省”的好习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已不把勤劳节俭当回事了。其实,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意识仍然不能被忽视。
不少超级华商富豪由贫到富,自始至终都十分节俭。譬如李嘉诚,他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一套西服穿十几年是平常事;10双皮鞋有5双是旧的,皮鞋坏了,补好了照样穿;那块永远快10分钟的手表是普普通通而且用了很多年的电子表;赶时间,几块钱一包的饼干也可以当美餐。李嘉诚从来不讲究什么排场,总是把钱花在最该花的地方,而生活上的开销则本着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原则。
如果说,谈生意需要面子的话,那么生意场下的私生活面子又有多大用处呢?如果说,在生活上同样把面子摆在首要位置,那么,铺张浪费的恶习很快就会找上你。关于在生活上节俭这一点,李泽楷的例子更能反映出华商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999年5月间,李泽楷的身价已经升到几十亿港币,在接受《亚洲周刊》的记者来访时,他手上戴一只Swatch手表,脚上依然穿一双俗称“白饭鱼”的鞋,这种鞋随便在哪家便民超市连锁店中都可见到,一般只售15港币。除非在正式场合,为表示对主家的尊重,他才会穿礼服。李泽楷通常穿便服,斜纹裤,至多加一件西装,参加《南华早报》与DHL举办的杰出商业人士成就奖颁奖会时,他也没有打领带。对日常饮食,他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他认为没有必要花钱的地方就不要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世界船王、著名华商包玉刚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商人,他的节俭生活使人嘲笑他不算是一个真正船王,只是一个银行家。
这句话讲对了一半。
包玉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船王,因为他摒弃了(或者说根本没有遵循)老一套的做法,而是用他银行家的作风、方法去管理他的船队,这种在旁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做法,却取得了成功,时至今日,又有谁敢说他不是真正的船王呢?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包玉刚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
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说:“不要跟那些喜欢消费的人一起休息。”
他也不允许技术方面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银钱意识”。
水手们形容包玉刚是一个“十分讨厌浪费的人”。
直到包玉刚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的这种节约习惯仍保留着。
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我为他服务的日子里,他每有一项指示都是用手写的条子传达,而写这些条子所用的纸都是纸质粗劣的,如果指示内容不多,他会把一张纸撕成好几条,取出一条写指示,另外几条留做备用。这样,一张信纸就可以下达多项指示了。但是,只要他抓准了一个商机,他就会大手笔的投资,他一直本着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原则经商。”
这就是两位大商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他们都是资财逾亿的富翁,但是他们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们属于吝啬一类,而是他们大多经历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过程,在这期间他们已养成了勤俭的习惯,人人都知道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些富翁们根本不想丢掉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节俭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时刻警戒自己,以免受铺张浪费的“病毒”侵害。
节俭是一种美德,富翁尚且懂得节俭的重要作用,更何况是平凡、普通的大众呢?养成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好习惯,对积累财富、品味生活百利而无一害。
如今,许多年轻人不懂得精打细算,只要有了钱便拿去乱花,甚至不惜把本来应该用于发展事业的资本用在那些无聊的地方,如:买雪茄烟、香槟酒,泡舞厅、逛戏院等。倘若能把这些不应该花的钱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会积攒下一笔可观的数目。
许多青年一踏入社会就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花钱大手大脚、胡乱挥霍。这些人忽视了钱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他们把胡乱花钱理解成“大方”、“阔气”。因此,尽管手里没钱,还硬充好汉肆意摆阔,殊不知,这么做是多么的愚蠢啊!别人不会认为你有多么大的魄力,也不会认为你是一个多么豪爽的人,只会认为你是一个“冤大头”。所以,青年人在踏入社会时一定要谨记节俭的重要作用,并且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这对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里所强调的节俭并不是“抠门儿”的意思,而是告诉人们在该花钱的时候不要吝啬,在不该花钱的时候要学会节俭。
不但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懂得节俭,而且有些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人,也不理解节俭的真正含义。这些人收入并不高,可是花起钱来却毫无节制,为了追求高档的物质享受,不惜把所有的钱花光,一旦身无分文时,却又幻想成就一番事业,赚得大笔金钱。可是,此时已经没有资本了,金钱已被他挥霍一空。
把每个月的辛苦钱积攒下来,不要小看这每个月的工资,时间长了可以成为你创业的资本。
培养节俭习惯的同时,也不要一味地把钱存到银行,这样无法让你的财富升值。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只要把钱用在恰当的地方,就不会有浪费之嫌。
有这样一个老板,他是一个过分节俭的人,他要求员工不顾一切地节省包装绳,即使员工包装所耗费的时间再长也在所不惜。他还要求员工要尽量为他省电,因此,许多顾客因店面过于昏暗而望而止步。这使他错过了许多商机。
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可以说成“一分付出,一分回报”。舍得付出的人所得到的回报必定是丰厚的,对于农民是如此,对于商人亦如此。正确的节约原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节俭,该花钱的时候不能过于吝啬,不该花钱的时候,也不能大手大脚。
生活中,或许有人会对怎样花钱这个问题感到诧异,认为人人都会花钱,有的人甚至会说出“老子有的是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样狂妄的话。其实,这正是不成熟的表现。
俗话说:“花钱容易赚钱难。”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留些积蓄,过起了节衣缩食的日子,可是这毕竟是少数,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挥霍无度的人,他们似乎并没有受到钱难赚的影响,继续过着铺张浪费的日子,由此看来,花钱问题便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奇特现象。
在许多大型的百货公司里,经常会出现一出手就消费百万的顾客,有些香港艺人由于理财不当而入不敷出,对外宣布破产。可见,钱越来越难赚的现象并没有让那些奢华度日的人们戒除铺张浪费的恶习,养成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好习惯。
有人可能会说:“钱就是用来消费的,有钱不花留着又不能升值。”此话说得不假。老实说,钱的确是用来花的,可花也要花得值,经常大手大脚花钱,久而久之会养成一种坏习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好,可以纵容你大把花钱,但当经济条件并不理想时,这种无节制的挥霍必然会受到惩罚。
钱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浪费的,人可以用钱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买安全感、买快感,但无论怎样用钱,必须把“当用则用,当省则省”的原则摆在心中首位,这才是会花钱的表现。
习惯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反复重复某种行为。如果此行为是良性的,那么这个习惯将成为一个好习惯,反之将成为一种恶习。许多大肆挥霍的人,往往不是真正需要某件物品而非买不可,实际上是想体会一掷千金的快感,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这种行为便是恶习操纵下的结果,这种人觉得没钱就代表丢脸,所以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摆一下富豪的大气,往往为的就是逞一时之快,却没想到当习惯变成瘾,而瘾又戒不掉的时候,自己将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些人为了在朋友面前显示自己的阔绰,平时像拼命三郎一样努力工作,忍受着上下班塞车之苦,忍受着被老板骂的难堪,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压力,目的就是为了多赚些钱,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仔细想想,这么做又何苦呢?
生活中,不免会存在这样一些人,自己因一时情绪不佳,或遭受某些挫折,就拿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发泄,无节制刷卡,这种行为明显是不理智的。等到情绪稳定以后,看着一堆没有太大用处的东西,又会心疼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为了弥补过失,开始节衣缩食,整天吃泡面,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吗?
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成由勤俭败由奢”就是对节俭最好的诠释,人们应把它当做古训,时刻谨记节俭的重要作用,养成该花则花,该省则省的好习惯。
2、精打细算,开源节流
“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这是犹太富翁的处世格言,他们精打细算的习惯值得人们效仿。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既然如此,何不在金钱上精打细算一番。
在许多大商贾中,许多人的经营原则就是精打细算,他们不允许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虽说这是他们的经营法则,但也说明了精打细算对人们确实有益,虽然不一定能使人们的财富迅速增长,至少不会染上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许多人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据了解,洛克菲勒在创业过程中,十分注重节俭,精打细算是他获得成功的一项法宝,创业之初如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时依然如此。节俭对于洛克菲勒来说已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做什么事,节俭的影子都会在他脑子中形成,在工作中他特别注重节约成本,数字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每天早上一到公司,首先分析公司各部门的净值报表。多年的积累,使洛克菲勒具备了快速查阅成本开支、销售及损益等各项数字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从中快速发现问题,并以此来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
1879年,炼油厂经理遭到洛克菲勒的质问:“为什么同样的工作,两个不同的加工厂所耗费的资金不同呢?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需要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只要9厘1毫?”不但如此,就连价值极微的油桶塞子他也要精打细算,他那洞察入微、刨根究底的工作态度,容不得下属打半点马虎眼。由于他精于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后人把他作为榜样,以便警戒自己,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许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都懂得精打细算,这对成功有很大帮助。俗话说得好:“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这就告诉人们无论是做事还是管钱都必须有一个计划,好好算计算计,不要像动物一样,只要吃饱了肚皮就什么都不管了,今天有食物吃今天就吃饱,明天没有食物了就只有饿着。
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喝凉水”。这就是不会计划的表现,是一种不良习惯,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象征。做人必须学会精打细算,哪怕只是一分钱也要把它用在最重要的地方。
3、有计划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养成储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良好品德、预防意外情况发生。使人们在物质诱惑面前克制自己,避免落入攀比、浪费的漩涡当中。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为孩子买一个储蓄罐,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孩子乱花钱,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善于储蓄的好习惯。
储蓄是致富的妙方,是事业成功的法宝,人们一旦养成了善于储蓄的好习惯,获得财富、取得成功将不是一个梦。
清人曹庭栋在《老老恒言》里说:“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财利一关,似难打破。亦念去日已长,来日已短,虽堆金积玉,将安用之?然使恣意耗费,反致奉身匮乏,有待经营,此又最苦事。故储蓄二字,始终不可忘。”
曹庭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金钱财富似一道“关口”,一般人好像闯不过去。人到老时,想想岁月已过去很多,未来的日子不多了,这时就是有堆金积玉的财产,又哪用得了呢?但如果因财产多了就随意花销,反而使自己连生活都维持不了,又要想办法去挣钱,这将是最苦的事情。因此,“储蓄”二字,人一生都不可忘记。
曹庭栋讲的是极简单又深刻的人生经验。俗话说:“天怕起秋旱,人怕老来贫。”年轻时大手大脚不注意储蓄,到老时就会为手头困窘而懊悔。储蓄也会有助于预防意外情况发生。有一个民间故事,讲一家人,儿媳妇每次盛米做饭时,婆婆都会走过来,从中舀出一碗米。儿媳妇觉得婆婆太小气了。
这年,发生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眼看着全家人要挨饿了,这时婆婆叫儿媳妇到她屋里去拿米。儿媳妇去了,看见满满一麻袋大米,都是婆婆一碗一碗攒下来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一个道理:要养成储蓄的习惯。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比以往丰富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养成储蓄的习惯。一些人看来,“储蓄”好像是祖辈的事,对现代人来说已没有用了。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储蓄至少有三点好处。
第一,储蓄是一件利国利己的好事。把钱财放在银行里总比放在口袋里踏实。
第二,储蓄有益于提高道德修养,使人们能在物欲的诱惑面前懂得克制,从而不会堕落为贪得无厌的人。
第三,储蓄有益于身体健康。它使人们的饮食简单合理,而不是暴饮暴食。人人都知道“肥胖病”已成为美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报道,现在半数美国人超重,三分之一人患了肥胖症。有人预言,体重正常的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被视为“不正常”的一族。
90年代初,一位名叫达齐钦的美国妇女在她的家乡缅因州创办了一个杂志,起名为《勒紧钱包》。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受经济空前繁荣的鼓舞疯狂地花钱,她的杂志却以“反潮流”的姿态宣扬储蓄之道:
(1)规定自己在一年内购买10件平价和大减价商品,不一定非到大百货公司凑热闹。
(2)不要错过百货商场中清仓大甩卖行动。
(3)自己烤面包和薄饼。
(4)以书信代替不着急的长途电话。
(5)不用干衣机,既可省电又能减少衣物磨损。
(6)尽量利用可反复使用的物品,如铝箔和密封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