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2163200000018

第18章 并战计(1)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频繁地变动敌人的阵容,抽调开敌人的精锐主力,等待它自行败退,然后乘机取胜。这就好像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计名探源: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对方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用军事上,指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时,借机兼并其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子孙万代基业相传。但是,由于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廷内存在着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密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密诏,等待时机。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地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立扶苏的诏书,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大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怦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了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胡车儿伺机盗戟猛典韦卫主亡身

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大侠,大多孤苦无依,受尽磨难,而后遇到异人,学得本领,在再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件兵器,这件兵器必是宝物,能切金断玉削铁如泥。大侠的身手再加上这件兵器,可谓真正的无敌于天下。如果没有了这件兵器,那么大侠的身手可能就逊色了许多。然而这是武侠小说里面虚构的成分。

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十五万讨伐张绣,到了育水下寨。张绣身边有一个很出名的谋士叫贾诩,贾诩对张绣说:“曹操兵多将勇,势力强大,难以抵挡,不如投降曹操。”张绣答应了,派贾诩前往曹操处致降书。曹操纳降,第二天曹兵进入宛城屯扎,剩下的在城外安营下寨。张绣每天设宴款待曹操。

一天,曹操酒醉后问身边的人:“这城中有妓女吗?”曹操的侄子曹安民知道曹操的意思,便偷偷地对曹操说:“张绣的婶娘邹氏很漂亮。”曹操马上命人带来,一看果然十分漂亮。问她姓什么,妇人回答:“妾乃张济之妻邹氏。”这夜,邹氏与曹操共宿帐中。事后,邹氏跟曹操说:“久住城里,张绣必起疑心,外人也会议论。”曹操说:“无妨,明日同夫人到寨中住。”第二天,曹操带着邹氏搬到城外安歇,命典韦在中军帐外守卫。任何人不许入内。这样,曹操终日与邹氏在帐中饮酒取乐,不想回师许都。

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让张绣的家人知道了,便秘密地向张绣报告,张绣大怒:“曹操老贼太欺辱我了!”便请贾诩商议,贾诩说:“这件事不能说出去。明日等曹操出帐议事时,须如此如此。”

第二天,张绣向曹操请示:“最近投降的兵士,逃跑的越来越多,请求把他们转到中军。”曹操同意了。张绣转移了他的军队,分为四寨,伺机举事。但是,畏惧典韦勇猛,还是难以下手。张绣便与偏将胡车儿商议。胡车儿也是位能背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的能人。他向张绣建议说:“典韦最让人可怕的,是他那双铁戟。主公明日可请他来吃酒,将他灌醉。那时我便混入他的军中,偷偷盗出他的铁戟,这人就容易对付了。”张绣大喜,预先准备弓箭、甲兵,通知各寨。到了预定时间,派人请典韦到寨中饮宴,并殷勤劝酒,直至很晚才散掉酒席。这天夜里曹操在帐中与邹氏饮酒,快到二更天,忽听帐外人喊马嘶,报告说草车起火。曹操说:“草车失火,不得惊扰乱动。”转眼间,四下里起火,曹操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忙唤典韦。典韦吃酒过多睡得正香,睡梦中听到喊杀之声,便跳将起来,却找不到双戟。这时敌军已到辕门,典韦急忙抽出步兵的腰刀。但见无数兵马,各挺兵刃,杀进寨中。典韦奋力向前,砍死数十人。怎奈人单势孤,典韦身无片甲,中了数十枪,还死战不退。典韦的刀砍得卷刃不能用了,便把刀扔掉,双手提了两具尸体迎敌,击死八九人。众人不敢接近,只是远远地射箭,箭如骤雨。典韦仍死守寨门,无柰典韦背上又中一枪,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仍没有人敢跃门而入。

曹操见典韦挡住寨门,从寨后上马逃走,这会儿身边只有曹安民相随。曹操右臂中了一箭,马也中了三箭。多亏是大宛良马,熬得住痛,刚到育水河边,追兵赶来,曹安民被砍为肉泥。曹操急忙催马过河。刚上岸,敌兵一箭射中马眼,马扑倒在地。曹操的长子曹昂赶上,急忙把马让给曹操,曹操上马急奔,曹昂被乱箭射死。曹操在路上遇到众将,方才心安。

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朝

诸葛亮统兵伐魏,天水城下中了姜维之计,连诸葛亮本人也险些遭擒。诸葛亮向人询问姜维底细,有南安人告诉他:姜维字伯约,冀城人,只有老母在堂,侍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这里的人都很尊敬他。诸葛亮觉得姜维是个人物,决计收服他。诸葛亮打听到姜维的母亲在冀城,天水的粮草在上圭,便有了收服姜维的计策。

诸葛亮命赵云引一军去攻上圭,派魏延引一军去攻冀城,并嘱咐魏延:如姜维来救,一定放姜维入城,然后围住冀城,诸葛亮率军在天水外三十里下寨。早有人报入天水郡,说蜀兵分为三路进攻:一军困守天水,一军取上圭,一军取冀城。姜维闻听向马遵请求:“我家老母现在冀城,如冀城有失,恐家母有危险。请太守派我率领一军去救冀城,兼保老母。”马遵应允,派姜维率三千人去保冀城,梁虔率三千人去保上圭。

姜维领兵来到冀城,被魏延截住去路,二人厮杀一番,魏延按诸葛亮吩咐诈败而走。姜维入城闭门,拜见老母,并不出战。赵云也把梁虔放入上圭城。诸葛亮派人去南安郡将魏国驸马夏侯檩提来(诸葛亮攻打南安郡时将夏侯檩俘虏)。诸葛亮问:“你怕死吗?”夏侯檩连忙叩头乞命。诸葛亮说:“现今姜维守护冀城,派人下书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归降。我今饶你性命,你愿意招降姜维吗?”夏侯檩连忙答道:“情愿招降。”诸葛亮赐予夏侯檩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夏侯檩得脱出寨,不认识道路,只得寻路而走。正行走之间,碰见有人奔走。夏侯檩问此处通往何处,那些人答道:“我等是冀县百姓,如今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又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圭去了。”夏侯檩又问道:“现今天水城守将是谁?”这些人答道:“是马太守。”夏侯檩闻听,调转马头向天水而行。又见许多百姓携男抱女而来,与那几个百姓的说法一样。

夏侯檩来到天水城下叫门,城上人认得是夏侯檩,赶紧开门迎接。马遵向夏侯檩询问原因,夏侯檩细言姜维之事,又把途中百姓所言说了。马遵叹道:“不想姜维反投蜀汉去了!”正踌躇间,已是初更,蜀兵又来攻城。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挺枪勒马,大叫道:“请夏侯都督答话!”夏侯檩与马遵等皆到城上,见姜维耀武扬威大叫道:“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为何背弃前言?”夏侯檩道:“你食魏国的俸禄,为何投降蜀国?有什么前言?”姜维应道:“你写书教我降蜀,现在又何出此言?你要脱身,却把我陷了?我今降蜀,封为上将,哪有还魏的道理?”说罢,驱兵攻城,直到天明才退兵。原来这个攻城的并非姜维,是诸葛亮令形貌相似者假扮的,因为在夜间,又加之火光之中,所以马遵、夏侯檩等人没有辨出真伪。

诸葛亮派兵来攻冀城。城中粮少,姜维在城上,见蜀军大车小辆,搬运粮草,全都运入魏延寨中去了。姜维引三千兵出城,前来劫粮。蜀兵尽弃了粮车,寻路而走。姜维夺得粮车,正要入城,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一人是蜀将张翼。二人交锋,没战几个回合,王平又引一军杀到,两下夹攻。姜维抵敌不住,夺路归城,城上早插上蜀兵旗号,原来魏延偷袭了冀城。姜维一路厮杀奔天水城而来,又被张苞截杀了一阵,最后,姜维只剩下单枪匹马来到天水城下。城上守军见是姜维,忙报给太守马遵。马遵道:“这是姜维来赚城门。”令城上乱箭射下。姜维回顾蜀兵至近,于是又往上圭城奔去。城上梁虔见了姜维,大骂道:“反国之贼,也敢来赚我城池!我已经知道你投降了蜀国!”下令乱箭射下。姜维不能分说,仰天长叹,拨马望长安方向而走。还没走出几里路,见前面有一大片茂盛的树林,忽然喊声四起,数千蜀兵杀出,原来是关兴率军截住了姜维的去路。

姜维人困马乏,难以抵挡,勒马回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车上之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是诸葛亮。诸葛亮对姜维说:“伯约此时不降还待何时?”姜维寻思良久,前有诸葛亮,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诸葛亮慌忙下车相迎,拉着姜维的手说:“我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要传授平生所学,恨未得其人。今天遇见伯约,我愿足矣。”姜维连忙拜谢。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计名探源:

指桑骂槐,此计的寓意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运用了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代价就使鲁、宋两国臣服。

另外,作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指挥不灵,令出不行,士兵一盘散沙,怎能打仗?所以,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军纪严明,管理部队,刚柔相济,既关心和爱护士兵,又严加约束,决不能有令不从,有禁不止。所以,有时采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抓住个别坏典型,从严处理,就可以震慑全军将士。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了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禳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穰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地说什么亲戚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穰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负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不以为然。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切穰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敢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守将令。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叫穰苴放了庄贾。穰苴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使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宫,问道:“在军营乱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吕子明指桑骂槐杀同乡严肃军纪

三国演义中的文韬武略、斗智斗勇,最为盛名,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不下百余次,或烘托、或渲染、或描写跌宕起伏,但其间并不是纯粹的杀打攻伐,更间有智慧的较量。其中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就是非常精彩的一节。

刘备从东吴借了荆州赖着不还,周瑜、鲁肃作都督时就想取回荆州,但可惜的是二人皆英年早逝。后来吕蒙作了都督,和孙权、陆逊商议要取回荆州。吕蒙先用计使关羽撤走了荆州的精兵,然后亲自率兵来攻取荆州。

吴兵全着白衣,驾着快船向浔阳江日夜兼行,一直抵达北岸。江边是关羽修筑的烽火台,烽火台上的蜀军盘问时,吴兵回答说:“我们是商人,因为江中风大,想到这里避一避。”随即送一些财物送给守台的蜀军,蜀军很高兴,就相信了,允许他们停泊在江边。等到了深夜,藏在船中的吴兵一起杀出,将烽火台的军士全部制服,一声暗号,八十多条船的吴兵全都冲出,将紧要处的烽火台的军士都俘获押入船中,没有一个能逃脱。接着又长驱直入,直奔荆州,无人发觉。快到荆州时,吕蒙对俘获的蜀军,皆好言抚慰,各个重赏,让他们赚开城门,纵火为号。这些蜀军在城下叫门,守成军兵认得是自己人,便开了城门,众军士一声喊起,就在城门放火为号。吴兵一齐攻入,袭击了荆州。这就是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的过程。

进城后,吕蒙传下军令: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的,定按军法从事。荆州原任官吏仍各任旧职,关羽的家属另养在别的院中,不许闲杂人等骚扰。同时,马上派人禀报孙权。

一天,正下着大雨,吕蒙骑马带着几名亲兵查看四门,忽然看见一个士兵用百姓的箬笠盖铠甲。吕蒙喝令左右拿下审问,原来这个人还是吕蒙的老乡。吕蒙却说:“你我虽是同乡,但我有军纪在先,你已违反,应当按军法处之。”这个士兵哭着诉说:“我恐怕大雨淋湿官家的铠甲,所以才拿来遮盖,不是为自己的私事,希望将军念同乡的情分!”吕蒙又说:“我知道你是盖官家的铠甲,但终究是拿了老百姓的东西。”喝叱左右推出去斩了,并传首示众,然后收拾尸首,哭着把这个士兵埋葬了。从此三军震惊,军纪更加严肃了。

不是吕蒙不念乡情,而是吕蒙要杀一儆百,通过此事来严明军纪。

曹操杀一儆百

其实,最早法律上并没有所谓“腹非”的罪名。在三国演义中,人们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个能抛弃传统规范的限制,以异常的手段来应付乱局的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