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220800000075

第75章 英雄壮士的交响曲

第七十四章一部英雄壮士的交响曲:《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凝结了作者20年心血:10年构思,10年写作。该书卷首的

题词是:“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胜的自由灵魂。”自序中又重申:“在此大难未已

的混乱时代,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

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了平民出身的德国天

才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成名的一生。他一生追求真善美,反抗腐朽没落的艺术,不

断与庸俗的社会环境冲突。作者通过他的个人奋斗,歌颂了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

,展现了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社会生活画卷,是理想

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作品,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宏篇巨作英雄壮歌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从1898年起,罗兰开始写作。他一生的著作有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时事评论、艺术研究

著作和政论等。

20世纪初,罗兰写作了历史上三大艺术家的“英雄传记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与此同时

他创作了标志着他的艺术和思想发展里程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03

~1912),一举成名。小说与英雄传记的主题思想有密切联系。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的成名作和前期小说代表作。罗兰以每年一卷的速度,完成了

对克利斯朵夫这个贝多芬式“英雄”一生的描写。这部巨著长达一百几十万字,共10卷,描

写了平民出身的天才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成名的一生。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全书的

中心形象。

这部长篇小说反映的是1871年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的社会生活,并且有力地概括了

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东岸一个小城市的穷苦音乐师家庭,有着卓越的音乐天

才。他为人正直,性格倔强,憎恶当时的社会环境,蔑视豪门,反抗贵族,不满市侩,因而

受到上层人士的排斥,甚至连生活也被逼到绝境。一次,他偶见一伙大兵在侮辱农民,当即

拔拳相助,不意酿成人命,不得不连夜逃离祖国,来到法国。

克利斯朵夫原先以为,法国是真正文明的中心,可以发展他的个性和天才,完成艺术创作事

业,但是没想到巴黎文坛同样腐败和堕落。他不甘沉沦世俗,随波逐流,傲然地孤军奋斗,

结果却四处碰壁,其音乐作品被大喝倒彩。这时候,他与年青的法国文学家奥里维相识,并

结为密友。在后者的指引下,克利斯朵夫开始接触下层市民,称他们为“真正的法国人”和

“自由的灵魂”。但终因孤芳自赏,轻视群众而脱离人民,回避社会风暴,不得不仍在音乐

艺术里求得个人精神的解脱。最后,他功成名就,在回忆往事中孤独地与世长辞了。

约翰?克利斯朵夫聪明、敏感,很小就感受到社会的不平。6岁时,因受富家少爷的欺凌而

第一次意识到了社会压迫的存在,并产生了反抗意识。他觉得自己心中有一股怒潮在汹涌骚

动。他要生存,要主持正义、惩罚恶人、翦除强暴的欲望如醉如狂。他觉得,只有音乐在沉

闷、黑暗的人生中给他带来光明。音乐使他陶醉,他的心潮随着音乐发出的欢乐的巨流起伏

。他刻苦练琴,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音乐神童。他11岁开始在宫廷当乐师,14岁就挑起了全

家生活的重担,成了一家之主。他渴望胜利,渴望真实地表现自己,把生命的扁舟直放出去

,梦想有一天能做个生命的太阳。在经历了少年友谊的被破坏、失恋的痛苦和悲伤之后,在

舅舅的帮助下,他认识到,英雄就是竭尽全能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的人。

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上,作者将小说题命为“自由灵魂”,指的就是一切追求真

善美的文明战士。罗兰在卷七初版序中说,他写此书,是“要反抗一种不健全的文明”,因

此,他认为自己写的不是纯粹的小说,而是“创造了一个人。一个人的生命决不能受一种文

学形式的限制。它有它本身的规则”。这是作者改革小说的主张,他追求作品更高的审美层

次,从中找出隐含的哲理性。《约翰?克利斯朵夫》是这种独特风格的成功尝试。

在资产阶级文学正面形象的画廊里,有不少个人反抗的英雄,但他们都有这样那样的私欲、

野心和杂质,而像克利斯朵夫这样一尘不染,无私无畏,具有强烈使命感,“爱真理甚于爱

己”,一生追求真善美的个人反抗英雄并不多见。如果说,哈姆莱特是欧洲文学史上近代资

产阶级第一个文明形象,那么可以说,克利斯朵夫是近代资产阶级最后一个文明形象。罗兰

在卷十初版序中写道“我写下了快要消灭一代的悲剧。我毫无隐蔽地暴露了它的缺陷与德性

、它的沉重悲哀、它的混混沌沌的骄傲、它的英勇的努力,和为了重新缔造一个世界、一种

美学、一种信仰、一个新的人类而感到的沮丧。——这便是我们过去的历史。”作者在这里

谈到的就是近代资产阶级末代英雄的文明性。也正是这种“文明性”,使这部巨著自诞生的

大半个世纪以来,能超越时空,吸引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一代又一代读者。《约翰?克利斯朵

夫》的这种“文明性”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象征意蕴。

人类的精神文明史,是进步文化不断战胜野蛮落后、愚昧保守、腐朽没落的历史。克利斯朵

夫出生在被称为音乐之邦的德国,这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故乡。克利斯朵夫

从小受着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熏陶,听母亲哼民谣,是他“最甜美的幸福”。想着舅舅教

育他要重视民间音乐的真情实感,他“从此写音乐地时候总忘不了舅舅”。德国音乐始祖许

茨促使他增加奋斗的勇气。他常演奏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作品,从中接近那些“伟大的心灵”

。他喜欢歌曲大王舒伯特“纯洁的音乐”。贝多芬则是他终身崇拜的英雄,他立志要像贝多

芬那样,“坚强而能受苦”,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最高尚最完善的东西”。同时,他接受

西方文明传统的影响,领会荷马史诗那些古老灵魂,喜欢阿喀琉斯式的英雄。他读莫里哀、

拉辛、拉封丹、卢梭、伏尔泰、雨果、歌德、席勒等资产阶级思想家、文学家的著作。在他

心目中,莎士比亚和贝多芬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的灵泉,他尤其喜欢《哈姆莱特

,拿“这面神奇的镜子把自己的本相再照一遍”,惊叹剧中的生命力多么强烈。克利斯朵夫

从这些进步文化中,接受人文主义、民主主义和启蒙思想,形成文明形象所特具的真诚、坦

白、自尊、无畏、积极斗争、努力奋斗的性格特征。

罗兰指出,“真诚是跟聪明与美貌一样少有的天赋”,它是文明的最基本素质;惟有真诚的

人,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和高贵的灵魂,才能创造出具有真正文明的艺术美。真诚是克利斯

朵夫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他憎恨虚伪,最不能原谅的缺点是不真诚,最不安的是自己替荒谬

的剧本配音乐,最气恼的是谎话,最大的誓愿是为真而写作,最无保留的是表露自己的真情

,最不满意的是不近人情的恭维。克利斯朵夫的真诚达到纯净的程度,显示出道德的美和文

明的力量。它使一切虚假丑恶的东西相形见绌,使一切善良的人们受到感染。

克利斯朵夫嫉恶如仇,追求至纯至善的真诚,源于文明形象必备的精神素质:强烈的自我意

识,敢于反抗的精神。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一个从不屈服于恶势力,也从不苟同于丑艺术

的人。他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尽管其“灵魂”是人道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尽

管其性格不可避免地带有矛盾的两重性,但是他为了追求真理而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勇气

,在当时号召人们用独立不羁的自由精神反抗腐朽的社会时,却起了巨大的作用。克利斯朵

夫不仅是作者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当时许多读者心目中的英雄,是他们“人生考

验中”的“良友和向导”。这部长篇小说共分十卷,于1904年起陆续发表,随着主人公坎坷

命运的发展,克利斯朵夫愈来愈激起读者的狂热共鸣。当1912年最后完成时,也就是约翰?

克利斯朵夫之死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时,许多读者都不禁为此放声大哭,他们实在不忍心“心

爱的朋友”离开他们而去。

“音乐”小说文化桥梁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之作,在世界

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欧罗巴的良心”,高尔

基称之为“法国的托尔斯泰”。

《约翰?克利斯朵夫》规模宏大,有出色的心理描写和自然景物描写,有饱含哲理和抒情

色彩的大量议论即政论因素等。这些描写和议论互为条件、彼此连结,同为展示作品的主人

公及书中其他形象和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大河般的结构形式,

以及作品独具特色的音乐性。

的确,《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巨著,浓烈的抒情、睿智的哲理、犀利的政

论以及深刻的心理独白,优美的景色描绘等纵横交织,构成了一部风格独特、魅力长存的“

音乐”小说。它是现代法国文学中划时代的作品,也是20世纪初期世界文学创作中最伟大的

收获之一。这部小说的中文全译本1946年于上海出版,受到我国读者,尤其是知识青年的热

烈欢迎,诚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这部杰作中所表达的疾恶如仇的社会正义感,以及向往文

明、向往正义的理想主义的激情和斗争精神,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曾在广大读者中起过积

极的作用,感动和鼓舞了无数要求进步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