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弯腰 懂得迂回
2210200000017

第17章 弯下腰来做(2)

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坚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投桓公之所好,以取悦于他。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奸诈,精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他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不久,两人遂成莫逆之交。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但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总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以博得桓公的赏识。思来想去,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乳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虽然感到恶心,但又觉得:易牙杀子是为了自己,可见他爱我胜于爱他的亲骨肉啊。桓公觉得推荐易牙的竖刁确有识人之才。此后,桓公不仅宠信易牙,对竖刁也更是恩宠有加了。

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开方本来是卫国的公子,自愿到齐桓公手下为臣,甚至15年都没回家看望父母。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额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就是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在齐桓公晚年时,这三人成了齐桓公最宠爱的心腹。

对于易牙等人的行为,管仲虽然很反感,并且多次对齐桓公说:“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子?谁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谁不想念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像杀子、自阉、背弃父母这样的事情,他们都能狠心干得出来,还有其它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这种人是靠不住的。”但在三人非同寻常的“舍”之下,齐桓公对管仲的话不以为然,他对管仲说:“为了讨我的喜欢,人家连儿子都肯杀给我吃,还有什么不好的呢?”,“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无独有偶,北齐天统四年,太上皇高湛驾崩,时年32岁。在他弥留之际,“谓士开有伊、霍之才,犹殷勤属以后事”,临崩握着和士开之手说:“勿舍我也!”言后握着和士开的手而死去。

武成帝退位及死去,和士开的权势不但未受到丝毫削弱,反而更为加强。一次,士开患病,一个名叫邹和泰的人前往探疾问候,正值医生为和士开诊病。医生对和士开说:“大王伤害极重,应服黄龙汤。”所谓“黄龙汤”,按陶弘景之说,乃“内粪包中,久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治湿病,垂死者皆差”。对于用惯了美味佳肴的和士开,喝这种闻而作呕的粪汁,自然“有难色”。那个探病的人见此情形则说道:“此物最易服,大人不需疑,请为王尝之。”居然“一举而尽”。和士开感其意,为之强服,遂得愈。这个邹和泰自然从和士开那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我们在做事时,固然不能这么极端,但是也一定要能把握住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有舍方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生活中,放弃一些东西时,不要觉得痛惜,因为这是做事成功的必然结果。

6.欲显先隐更具威力

有些时候,做事有意谦让、弯腰示弱,往往更能取得成效,原因就在于人们看待事情的普遍心理。将真实的意见隐瞒,显露人们所期望的做事方式,是做事的有效方式之一。

西汉末年的王莽立女为后,就是经过了一番欲显先隐的精心策划。

在西汉末年平帝当政时,王莽已掌握大权,并有篡位之图。当时汉平帝的老婆有十几位,还没有立皇后。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儿配给平帝当上皇后,以稳固自己的权势。

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是操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了。”太后哪有不允之理。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报到朝廷,王莽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报上来的女孩,有许多人比自己的女儿强,不耍花招,女儿未必能入选。于是他又去见太后,故作谦逊地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也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我的女儿入选吧?”太后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诚”,马上下诏:“安汉公(王莽的爵号)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儿,不用入选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让,把自己的女儿撤回来就行了,但经他的鼓动,有太后的令旨,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儿,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选王莽之女为皇后。朝中大臣也给说情,他们说:“安汉公德高望重,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的女儿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从天意吗?我们希望把安汉公之女立为皇后!”于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劝阻,结果是越劝阻说情的人越多。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王莽的女儿入选。

王莽抓住这个时机又假惺惺地说:“应该从所有被征招来的女子中,挑选最适合的人立为皇后。”朝中大臣们力争说:“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是人心所向。请不要再选别的女子干扰立后这件大事。”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已成定局,才没有表示推辞。不久,王莽的女儿就当上了皇后。

所以说,有些时候,做事要反着来,迂回前进,欲擒故纵,这样反而更易成功。

7.弯腰也有学问

“借壳”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运用“借壳”来达成做事的目的。而“借壳”则要求你要学会弯腰,只有弯腰才能就着豆大的灯火迎接黎明的到来。

在漆黑而又没有照明设备的夜里,我们很难把事做好,这时就需要掌握“借壳”的艺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看不见东西被摔倒。斯大林时代的华西里也夫斯基将军,便是这样的一位高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由于受反常的“自我尊严”的驱使,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别人比他高明。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赶出大本营。不久,基辅城果然遭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经是马后炮了。但是,一度当了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华西里也夫斯基,却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作战计划,从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每当斯大林与华西里也夫斯基谈天说地似的“闲聊”时,华西里也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可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后,往往使斯大林想起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陈述这个计划。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自然十分高兴。再看看华西里也夫斯基本人,也与大家一样显得惊异并且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也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毕竟还是华西里也夫斯基的计划。

华西里也夫斯基也会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但那方式方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三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声音含混,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使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思就行了。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必须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战。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里也夫斯基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淳,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他当然完全不像华西里也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里也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色了的,不过,这时谁也不再追究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来,华西里也夫斯基的意见也就因为已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斯大林的东西,而付诸实施。事后,曾有人嘲讽华西里也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不让斯大林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华西里也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对过分嘲讽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样聪明,一样正常,一样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我的意见也就会像你的意见一样,被丢到茅坑里去了。我只想我的进言被采纳,我只想前线将士少流血,我只想我军打胜仗,我以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重要得多。”

当华西里也夫斯基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时,人们这时才明白这位军事天才的苦衷和策略。这是他的“小阴谋”和在斯大林面前的弯腰,才使得前苏联红军得以用正确的方式击败了强大的德军,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