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妙用人际巧办事
2177300000014

第14章 活用其他关系有效办事(1)

邻里之间应当互相帮助

借邻里关系办事

邻里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平常除了在单位上班,其次就是在家里待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的话,我们平常与邻里来往的次数也就会多一些。邻里近在咫尺,婚丧嫁娶,大事小事,都离不开邻居的帮助。

如果处理好了邻里关系,他们就会给你更多的照顾和帮助,关键的时候还可能帮助你解决燃眉之急。如果处理不好邻里关系,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更加举步维艰。甚至有的情况下,邻居还会看你的笑话。所以,一定要处理好邻里关系,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那么,怎样使用邻里关系办事呢?

(1)有困难时,暗示邻居帮忙。

当自己出现困难时,你不妨向你的邻居求助。虽然邻里之间本来就应该互帮互助,但并非什么忙邻居都愿意帮助你。因此,有困难时,求得邻居的帮助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如果你需要邻居帮的忙有一定的难度,或者这可能涉及邻居的部分利益,那么你就不要直接告诉邻居你需要他帮忙,以免造成尴尬,影响邻里关系。当然,如果你的邻居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如果邻居是个有心计的人,他会考虑自己有没有必要帮这个忙。

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旁敲侧击地试探一下邻居的想法,我们可以在与邻居的闲聊之中告诉邻居,现在自己正处于困境之中,面对的这个困难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需要有人帮助。如果邻居有意无意回避这些话题,那么他十有八九是不可能帮助你了。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必再勉强,如果邻居从你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你的困难,并且意识到你需要他的帮助,但他并没有回避话题,这时你可以提出你的想法,并让他意识到你不会让他白白付出。这样的话,你的邻居多数情况下是会帮助你的。

有一个农村家庭原来还算比较富裕,但是有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而且两个孩子在读大学,一年仅学费支出就需要将近三万元,因此家里生活就变得紧张起来。这家女主人想向邻居家借些钱,但她并没有直接提借钱的事,只是在闲聊中告诉邻居自从孩子们都考上大学,日子就比较清苦,眼下春耕生产急需一些钱买种子和肥料。邻居家当然知道她所遇到的困难,也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虽然自己家也不是十分宽裕,但还是解囊相助。他们明白,邻居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一定不会忘记自己家的。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这位女主人就非常巧妙地试探着向邻居讲明了自己的难处,并以自己考上大学的孩子预示着她以后的光明前景,而邻居自然也心领神会,她的困难迎刃而解。

(2)与邻居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因为彼此为邻居,所以少不了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危墙改造,树木花草的种植,鸡鸭狗猫的圈养等等。虽然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离开了邻居们的帮助,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另外,这些小事不容忽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一些大问题。

有两家人是隔墙邻居。平时两家相处和睦,没有起过什么风波。突然有一天,一场大雨降临,两家共用的一堵墙被大雨冲塌了。本来公共墙倒塌,理应由双方共同协商重建,可是张家说墙是李家的,李家说墙是张家的,谁都不愿意出资建设。原来的两个院子成了一个大院子,这下子热闹了。张家喂鸡,李家的鸭子也会赶来凑热闹;李家喂狗,张家的猪也会蹿过来偷食。结果,鸡飞狗乱跳,乱了套。两家的牲畜发生了争执,两家的主人也不甘示弱。于是一场场口角大战开始上演,搞得周围其他的邻居也无法安宁。

再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如果小偷从中趁火打劫,那就更麻烦了。两家人似乎都想到了此类问题,在众人的劝说下两家人走到了同一张桌子前,开始坐下来协商解决方案。最终确定:无论墙原来属于谁家的,这次由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双方达成了协议后,半天工夫一堵新墙又建了起来。院子里安静了许多,双方也恢复了往日的和睦关系。

邻里之间有些事情是需要双方共同解决的,任何一方把问题推给另外一方的想法都是不可行的。

(3)找邻居解决家务事。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每个家庭中由于琐碎小事而引起家庭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矛盾的双方因为不够冷静,并不容易马上解决问题。这时候,你可以让你的邻居来帮忙。

事实证明,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双方的对立情绪是十分强烈的,而他们对于作为邻居的第三方的意见都比较容易接受,所以这种情况下,邻居的劝说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当你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妨让你的邻居来劝说一下对方。这有利于你们之间的关系和好如初。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老乡可以帮你什么忙

乡情也是办事的好途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千古绝唱,将一个远离家乡、怀念家乡的游子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一个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也许开头并不感到有什么难过,但时间一长,或者在外面遇到什么挫折,他就更会感到家乡的亲切与美好,从而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也许,这个时候,有一个老乡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就会倍感亲切,从而恢复信心或者快乐的心情。这说明老乡与老乡之间也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割不断的情结。

如此看来,使用乡情来办事,也是一种很好的办事途径。因为老乡与老乡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

张先生原是吉林人,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兵荒马乱,他跟着父母逃荒到了山东,后来在山东定居下来,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张先生一家人为了当地的建设,就没有再回到吉林。

改革开放以后,张先生以其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头脑,大胆投资办厂,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拼搏,厂子有很大的起色,现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而张先生的个人资产总额也在全国位于前列。

张先生虽已成家立业,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人民。随着年龄越来越老,他有了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但苦于产业的原因,他无法回去。

这时,张先生的家乡要创办特产加工厂,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可是当地政府多方筹措,才筹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思来想去,他们想到了远在山东的张先生,他们希望张先生能够援助他们,于是就派出王某去找张先生。

王某是当地政府对外联络办的,为人聪明,善于交际,而且很有想法。他了解了张先生的详细情况后,就判断张先生这时也很可能有回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他决定不要任何人陪同,也不准备任何礼品,独自一人前往山东。临走时,还向领导打包票说一定能筹到款项。

当张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在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多年没有家乡的讯息,突然有人来了,他难免感到有些疑惑,但出于礼节,他还是同王某见了面。

王某一见张先生的神情,知道他仍没有消除疑惑。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向他讲述了家乡新中国成立前及三十几年来的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别是那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张先生十分感动,也将他的思绪带回了童年:那时的家乡、邻里的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很显然,张先生记忆深处中的那块思乡领地已被王某揭起了盖头,蕴藏在张先生心中那份几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像一坛陈年老酒一样迅速扩展开来,而且令人沉醉不已。

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王某只字未提借钱一事,只是如放电影一般与张先生回忆了家乡的变迁,那一幅幅景象令张先生的思绪流连忘返。最后,张先生不但主动提出要为家乡捐款,而且还提出了与家乡合资办厂的要求。这时王某才拿出了当地政府的介绍信,张先生看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对王某来讲,是在为自己的家乡办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在为自己办事。无论在为谁办事,他都没有脱离开老乡这层关系。而且他紧紧围绕张先生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达了办事的目的,完成了领导交给他的任务。

使用辈分关系求老乡办事

中国自古以来,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同姓或联姻的家庭同住在一处,比如什么王家村、李家庄,说的就是同一村中大家既是邻居,又是亲戚,对外则又都是老乡,彼此血缘承自一脉,大家都是一家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区别于传统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越来越不安分于那种传统的封建式大家庭,他们需要与不同姓或不同乡的人进行交流,需要获得更多的讯息,需要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就这样,很多人就在异乡停留下来,定居繁衍,时间久了,同在异乡的人便根据地域自然形成一种关系,那就是老乡关系,但这种关系,深挖起来,其中还有一层也许近也许远的血缘关系。既然是有血缘关系的老乡,那就更是一家人了,不但亲上加亲,而且都认同一个祖宗,有事求你帮忙自然是分内事儿。既然有血缘关系,当然人们相互之间还可以论清自己的辈分。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这辈分的作用还是很管用的。在中国的乡土观念中,无论年龄大小,只要辈分高的那就是叔,那就是爷。而叔或爷求你办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你不想办,那你也得客客气气地说话。

清朝末期有一位秀才姓宋,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最后只得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当了私塾先生。

宋某虽说没有金榜题名,但却博学多才,对自己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生一些“格物致知”之学。虽说山村偏僻,但在那时,西学知识也传了进来,宋某非常欣赏这些知识,经常把它教给自己的学生。

有一次,为了给学生建一间动植物标本保存室,他想方设法地去筹钱,村里借了,去邻村,邻村借了就到乡里……最后还是没有筹够。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了城里,希望找几个老乡想想办法。

当听说有一个老乡现已家财万贯时,他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地前去借钱,不料这位老乡吝啬异常,不但一个子儿也没有给,而且还把他赶了出来。

宋某本是清高之人,现在受到这种屈辱,怎能让他咽得下这口气。不过,冷静之后,他认为筹不到钱,对孩子们的教育来讲就是一笔大损失,而这个老乡似乎又是最后的救命稻草。跟他关系搞好了,以后的教育经费就好办了,最后他想出了一条妙计。

那时的亲属辈分非常严格。爷就是爷,叔就是叔,就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只要辈分比你大,你就得管他叫叔或者叫爷。宋某找来族谱,经过认真查找,他发现自己比这位老乡高了一辈,按道理讲,这位老乡应叫宋某叔,尽管他比宋某大了将近三十岁。

最后,在族谱的面前,这位老乡再也不敢嚣张了,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他只有遵循那几千年来的礼节,而宋某这时说话似乎有了分量,最后轻松借到了所需的经费。

宋某巧妙地使用辈分关系,最终筹到了所需的款项。从根本来说,就是他找到了与这位老乡的裙带关系,续上了辈分关系,在两重力量的压迫下,那位吝啬的老乡也不得不忍痛解囊。

这样看来,无论近亲远亲,只要是“亲”,就可在老乡关系上再加一层关系,那就是辈分,有了辈分的保护求人办事就有了更大的底气。当然,现代社会辈分关系似乎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了,而它所产生的效用似乎也不比从前了。无论如何,求老乡办事前,能够续上一层辈分关系似乎要好办得多。

让同事愉快地帮助你

怎样找同事办事

同事似乎在我们关系网络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一生要做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件大事,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学习和工作。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朋友,在学习中我们离不开同学,在工作中我们离不开同事。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认为同事之间只存在猜疑和忌妒,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现代社会要求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同舟共济。平常除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最长,那就是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最多。如果在办事时,忽视了同事关系,那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那么,我们该怎样使用好同事关系办事呢?

第一,找同事办事要有诚意。

同事之间一般都比较了解,所以求同事办事时不要藏藏掖掖,把什么都搞得神神秘秘。如果你不把事情说明白,容易使同事产生你不信任他的感觉。因此,找同事办事就要先说明究竟要办什么事,坦言自己为什么办不了,为什么要找他帮忙。只要你诚心诚意请求同事帮忙,他们一般是不会回绝你的。

另外,同事不同于朋友,一般都没有太深的交情。因此,请同事帮忙说话一定要客气,而且要以征询的口气与同事商量探讨,同事如果觉得事情好办,自然会自告奋勇地去办。人都有自知之明,你尊重他,他也不会不给你面子。当然,同事帮你办完事后,你一定不要忘了感谢人家。或者说些感激的话,或者请同事一块儿吃顿饭,或者请他们一块儿去游玩。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你们之间的互帮互助来感谢他们。

第二,找同事办事要有的放矢。

找同事办事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也就是说你在请同事帮忙之前,自己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有把握同事能否办好这件事,就盲目地交给他去办,万一事情办砸了,不仅浪费了同事的精力,而且也耽误了你自己的时间,最后还有可能伤害双方的感情。

所以在请同事办事之前,你一定要对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并且要把你所要办的事情交代清楚,必要的情况下,你还可以为同事提供参考方案,让他照章行事,这样才能保证办事的效率。

第三,有些事不能找同事办。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同事去办。同事办不到的事情自不必说,自己能办到的事情,最好不要交给同事去办,这样会让人感到你不把他们当回事儿。得罪人的事,不要找同事去办,这样会引起同事的反感。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也不要找同事去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你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办,你在一旁拿薪水,你觉得合理吗?另外,请客送礼的事情也不要交给同事去办,即使是正常的礼节,最好也要由自己亲自去办。因为这种行为与个人身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同事互帮互助

前面提到了,我们与同事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同行是冤家”这种说法在同事之间也是不适用的。在现代社会,同事之间虽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更多地需要双方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同事之间在工作性质方面有趋同性,相互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借鉴。另外,同事之间的工作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或者协调性,因此需要双方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任务。如果任何一方不认真配合,就可能导致整个工作任务的失败。这样的话,双方都会因此而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