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章 乾隆安定边疆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无论文治还是武功,也都有一定的成绩。他的文治着
重表现为继续维持康熙以来形成的政治上比较清明、经济上比较繁荣的盛世景象,并将之发
扬光大,使之达到清朝的顶峰。但乾隆本人则更自鸣得意于自己的武功。他曾作诗自诩为“
十全大武扬”之人。所谓的十全武功是指他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平定大
金川叛乱,以及其他镇压劳动人民的起义和军事行动。剔除其反动的一面,我们认为乾隆为
当时国家的统一,边境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进剿漠西 起兵疆北
元朝被明太祖击败后,蒙古族便退到长城以北,继续他们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
久,蒙古分裂为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三支。漠南蒙古在清初已归附中央。漠北蒙
古和清朝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无法确定。而在这时,漠西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游牧到
天山以北一带,在封建主噶尔丹的领导下,势力迅速膨胀,直指天山南路,影响达到青海西
藏一带。这噶尔丹早有野心,不甘心受康熙帝的统治,妄图自立为汗,搞独立王国。恰在此
时,沙俄的侵略势力达到中国边疆,于是“北极熊”就与噶尔丹勾结起来,教唆噶尔丹去与
清朝打仗,以便两败俱伤之际,好乘机侵占中国的领土。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漠北蒙古为
名,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洞察了噶尔丹的阴谋,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噶尔丹逃到科布
多之后
,集合残部,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1696年,清军三路出击,在昭莫多再次大败噶尔丹
,1699年,康熙帝亲赴宁夏,进剿噶尔丹残部,噶尔丹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饮药自尽。清政
府控制了漠北蒙古,稳定了北边的边防。
噶尔丹叛乱平定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渐渐掌握了实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产生
了离心的倾向,并在1716年进兵西藏,妄图分裂国家。清政府闻讯后,迅速集结兵力进藏平
叛。1720年,由于受到西藏人民的支持,清军大败准噶尔军,恢复了西藏的社会秩序。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对外继续扩张领土。1731年,他的军队在
和通泊大败清军,但随即于次年光显寺一战中又被清军大败。当下两家讲和,划定界限,暂
时缓和了矛盾。噶尔丹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汗位,展开了长时间的内斗。清政府对准
尔的动乱十分关心,因为自从噶尔丹以来,准噶尔部在西北崛起,称霸一方,对内镇压奴役
人民,骚扰青海、西藏等地,对外一度投靠沙俄损害国家利益。乾隆决定趁机降服噶尔丹。
1755年,清军两路进攻此时已掌权的达瓦齐,准噶尔军纷纷投降。达瓦齐见势不妙,后退结
营,准备负隅顽抗,清军两路出击,直捣敌营,达瓦齐大败,被俘。达瓦齐叛乱被平定了,
但此时,原已降清的噶尔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又起来作乱。他要求自己一人统领准噶尔。
最后终于扯起
了造反的大旗,当时,由于驻在天山以北的清军不多,未能对准噶尔各部形成威胁,这样在
阿睦
尔撒纳的鼓动下,其他几个封建主也纷纷叛乱。清政府决心镇压,先派兵剿杀了其余几个封
建主的叛乱,以断其羽翼。然后,在1757年派兵出北路、西路,进剿阿睦尔撒纳。正好当时
阿睦尔撒纳的军队中流行瘟疫,阿睦尔撒纳大败,逃到俄国,最后中天花死了。这样,清政
府就彻底完成了对天山以北地区的控制,并在那儿驻军设卡,保卫了祖国的边疆不受侵犯,
尤其是在沙俄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保护了国家的统一。
平定回部 统一天山
天山以北的叛乱之火总算被扑灭了。但是,祸不单行,与之一山之隔的南疆又起火了。放火
者是回部的一对宝贝兄弟——大小和卓。这两个人,老大叫波罗尼都,老小叫霍集占,曾
被准噶尔人囚禁在伊犁。清政府平定达瓦齐叛乱之后,把这两人都释放了,目的是想利用他
们在宗教方面的影响来统一南疆。但老小霍集占被权力欲冲得头昏脑胀,低估了清朝中央实
现平叛统一的力量和决心。于是煽动了他老兄要自立为王。1757年,清朝派去的使臣被杀。
1758年,清军进剿,但因将领贻误军机而致使霍集占跑掉了。清政府改派平定天山北路叛乱
的功臣兆惠去进攻。这时候霍集占东逃西窜,到处吃闭门羹,只好逃到叶尔羌。波罗尼都则
返回喀什噶尔。两人各据一城,互为犄角,负隅顽抗。同年10月,兆惠进攻叶尔羌,三千清
久攻不下。次年,富德率军自乌鲁木齐来支援。清军分两路大举出击,兆惠进剿喀什噶尔,
富德进攻叶尔羌。倾巢之下
,岂有完卵。霍集占兄弟弃城而逃,最后被擒杀送归。清军追歼了全部叛军,使得天山南路
的回部叛乱得以平息。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地区后,在伊犁设将军,乌鲁木齐设都统,又设
领队大臣参赞,建立各种行政及军事机构。这些机构及当地的驻军都归伊犁将军统一指挥。
这样
,清政府就在西北地区有了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而使其统治政权能有效地达到这一地区。
力除藏患 保民固边
大小金川是大渡河上游的两个支流,为藏族人民居住之地。大金川的头子莎罗奔想吞并小金
,莎罗奔设计劫持了泽旺及其印信,后因四川总督下令而不得不发还。莎罗奔怀恨在心,17
47年,开始发动叛乱并打败了四川巡抚。乾隆帝命令云贵总督张广泗调集三万大军分两路进
金川地区,准备一举告捷,但因为地形实在太复杂,打不进去。后来,乾隆增派援军后又改
派大学士傅恒进攻,这一次莎罗奔被打得无处可逃,只得举手投降。但10多年后,战乱再起
,这次是由莎罗奔的侄子郎卡发动的。他不断侵占附近土司的土地还攻打小金川。1776年,
乾隆下令再次镇压。这次派出的是四川总督阿尔泰。阿尔泰建议郎卡和泽旺结为两亲家。结
果本来大小金川世有怨仇,现在倒拧成一股绳共同对付清朝。乾隆杀了阿尔泰,再派桂林讨
。一开始还比较顺手,但不久就遇到莎罗奔之孙索诺木的全力抵抗,清军大败。乾隆重新布
置了军事力量,还增派了精锐的部队调集精锐的武器像火炮等。先拔小金川,再全力
压向大金川,索诺木倚寨为险,设碉坚守逐碉争夺,清军损兵折将,历时半年多才破掉了栅
卡毁掉桥梁,断了敌人的后路再用重炮轰击。1776年初,索诺木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降。
乾隆对藏地的治理最成功之处在于他改革了西藏行政体制。
清朝在康熙末年时,曾改组西藏的地方政府,到雍正时,西藏贵族内部又纷争迭起。1727年
,清廷决定派驻藏大臣去监督调整,但一些反动的西藏贵族已发动叛乱。清军随即入藏平乱
,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1747年,西藏贵族内部一
小撮人又起兵反叛并杀死了驻藏大臣,形势十分危急。正在这时,七世达赖喇嘛挺身而出,
率领西藏僧俗人员击败了叛众。清军入藏,迅速逮捕了叛乱的首要分子,奖励了有功人员。
乾隆比较聪明,善于吸取教训,认识到这种事件根本在于西藏的封建农奴主势力强大,所以
就在1750年到1751年,对西藏的行政体制进行了一次改革,并决定在西藏驻兵1500名。这次
改革虽不够完善,但限制了西藏地方贵族的权力,提高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加强了中央政府
的统一管辖。
提到乾隆的安边政策,就不能不言及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世纪20年代,土尔扈特离开在中国境内的祖居地,远涉他乡,辗转来到伏尔加河下游放牧
产,形成一个独立的游牧部落。但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北面的沙俄政府通过种种手段,
又打
又拉,同土尔扈特部签订了6个条约,获得了种种政治经济特权。但土尔扈特先后多次奋起
反抗,致使沙俄统治者一直未能实现对土尔扈特部的完全征服,土尔扈特人无论与国内的民
部落还是与清朝中央政府一直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这也为以后的回归祖国提供了方便
。1771年1月份,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发动抗俄的武装起义。一路上轻装简便快速前进。
正在此时,无赖的沙俄闻讯后,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士兵追击他们,妄图把他们抓回来再
剥削他们。土尔扈特人前有茫茫草原,后有追兵,当时又饥寒交迫,瘟疫横行。但在渥巴锡
的领导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祖国。乾隆帝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乾隆帝还亲
自撰写了记载土尔扈特历尽艰险重返祖国的文章,刻在石碑上,留作永久的纪念。并封渥巴
锡为汗,对土尔扈特人的生产生活都作了妥善的安排。沙俄就恼羞成怒了,以武力恫吓清政
府还人。乾隆帝明确答复,指出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正义性,并不卑不亢地说,要战要和
随你的便,乐意奉陪。乾隆帝对土尔扈特人回归的安排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稳定了祖国
的边陲,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乾隆一生战功无数,其中镇压人民起义、侵略外国的那些行径当然无耻,应予以否定,这是
毋庸置疑的。但就上述事例来看,他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这一点也
毋庸置疑的。明清那些有识之君处理边疆问题的很多策略时至今日都依然有一定的意义。