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2200900000015

第15章 诚实守信,做人不倒的招牌(1)

要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与其以力做事,不如用诚做事;与其用力服人,不如以诚感人。只有讲信用,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在为人处事上要坚持诚实守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声誉,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真正的成就自己。

1、以真诚待人,用热忱做事

什么是“真”?就是不做假、不欺人,做人讲究人品之真,做事之真。只有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才会敞开心扉给人看,使人们了解他、接纳他、帮助他、支持他。

真诚的人到哪里都受人欢迎,人们也愿意和一个真诚热情的人交往。

完善的人格魅力,其基本点就是真诚,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亦是赢得朋友的必要前提。待人心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一般来说,人们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点真诚,少一些戒备。也没必要对那些完全值得信赖的朋友真真假假,闪烁其词,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这样许多人就争着和你交往。”

以诚待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大门,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肯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除猜疑、戒备,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其实,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封锁的一面和开放的一面,人们往往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有选择性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

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在每个人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防备猜疑被诚信取代,就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这里有关于达尔文的一个故事。英国一个作家为了编写一本书,采访了达尔文。达尔文的坦率是尽人皆知的,为此,这个作家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主要的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理解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他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达尔文又答:“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听过这些话的人无不为达尔文的真诚与坦率而鼓掌。应该说,达尔文这样蜚声世界的大科学家,回答作家提出的问题,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甚至为自己的声望再添几圈光环,有谁会产生异议呢?但达尔文不是这样。实话实说,甚至把自己的缺点毫不掩饰地袒露在人们面前,我们敬仰这样的品格,也只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换来真挚的信赖和尊敬。

《晏子春秋·内篇》中就有“信于朋友”的话,把“信”看成是朋友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封建社会被视为五常之一的“信”是人的一种美德。过去小孩子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就有专门讲交友的章节,并有种种概括:“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刎颈之交相如与廉颇,总角之好孙策与周瑜”,这里所指的都是来源于真诚待人的深厚友情。

我们要懂得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异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真诚待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真诚在友谊宫殿中的光泽不仅未因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而减弱,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增添了光彩。

如果为人处世离开了真诚,则无所谓友谊可言,一个真诚之人的心声,才能唤起一大群真诚之人的共鸣。“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的生活中应充满真诚。养成真诚待人的心态,也只有这样,每个人的心灵才会美好而快乐,才会安全地生活每一天,才会在事业上获得更多的帮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心诚意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无法用科学方法去加以分析的,只能说“真心诚意”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自然涌现,所以能直接感动对方,和对方内心的真实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而且超越了现实利益的层次。

用“真心诚意”做事,就容易获得别人的合作,甚至为你吃亏也不在乎;用“真心诚意”做人,则容易获得别人的接纳。不过,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心诚意”?

既然是真心诚意的,就要不怕困难,锲而不舍,敢于付出,用诚实谦和的态度去做事,去感动他人。

锲而不舍:就是不计时间,不计次数地持续下去,因为时间也是一种“支出”,如果不是真心诚意,早就放弃了。

不惜工本:人都怕花无谓的钱。如果不是真心诚意,敢花这种钱吗?这么说,穷困的人就没希望表现出他的“真心诚意”了?那也不然,他们大可坦白说明自己的情况,对方会针对他们的状况另行考虑,“诚于中,形于外”,对方是会感受到的。

要做到对人真心诚意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对人感兴趣并真挚关切。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句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这句话说得很好,想要成就自己的人要记住这条原则,在今后的事业、生活中,养成真诚的习惯,做一个真诚帮助他人的人。

2、一诺千金,说一不二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越容易轻而易举地打开局面,同时也能更好地驾驭众人。所以,你必须重视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好人缘总是眷顾那些说话算数的人。

一诺千金,说一不二,做事就该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对你的信赖,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别人的异议,让他们看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而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起来也就顺利多了。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切莫这样,因为这样做没有办法取信于人,更无法管理威慑他人。

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尽快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巧设计谋树立“守信誉”的形象。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因为他知道,如果得不到国人的信任,新法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在鸣金开路声引导下,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好奇的人便凑过来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人们都弄不清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10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的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10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人们就这样围观议论着,还是没有人肯上前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很快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杆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有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以的。”

中年男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男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商鞅笑着对中年男子说:“是条汉子!”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在秦国推行开来,新法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变化,使得秦国更加强大了。

《周易》中说:“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由此可知“信”,在我国源远流长可以追朔至殷商时代。孔子曾就此问题问过他的学生子贡:“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哪个更重要。”子贡想了想,却反问孔子,去二留一怎么办。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去食,唯民信不可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足。”治理国家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这样。明白了“信”的巨大作用,我们更应该一诺千金,说一不二。

要想成就自己,必须养成一诺千金,说一不二的好习惯,否则,会失信于人,失去做人的品质,无形之中也会让自己丧失很多机会,对自己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3、重情守信,赢得人心

诚信是一种资源,我们都应视诚信为立身之本,诚信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重情守信之人才是大丈夫,才能赢得人心。

一个人立身处世,信用很重要,这是人的名誉之本。对于商人来说,信用的有无,更是决定生意成败的生死线。但信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便可树立。

人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其实说的就是人的信用。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现在的生意场上,公司、企业做广告、做宣传,树立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就是想提高公司、企业的信用度。信用度提高了,人们才会相信你、愿意和你打交道,最终才有可能谈成生意。否则名声不好,一听到名字就皱眉直接走掉了,哪里还有生意可谈?不过人也好,公司企业也好,信用的取得最终靠行动,不是靠说几句漂亮的话、几句响亮的广告词,几次优惠大酬宾便可做到。

刘先生是香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曾经因为很好的社交形象树立起了自己的信誉,不到半年的时候就由一个普通的编辑一跃成为一家刊物的主编。最初,刘先生在实行计划时,先向一家银行借了一笔他并不急需的钱,他借钱之后并没有使用,而是放在了抽屉搁置起来,当还款日期一到,就马上把它还给了银行。这样如此几次之后,他得到了这家银行的信任,逐渐的,银行借给他的钱数额也大了起来。为什么银行会相信他呢,就是看他之前的还款记录,因为表现很好,银行对他的评价是信誉度高,所以才允许把大额贷款给他。

刘先生萌生了自己办杂志的想法,不过他估计办个杂志至少需要3万美元,可是自己手头上总共才有1.6万美元。他想到了那家银行,找每次给他办理贷款手续的那个职员,刘先生将计划原原本本的告诉他以后,他表示愿意借给刘先生1.4万美元。不过还得和银行的经理商量一下。银行经理详细看过刘先生的贷款纪录后,同意贷款给他,并且说:“虽然对刘先生不是很熟悉,但注意到几年来刘先生一直向我们借款,最主要的是每次都能按时还清,这样的客户我们信任。”刘先生则是这样光明正大的使用心计获得别人的信赖的。

其实,要想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品牌,不论采取哪种方法,笃诚守信还有勤劳都是最根本的要诀。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他人一次,那么下次就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有生意上的往来了,他人宁可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的麻烦来。

任何事业要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以一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的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向高远、决心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事业如此,治理国家也是这样。

司马光曾经说过:“信义,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不善于称王称霸,治国持家的人正好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于连自己的兄弟父子也要欺骗。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司马氏之言,确有一番道理可寻。

重情守信之人,别人就愿意与他合作。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早逝。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但这个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自己,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后来这孩子竟然历20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儿带息,分文不少地全还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这孩子不但赢得了别人的合作,也博得了他人的尊敬。与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大原则。守信,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因之会使人愿意公平地与你合作。和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虑到失信的危险,人们通常会把合作的费用提高,以防万一。比如你是一个信用度不是特别高的人,那你要拉别人的货物,一般是要先付款,但是如果别人知道你很讲信用,或者另一个商界同行出面说你非常可信,那么打交道的对方就可能很放心地你把货先拉走;卖完货后再付款。一个要占大量资金,另一个几乎等于空手赚钱,这中间的出人,就是信用的价值。

人际交往中诚信的建立非常重要,首先示人以诚,各种策略才能有效实行;若失信于人,任你再高明的计谋也无法实现,任何事业也很难做成。”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行则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起自己威信的方法。

4、真诚对人,酌情对事

虽然真诚可以促进双方感情,提高人气指数,但是真诚待人,并不是不分场合、时机、对象盲目地对人真诚。值得真诚相待的人,绝对不能轻率应付;不该付出真诚的人,就要酌情对待,以免被他人利用。

不管在哪一行业,身为老板都喜欢真诚老实的员工,重要的任务也愿意交给这样的人去处理。这样的人不仅在职场畅通无阻,在生意场、社交场等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真诚的人在哪里都受欢迎。真诚是一种美德,诚实待人可获得好人缘,提高自己的人气;真诚是一种胸怀,利益面前说出问题真实一面;真诚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错误。真诚的人容易受到机会的青睐,然而创造机会的人正是你身边受过你真诚相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