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弯腰 懂得迂回
2210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他让彼得拣起来。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拣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3文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不行,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见了,赶紧拣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这是文学家歌德夫在他的叙事谣曲中讲的一个故事,明明是瑰丽的“宝石”,然而,许多人因弯腰累却视而不见,结果造成像这位彼得的下场。

不会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就一定是傻子!

弯腰确是有点累,但如果不弯腰,农民如何开镰收割?

还有个故事,更加意味深长:

印度的孟买佛学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建筑辉煌,历史悠久,培养出了许多著名学者。在孟买佛学院,有一个细节是别的佛学院所没有的。所有进入这里的人出来时都无一例外地承认,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孟买佛学院在大门的一侧又开了一个仅15米高40公分宽的小门,所有的人都能轻易进入,只要他弯腰。可是,所有刚进佛学院的人都感到纳闷,宏大的佛学院有巍峨的大门可以堂皇地进入,还开这个小门做什么?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虽说短暂,但也是个漫长的旅程。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坎坷不平,时而登上峰之巅,时而跌入谷之底,也许有时还要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像一座座山压在背上,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从小我们就被教育着要“站直了,别趴下”,“要顶天立地”。而孟买佛学院却启发每一个进出的人,要学会弯腰。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在困难面前,我们有时的确需要弯一下腰。也许就弯这一下,困难就会从身上“滑”过去,即使不会“滑”过,也会让我们积蓄再度登上征程的力量。有时生活只留给我们一扇这样的小门,这时候就得学会弯腰,低头钻过去。

况且弯腰也只是暂时的,过了这扇“小门”,就可昂首阔步,挺直了腰板向前走上光明大道,走向成功。

学会弯腰,不但不是消极,相反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当初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大业,是因为他真正学会了弯腰,领悟了这弯腰之间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所以最终能挺起腰杆回去感谢那位让他弯腰的屠夫。

在一些人看来学会弯腰并不容易。因为人们不愿明白,有的时候只有做到暂时的“屈”,才能有以后的“伸”,否则就会像台风中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或被拦腰折断。

弯曲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它并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坚定、更挺直地站立。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弯腰是为了一种迂回的前进,弯腰是解决问题、减轻压力的另一种有效办法,也是人生的一门艺术。学会弯腰,也就学会了用美的感觉面对人生的苦难。学会弯曲;也就学会了用更高的智慧去看人世的沧桑与荣辱。

当然,会弯腰还要会前进。夏衍在一篇随笔《乐水》中,以水的品质形象化地涵盖了他所理解、推崇且身体力行的“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即“质要硬,形要软”,这一“硬”一“软”既蕴含深刻的哲理,又流溢智性——水的“质硬”表现为一种不怕任何阻碍的贯彻力与意志力,一种非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水的“形软”则表现为一种懂得迂回的策略性,一种婉转避让的柔韧性。

因此,弯腰绝不是逢迎、不坚持原则,更非夜郎自大、目中无人的张扬,它是一种自知之明的表现,是谦虚谨慎、迂回发展的人生态度与智识。

弯腰,是一种处世哲学;挺直腰杆,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迂回,是一种做事方法;勇往直前,也是一种做事方法。

愿你洞悉人生,以更健康、积极、全面的智识与心态面对困境与坦途、悲伤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