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年,郑志刚赋闲在家已经有整整七年的时间了。高中毕业之后,郑志刚打过几个零工,卖过报纸,做过保安,当过浴池服务员,职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去的大地方也不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去过,但是最后总是因为种种理由而没能留下。如今退休在家的父母每月固定给他500元钱,他就靠着这500元生活费,日日夜夜与游戏机和网络游戏为伍。虽然消费起来不能气壮山河一掷千金,但他却觉得自己现在过得很轻松,并乐此不疲。
七年前,郑志刚高考考得一塌糊涂,此后基本待在家里。身为独生子的郑志刚在妈妈的眼中是一个内向的好孩子。
“我们这个孩子特别乖,可是现在因为没地方去,他经常愁得一宿一宿睡不着。”郑志刚的母亲对此一筹莫展。让这位52岁的中年母亲搞不明白的是,在郑志刚这么大年纪的时候,身为待业青年的她也曾为工作发愁过,但没操多少心就解决了,她说:
“高中毕业后,我很快顶了母亲在厂里的工作。而那时,郑志刚的父亲则进入厂里的子弟学校当体育老师。”
事实上,作为家里的“小太阳”,从小爸妈就没让郑志刚干过家务活,哪怕力所能及的事。郑志刚说:
“到现在,自己是被子不会叠,饭不会做,甚至连袜子也不会洗。”在郑志刚看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自己,最缺乏的就是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一踏入社会就碰了一鼻子灰。
“从今年元月开始算起,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找了多少次工作,也不知道甚么工作适合自己。反正我几乎甚么都干过了。”
一直想成为职业歌手的他现在成了“待业贵族”。
现在,“郑志刚”们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失业或间歇性失业状态,经济上依赖父母,成为“啃老”
一族。
镜头二:
25岁的小宋从大专毕业以后曾经做过两份工作,一份是保健品促销员,另一份是文秘。可每份工作都干了不到半年她就辞职了。
“一个月才1000多块钱的工资,干着多没劲!”小宋不屑地说道。对于目前赋闲在家的状况,她有自己的解释:
“不是我不想工作,我觉得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才能乐在其中,而不会变成一种负担,另外就是能学到东西的工作,再就是有前途和高收入的工作。
”逛西单百货时,小宋看中了一套1000多元的化妆品,对妈妈死缠烂打,最后妈妈拗不过她,只好埋了单。平时400元一件的衣服,小宋说买就买,从不犹豫,还狂喊便宜。
解读:
“啃老族”的出现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在成年后过得“体面”些;另一方面,“啃老族”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难以适应社会复杂的环境,所以他们觉得在父母身边才能获得安全感,而家庭的温情、溺爱让年轻人觉得向父母伸手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
父母的“娇惯”是“啃老族”的温床,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或许很多“啃老族”也在为自己申辩,他们也不想终生依赖父母,他们也想独立,他们也想通过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但是他们前面有太多无法逾越的障碍,就算他们努力工作,多找几个兼职,也无法赶得上飞速上涨的房价、物价。一方面我们要大声呼吁,希望作为终端决策部门的政府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个人意志力所能控制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消极抱怨然后颓废地等待,就算在严峻的环境下,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也要勇敢面对生活,努力使得自己在最困难的环境下,活到最好。
其实要想真正实现独立,“啃老族”不妨放低眼光,正视现实,安安分分地找一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做起。
宅男宅女“宅男宅女”是一个新兴的网络词汇,指“因痴迷于某事物,或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交际,或厌恶上班、上学”的新新人类,大部分是80后。社会学家们认为,这些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之所以选择做“宅人”,最根本的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在网络遍及世界的年代,人们的交际范围看似扩大了不少,但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之下,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时间去结交新朋友,也没有时间同他人去谈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沉迷或寄情于各种事物,开始变得理想缺失。这些年轻白领在白天或工作日里,或精明能干或绞尽脑汁或疲于奔命。但是到了晚上,或是在节假日里,就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一只大懒猫,独享一方“宅人”天地。这是现代人应对压力的一种表现,也不失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对“宅人族”来说,外面的世界远不如自己的世界精彩,在网络、动漫的虚拟世界中,就可以满足自己诸多的梦想,比如,爱情、房子、工作。而那些现实中让人纠结头疼的问题,还是暂且置之脑后吧。
镜头一:
26岁的岳小帅是武夷人,在厦门上的大学,学的是体育专业。如今的他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当中。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虚拟世界。
在虚拟世界当中,他能够呼风唤雨,因而乐此不疲。然而说到现实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事情就让他感觉头疼不已,比如他要硬着头皮去见陌生人,平时还要洗衣服甚么的。
据他说,他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宅”起来的。岳小帅说:“毕业以后去厦门一所初中做体育老师,由于刚出校园,交际能力不是很强,突然觉得周围都是陌生人,自己感觉很孤单。上大学的时候,同龄人多,朋友也多,玩的地方也多,毕业之后,工作环境变了,突然间没了朋友,同事之间也不像同学之间那样能够培养纯真的友谊。慢慢地,越来越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喝点闷酒。”
一年以后,岳小帅辞职来到了深圳,进了一家网络公司。
“刚开始还像以前那样,打打球,健健身,后来经常在公司熬夜加班,一天到晚不停地忙着写报表,写计划,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作息时间完全紊乱,后来就懒得去运动了。而且自己的社交范围很小,下班之后回到出租屋里面,陪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影子。为了发泄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他开始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刺激,通过在里面的“杀人”带给自己现实中难得的快乐。
从厦门来到深圳的这一段时间里,岳小帅最为奢侈的一笔销费是花了1400多元买了一支Yonex牌羽毛球拍。一个星期天,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原本想约几个同事去球场打球,振奋一下精神,他拉开窗帘后,却发现外面正在下雨。
既然天公不作美,那就只好不出去了。岳小帅一屁股坐在电脑前面,继续他的“征途”网络游戏,“杀人”成了消磨时光的最好选择。
一下子坐了几个小时,午饭省了,到了傍晚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于是下楼吃饭,然而他看着眼前细雨迷离的世界,一时间居然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对于一个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中的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幻觉。”
岳小帅摇晃了两下脑袋,让自己清醒了一下,就朝一家饭馆走去。半个小时后,他再次回到家中打开电脑,一下子就进入了那个虚拟世界当中。
有时候他也不单是打打网络游戏而已,或许会看看网络电视,在QQ上聊会儿天,兴致来了还会写一篇记录个人心情的日志等等。
当然,下雨只是他不愿出门的一个借口,他平时总能找到拒绝现实生活的许多借口,好让他一直沉溺在虚拟世界里。岳小帅说,别管怎么说,反正就是不想出门,平时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一起去哪里玩,出自本能地就拒绝了,宁愿一个人在自己的壳里待着,象蜗牛一样,自得其乐,不打扰谁,也不想被谁打扰。
1400元的羽毛球拍买这么长时间了,到现在为止,一次都没用过。
镜头二:
上海某高校大二女生王妍放假回家之后,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入QQ空间,看看好友们有甚么动态,谁给自己留言了,之后就是上人人网,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然后打开开心农场,偷偷菜,收收菜,接下来看看网站上的新闻八卦,等这一切都忙完,一看表,11点40,该吃午饭了。
王妍的父母都在单位上班,没人在家做饭,但是她基本上不出去吃饭,每次都是叫外卖。开始她每天给外卖店打电话点餐,一个星期之后,外卖店老板每天中午都会准时打电话过来问她今天想吃点甚么。
下午一般是王妍看电视剧的时间。据她本人描述,某天下午她总共离开房间两次,一次是去拿饮料,一次是上洗手间。目前,她保持着15天没出门的个人最“宅”纪录。
“我还算不上很‘宅’的,我们班有个超级爱玩游戏的骨灰级宅男,一天到晚都泡在游戏里面,通宵玩游戏那是家常便饭。几天前,我这个同学的QQ个性签名改成了这样:
“一觉醒来,天都黑了,已经好久都没见过太阳了。”说完王妍有些乐不可支。
宅男玩游戏,宅女看韩剧或是日式漫画,这是大部分宅男宅女的主要生活内容。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一般宅在家,你会做些甚么”时,有58.8%的人表示会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而选择看书学习(16.2%)、陪伴父母亲人(15.2%)和其他(8.7%)的人则相对较少。
解读:
“宅男宅女”如今在网络上已经不是甚么新鲜词汇,这些人以“宅”
自居,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纵横穿梭,并以此为乐。极度讨厌现实生活的琐屑与麻烦,他们崇尚简单,喜欢独处,喜欢自由自在,愿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甚至将古代的庄子和陶渊明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一心做个与世无争的“闲人”。
作为“宅男宅女”的父母,他们很难理解为甚么自己的孩子喜欢整天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也不和人聊天交流,就是自己在卧室里面把门一关,一待就是一天。在父母看来,每天早晨按时出门上班,晚上准时回家,这才是正常的生活,另外,空闲时间做些运动、逛逛街、和朋友聊聊天,这样的日子才有意义。而对“新新人类”来说,这些事情在互联网上都能实现,而这也成了他们足不出户的理由。
另外,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都讲究个性,崇尚新事物,模仿欲望也很强,他们之间互相模仿,互相影响,把窝在家里的“御宅”
生活理解成一种时尚。“宅男宅女”下意识地抵制人际交往,将外界施与的压力,从互联网上,从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卸掉,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也是一种逃避。他们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随意地实现。比如他们在网络游戏和动漫中随意变换自己的特征,扮演自己理想中的角色,找到自信、自我满足和成就感。但是过分沉迷于虚拟世界,会让人逐步对现实产生厌恶感,脱离现实,这种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的。
拼爹游戏
“拼爹游戏”,它不是一种游戏,而是指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说的是如今的青年在上学、找工作、买房子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父母的实力。它是一个当今社会的流行词,指的是“比拼老爹”。拼爹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贫二代的一种心态,在他们看来,在当今社会,想要找份好工作,有个好事业,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有能力的老爹,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在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的社会,子女一代的贫富意识也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年轻人之间互相攀比爹妈的状况,例如: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等。这个词和富二代、穷二代这两个词是紧密挂钩的。眼下社会上流行一句话:
“70后的有存款,80后的有贷款,90后的有老爸。”或许这句话是对“拼爹游戏”作出的一个阐释。
镜头一:
2010年10月16日晚,李启铭醉酒以后在河北大学内飞车接友,将两名女生撞飞,致一死一重伤。在准备逃逸被拦截之后,李启明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这一事件引发了网民潮水般的一致谴责。在这个事件当中,公众对于专横跋扈、不分是非、滥用权力的行为以及“官二代”趾高气扬的“炫权”行为表示了深切的痛恨与谴责。而“拼爹”这一社会不公现象,重新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差不多同时,云南会泽县某副县长之子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虽然笔试成绩远远低于竞争对手,但是面试成绩却相当突出,并最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被当地镇政府录用。而舆论也纷纷质疑,其中有暗箱操作的成分。
镜头二:
直到今天,小于对他一年前参加面试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凛冽,让人瑟瑟发抖。小于7点起床,坐公车、换地铁,顶着寒风,“嗖”地冲进北京国贸附近的一幢写字楼。每层近400平方米的房间,被分隔成密密麻麻的格子间。“白领”们穿着笔挺的西装、套裙匆忙地来回走着,锃亮的皮鞋敲在地板上,发出令人羡慕的“噔噔”响声。
这是他向往已久的生活。他今年24岁,本科毕业,来自山西省的一个贫困县。投完简历之后公司通知他参加面试,一面,二面,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他如愿进入了这家房地产集团的最终面试。
“面试官怎么问的?”在后面等待的同学一窝蜂地围了上来。
“他就问了问家里的情况。”小于勉强笑了笑。
实际上,面试官开口第一句就是“家里是做甚么的,假如我们需要你提供相关资源的话,你能够提供吗?”当时他就愣在那儿了。小于的父母一辈子就是一介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上一年的纯收入不过2000元左右。他上大学的学费还是由外出打工的姐姐提供的,生活费则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
“看到‘贫二代’的有关解释,算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小于笑了笑。他坚持认为,正是由于贫穷的家境,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在“拼爹游戏”中的失败。
小于曾对应聘问题进行质疑。但房地产公司的面试官却是这样认为的:
“社会本来就是资源重组,应聘者的家庭关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何乐而不为。”
解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一直有句话: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现在这句话则变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
这让很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有种恨爹不成“钢”的心理。如今的竞争,拼的不是各自的实力,而是各自的“爹”。“拼爹”游戏的盛行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正在丧失公平,透明度也正逐日下降。如今,有部分人利用自身的权势、财力等,为和自己有裙带关系的人到处铺路,肆意践踏公平制度,而社会的不透明,则使各种违背社会公平的暗箱操作成为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公平行为的肆意横行。
假如这样下去,社会必定陷入一个恶性的竞争怪圈中,真正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而不学无术的人往往占据要职。所以,要通过各种手段维护社会公平,增加透明度,完善社会制度,通过法律武器坚决打击各种违背社会公平的行为,将潜规则暴露于阳光之下,这样才能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拼爹”游戏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畸形的竞争方式,“拼爹”的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LOST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