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会算计,不仅要求算得到,而且要求算得精。“算得精”不是让你在做事过程中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也不是让你为了摘取成功桂冠而暗中“放箭”,而是做事时的一种睿智,一种做事的技巧。
1.做事会算计的人,最懂得自己的需要
做事会算计的人,总是懂得自己的需要。那些做事贪多,想一口吃个胖子的人,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做事会算计的人,总是把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而他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在做事的时候,也不会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会再去想它。
做事要会算计,就要懂得一定的做事技巧,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不是明智的选择,而且也是不切实际的。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能突破人生困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
想取得自我成功的人,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只能关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从事分外工作而分散了我们的精力。
如果大多数人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那么,他们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在对一百多位在其本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有人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和明确果断的优点。
做事不贪多,不仅会帮助你培养出能够迅速做出决定的习惯,还会帮助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项工作上,直到你完成了这项工作为止。
最成功的商人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为了成功的人。
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使自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李斯特在听过一次演说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最知名的律师之一。
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无比的乐趣。
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尽管她又聋、又哑、又瞎,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既定目标。
可以看出,所有成功者做事都不贪多,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
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人的“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为什么只有很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
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而且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热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
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位着名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杰出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1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个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1年、3年、5年甚至10年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设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准备将来退休养老之用;想想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唯有专注于这些想象,才有可能付出努力,美梦成真。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精疲力竭。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
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可以看出,专心的力量是多么神奇!记住:你要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然后再专注地去做。
2.做事精明靠算计,不可硬碰硬
曲则全,枉则直,做事会算计的人懂得拐个弯把事做好,绝不会直来直去,以硬碰硬,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汉武帝有个奶妈,他自小是由她带大的。历史上皇帝的奶妈经常出毛病,问题大得很,因为皇帝是她的干儿子,这奶妈的无形权势当然很高,因此,“尝于外犯事”,常常在外面做些犯法的事情。“帝欲申宪”,汉武帝也知道了,准备把她依法严办。皇帝真发脾气了,就是奶妈也无可奈何,只好求救于东方朔,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是有名的可以调皮耍赖的人。汉武帝与秦始皇不同,至少有两个人他很喜欢,一个是东方朔,他幽默、滑稽、爱说笑话,把汉武帝弄得啼笑皆非。但是汉武帝很喜欢他,因为他说的做的都很有道理。另一个是汲黯,讲真话,经常顶撞汉武帝,使汉武帝下不了台,但他人品道德好。由此看来,这位皇帝独对这两个人能够容纳重用,虽然官做得并不很大,但非常亲近,对他自己经常有中和的作用。所以,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说话很有分量。奶妈想了半天,不能不求人家。皇帝要依法办理,实在不能通融,只好来求他想办法。他听了奶妈的话后,说道:此非唇舌所争——奶妈,注意啊!这件事情,只凭嘴巴来讲,是没有用的。因此,他教导奶妈说:“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如果你要我真救你,而我又想帮得上忙的话,你必须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叫人把你拉下去的时候,你什么都不要说。皇帝要你滚你只好滚了,但你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再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说:“皇帝!我是你的奶妈,请原谅我吧!”否则,你的头将会落地。你什么都不要讲,喂皇帝吃奶的事更不要提。“或可万一冀耳!”——或者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可以保全你。
东方朔对奶妈如此这样吩咐了一遍,等到汉武帝叫来奶妈问:“你在外面做了这许多坏事,太可恶了!”叫左右拉下去法办。奶妈听了,就照着东方朔的吩咐,走一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鼻涕眼泪直流。东方朔站在旁边说:你这个老太婆神经嘛!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东方朔这么一讲,汉武帝听了很难过,心想自己自小在她的手中长大,现在要把她绑去砍头,或者坐牢,心里也着实难过,又听到东方朔这样一骂,便想算了,免了你这一次的罪吧!以后可不要再犯错了。“帝凄然,即赦免罪”。
像这一类的事,看起来,是历史上的一件小事,但由小可以见大。此所以东方朔的滑稽,不是乱来的。他是以滑稽的方式,运用了“曲则全”的方法,既救了汉武帝的奶妈的命,也免了汉武帝后来心生愧疚。
假如东方朔跑去跟汉武帝说:“皇帝!她好或不好,总是你的奶妈,免了她的罪吧!”那皇帝就更会火大了。也许说:奶妈又怎么样,奶妈就有三个头吗?而且关你什么事,你为什么替她说情?可能她的犯罪,都是你的坏主意吧!同时把你的讲话家伙也一齐砍下来,那就吃不消了。他这样一来,一方面替皇帝发了脾气,你老太婆神经病,如此一骂,皇帝难过了,也不需要再替她求情,皇帝自己后悔了,也不能怪东方朔,因为东方朔并没有请皇帝放她,是皇帝自己放了她,恩惠还是出在皇帝身上,这就是“曲则全”。
三国时代,刘备在四川当皇帝,碰上天旱——夏天长久不下雨,为了求雨,乃下令不准私人家里酿酒。因为酿酒,也会浪费米粮和水。命令下达,执行命令的官吏,在执法上就发生了偏差,有的在老百姓家中搜出做酒的器具来,也要处罚。老百姓没有酿酒,而且只搜出以前用过的一些做酒工具,怎么可算是犯法呢?但是执行的坏官吏,一得机会,便“乘时而驾”,花样百出,不但可以邀功求赏,而且可以借故向老百姓敲诈、勒索。报上去说:某人家中,搜到酿酒的工具,必须要加以处罚,轻则罚金,重则坐牢。虽然刘备的命令,并没有说搜到酿酒的工具要处罚,可是天高皇帝远,老百姓有苦无处诉,弄得民怨处处,可能会酝酿出乱子来。简雍是刘备的妻舅。有一天,简雍与刘备两郎舅一起出游,顺便视察,两人同坐在一辆车子上,正向前走,简雍一眼看到前面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在一起走路,机会来了,他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准备奸淫,应该把他俩捉起来,按奸淫罪法办。”刘备说:“你怎么知道他们两人欲行奸淫?又没有证据,怎可乱办呢。”简雍说:“他们两人身上,都有奸淫的工具啊!”刘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懂了,快把那些有酿酒器具的人放了吧。”
这些历史故事,可作做事要精明的参考,告诉人们做事情一定要会算计,否则事情肯定会搞砸。世间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即使家庭骨肉之间朋友之间办事,也一样要会一点儿算计。
3.做事要精明,但不是耍小聪明
做事会算计的人知道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做到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要貌似平常,让人家不眼红你,最终达到成大事之目的。最忌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必要或不必要,不管合适或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那样不仅不会帮助成大事,反而会成为招灾引祸的根源。
有大智若愚,同样也有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夸成功,反而会成就大事,这就是大智若愚。那些盲目自傲、不宽容、耍小聪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难成大事,这便是大愚若智。
在做事的过程中,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深藏于密;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于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是假聪明。
杨修是曹营的主簿,他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很有名的思维敏捷的官员和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也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个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惇也很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潼关,到兰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传入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琰。匈奴王惧曹操势力,送蔡琰还汉朝。曹操把蔡琰许配董祀为妻。曹操一日去访蔡琰,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有杨修说已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勿说破,让他再思解。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急智捷才远不及杨修。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敢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犯着了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
杨修终于结束了他聪明的一生。他的聪明,在大智者看来,其实只是小聪明,大愚蠢。大智者能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绝不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给他带来灾祸,他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处就是不知道耍小聪明一定会带来灾祸。这样的人算聪明吗?显然不算。多少年来,他被提拔得很慢,显然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这他没有意识到。曹操对他的厌恶、疑心越来越深,他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该聪明时他反倒糊涂起来了。如果他迎合曹操,不表现他的小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会成功的。人们也许会说,杨修的死,关键在于曹操的聪明和多疑,但是,换了谁,作为上级也不大愿意让部下全部知道他的心思,他的用意。显然,杨修最终非失败不可,这可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罗贯中说他“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也只是说对了一半。他的才太外露了,从谋略来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至少他不知道韬光养晦,不知道大智若愚,不知道保护自己,那么,除了灾祸降临,他还会有什么结果呢?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当然不会受到重用,才能太露也有“功高盖主”之嫌,所以,真正聪明的欲成大事的人会掌握“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啊!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的结论。他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就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